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大学语文》译文

《大学》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完美光明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体认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体认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的方法就在于推究了解万事万物完备周详的规律,做到内外合一、各尽其性。
通过推究了解万事万物完备周详的规律,才能体认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内外合一;体认到自己内在的光明德性,才能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自己意念真诚才能端正自己的内心;端正自己的内心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能使天下进入太平详和之中。
从天子开始,一直到平民百姓,都要把修养好自身的品德作为处世的根本。
一个人,如果他自己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之处败坏了,却想做到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应该重视的根本反而被轻视鄙薄,却希望作为末节的结果能够敦厚久远,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会有的。
知道了修身为立身处世的根本,就是达到“认知”的最高境界。
《孟子》译文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一它就很容易了)。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广东自考04729大学语文全部译文【ZZIHAN】

《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1.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
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
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2.秋水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大学第十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学第十章》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大学第十章》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言文。
大学语文第十版的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
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新版大學語文古文翻譯(一)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
“(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
”<<秋水>>[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到来,很多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水流宽大到辨别不清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间是牛是马。
大学语文课文及译文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原文: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同事中相处融洽,亲属中和睦友爱。
”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
”樊迟不理解。
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
”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
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冯谖客孟尝君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闻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
大学语文课文翻译

第一部分:精读篇目一、庄子·养生主【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
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
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二、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大学语文第十版议论文部分

大学语文第十版议论文部分议论文部分议论文:基本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对比、类比)4、驳论的着眼点: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考核要求1.归纳文章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2.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3.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驳论着眼点。
4.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
樊迟、仲弓问仁(一)孔子及《论语》的基本情况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礼”。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二)《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爱人、克己复礼(四)重点字句:1、樊迟未达2、举直错诸枉3、富哉言乎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五)往年考题:(2005)下列作品中,属于儒家学派重要著作的有()A、《墨子》B、《论语》C、《庄子》D、《孟子》E、《老子》(六)练习:1、单选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A、《孟子》B、《论语》C、《孔子》D、《墨子》2、单选题:《论语》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A、艰涩深刻B、微言大义C、言辞犀利D、逻辑严密《老子》二章(一)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
其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二)《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开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巨著。
(三)老子文章的特点:1、语言朴素流畅;2、多用排比韵语,音调协婉,便于诵记;3、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
(四)本文反映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宣王问:“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门徒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王道吧。
”齐宣王问:“具备怎样的品德才能实行王道呢?”孟子答道:“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齐宣王又问:“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又问:“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孟子回答说:“我听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牵头牛走过堂下,您问:‘牵牛上哪儿去?’他回答说:‘要杀了它祭钟。
’您说:‘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罪过却要往死地里送。
’那人问:‘那就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去换牛吧。
’不知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有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了。
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齐宣王说:“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
齐国虽然不大,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恐惧发抖的样子,没有过错却要往死地里送。
所以才说用羊去换牛。
”孟子说:“您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
用小的换大的,他们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笑道:“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鸣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仁厚的人们总是远离厨房的。
”齐宣王高兴地说:“《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像是冲着您说的。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经您这么一讲,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触动了。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孟子说:“有人向大王禀白道:‘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
’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齐宣王说:“不,不会。
”(孟子紧接上去说:)“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兽沾恩,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一车木柴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齐宣王问:“不肯做和不能做,从外表上说来,有什么不同呢?”孟子说:“要人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他对人说:‘我不能做。
’这的确是不能做。
叫一个人为长辈按摩,他对人说:‘我不能做。
’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
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您不行王道,属于为长辈按摩一类的事情。
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诗》里面说过:‘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不过是说拿自己的一片爱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
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否则,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护不了。
古代那些圣明的国君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善于推己及人罢了。
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能够泽被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又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凡是物体,没有不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请大王您掂量掂量吧!“难道大王您要兴师动众,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的危险,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齐宣王说:“不,我对这个有什么快活呢?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此得到我很想得到的东西。
”孟子问道:“大王您很想得到的东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问:“是因为好吃的东西不够吃吗?轻暖的衣着不够穿吗?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琴瑟歌唱不够听吗?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用吗?大王您下面的臣子都能充分供给,您难道为的是这些么?”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很想得到的东西我知道了,您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北面朝见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齐宣王问道:“事情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哩。
爬到树上去捉鱼,尽管捉不到鱼,却不会有什么后患;凭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很想得到的东西,要是尽心竭力地去做,必然会留下灾祸在后头。
”齐宣王说:“您可以把道理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反问道:“假如邹国人跟楚国人开战,大王您认为谁会得胜呢?”齐宣王回答道:“当然楚国胜。
”孟子说:“这样说来,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现在天下拥有千里见方土地的国家一共只有九个,齐国的土地凑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
拿九分之一的地方去征服九分之八的地方,这跟邹国和楚国对抗又有什么两样呢?您又何不回到根本上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呢?现在大王您如果发布命令,施行仁政,使天下想做官的人都愿意在大王您的朝中做官,耕田的人都愿意在大王您的田野里种地,经商的人都愿意到大王您的街市上做生意,旅行的人都愿意到大王您的国土上来游历,天下那些痛恨自己的国君的人,都愿向大王您诉说。
要是真能做到这样,又有谁能跟您对抗呢?”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
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
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原君有人类的开始,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自利的.天下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它;天下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除掉它.有仁人志士出来,他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要让天下人蒙受利益;他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天下人免除祸害.这个人的辛勤劳苦,必定是天下人的千倍万倍.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劳苦辛勤,而自己又不享受利益,这必定不是天下人的常情所愿意去做的啊!所以古代的君主,思考之后而不愿意当君主的,像许由,务光等人就是;当了君主而又离去的,像唐尧,虞舜等人就是;起初不想当君主,而最后却不能离去的,像大禹就是.难道古人和现代人有什麼不一样的吗好逸恶劳,这实在也是所有人的常情啊! 后代作君主的人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利害的大权都出於自己一人;我把全天下的利益都归於自己,把全天下的灾害都归给他人,也没有什麼不可以的.让全天下人都不敢自私,都不敢自利;把我自己的大自私,当作是全天下的大公利,刚开始还觉得惭愧,时间一久,也就心安了.把全天下看作是最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无穷无尽地享受.汉高祖所说:「我产业的成就,比起二哥,那个多呢」他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经洋溢在所说的话里头了. 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古代是将天下看作主人,而将君主看作宾客,大凡君主一辈子所在经营的,都是为了全天下人.现在把君主看作主人,把天下看作宾客,大凡全天下之所以没有一块地能够得到安宁的,都是因为君主的缘故啊!所以在他还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让天下人肝脑涂地惨死,让天下人的子女分散各处,用来换取我一个人的产业,却不会觉得悲惨哪!还说:「我本来就是在为后代子孙创立产业啊!」当他已经获得天下了,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用来供奉我一人的荒淫享乐,还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产业的花红,利息啊!」这麼说来,是全天下的大灾害,就是君主而已了.假如像从前没有君主的话,人们都各自能够得到自己的东西,各自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本来设立君主的道理就是这样吗! 古代的天下人,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喻成父亲,把他拟喻成老天,实在不算过分哪!现在的天下人,怨恨,憎恶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仇敌一样,把他叫做「独夫」,本来这就是应该的.可是小儒们却识见肤浅,认为君臣之间的道理是存在天地之间的,是无法脱逃的,甚到了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虐,仍然还说商汤,周武王不该杀他们的,还乱编造流传伯夷,叔齐无法考证的事情;他们看待万万千千百姓血肉崩溃的惨死,几乎就和老鼠的腐死没什麼两样啊!难道天地这麼的大,在万万千千的老百姓之中,单单私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周武王,是个大圣人;所以孟子的言论,是大圣人的言论.后代君主,想要拿像父亲,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伺君位,都认为孟子的言论对他不利,甚至直接废除孟子配祀孔庙,这难道不是来源於那些识见肤浅的小儒们吗虽然这个样子,如果后代做君主的人,果真能够保住这个产业,无穷无尽地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看成是私有的了.可是,既然他把天下看成是产业,那别人想要获得这个产业,谁不跟我一样呢於是拚命用绳子给它绑紧,努力用钮锁给它牢固,然而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注定不能胜过全天下想要得到的人;以致於远的好几代,近的就在自己身上,他们血肉崩溃的惨死,就应在子孙身上了!从前有君主希望「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再投生到帝王家了!」而明毅宗对女儿(长平公主)也说:「你为什麼要生在我家呢!」这话说得真悲痛啊!回想他们(祖先)在创业打天下,那想要获得天下的雄心,(相较之下),能不沮丧,能不瘫软吗! 所以明白做君主的职分后,那麼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就不是多麼地超俗绝尘了.相反地,不明白做君主的职份的话,那麼连在市井里面,也人人都想当君主啊!这就是为什麼许由,务光在后代绝迹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份难以分明,但是用短暂时间的荒淫享乐,不值得去换取无穷无尽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啊!有人类的开始,人都是自私的,人都是自利的.天下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它;天下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除掉它.有仁人志士出来,他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要让天下人蒙受利益;他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天下人免除祸害.这个人的辛勤劳苦,必定是天下人的千倍万倍.要付出千倍万倍的劳苦辛勤,而自己又不享受利益,这必定不是天下人的常情所愿意去做的啊!所以古代的君主,思考之后而不愿意当君主的,像许由,务光等人就是;当了君主而又离去的,像唐尧,虞舜等人就是;起初不想当君主,而最后却不能离去的,像大禹就是.难道古人和现代人有什麼不一样的吗好逸恶劳,这实在也是所有人的常情啊! 后代作君主的人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利害的大权都出於自己一人;我把全天下的利益都归於自己,把全天下的灾害都归给他人,也没有什麼不可以的.让全天下人都不敢自私,都不敢自利;把我自己的大自私,当作是全天下的大公利,刚开始还觉得惭愧,时间一久,也就心安了.把全天下看作是最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无穷无尽地享受.汉高祖所说:「我产业的成就,比起二哥,那个多呢」他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经洋溢在所说的话里头了. 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古代是将天下看作主人,而将君主看作宾客,大凡君主一辈子所在经营的,都是为了全天下人.现在把君主看作主人,把天下看作宾客,大凡全天下之所以没有一块地能够得到安宁的,都是因为君主的缘故啊!所以在他还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让天下人肝脑涂地惨死,让天下人的子女分散各处,用来换取我一个人的产业,却不会觉得悲惨哪!还说:「我本来就是在为后代子孙创立产业啊!」当他已经获得天下了,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用来供奉我一人的荒淫享乐,还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产业的花红,利息啊!」这麼说来,是全天下的大灾害,就是君主而已了.假如像从前没有君主的话,人们都各自能够得到自己的东西,各自能够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本来设立君主的道理就是这样吗! 古代的天下人,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喻成父亲,把他拟喻成老天,实在不算过分哪!现在的天下人,怨恨,憎恶他们的君主,把他看得像仇敌一样,把他叫做「独夫」,本来这就是应该的.可是小儒们却识见肤浅,认为君臣之间的道理是存在天地之间的,是无法脱逃的,甚到了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虐,仍然还说商汤,周武王不该杀他们的,还乱编造流传伯夷,叔齐无法考证的事情;他们看待万万千千百姓血肉崩溃的惨死,几乎就和老鼠的腐死没什麼两样啊!难道天地这麼的大,在万万千千的老百姓之中,单单私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周武王,是个大圣人;所以孟子的言论,是大圣人的言论.后代君主,想要拿像父亲,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伺君位,都认为孟子的言论对他不利,甚至直接废除孟子配祀孔庙,这难道不是来源於那些识见肤浅的小儒们吗虽然这个样子,如果后代做君主的人,果真能够保住这个产业,无穷无尽地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看成是私有的了.可是,既然他把天下看成是产业,那别人想要获得这个产业,谁不跟我一样呢於是拚命用绳子给它绑紧,努力用钮锁给它牢固,然而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注定不能胜过全天下想要得到的人;以致於远的好几代,近的就在自己身上,他们血肉崩溃的惨死,就应在子孙身上了!从前有君主希望「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再投生到帝王家了!」而明毅宗对女儿(长平公主)也说:「你为什麼要生在我家呢!」这话说得真悲痛啊!回想他们(祖先)在创业打天下,那想要获得天下的雄心,(相较之下),能不沮丧,能不瘫软吗! 所以明白做君主的职分后,那麼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就不是多麼地超俗绝尘了.相反地,不明白做君主的职份的话,那麼连在市井里面,也人人都想当君主啊!这就是为什麼许由,务光在后代绝迹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份难以分明,但是用短暂时间的荒淫享乐,不值得去换取无穷无尽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啊!室语唐子说:“大清占有天下,是仁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