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CONTENCT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第16课 中外交往和冲突

第16课 中外交往和冲突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99年12月20日,我国重新对澳门恢 复行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 祖国母亲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交往: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冲突
{葡萄牙人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⒈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
郑和下西洋,宣传 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 外交流和友谊,促进了 南洋的开发,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壮举!
我爱动脑筋
二.戚继光抗倭
明代抗倭图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1. 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 的那支军队?
2. 对戚继光和岳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 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 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 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郑和(1371——1435年)
郑和成功远航的原因(条件)
• • • •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造船业发达 航海技术进步 郑和具备的优秀素质
比一比,谁更伟大? 郑和 首航时间 船数 1405年 200多艘 哥伦布 1492年 3艘
航船大小
随航人数
长151.8米
27800人
长24.5米
88人
你怎样评 价郑和下西洋?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回来。母亲!母亲!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我国政府恢 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年?
七子之歌 1999年12月20日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 和 下 西 洋
阅读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
材料一: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 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 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主要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明朝的国威
材料二: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 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 伽马航海比较表
人物 地区 郑和 西洋 哥伦布 美洲 达· 伽马 印度 比较结果
航海情况
时间 次数 1405-1433年 7次 1492-1504 年 4次 1497-1498 年 1次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
船数
1500人 60人 人员最多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17艘 4艘(一说3艘)船只最多 的创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计200 多艘) 27800人 大船长151.8米,宽 61.6米 船长24.5米, 宽6米 120吨,100吨,海船最大 50吨 到达印度 范围最广
A、海外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6、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 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成功收复台湾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和平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冲突 战争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 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小试牛刀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D )
A、东南亚各地 C 、阿拉伯海沿岸 B 、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张PPT)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张PPT)
到达 范围 设备 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美洲 印度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 瓷器、茶叶等礼物,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他们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 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 回赠本国的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珍贵特产。 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
戚继光 (1528—1588)
戚继光:明代杰出军事 家,抗倭民族英雄,字元敬, 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 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 佥事,担负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 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 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 声名远扬。
葡萄牙侵占澳门的过程
葡萄牙殖民者入据澳门以后,私自扩展土地,修
筑炮台,设置官吏,开创了直接侵占我国领土的先例。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 门的居住权。
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 使主权,澳门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国家做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挺身而出,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明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 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
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友好 交往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矛盾 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课件 人教版优秀课件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课件 人教版优秀课件

课堂检测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_明__成__祖__ 23结 — 4、、、和束红郑郑 郑—。海和和和—前沿船下下岸—后队西西—历洋洋带—时出 从去——2发—的18—4地—商05年是品—,中— 年刘最— 开,家远以— 始港到— ,—丝达到—绸—非—-14和—洲3—3——东瓷年海器岸 —最受当地人欢迎。 5、戚继光九战九捷的地点是——浙—江—台州。
6、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活动开始于—16 —7、15世53纪年初,。—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8、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9、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 英雄?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泰国三宝庙 三宝井
郑和号军舰
戚继光抗倭
阅读课文,思考; 1、“倭寇”是什么人? 2、戚家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3、为什么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 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郑和船队编制图
根据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
意义一:
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 好亲切,都表示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使臣搭载郑 和宝船回访中国,明成祖期间访华次数为明代最 高,达到318次; 沿途的百姓纷纷用香料、珊瑚去换取中国的 丝绸瓷器……,南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郑 和到过而聚居了更多的华人、华侨,促进了当地 的发展。
苏禄王墓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印尼三宝庙
600周年纪念邮票
二、中外的冲突
倭寇
戚继光抗倭
1553攫取澳门居住权
台州
福建
广东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冲突
反 映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1433年,积劳成疾的郑和在 远航中病逝于印度的古里,此后, 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弱,航海活动 没有再持续下去。郑和下西洋成 为中国古代最后一次世界性的壮 举。
资料:
宝 郑 庙 中国海军“郑和”舰 和 三 回望历史,郑和船队给世界带来的是美好的礼物, 庙 完成环球航行,所 宝 而不是征服者的剑。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井 郑和航海油画 到之处受到热烈欢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今沙特阿拉 伯的麦加
天方
南京
今印度科 泽科德

原创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原创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国势衰落
感悟历史
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 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历史的记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论从史出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 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他们之 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将“体魄托葬中华”,至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 材料二: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说,在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促 成下,才使马六甲这个弹丸之地,得以和当年超级强国的中国明朝建立稳固的外交 关系,而且两国的关系历久不衰。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交往与冲突是并存的,和平 交往是主流,冲突是短暂的 ……
看我今朝
中国舰队在亚丁湾为商船护航。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积极加入这一 经济大潮中。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自查互查
1、为了加强同 海外各国 的联系。明成祖派 郑和率27000多人, 从1405 年--- 1433 年,先后 7次 次下西洋,到过 亚非 30多个国 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 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jué ) 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 的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 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结合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众人智慧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件+教案+说课稿)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件+教案+说课稿)

哥伦布 1492年 3艘 长24.5米 88人 美洲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为什么戚继光 能取得抗倭的 胜利?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 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 学习?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 “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 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 B有 关 ( ) A、岳飞抗金 B、郑和下西洋 C、张骞出使西域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元末明初,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是哪 C 个国家的? ( ) A、朝鲜 B、沙俄 C、日本 D、葡萄牙
影响
郑和为什么能成 功的实的强盛(主要)。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的运用。 4、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等等。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 抗倭的民族英雄,字 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出身将门,17岁承袭 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 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 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 称为“戚家军”,他本人成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但封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 愿侯 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 戚海非 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继波我 光平意 ,,

(1528—1588)
背景
过程
戚继光抗倭
胜利原因
结果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
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习带来不便
【知识梳理】
一、郑和下西洋
1、明朝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遣郑和下西洋。

2、______年,郑和率领________多人,乘坐__________,从________出发,第一次下西洋。

到_______年,郑和先后______次下西洋。

到过亚非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_______世纪。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___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举例说明)
2、戚继光抗倭:在__________ 九战争九捷,荡平了_______ 倭寇。

后来又进入______、_______,肃清倭寇。

3、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__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________________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__________ 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问题探究】
1、试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2、
3、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课堂检测】
1.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
2.下列杰出历史人物中,属于明代民族英雄的是()。

A.岳飞B.文天祥C.郭守敬 D.戚继光
3.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葡萄牙 D.西班牙
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5.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6.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①波斯湾②红海一带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
A.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7.郑和下西洋起航的港口是()
A 上海
B 刘家港
C 广州
D 福州
8.印尼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叫“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和下西洋
D.土木之变
9.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
A.玄奘西游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和下西洋
D. 鉴真东渡
10.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崇祯帝
11.“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为什么航海者能取得成功?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