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症状及常用经典组方

合集下载

临床常见病的临床症状及组方配伍

临床常见病的临床症状及组方配伍
1、感冒结束后,身体恢复健康,可选用以下药品或保健品服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玉屏风口服液、转移因子口服液、北芪精口服液、葡萄糖酸锌、补中益气丸、虫草铁锌钙氨基酸口服液、燕窝免疫蛋白口服液;2各类感冒期间,如有咳嗽、痰湿阻滞,则应配伍镇咳祛痰药,可从下列药品中有目的选取:橘红颗粒、京都念慈俺、蜜炼川贝枇杷膏、999复方百部止咳糖浆、玄麦甘桔颗粒、麻杏止咳糖浆、半夏糖浆、川龙合剂
1、胃膜素胶囊、雷尼替丁胶囊、克拉霉素
1、金莲胃舒片、蛋白粉、大蒜精、螺旋藻
2、维奥拉、阿奇霉素、法莫替丁
2、复方胃痛胶囊、蜂胶、多种维生素
3、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仙人掌胃康灵胶囊、交沙霉素
3、胃舒宁颗粒、蛋白粉、螺旋藻
4、枸橼酸铋钾胶囊、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克拉霉素、地塞米松、雷尼替丁胶囊
4、西咪替丁胶囊、蛋白粉、大蒜精
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疼痛的特点是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特别要注意区分胃溃疡常于餐后1小时发生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则在餐后2小时疼痛
1、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维U颠茄铝胶囊、罗红霉素
1、丹佛胃尔康颗粒、螺旋藻、大蒜精
2、胃膜素胶囊、阿奇霉素、法莫替丁胶囊
1、深海鱼油,降脂灵,液体钙、气血双补口服液
2、脂脉康胶囊、天麻丸
2、芦荟,铁钙锌、心脑康胶囊
3、降脂宁颗粒、滋心阴口服液
3、卵磷脂、液体钙、脑心舒口服液
4、脂可清胶囊、脂必妥
4、降脂灵、益气养血口服液、山楂颗粒
5降脂排毒胶囊、降脂宁片
5、天麻蜂王浆、黄芪生脉饮
3、冠心病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脚痛,应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鉴别

临床常用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汇总

临床常用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汇总

临床常用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汇总注:(原十三五规划教材有21章现将其归纳为如下5部)解✧解表1.解表剂:以(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表证]的方剂,●确立原则: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属于方剂八大治法中之的“汗法”2.适用于:●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肺胃受邪】●风寒外感、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薄白、脉浮者,均为其适用范围3.分类(根据人体自身体质与外邪性质划分)●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4.配伍特点:●多用辛散轻扬之品●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配以补益药5.应用注意事项:●1、不宜久煎●2、温服,●3、取汗,服后避风寒,并增衣被,啜热粥以助药力。

●4、汗出以遍身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恐病邪不解;汗出太过,易耗气伤津。

若汗出病瘥,即当停服,不必尽剂。

●5、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五辛、烟酒●6、【表证里证先后治】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于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或虚证水肿,均不宜使用(邪不在表不治此)✧和解1.以【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方剂2.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3.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寒热剂4.配伍规律●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兼表者,散而和之;兼里者,攻而和之。

——《新方八阵略》5.应用注意●不宜使用和解剂:●邪在肌表未入少阳,●邪已入里,阳明热盛●劳倦内伤、气血虚弱等纯虚证✧表里双解1.凡以【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2.适用于:●1、表证未解又见里证●2、原有宿疾复感表邪●3、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3.分类(依据表证所兼的里证性质划分)●里热———解表清里剂●里寒———解表温里剂●里实———解表攻里剂●里虚———(扶正解表剂)4.配伍特点●表证兼里热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清热药;●表证兼里寒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温里药;●表证兼里实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泻下药;●表证兼里虚证,当用解表药配伍补益药;5.使用注意:●首先是明确证候——有邪气在表而里证又急●其次辨别里证属性——寒、热、虚、实●权衡表药与里药之配伍比例,以免太过或不及之弊治✧风1.治风剂2.凡以【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3.分类(根据风病及治疗划分)●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侵袭●外风侵袭人体肌表、经络、筋骨、关节等,●有风寒、风湿、风热等证●破伤风(风邪毒气从皮肤破伤之处侵袭人体)●平息内风剂●适用于:肝风上扰、热盛风动、阴虚风动及血虚生风4.运用●首先辨风内外属性●鉴别兼夹病邪●鉴别病情虚实●分清主次(外风可以引动内风,而内风又可兼夹外风)轻重、缓急,兼而治之热1.清热剂2.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3.确立原则:热者寒之,温者清之4.属于“八法”中之“清法”5.适用于——里热证6.分类:●清热解毒剂●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气血两清剂●清脏腑热剂●清虚热剂7.应用:●辨别里热所在部位及热证之真假、虚实●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当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邪热在表,治当解表●里热已成腑实,则宜攻下●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又宜表里双解●对于热邪炽盛,服寒凉剂入口即吐者,可用“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反佐法✧暑1.祛暑剂2.以【祛除暑邪】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暑病—的方剂3.属于“八法”中之“清法”4.适用于:●暑热伤气: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暑热伤津:常兼口渴汗多、体倦少气等症●暑病夹湿:兼见胸闷,或身体困重,小便不利,或泄泻,苔白腻●暑季感寒:夏月贪凉露卧,不避风寒,加之腠理疏松,寒邪侵袭肌表,而伴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等症5.分类●祛暑益气剂●祛暑利湿剂●祛暑解表剂6.应用●应注意暑病本证、兼证和主次轻重●单纯中暑受热——清热祛暑——苦寒、甘寒●暑病夹湿——在祛暑剂中配伍祛湿之品●(湿轻暑重,则湿易从热化,祛湿之品不宜过于温燥,以免损伤津液)●(湿重暑轻,则暑易被湿遏,清热之品不宜过于甘寒,以免阴柔留湿。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症与治疗方案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医生们经常面对各种常见病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病症,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感冒感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风寒感冒的症状包括寒战、头痛、鼻塞、流清涕等;而风热感冒则表现为发热、咽喉痛、鼻塞、流黄涕等。

治疗方案:对于风寒感冒,中医常用辛散发汗的方法,如煮葱姜汤、服用羌活汤等。

而对于风热感冒,则推荐清热解毒的方法,如煮连梗茶、服用银翘解毒片等。

二、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中医将消化不良分为寒湿型和食滞型。

寒湿型的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等;而食滞型则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案:对于寒湿型消化不良,中医常用温中散寒的方法,如服用山楂肉、莱菔子煮水等。

而对于食滞型消化不良,则推荐理气健脾的方法,如服用砂仁、焦山楂等。

三、失眠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精神压力引起的问题。

中医将失眠分为心血虚型和肝郁型。

心血虚型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心烦等;而肝郁型则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情绪烦躁等。

治疗方案:对于心血虚型失眠,中医常用养心安神的方法,如服用酸枣仁、远志泡茶等。

而对于肝郁型失眠,则推荐疏肝解郁的方法,如服用柴胡泡水、煮柴胡茶等。

四、头痛头痛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不适症状之一。

中医将头痛分为肝火上炎型和寒凝血瘀型。

肝火上炎型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口苦等;而寒凝血瘀型则表现为头痛、冷痛加重等。

治疗方案:对于肝火上炎型头痛,中医常用清肝泻火的方法,如服用忍冬藤茶、煮丹皮汤等。

而对于寒凝血瘀型头痛,则推荐温经活血的方法,如贴敷艾叶、煮川芎茶等。

总结:中医临床工作中遇到各种常见病症,例如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头痛等。

对于每种病症,中医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病症及其治疗方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感冒经方常用证型和代表方

感冒经方常用证型和代表方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志龙黎崇裕前言:2018年元旦前后这波流感,从北到南,流感几乎横扫半个中国,至此,有关中医药防治流感、寒疫、冬温、感冒、伤风、重伤风、时行感冒等相关话题不断升级发酵,微信朋友圈、同事之间近来讨论的最多。

据央视网消息最新消息:今天凌晨开始,寒潮级别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广东全省,各地日平均气温将下降8℃~10℃,粤北山区气温最低将降至零下三摄氏度左右,京珠高速粤北段云岩路段已经结冰,并采取交通管制。

天冷了,虽然流感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然而感冒或许就不期而遇了,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严防感冒。

而我们师徒二人曾于2017年7月在《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发表《感冒经方常见证型和代表方》,现陆续转摘在微信公众号,希望对中医临床防治感冒(或时行感冒)有所裨益。

1·风寒表实【常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或重,无汗而喘,头身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法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推荐用量】麻黄9g 桂枝6g 炙甘草3g 杏仁9g【方药直解】麻黄味苦辛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

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

【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运用心得】麻黄汤常适用于体格健壮的青中年较多,临床要以恶寒恶寒,脉浮紧有力为证眼,如遇小儿或老年体弱之人见麻黄汤证者可用九味羌活汤或者小剂量麻黄汤。

本方历来被列为辛温发汗之峻剂,但其实笔者临床所见麻黄汤发汗者,少见汗多亡阳之例,一则麻黄这味药的质量下降,麻黄之用本需去节,但现药房所备麻黄常不去节,或不按季节采摘,常见青色麻黄。

临床评估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与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与评估方法

临床评估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与评估方法临床评估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确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健康状况。

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症状,医生能够更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和提供适当的护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症状及其评估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护士们更好地进行临床工作。

一、疼痛评估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主诉之一,对于有效的临床评估,我们可以运用疼痛评估工具来帮助准确定位和描述疼痛感觉。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1. 数字疼痛强度评分(NRS):要求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0-10之间选择一个数字,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疼痛最严重。

2. 可视化模拟量表(VAS):要求患者在一条直线上标记自己的疼痛程度,左侧为无痛,右侧为疼痛最严重。

3. 面部表情评分:运用特定的面部表情图表,让患者选择自己面部疼痛表情。

通过以上评估工具,医务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进一步制定合适的疼痛管理计划。

二、呼吸评估呼吸症状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气促、咳嗽、胸闷等。

评估患者呼吸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呼吸评估方法:1. 呼吸频率:观察患者每分钟呼吸次数,正常成人在12-20次之间。

2. 呼吸音评估:通过听诊器对患者的呼吸音进行评估,包括哮鸣音、湿性啰音等。

3. 氧饱和度评估: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来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

针对不同的呼吸症状,我们可以根据临床判断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治疗计划。

三、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患者中,如头痛、晕厥、共济失调等。

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状况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神经系统评估方法:1. 知觉评估: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的感觉状况,包括触觉、痛觉、温度感等。

2. 运动评估: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的肢体活动、力量和协调性等状况。

3. 反射评估:通过检查患者的腱反射和其他神经反射,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

通过神经系统评估,我们能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建议。

临床诊断常见症状要点

临床诊断常见症状要点

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口测法:正常值36.3~37.2℃特点:准确但婴儿及神志不清者禁肛测法:正常36.5~37.7℃特点:多用于小儿及神志不清者腋测法:正常值36~37℃特点:安全方便,不发生交叉感染共同特点:波动不超过1℃。

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⑴外源性致热源(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①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⑵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①垂体内分泌因素→运动神经→骨骼肌收缩→产热↑);②交感神经→皮肤血管收缩→散热↓)①白介素②肿瘤坏死因子③干扰素2.非致热源性发热⑴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损伤⑵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甲亢⑶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衰病因与分类:1.感染性发热(多见):病原体2.非感染性发热⑴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②栓塞造成梗死、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波坏⑵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⑶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⑷皮肤散热减少(低热):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①物理性:中暑②化学性:安眠药中毒③机械性:脑损伤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发热)①原发性低热②感染后低热③夏季低热④生理性低热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⑴体温上升期:①骤升型: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寒战(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感、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药物反应)②缓升型: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⑵高热期:疟疾-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感-数天;伤寒-数周表现:寒战消失、皮肤血管舒张、呼吸加快变深、出汗⑶体温下降期:①骤降②渐降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波动不超过1℃。

分析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经典方剂

分析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经典方剂

分析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经典方剂一、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经典方剂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多种途径来达到治愈目的。

其中,经典方剂是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来的具有显著临床效果的方剂。

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疾病,分析其中医药治疗常用于这些疾病的经典方剂。

二、感冒感冒是人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不同类型的病毒所引起。

中医药认为感冒主要由外邪入侵体内所致,通常表现为头晕头胀、鼻塞流涕、发热喉咙肿等症状。

在中医药治理感冒时,最常用到的经典方剂之一是《银黄汤》。

《银黄汤》由连米花、金银花、知母、桔梗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的功效,在感冒初期使用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胀、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

中医药在治疗消化不良方面,常用《保和丸》作为经典方剂来调理脾胃功能。

《保和丸》由枳实、神曲、蜜丸等组成,能够健脾止泻、健胃和中,对于一些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四、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持续性夜间醒来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药认为失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并与心火亢盛或肝阴不足有关。

在中医药治疗失眠时,常使用经典方剂《安宫牛黄丸》。

该方剂由麝香、没草子等组成,能够镇定安神、安定情绪,并具有明显的降火、安眠功效。

五、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血压升高伴有头痛、头晕、血管痉挛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方面,常使用经典方剂《大青龙湯》。

《大青龙湯》由桑白皮、木香等组成,具有清肝泄火、解毒降压的功效。

该方剂能够舒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对于高血压的调理有一定的帮助。

六、经期失调经期失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或者出现异常情况。

中医药治疗这类问题时,常使用经典方剂《调经止带丸》来调理。

《调经止带丸》由茯苓、当归等组成,具有活血化淤、益气养阴的作用。

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

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

455-475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带下病【概述】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西医学的各类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与中医学带下过多的临床表现相类似,可以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湿是带下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湿邪外侵和湿浊内生。

主要病机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1.脾虚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运化失常,水聚成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

2.肾虚素禀肾虚,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久病,肾气虚损,气化失常,水湿下注,封藏失职,阴液滑脱;或肾阴偏虚,阴虚火动,任带不固,而为带下。

3.湿热下注经期产后感邪,或脾湿化热,或摄生不洁,或恣食肥甘,湿热互结,流注下焦,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

4.热毒蕴结经期产后,忽视卫生,不禁房事,或手术损伤,湿毒秽浊之邪乘虚而入,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为带下。

【类证鉴别】1.白浊白浊是指尿窍流出浑浊如米泔样物的一种疾患,色白者谓之白浊。

多随小便排出,可伴有小便淋漓涩痛,属泌尿系疾病。

而带下秽物出自阴道。

2.白淫白淫指因欲念过度,心愿不遂,或纵欲过度,房事频繁,从阴道内流出的白液,一般无臭味,有的偶然发作,有的反复发生,与男子遗精相类。

3.漏下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断,以血液为主,一般无臭味,易与赤带相混。

赤带者,月经正常,非经期不时从阴道流出少许赤白黏液,似血非血,绵绵不断,以黏液为主,夹少量血液。

4.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是指在两次月经之间(排卵期)少量阴道出血,有周期性,一般无臭味。

而赤带则绵绵不断无周期性。

【鉴别诊断】1.阴道炎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病、特异性阴道炎(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及婴幼JLI~N道炎。

鉴别见表3—1。

表3—1 阴道炎的鉴别2.宫颈炎子宫颈炎是子宫颈的急、慢性炎症病变,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

急性宫颈炎多发生于产褥感染、感染性流产,或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并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见症状及常用经典组方
(美德美典兽药)
一、体温不高、顽固不食,或母猪怀孕期或产后体温不高不吃东西。

危重一针灵+蓝耳热毒灭(圆环蓝毒康)危重一针灵+巅峰头孢(德派西林)
二、体温高,无明显症状不吃东西。

蓝耳热毒灭+巅峰头孢(德派西林)高热混感必治+红弓绝链(核能2000)
三、咳嗽喘气类
救护车+核能2000(喘气病特号)高热混感必治+救护车(副猪喘链康)
四、拉稀类
特克利+蓝耳热毒灭特克利+顽痢毒泻针(止痢保命针)
高热混感必治+救护车(顽痢毒泻针)
五、母猪产后不食,高烧高热,乳房炎,子宫炎。

核能一针+炎克定(母仔产康)高热混感必治+炎克定(母仔产康)
六、走路不稳,关节肿大、起包,或淋巴节肿大。

链球菌必治+巅峰头孢副猪喘链康+红弓绝链(或链球菌必治)
七、乳猪吃奶期间拉稀
给母猪用药:核能一针+母子产康,杆菌敌或三痢过奶宝拌料
给乳猪用药:救护车注射。

百痢一喷停(口喷)
八、水肿病
打针:见肿消+蓝耳热毒灭见肿消+红弓绝链+呋噻咪
预防:1、给母猪喂母猪料;2、乳猪注射血铁素;3、水肿毒炎康拌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