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海尔财务效绩分析报告(3篇)

海尔财务效绩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我国知名的家电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共赢、共赢”的企业理念,不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海尔集团近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全面评估海尔的财务绩效,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海尔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商,产品涵盖了家电、智能家居、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三、海尔财务绩效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近年来,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661.4亿元,同比增长8.5%;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819.3亿元,同比增长6.4%;2021年,营业收入为2977.9亿元,同比增长5.6%。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2. 净利润分析海尔集团的净利润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2019年,海尔集团实现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7.4%;2020年,净利润为85.4亿元,同比增长14.5%;2021年,净利润为91.4亿元,同比增长6.7%。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的净利润保持了稳定增长。

3. 毛利率分析海尔集团的毛利率在过去三年中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海尔集团的毛利率为22.3%;2020年,毛利率为22.2%;2021年,毛利率为22.1%。

虽然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偿债能力分析1. 流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的流动比率在过去三年中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流动比率为1.34;2020年,流动比率为1.32;2021年,流动比率为1.29。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的流动比率保持在1以上,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 速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的速动比率在过去三年中保持相对稳定。

2019年,速动比率为0.96;2020年,速动比率为0.95;2021年,速动比率为0.93。

海尔财务性目标分析报告(3篇)

海尔财务性目标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用户至上”的理念,不断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财务性目标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战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为海尔集团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尔集团财务性目标概述海尔集团的财务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2. 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3. 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4. 提升运营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5. 促进企业成长,实现规模效应。

三、海尔集团财务性目标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海尔集团近年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417.6亿元,同比增长8.5%。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2)净利润分析海尔集团净利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实现净利润108.3亿元,同比增长6.4%。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毛利率分析海尔集团毛利率在近年来波动不大,2019年毛利率为18.5%。

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海尔集团的毛利率处于中等水平,但考虑到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毛利率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2. 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分析海尔集团资产负债率在近年来保持在合理水平,2019年资产负债率为60.7%。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负债方面风险较低,财务状况稳定。

(2)流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流动比率为1.38,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能够满足短期债务的偿还需求。

(3)速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速动比率为0.88,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但需关注流动资产质量。

3. 运营能力分析(1)存货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存货周转率在近年来保持稳定,2019年为8.3次。

这表明企业存货管理较为高效,能够快速转化为现金。

(2)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2019年为14.5次。

海尔战略分析(3篇)

海尔战略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质量、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本文将从海尔的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海尔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企业战略1. 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

在全球化战略的推动下,海尔将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全球市场,实现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转身。

2. 以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海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海尔建立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使企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3. 以质量为根本的战略海尔始终坚持“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利益。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海尔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

4. 以服务为支撑的战略海尔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海尔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支持。

三、核心竞争力1. 技术创新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在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海尔产品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海尔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3. 供应链管理能力海尔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和供应。

通过优化供应链,海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4. 市场营销能力海尔具备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将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球市场。

同时,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

四、市场定位1. 产品定位海尔产品以中高端为主,兼顾大众市场。

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海尔注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海尔财务分析报告案例(3篇)

海尔财务分析报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共赢、责任”的企业理念,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

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财务报表的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投资者、管理层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海尔集团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截至2020年底,海尔集团总资产为9285.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6203.5亿元,占总资产的67.1%;非流动资产为3081.9亿元,占总资产的33.2%。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反映了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反映了公司长期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2.负债结构分析截至2020年底,海尔集团总负债为5344.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4236.5亿元,占总负债的79.1%;非流动负债为1107.8亿元,占总负债的20.9%。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反映了公司短期偿债压力。

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反映了公司长期资金需求。

3.所有者权益分析截至2020年底,海尔集团所有者权益为2941.1亿元,占总资产的31.9%。

所有者权益反映了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股东权益。

(二)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2020年,海尔集团营业收入为10217.4亿元,同比增长3.5%。

其中,国内市场营业收入为4967.3亿元,同比增长2.4%;海外市场营业收入为5250.1亿元,同比增长4.7%。

从数据来看,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市场均实现了稳健增长。

2.毛利率分析2020年,海尔集团毛利率为20.6%,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毛利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能力增强等因素。

3.净利润分析2020年,海尔集团净利润为249.5亿元,同比增长5.4%。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高。

关于海尔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关于海尔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或“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及智慧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本报告旨在对海尔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经营成果、财务风险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海尔集团财务状况概述1. 经营成果(1)营业收入近年来,海尔集团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公司年报,2019年营业收入为2550.6亿元,同比增长7.7%。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仍达到2515.7亿元,同比增长0.7%。

这表明海尔集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净利润海尔集团净利润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公司净利润为126.4亿元,同比增长13.4%。

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123.8亿元,同比增长-2.7%。

尽管2020年净利润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海尔集团盈利能力较强。

2. 财务风险(1)资产负债率海尔集团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2019年为63.9%,2020年为65.2%。

这表明公司负债水平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2)现金流海尔集团现金流状况良好,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4.5亿元,同比增长12.3%。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5亿元,同比增长1.1%。

这表明公司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

3. 发展潜力(1)市场份额海尔集团在家电行业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根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19年海尔国内市场份额为20.5%,全球市场份额为8.5%。

2020年,国内市场份额为20.7%,全球市场份额为8.6%。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全球家电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技术创新海尔集团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近年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升级。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为108.5亿元,同比增长12.4%。

这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海尔集团财务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海尔集团毛利率相对稳定,2019年为21.6%,2020年为20.5%。

海尔的行业分析[精选5篇]

海尔的行业分析[精选5篇]

海尔的行业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海尔的行业分析海尔的行业分析一、海尔的环境分析。

1、海尔的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1).实物资源优势。

海尔上市后,为股东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益。

海尔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生产线,目前已经能够按照顾客需要进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基本做到了JIT的适时生产。

海尔集团于1992年开始,征地780亩,投资20亿元建设海尔工业园,其中包括海尔中央研究院、海尔大学在内。

在科技投入方面,与科研院所及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R&D的投入都在销售收入4%以上,1997年为4.8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4%,1998年提高到7.8亿元,占4.6%,1999年增为10.3亿元,占到了当年销售收入的4.8%,占当年利税总额的79.2%,为海尔技术领先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建立的检测中心,获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实验室认可,由海尔检测中心出具的数据与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有同等效力。

(2).人力资源优势。

海尔的人力资源中心通过面向员工的以人为本的人生设计、企业内SST市场链,激发员工求学上进,努力经营自我。

目前,海尔拥有各项专利达2200多项,中国洗衣机行业2/3的专利属于海尔,新产品开发已具备了超前10年的能力。

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海尔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

在海尔的产品中,直接源于顾客信息反馈,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3).企业文化优势。

海尔人学习了美国、日本企业推崇的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海尔文化。

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错误,海尔人习惯于通过各种形式的大讨论,从主宰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上彻底解决,杜绝同样的问题、错误再次发生。

海尔文化卡上面列有:“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海尔作风;“东方亮了、西方再亮”的资本运营观;“先难后易”开拓国际市场的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服务观;“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才干出来的”质量观;市场观念为“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在企业管理中提出的“斜坡球体论”(即海尔定律):认为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市场竞争与员工的惰性会形成下滑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球体便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斜坡上的球体不会自行上升,因此需要一个向上的拉动力,企业才能发展,这个拉动力就是创新。

海尔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海尔的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凭借其创新精神和卓越管理,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制造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海尔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其经营成果、财务风险和未来发展潜力,为投资者、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家电、智能家电、家居、智慧家电、健康家电等多个领域。

海尔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海尔集团财务状况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总资产为7,392.14亿元,同比增长10.68%。

其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2.56%,非流动资产占比为47.44%。

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最高,达到25.86%,其次是应收账款,占比为19.89%。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和应收账款规模较大。

(2)负债结构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总负债为4,540.89亿元,同比增长7.87%。

其中,流动负债占比为70.12%,非流动负债占比为29.88%。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占比最高,达到18.14%,其次是应付账款,占比为17.86%。

这表明海尔集团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3)所有者权益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所有者权益为2,851.25亿元,同比增长8.83%。

其中,实收资本占比最高,达到40.84%,其次是资本公积,占比为29.26%。

这表明海尔集团所有者权益规模较大,但资本公积占比相对较低。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营业收入为2,510.89亿元,同比增长6.11%。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2,366.32亿元,同比增长5.56%。

这表明海尔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营业成本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尔集团营业成本为1,889.56亿元,同比增长4.73%。

海尔财务业务分析报告(3篇)

海尔财务业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创新、质量、服务”的理念,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海尔集团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海尔集团概况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制造商,业务涵盖家电、智能家居、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3,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近10万名员工,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财务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海尔集团营业收入逐年增长,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

2019年营业收入为2016.6亿元,同比增长8.6%;2020年营业收入为2022.4亿元,同比增长1.5%。

这表明海尔集团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

2. 毛利率分析海尔集团毛利率相对稳定,近年来保持在20%左右。

2019年毛利率为20.2%,2020年为20.3%。

毛利率的稳定说明海尔集团在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 净利率分析海尔集团净利率在近年来有所波动,2019年为5.6%,2020年为4.8%。

净利率的下降可能与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

(二)偿债能力分析1. 流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的流动比率相对较高,2019年为1.86,2020年为1.77。

这表明海尔集团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 速动比率分析海尔集团的速动比率为1.48(2019年)和1.39(2020年),说明其短期偿债能力良好。

3. 资产负债率分析海尔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2019年为56.5%,2020年为55.8%。

这表明海尔集团财务风险较低。

(三)运营能力分析1.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提高,2019年为11.3次,2020年为12.2次。

这说明海尔集团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效果显著。

2. 存货周转率分析海尔集团的存货周转率相对稳定,2019年为5.2次,2020年为5.0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报告研究主题:海尔白色家电研究人:上海RPS四组(高涵)---朱婷婷研究时间:2016年6月14日目录一、企业介绍 (3)1、企业简介 (3)2、发展历程 (3)3、股东背景 (4)4、行业地位 (6)5、核心产品及品牌 (6)6、潜力、情景以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8)7、企业综合优劣势分析 (9)二、人才情况分析 (11)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1)2、组织架构 (12)3、招聘与配置 (13)4、培训与员工发展 (13)5、薪酬与福利 (14)6、员工关系 (15)7、人才情况综合分析 (15)三、企业招聘渠道分析 (17)1、招聘预算 (17)2、招聘渠道使用情况 (17)3、猎聘签约分析 (18)4、优化建议 (18)四、相关新闻 (19)1、企业动向新闻 (19)2、人才动向新闻 (20)一、企业介绍1、企业简介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后电商时代基于用户价值交互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

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

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200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3倍;同时线上交易额实现548亿元,同比增长2391%。

2、发展历程3、股东背景董事:梁海山:男,生于1966年。

高级工程师。

历任青岛海尔电冰箱总厂企管办主任、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部长、海尔集团公司认证中心干部处处长、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海尔物流推进本部本部长、党委书记,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

现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

2011年荣获“十一五”山东省轻工业卓越贡献带头人、青岛市资深专家等称号;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优秀领导奖、十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物奖等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家电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谭丽霞:女,生于1970年。

历任海尔空调电子进出口公司处长助理、总经理助理,海尔集团海外推进本部综合部部长、副本部长、本部长,海尔集团财务管理部本部长;现任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集团首席财务官,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副董事长,近年先后荣获山东省劳模、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三八”红旗手、中国CFO 年度人物、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品牌女性等称号。

王筱楠:女,生于1963年。

曾任职澳瑞凯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北亚区人力资源总监职位。

现任海尔集团副总裁(负责集团人力资源平台)、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2012年荣获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最佳实践奖、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人物奖以及威科中国颁发的年度最佳组织变革奖、年度最佳HR团队奖等荣誉;2013年荣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首届人本中国奖年度人物奖及人力资源武常岐:男,生于1955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先后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系教授及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MBA学位项目中心主任等职务。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思科领导力研究院院长,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彭剑锋:男,生于1961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

周洪波(Zhou Honbo):男,生于1962年。

物联网、中间件和云计算等领域资深软件专家。

北汽福田智科信息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

曾任同方股份首席软件专家,同方泰德CTO、执行董事,美国IBM、BEA高级工程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等。

1993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德州大学EMBA,北京交大、电子科大、北航等高校兼职教授,曾获“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称号并受聘为“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等。

现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

刘海峰:男,生于1970年,KKR全球合伙人、KKR亚洲私募股权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总裁,以及KKR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委员会、亚洲投资管理委员会及中国成长基金投资委员会委员。

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洲直接投资部联席主管。

在多年的直接投资生涯中,其创造了优异的长期投资业绩,曾负责并领导了大中华区多项成功的、富有开创性的直接投资项目,例如:中国蒙牛乳业、中国平安保险、百丽国际、远东宏信、南孚电池、中国现代牧业、联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脐带血库、青岛海尔、永乐家电、恒安国际、山水水泥、润东汽车等。

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电子工程系最高荣誉理学学位;Tau Beta Pi (全美工程荣誉学会)的成员,并曾荣获哥伦比亚大学最优秀电子工程专业学生Edwin Howard Armstrong荣誉奖。

吴澄:男,生于1940年。

信息化、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蝶(国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施天涛:男,生于1962年。

曾任新加坡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访问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陈永正(Timothy Yung Cheng Chen):男,生于1956年,美国国籍。

现任澳大利亚电信国际集团总裁及集团董事总经理。

拥有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硕士学位。

曾在摩托罗拉以及微软公司担任中国公司总裁以及总公司执行副总裁,曾在美国AT&T贝尔实验室任职九年。

戴德明:男,生于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审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等职。

曾担任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保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及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独立董事。

监事:王培华:男,生于1957年。

高级政工师。

曾任海尔集团空调本部、洗衣机本部、海尔集团冷柜电热本部党委副书记、海尔集团技术装备本部工会主席等职,现任海尔集团纪委副书记、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监事会主席。

明国庆:男,生于1960年。

高级政工师,曾任青岛电冰箱总厂纪委副书记、青岛海尔运输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副经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处副处长、综合部部长、海尔冰箱产品本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现任海尔集团工会主席、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监事。

王玉清:女,生于1975年。

曾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职工监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秘书。

现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监事会监事、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

高管:宫伟:男,生于1973年。

曾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海尔集团高级财务经理、高级财务分析师、海尔洗衣机本部财务总监、海尔空调本部财务总监,海尔白电集团财务总监,现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获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优秀会计工作者、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新理财杂志》评选的2011年中国CFO十大年度人物。

明国珍:女,生于1964年。

高级经济师。

曾任中国金融学院投资系讲师、投资经济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资金部业务员、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经营管理部总经理兼人事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光大国际投资咨询公司常务副总;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协会资格管理部副主任,协会执业标准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4、行业地位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5年品牌零售量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7次蝉联全球第一。

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在全球有5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3月31日,海尔在京发布电视模块化战略,并联合阿里巴巴推出海尔阿里II代电视,这是双方首次推出可定制的模块化电视,用户更换模块即可实现电视的软硬件升级。

5、核心产品及品牌白电集团(WGG):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厨房家电(如油烟机、燃气灶等)。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 5.1%。

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I、海尔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海尔将秉持一贯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创意、制造、服务、物流、回收等环节坚持践行绿色理念,积极引领消费者、合作伙伴乃至各行各业共同承担对环境的保护与关爱。

II、卡萨帝卡萨帝的品牌定位为“创艺家电、格调生活”。

旨在诠释卡萨帝“传承意大利的艺术传统,依托全球设计和制造资源,以富含人文关怀的艺术家电和嵌入一体化橱电产品,携手热爱生活的精英人群,共同打造格调生活”的品牌内涵。

卡萨帝Casarte名字的灵感源于意大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