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八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八章配套练习题

第八章配套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教学

B.领导

C.实践活动

D.党团活动

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理想

D.兴趣

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是()

A.信念

B.性格

C.理想

D.动机

4.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

A.性格

B.理想

C.兴趣

D.能力

5.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存因素是()

A.教学要素

B.教学内容

C.教学过程

D.教师

6.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昆体良

7.“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8.“学科中心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学科内容

B.学科教学

C.学科结构

D.教材

9.“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能幸福生活的公民

B.适应社会发展

C.提高教学质量

D.促进学校发展

10.“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的根本职能是()

A.促进人发展

B.创新文化

C.促进经济发展

D.巩固政权

11.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是()

A.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矛盾

B.教师与教材的矛盾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

D.学生与教材的矛盾

12.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A.空间结构

B.三维结构

C.时间结构

D.立体结构

13.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

14.主张“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荀子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著作。

A.《中庸》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16.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的提出者是()

A.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7.第一个企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8.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把教学过程分为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的教育家是()

A.昆体良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0.把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克夫

C. 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1.是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是()

A.感知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22.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上升,关键就是在培养学生()

A.记忆力

B.努力学习

C.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D.积极实践

23.关于儿童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理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赞可夫

24.关于儿童发展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赞可夫

25.关于儿童发展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赞可夫

26.关于儿童发展的“一般发展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赞可夫

27.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B.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C.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

D.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8.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

A.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B.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C.促进教学开展

D.丰富校园文化

29.在教育文化的意义上,人的学习生命的本质在于()

A.教育活动

B.社会活动

C.学习活动

D.思维活动

30.“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主张出自于()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31.主张“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韩愈

D.朱熹

32.教学原则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的提出者是()

A. 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杜威

二、多选题

1.“双基”是指()

A.基础知识

B.基本素质

C.基本人格

D.基本技能

E.基本经验

2.人的技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A.动作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智力技能

E.体育技能

3.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写作

B.心算

C.游泳

D.踢球

E.默读

4.下列属于智力技能的有()

A.作文

B.心算

C.写字

D.默读

E.踢球

5.下列属于心理活动倾向性方面的特征的有()

A.气质

B.信念

C.理想

D.兴趣

E.动机

6.教学系统的要素包括()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环境

E.反馈

7.在教学中,环境一般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A.班级

B.校风

C.校内

D.教风

E.校外

8.教学中,环境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物质环境

B.心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文化环境

E.自然环境

9.下列属于教学中的物质环境的有()

A.教学用品

B.文体器材

C.校风

D.班级

E.学校管理水平

10.下列属于教学中社会环境的有()

A.今本组织状况

B.师生交往水平

C.教师素养

D.家长素养

E.社会风尚

11.下列属于教学中心理环境有的()

A.校风

B.教风

C.传统观念等

D.学校管理水平

E.学风

12.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几个方面

A.思维

B.认知

C.情感

D.想象

E.能力

13.昆体良提出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是()

A.认知

B.模仿

C.接受理论的指导

D.反馈

E.练习

14.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A.明了

B.联想

C.系统

D.方法

E.实践

15.杜威把教学过程分()几个阶段

A.疑难

B.问题

C.验证

D.结论

E.假设

16.凯洛夫把教学过程分()几个教学阶段

A.感知

B.理解

C.巩固

D.掌握

E.运用

17.现代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发的主要指标有()

A.教师个人的长处、弱点

B.教师的经验、能力和兴趣

C.学生的需要、经验和成熟水平

D.教学内容

E.教学目标

18.人的学习包括()

A.环境学习

B.经验学习

C.文化价值学习

D.具体的知识学习

E.课程学习

19.经验学习的机制主要有()

A.“同化”

B.“顺应”

C.“转化”

D.“异化”

E.“协调”

20.下列属于价值观特点的有()

A.主观性

B.发展性

C.社会历史性

D.导向性

E.不稳定性

21.价值认识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大致表现为()

A.价值感知

B.价值评价

C.价值理解

D.价值活动

E.价值体验

22.人的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包括()

A.游戏

B.学习

C.认识

D.思维

E.劳动

23.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包括()

A.“人-物”互动原理

B.“物-物”互动原理

C.“人-人”互动原理

D.“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

E.“家庭-个人”互动原理

三、改错题

1.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实践活动。

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性格。

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是信念。

4.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理想。

5.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在因素是教学过程。

6.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布鲁纳。

7.“产婆术”的发明者是昆体良。

8.“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

9.“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的根本职能是促进经济发展。

10.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空间结构。

11.我国古代,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孟子。

12.主张“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孔子。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大学》。

14.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的提出者是布鲁纳。

15.第一个企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6.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学是布鲁纳。

17.把教学过程分为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的教育学是赫尔巴特。

18.把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的教育家是赞克夫。

19.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是记忆。

20.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上升,关键就是要使学生努力学习。

21.儿童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理论的提出者是科尔伯格。

22.儿童发展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赞可夫。

23.儿童发展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皮亚杰。

24.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开展。

25.在教育文化的意义上,人的学习生命的本质在于社会活动。

26.“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主张出自于《大学》。

27.主长“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思想家是韩愈。

28.教学原则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的提出者是巴班斯基。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涵义。

2.简述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3.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4.在学校教育中,教学为什么处于中心地位?

5.从教育目的看,教学主要有哪些作用?

6.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教学主要有哪些作用?

7.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般理解看,教学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8.简述能力的涵义。

9.简述实际能力和心理潜能的关系。

10.简述个性的涵义。

11.在教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与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12.谈谈如何实现教学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的转变。

13.简述教学系统的涵义。

14.简述教学系统的特性。

15.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有什么关系?

16.在教学系统中,教师有什么作用?

17.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有什么作用?

18.简述教学过程的内涵。

19.什么是教学过程的动力?

20.简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哪几类性质的矛盾。

21.如何认识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

22.什么是“心理匹配策略”?

23.什么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其实质是什么?

24.我国教育界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有哪些阶段?

25.现代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26.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设计和确定教学目标?

27.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途径和形式。

2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形式有哪些?

2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对教学效果检查、测量和评价,保证教学过程良性循环?

30.“特殊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31.简述“多质说或复合说”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观点。

32.简述“认识-发展说”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观点。

33.简述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主要心理学依据。

34.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35.简述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教学原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6.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依据?

37.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流行和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38.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9.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0.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1.在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2.在教学中,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3.在教学中,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4.在教学中,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在教学中,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全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论述“教学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和“学科中心说”各自的观点。

3.目前,人们对教学动力问题有哪些不同看法?

4.试谈谈孔子、赫尔巴特、杜威、凯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

5.试论述我国教学学界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的不同见解。

6.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的四条基本原理。

教育学之教学练习题知识讲解

第八章教学(下)(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5.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9.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10.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属于()。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3.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 A.课外辅导 B.钻研教材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B.《大学》C.《孟子》 D.《学记》 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轨学制 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 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第二章概念与思考题及答案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章重要概念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性安排。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而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又称公共信用制度,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发生而产生。它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之一。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可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出口商提供的信贷。 买方信贷:买方信贷是由出口方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方式。 银行信贷: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这种信用形式一般采用货币贷款方式,并事先指定了贷款货币的用途。它不享受出口信贷优惠,所以贷款利率要比出口信贷高。 国际租赁:国际租赁是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根据租赁的目的和投资加收方式,可将其分为金融租赁(Financial Lease)和经营租赁(Operating Credit)两种形式。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上)

第八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5.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 B )。 A.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特殊的实践过程 D.师生交往活动 6.( D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 )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 )。 A.教学 B.教学原则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 A.教学工作 B.智育 C.体育 D.德育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10.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A )。 A.教学模式B.教学原则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1.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2.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2014石家庄教师招聘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4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 1.学校的产生 B .学制的建立C .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 织形式出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 是( B ) 。 1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 1.《大教学论》 B .《教育漫话》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 特点的要求。 1 .大众性 B .公平性 C .终身性 D.未来性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 ) 。 1 .教育问题 B .教育价值 C .教育事实 D .教育规律

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1.康德 B .培根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1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夸美纽斯 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1.赫尔巴特 B .康德 C.培根 D .杜威 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一论点出自(B )。 1 .洛克的《教育漫话》B .卢梭的《爱弥尔》 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1 )。 1.学校的产生B .剩余产品的出现C .有了国家D .创造了文字 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 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1.《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 《民主主义与教育》D .《康德论教育》1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1 )。 1 .教育 B.教学 C .德育 D .智育 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第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带动其他构件运动的构件,叫原动件。 2、在原动件的带动下,作确定运动的构件,叫从动件。 3、低副的优点:制造和维修容易,单位面积压力小,承载能力大。 4、低副的缺点:由于是滑动摩擦,摩擦损失比高副大,效率低。 5.低副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高副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6、火车车轮在铁轨上的滚动,属于高副。 二、判断题(正确√;错误×) 1、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是低副。(√) 2.机构的原动件数应等于自由度数,否则机构没有确定运动。(√) 3.在平面机构中一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 4、由于两构件间的联接形式不同,运动副分为低副和高副。(×) 5、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6、面接触的运动副称为低副。(√) 7、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2,那么该机构共需2个原动件。(√) 8、机构的自由度数应等于原动件数,否则机构不能成立。(√) 9、平面低副引入的约束数为1。(×) 10、当m个构件用复合铰链相联接时,组成的转动副数目也应为m个。(×) 11、局部自由度与机构的运动是有关的。(×) 12、在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都应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表示。(√)

三、选择题 1.当机构中主动件数目(2)等于机构自由度数目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1)小于;(2)等于;(3)大于;(4)大于或等于。 2.下图中的平面机构由(1)复合铰链组成。 (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4)凸轮机构; 3.在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选用(3)c)图。 (1)a);(2)b);(3)c); a) b) c)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3)自由度数目= 原动件数目。 (1)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2)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 (3)自由度数目= 原动件数目;(4)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5.下图中的平面机构由(3)虚约束组成。 (1)复合铰链;(2)局部自由度;(3)虚约束;(4)凸轮机构;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Oracle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一、基于自己创建表的操作 1:创建一张学生表student,拥有stuid,stuname,sex,三个字段,其中stuid为主键。 create table student( stuid int primary key, stuname VARCHAR(20), sex VARCHAR(20) ) 2:为该表增加一个新列score。 alter table student add(score varchar(10)); 3:修改该表score列名为stuscore。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column score to stuscoree; 4:为student表插入5条记录。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1,'张三丰','男',8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阿悄','女',7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3,'陈龙','男',9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4,'章子怡','女',50);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5,'张卫健','男',60); 5:查询student表中的全部数据,其中列名为中文。 select STUID as 学号,STUNAME as 姓名,SEX as 性别,STUSCOREE as 分数from student; 6:查询学生姓名和分数,并是查询结果按照学生成绩降序排列。 select STUNAME,STUSCOREE from student order by STUSCOREE desc; 7:修改所有性别为“男”的学生信息为性别为“male”。 update student set SEX='male' where SEX='男'; 8:删除所有记录。 delete from student; 9:删除student表。 drop table student; 二、基于emp表的操作 1:创建一张新表emp1,和emp表结构和记录完全一样。 create table emp1 as select*from Scott.Emp; 基于emp1表的操作: 1:选择部门30中的雇员。 select*from emp1 where DEPTNO=30 and JOB='CLERK';

教育学第八章汇总

第八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内涵;“教学”和“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至于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教学的主要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三、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

巧(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凯洛夫提出的五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3)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是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定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贯彻教学原则,正

第八章 教学 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 练习 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理解教材 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演示法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自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实验法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清朝末年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形式教育理论 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以教学为主 9、《学记》中比较准确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 开而弗达 10、《学记》中说“学不等“所体现的是()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 11、教师备课要写出三种计划,分别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单元(或课题)计划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 13、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直观、()直观、语言直观 实物;模象 14、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集体方式有()()()和讲演法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巩固性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启发性 17、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形成() 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18、教育史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着重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形式教育理论;实质教育理论 19、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简答)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有 ( ) A. 制造费用 B. 外购材料 C. 折旧费 D. 外购动力 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 A. 生产工人薪酬 B. 车间、分厂管理人员薪酬 C. 厂部管理人员薪酬 D. 车间一般耗用材料 3.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 A. 因筹资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 B. 职工教育经费 C.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 D. 车间一般耗用材料 4.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 A. 机物料消耗 B. 辅助生产工人工资 C. 基本生产工人工资 D. 厂房折旧费用 5.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是( ) A. 原料费用 B. 主要材料费用 C. 车间折旧费用 D. 基本生产工人工资 6.下列各项中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A. 直接材料 B. 机物料消耗 C. 机修费用 D. 直接人工 7.“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登记( ) A.完工入库产品成本 B.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C.分配转出的劳务费用 D.尚未完工的在产品成本 8.基本生产成本应该按( )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登记。 A.产品名称 B.成本项目 C.费用要素 D.费用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有( ) A. 对外投资的支出 B. 购置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支 出 C. 滞纳金、罚款、违约金 D. 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 2.下列各项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有( ) A. 折旧费 B. 职工薪酬 C. 直接人工 D. 税金 3.下列各项中应列入“财务费用”账户的有( )

A. 利息支出 B. 汇兑损失 C. 利息收入 D. 金融机构手续费 4.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 直接生产费用 B. 直接计入费用 C. 间接生产费用 D. 间接计入费用 5.下列各项中,应该列入直接生产费用的( ) A. 原料费用 B. 机物料消耗 C. 基本生产工人工资 D. 主要材料费用 6.为了进行成本的审核和控制,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 A. 制定先进可行的消耗定额 B.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C.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盘点验收制度 D. 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7.在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时,应特别注意()之间费用界限的划分。 A.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 B.生产费用和经营费用 C.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 D.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8.以下税金中,属于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是( ) A.增值税 B.房产税 C.土地使用税 D.车船使用税 三、判断题 1.产品成本项目是指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所进行的分类。 () 2.企业为了形成和扩大生产能力,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使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多个会计年度)内受益的支出,均属收益性支出。() 3.直接生产费用大多是直接计入费用。( ) 4.“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 ( ) 5.机物料消耗和辅助生产车间工人工资等, 均属间接生产费用。 ( ) 四、综合题 1.某企业2010年3月份的支出情况如下: ⑴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发生直接费用77 000元,乙产品发生直接费用33 000元,共计110 000元。 ⑵本月车间一般消耗用材料5 2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 400元,车间管理人员办公费等1 400元,共计10 000元。 ⑶购买某项固定资产,支付3 700元。 ⑷预付车间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6 000元。(摊销期为20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D )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B)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5、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6、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7、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9、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 10、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者和学习者 C、集体的领导者 D、学生的榜样 11、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4、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D)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B)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8、良好测验标准中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9、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在古代的东西方,个别教学制是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到19世纪中叶,制已成为西方各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2、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货币资金 一、单选题 1. 我国会计惯例中使用的现金概念是() A .狭义的现金概念 B .广义的现金概念 C .在日常会计处理中使用库存现金概念,在财务报告及金融资产中使用广义的现金概念 D .与国际惯例一致 2. 不包括在现金使用范围的业务有 A .支付给职工家庭困难补助 B .支付银行借款利息 C. 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量支出 D. 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 3. 职能分开不包括() A. 管钱的不管账 B .印鉴分管制度 C. 出纳不得兼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账簿登记工作 D. 出纳不得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 4.确定库存现金限额时最高不准超过 A .5 天 B .6 天 C. 8天 D. 15 天 5.在企业开立的诸多账户中,可以提取现金发放职工工资的账户是() A .一般存款账户 B .基本存款账户 C. 临时存款账户 D ?专用存款账户 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报销时的会计分录是 ()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库存现金" 借记"备用金 ",贷记"库存现金 " 借记 "管理费用 ",贷记 "备用金 " D. 借记"库存现金 ",贷记"备用金" 7.企业现金清查中,经检查仍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经批准后应计入() A .管理费用 B .财务费用 C .冲减营业外收入 D ?营业外支出 9. 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 A . 10 天 B. 1 个月 6. A. B. C. 8.企业在进行现金清查时,查出现金溢余,并将溢余数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进一步核查,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对该现金溢余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A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B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C .借:营业外收入 D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后经 贷: 贷: 贷: 贷: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营业外 收入

《教育学》第八章讲义

(一)教学的概念 1、识记:教学概念的含义 2、领会: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二)教学的地位和任务 领会:(1) 教学的地位和作用(2) 教学的任务 (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领会: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六大走向。 (四)教学系统 1.识记:(1)教学系统的概念的含义(2)教学系统的特性(3)教学系统的要求 2.领会(1)教师中心说的含义(2)学生中心说的含义(3)学科中心说的含义 第一节、教学概述 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p262识记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有区别:p262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一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 教学与智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p262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的是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教学的地位p262 (二) 教学的基本作用p263~265 从教育目的看:培养德智体美 从心理发展角度: 一方面,教学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是学生 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的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 的情感智慧的发展。

教学的作用概括为如下四点: a: 授受基础知识 b:形成基本技能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c:发展基本能力 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 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d: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p265~267 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教育 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 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走向: (一)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二)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教法的实质是学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四)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观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 现代重视儿童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和谐发展,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精神。 (五)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传统:非常重视教学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观念:第一,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 第三,强调“知-情”对称; 第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儿童设计出合乎年龄特点的活动,促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六)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传统:认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继承已有知识经验。 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创造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掌握知识经验,形成创造文化和创新生活的能力。 第二节 教学系统

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测试试卷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