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提升研究探讨
新时代青年教师科教相融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新时代青年教师科教相融能力提升途径探讨作者:夏水鑫郑时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27期[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向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转型,青年教师是高校主力军,也是高校转型的中坚力量,肩负国家教育的未来和希望。
青年教师科教相融的职业素养能力提升不仅是青年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发展转型的推进器。
根据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状况和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从主观思想、科研实力、教学技能等方面探究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難,提出了改变思维定式、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展专业知识领域、加强与学生教师交流、融合新技术教学和改善课程考核方式等多种途径和策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个人科研、教学以及两者相融合的能力,为应对未来教育做好准备。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教师;科教相融;提升途径[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2.0时代青年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保障机制研究”(CFTD223038)[作者简介]夏水鑫(1987—),女,山东淄博人,理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郑时有(1974—),男,江西上饶人,工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7-0089-04 [收稿日期] 2022-08-16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新时代教育建设培养创新能力强、一专多能、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这不仅要求高校具有良好的教育平台,也对高校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普通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新策略探讨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1), 10-14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1.91002普通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新策略探讨嵇海宁,齐红蕊*湘潭大学,湖南湘潭收稿日期:2020年11月10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28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3日摘要随着普通本科院校规模的发展,青年教师队伍逐渐壮大,然而青年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课堂教学经验,因此提升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国家、学校和自身发展等三个层面分析了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进而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新策略进行了探讨,为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On the New Strategies of Improving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ining Ji, Hongrui Qi*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Received: Nov. 10th, 2020; accepted: Dec. 28th, 2020; published: Feb. 3rd, 2021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young teachers is increasing.*通讯作者。
嵇海宁,齐红蕊However, young teachers lack professional system trai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ence.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for young teachers was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country, school and self-development. And then the new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These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young teachers’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mprovement Strateg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普通本科院校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专任教师,青年教师的比例也日益上升。
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表现及培养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表现及培养对策研究引言高校青年教师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高校发展的加快,一些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出现了一些缺失的表现,这对高校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培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精神状态不稳定一些青年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精神状态常常不稳定,情绪波动大。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心情低落,甚至在工作中表现出不耐烦、暴躁的情绪,给学生和同事带来负面影响。
2. 对教学缺乏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不愿意花时间去备课和为学生答疑解惑。
他们可能会采取应付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付出更多的心血。
3. 对科研不重视在高校教师的应聘和晋升中,科研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然而一些青年教师对科研不够重视,只顾应付教学任务,而忽略了科研的重要性,这导致了自身科研水平的下降。
4. 对待学生漠不关心一些青年教师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对学生作业和考试不及时批改,对学生的问题不耐烦解答,甚至出现对学生冷漠的态度。
二、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青年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压力巨大。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一些青年教师感到无力应对,从而产生了敬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2. 对工作的认知不够一些青年教师刚刚步入教师岗位,对工作的认知不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导致了工作动力的不足。
3. 缺乏教育培训一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导致他们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产生了敬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三、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对策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
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讲座,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年轻教师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的需求。
而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高校年轻教师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质量,使自己更加专业化、精湛化,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注重细节。
教育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校年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细节的把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科研工作中也要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每一项研究结果,做到数据真实可信、结论科学准确,力求将科研成果优化到最好的状态。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追求卓越。
在高校教育领域,竞争日益激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科研项目,高校年轻教师需要不断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方面,都要追求更高的标准,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力求做到最好。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
高校年轻教师要有“工匠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
高校年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科研方面,高校年轻教师也应积极投身到科研项目中,为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常态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作者:李平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期李平丁玉梅(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68)摘要: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新常态下如果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高校要从全局上加以谋划,多管齐下,优化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素质,锤炼其业务操守,构建完备的师风师德评价、考核、激励和监督体系,切实解决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发展问题,关心教师日常生活,引导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和业务能力素质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1-0216-02收稿日期:2015-12-03作者简介:李平(1985-),男,湖北潜江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丁玉梅(1974-),女,湖北孝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贸易。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步入新常态,国民经济增长回落但总体处在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国内外政治环境亦表现的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在教育等民生领域,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一方面部分公办高校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规模和数量也呈现较快幅度增长,由此青年教师群体在高校教师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这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重高达62%的群体,他(她)们年轻、富有活力、学历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强,成为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倚靠的重要力量(网友们亦戏称这一群体为“青椒”)。
然而这样一个群体大多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也更多受到了各种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袭扰,能否增强这一群体的师德风尚和职业素养事关高等教学育人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大计,更是国家创新驱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新常态下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整体是积极的,多数教工能脚踏实地、勤勉工作、教书育人,呈现了较高的精神境界。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1 2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 2 0 1 3 ・ 5
青年教师主体意识强 , 他 们朝气蓬勃 、 培养新一代 学术骨干 精 力 充 沛 、热 情 高 、 干 劲 大 ,具 有 基 本 的
加大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力度 , 选拔和
教育理论 、知识和技 能,接受 能力 强。青 培 养在 本学 科领 域处 于领 先地 位 的优 秀 青年 年教师思想 比较解放 ,每个人都在积 极寻 学术带头人 。 为促进新一代优秀青年教师骨
就不可能有一流 的高等教育 , 青年教师是高 学 校 建 设 和 发 展 的 生 力 军 。从 学 历 结 构 来
1 9人 , 校 师 资 队伍 的 骨 干 力 量 , 是 未 来 高 校 的 中 看 ,青年 教师 中具 有 博 士学 历 的 有 7 坚 。 这 些 青 年 教 师 活 跃 在 教 学 、科 研 岗位 比例超过青年教师总数 的 7 0 %, 高学历是青 上 ,日益显 示 出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因此 ,对 年 教 师 队 伍 的主 要 趋 势 。从 学缘 结 构 分 析 , 0 %是 本 校 毕业 , 而 国 内其 青年教师的培养 , 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学 青 年 教师 中超 过 5
局 限性 。因此 ,高校加强对青年 教师的培 得 纵 向基 金 项 目提 供 帮助 , 使 他们 逐 步 成长 养 ,帮助青年 教师尽快掌握教育 教学理论 为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 对新入校 的青年 和技 能,增 强职业道德素养和 责任感 ,掌 教师 , 要求从考核入校程序起 , 就要指定培
陶行 知 先 生 曾说过 ,“ 在 教 师 手 里操 着
( 一 )人 力 结构 分析
幼年人 的命运 , 便操着 民族和人类 的命运” 。
“双师型”环境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

收稿日期:2020-3-2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作者简介:曹文秀(1982—),女,江苏宿迁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科技管理研究。
“双师型”环境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曹文秀(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摘 要]社会想要得到长久的谋划与发展,必须要以教育为基础与根本,教育品质的高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关系,只有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并以此为依托,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服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虽然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但是“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双师型”环境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双师型”环境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20)10-0046-02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0.10.022[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整个教育环节的初始阶段就是教师的教育,作为传授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主体,老师本身的学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对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更好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有统计表明,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占据着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培养出“双师型”青年教师的队伍对于高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9525032_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研究孙晓宇(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作者简介:孙晓宇(1987—),女,汉族,辽宁丹东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人事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着力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高校的青年教师,是新时代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未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
但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各项人事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的改革,使得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正处于生活压力较大的时期,再加上工作内容繁杂、薪资水平较低、晋升发展困难等问题,严重加大了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给青年教师的身心、工作热情等都带来影响,制约其职业发展。
以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等为基础,分析青年教师的特点及其职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促进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19-0177-0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发展、普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逐渐提升,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教师作为保证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主体,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如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导向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教学、科研等压力的基础上,还因其年龄特点,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影响其职业发展,也成为目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1]本文将主要研究促进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为应用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提升研究探讨
当前高校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工作不但是关系到高校教师整个队伍稳定发展,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改革创新。
当前形势下,培育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關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提升;对策
育人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举,高校承担着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人才的重任。
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德才兼备、有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同时还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一定是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为主导的有合作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所以,高校培养出什么样的接班人事关中华名族未来发展的前途。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提高。
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构成要素的探索及影响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提升的因素分析,探索出一条合理、有效的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其次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急迫的任务,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能够使其更好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在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宣传就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对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能为素养有很大作巧。
最后是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商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青年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应努力把思想政治相关理论知识内化于也,经过自身整合创新再外化于学生,这需要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较高的职业道德。
培育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有利于提升其职业道德、坚定职业意志、树立职业理想,为培育中国特色狂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做好准备。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提升的对策
当前青年教师队伍中缺乏职业精神的现象,对整个队伍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一方面要求青年教师自身提离其职业精神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优化外部环境营造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发展的氛围。
1 进一步加强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把青年青年教师看作是政策的主体,不要只要高校青年教师讲求奉献和付出,要侧重于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地位待遇,推进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真正让青年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优化社会环境,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净化社会风气,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守学术诚信,严惩学术造假,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严守青年教师准入门槛,严把青年教师质量关,守住青年教师队伍的来源质量,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疾苦,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让青年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完善高校体制制度
首先,高校要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给青年教师提供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系统,力求真实反映青年教师道德的实际情况,防止出现以人划线、偏颇失衡的现象;合理优化职称评定制度,肯定和认可青年教师工作,提高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建立青年教师的长效培训制度,强化师资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持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合理设置岗位需求,激发青年教师职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消除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减少各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和频繁的检查,减少青年教师的事务性应对,让青年教师能够静心工作。
其次,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的认可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公平公正的学生评价能促进青年教师提升个人素质,改善课堂教学,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不断促使青年教师提升职业精神。
再次,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能把校园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化场所,能够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的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良好的班集体中,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个有着良好校风、学风的班集体,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与老师更好的互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提高青年教师自我修养
青年教师职业精神是青年教师的内在品行修养,因此,要加强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
第一,青年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行自我反思,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和先进的学习理念。
要紧紧围绕大局进行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让自己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道德素养,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
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二,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与其他青年教师的沟通交流,缓解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
第三,青年教师要丰富业余生活,劳逸结合,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只有青年教师提高自我要求,才能以德执教,履行职责。
总之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道德自律,是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自觉行为。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
只有高校青年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并以自己的崇高理想和言行举止做学生的表率,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下,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要有不断与时俱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新担当、新作为、新成就成为青年教师的担当与责任,让爱业、乐业、敬业成为青年教师的职业操守,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人民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魏伟.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重庆:西南大学,2009.
[2]帅琴.论现代教师的职业精神[的.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