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表格

合集下载

中成药Excel 工作表

中成药Excel 工作表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 如意金黄散 消痔灵注射液 参蛇花痔疮膏 △ 创灼膏 △ 肛安栓 肛泰软膏(栓) 九华膏 九华痔疮栓 普济痔疮栓 消炎止痛膏 消痔软膏(栓) 消痔丸 痔疮胶囊(片) △ 痔疮栓 △ 痔康胶囊(片) △ 结石通胶囊(片) 排石颗粒 琥珀消石颗粒 金钱草颗粒(胶囊、片) 利胆排石胶囊(片) 尿石通丸 肾石通丸(颗粒、片) △ 内消瘰疬丸 代温灸膏 复方夏枯草膏 △ 茴香橘核丸 内消瘰疬片 五海瘿瘤丸 西黄丸(胶囊) 限疔疮肿毒及恶性肿瘤 小金丸(胶囊、片) 阳和解凝膏 △
2.1.2 清热解毒剂 甲类
乙类
2.1.3 清热利湿剂
甲类
乙类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5) 736 ★(736) 737 743 744 745 746 747 ★(744) 748 749 750 751
2.1.4 通淋消石剂 甲类 乙类
2.2 温经理气活血散结剂 甲类 乙类
2 外科用药 2.1 清热剂 2.1.1 清利肝胆剂 甲类 乙类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46) 714 715 716 717 718 ★(44) 719 720 721 722 723 消炎利胆颗粒(胶囊、片) 大柴胡颗粒 胆康胶囊(片) 胆宁片 胆石利通胶囊(片) 胆石通胶囊 胆舒胶囊(片) 复方胆通胶囊(片) 金胆片 利胆排石散(颗粒) 益胆胶囊(片) 地榆槐角丸 △ 季德胜蛇药片 京万红 △ 连翘败毒丸(膏、片) 锡类散 拔毒膏 拔毒生肌散 蟾酥锭 丹参酮胶囊 △ 虎黄烧伤搽剂 解毒生肌膏 九一散 康复新液 连柏烧伤膏 六神软膏 六应丸 龙珠软膏 牛黄醒消丸 青龙蛇药片 三黄膏 △ 麝香痔疮栓 △ 生肌玉红膏 湿润烧伤膏 烫疮油 △ 烫伤油 外用紫金锭 五福化毒丸(片) 限儿童 五黄膏 △ 小败毒膏 △ 湛江蛇药 痔血丸

表格整理妇科常用中成药(含功能、主治及药物组成),太全了!

表格整理妇科常用中成药(含功能、主治及药物组成),太全了!
以下整理了调经剂止带剂产后康复剂疗杂病剂四类中成药功能主治及药物组成等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表格整理妇科常用中成药(含功能、主治及药物组成),太全了!
妇科常用中成药有哪些?妇科常用中成药的主治和作用是什么?以下整理了调经剂、止带剂、产后康复剂、疗杂病剂四类中成药功能主治及药物组成等,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调经剂
活血行气调经剂
补虚扶正调经剂
温经活血调经剂
固崩止血剂
安坤除烦剂
止带剂
健脾祛湿止带剂

60个常用的中成药完美表格总结

60个常用的中成药完美表格总结

60个常用的中成药完美表格总结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桂枝合剂君药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善散风寒、助阳而解肌发表臣药白芍与桂枝同用,散收并举,调和营卫佐药生姜大枣二药合用,既助桂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又温胃止呕使药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营;又调和诸药配伍意义辛甘发散,酸甘合营,散收并举,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故善治感冒风寒表虚证方义巧记桂枝为君芍药臣,生姜大枣合为佐;解肌发表调营卫,感冒风寒表虚宜。

辨证要点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二、辛凉解表剂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银翘解毒丸(颗粒、片、胶囊君药金银花连翘金银花甘寒轻芳清解,连翘苦微寒而清泄轻疏,相须同用,既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散结、辟秽,切中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病机臣药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四药同用,既助君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又宣肺止咳、消肿利咽佐、使药淡竹叶桔梗甘草三药合用,既增强君臣药的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效,又能宣肺祛痰止咳,还能调和诸药配伍意义疏散与清热并举,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故善治风热感冒证而见上述证候者方义巧记辛凉解表银翘丸,银华连翘共为君;薄荷豆豉荆蒡臣,风热感冒最相宜。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头痛常用中成药药名功能桑菊感冒片(颗粒、合剂)君药桑叶菊花桑叶苦寒清泄,甘益质轻,善疏散上焦风热,清润肺气而止咳嗽;菊花甘苦微寒轻浮,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相须为用,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臣药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三者相合,疏散与宣降并施,既助君疏散上焦风热,又复肺之宣降功能而止咳佐药连翘芦根二药相合,既助君臣药清透上焦热邪,又防热伤津液,还能导热邪从小便出使药甘草调和诸药配伍意义主以辛凉清散,兼以辛苦宣降,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故善治风热感冒初起,症见头痛、咳嗽、口干、咽痛者方义巧记桑菊片中桑菊君,薄荷仁桔连根草;疏风清热止咳嗽,风热感冒初起证。

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

常用中成药简介表格
五加参精
刺五加清膏,蜂蜜。
补气健脾,安神益智。用于脾肺气虚症,以及病后体虚,精力不足。
早晚空腹时温开水送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
1.忌油腻食物。2.本品宜饭前服用。
八珍丸
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各一两
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左归丸
大怀熟地240克山药120克(炒)枸杞子120克山茱萸肉120克川牛膝120克(酒洗,蒸熟)菟丝子120克(制)鹿胶120克(敲碎,炒珠)龟胶120克(切碎,炒珠)
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桂附地黄丸:
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忌不易消化食物。2.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4.阴虚内热者不适用。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1.胃大出血禁用
良附丸
高良姜、醋香附。
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3.胃部灼痛,口苦便秘之胃热者不适用。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三九胃泰胶囊
三叉苦、黄芩、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辅料为叶绿素铜钠、滑石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大全表格

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大全表格

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大全表格药名一:人参片•功能:–提神补气,益肺止咳•主治:–疲劳乏力,气虚乏力,肺热咳嗽药名二:白加黑片•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热毒血痢,便血下痢,痔疮出血药名三:黄连上清胶囊•功能:–清热除湿,泻火解毒•主治:–胃炎,肠炎,各种感染引起的发热、口腔溃疡药名四:川芎茶调•功能:–活血化瘀•主治:–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瘀血症状药名五:当归血府胶囊•功能:–补血养血,调理月经•主治:–血虚贫血,月经不调,痛经药名六:黄连上清丸•功能:–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主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药名七:小柴胡颗粒•功能:–解表泄热,疏肝理气•主治:–感冒发热,肝胆不和,头痛目眩药名八:复方丹参滴丸•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痛药名九:麝香壮骨膏•功能:–补肾壮骨,缓解关节痛•主治:–骨质疏松,关节炎,腰膝酸软药名十:伤湿止痛膏•功能:–祛湿止痛,舒筋活络•主治:–风湿痹痛,关节痛,韧带扭伤药名十一:复方双花藤胶囊•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小儿肺热咳嗽,口腔溃疡,乳腺炎药名十二:黄芩口服液•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热毒血痢,便血下痢,肺热咳嗽药名十三:阿胶糕•功能:–补血养血,滋阴润燥•主治:–血虚贫血,久咳不愈,病后体虚药名十四:血糖康胶囊•功能:–调节血糖,保护胰岛•主治:–糖尿病,高血糖,糖尿病合并症药名十五:血脂康胶囊•功能:–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主治:–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药名十六:活络膏•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外伤,骨折药名十七:感冒清热颗粒•功能:–解表散寒,清热解毒•主治:–感冒发热,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药名十八:清火颗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口腔溃疡,牙龈炎,咽炎药名十九:川贝枇杷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支气管炎药名二十:乌鸡白凤丸•功能:–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以上为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大全表格,仅供参考。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内科用药(一)
解表剂:九味羌活丸 祛暑剂:藿香正气水 泻下剂:麻仁润肠丸

清热剂
清热泻火:黄连上清丸
清热解毒:双黄连合剂 清热祛湿:茵诡黄颗粒 清热解毒:护肝片
内科用药(二)
温里剂:附子理中丸
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片 开窍剂:安宫牛黄丸
内科用药(三)
固涩剂:生脉颗粒 扶正剂:参麦注射液
内科用药(四)
安神剂:天王补心丸
止血剂:三七胶囊 祛湿剂:丹参注射液
内科用药(五)
理气剂:气滞胃痛胶囊
消导剂:保和丸 治风剂:正天丸 祛湿剂:消炎利胆片
妇科用药
乌鸡白凤丸的功效
乌鸡白凤丸的临床应用 乌鸡白凤丸的不良反应 乌鸡白凤丸的用法
眼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
明目上清片的功效及应用
明目上清片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耳聋左慈丸的功效及应用 耳聋左慈丸的用法及应用
骨科用药(接骨七里片)
主要组成成分
主要功效 临床应用
用法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谢!!

常见中成药适应症自查对照表(仅供参考)

常见中成药适应症自查对照表(仅供参考)

湿热带下
复方黄连素片
大肠湿热
复方黄柏液涂剂
疮疡溃后,伤口感染者
复方红豆杉胶囊
气虚痰瘀所致的中晚期肺癌化疗的辅助治疗
复方甘草片
镇咳祛痰
复方丹参片
胸中憋闷,心绞痛
复方斑蝥胶囊.
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等
复方阿胶浆
气血两虚
枫蓼肠胃康口服液
急性胃肠炎,属伤食泄泻型及湿热泄泻型者
肺力咳合剂
痰热犯肺
宫炎平片..
湿热瘀阻之慢性盆腔炎
甘桔冰梅片
风热犯肺引起的急性咽炎
复明片
肝肾阴虚之青光眼,初、中期白内障
复方追风膏
风湿痹痛
复方血栓通胶囊
复方熊胆通鼻喷雾 剂
复方胃痛胶囊
血瘀兼气阴两虚证 急性鼻炎
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
复方伤痛胶囊
急性软组织损伤之血瘀气滞证
复方沙棘籽油栓
湿热下注所致的宫颈糜烂
复方清带灌注液
都梁软胶囊
头痛属风寒瘀血阻滞脉络证者
定坤丹
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跌打七厘片
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颠茄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
地贞颗粒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内热证
灯银脑通胶囊
中风中经络,瘀血阻络证。
丹珍头痛胶囊
肝阳上亢,瘀血阻络所致的头痛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大活络胶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咽喉炎 产后血瘀腹痛,恶露不尽 感冒、流行性感冒
气阴两虚,心络瘀阻之冠心病 脾气虚
肾阳不足、脾胃亏虚 急慢性鼻炎、鼻窦炎
病毒性感冒 感冒及急慢性气管炎 感冒及急慢性气管炎

常用中成药简表

常用中成药简表

中医之钥,开启中医之奥秘,常用中成药简表帖出来,大家参考时方便一点,使用时请遵医嘱!口疮类: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心火上炎---导赤丸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五迟: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五软: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内伤发热: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牙痛: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水肿:水湿浸渍---五皮丸;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水痘:湿毒外袭---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目赤肿痛:外感风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目痒:风邪外袭---桑菊感冒片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耳鸣耳聋: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厌食: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汗证:营卫不和---桂枝合剂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头痛:风寒外袭---川芎茶调散/都梁丸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咳嗽: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眩晕:肝阳上亢--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烧伤: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红膏粉刺:肺胃实热--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湿热蕴结--归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痔疮:湿热夹风,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感冒:风寒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黄片/抗胶囊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感冒(儿):风寒感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食积:乳积停滞--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鼻衄:肺经热盛--清肺抑火丸/荷叶丸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痛经:气滞血瘀--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月经先后不定期:肝气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阴虚内热---大补阴丸/ /知柏地黄丸/固经丸月经后期: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月经过少: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月经过多:气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不孕症: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表格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成药临床应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

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二、联合用药原则(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

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二)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

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谨慎联合使用。

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

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1.妊娠期妇女必须时,应选择对无损害的中成药。

2.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3. 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

螈斑水蛭与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暨巴豆,牛膝薏苡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鳖爪甲,地胆茅根与蔗虫。

”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4. 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

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原则1.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2.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

一、解表剂解表剂是以柴胡、荆芥、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泻下剂泻下剂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芫花、甘遂、大戟、牵牛子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

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

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腔积液、三、和解剂和解剂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

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

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四、清热剂清热剂是以银花、连翘、板兰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

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

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五、祛暑剂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滑石、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去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

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

临床以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为辨证要点。

六、温里剂温里剂是以附子、干姜、肉桂、桂枝、细辛、小茴香、高良姜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

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临床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末梢循环障碍、血栓闭七、表里双解剂表里双解剂是以解表药与治里药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表里同病的中成药。

表里双解剂分为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三类。

临床以表寒里热、表热里寒、标实里虚、表虚里实以及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虚、表里俱实等表现为辨证要点。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肥八、补益剂补益剂是以人参、黄芪、黄精、玉竹、当归、熟地、女贞子、鹿茸、肉苁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中成药。

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六种,临床以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诸症表现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贫血、休克、衰老、退行性病变、内分泌与代谢性九、安神剂安神剂是以朱砂、磁石、龙齿、珍珠母、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定神志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神志不安疾患的中成药。

安神剂分为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临床以失眠、心悸、烦躁、惊狂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睡眠异常(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高血十、开窍剂开窍剂是以麝香、冰片、石菖蒲等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等作用,用以治疗神昏窍闭(神志障碍)、心痛彻背诸证的中成药。

开窍剂分为凉开和温开两类。

临床以神志障碍、情志异常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尿毒症、肝十一、固涩剂固涩剂是以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乌贼骨、煅龙骨、煅牡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之证的中成药。

固涩剂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五类。

临床以自汗、盗汗、久咳、久泻、遗精、滑泄、小便失禁、崩漏、带下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遗尿、神经性尿频、神经衰十二、理气剂理气剂是以枳实、陈皮、厚朴、沉香、川楝子、乌药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中成药。

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

临床以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畅,胸胁胀痛、游走不定、情绪抑郁、月经不调或喘咳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肠胃功能紊乱、慢性肝炎、慢性结肠炎、十三、理血剂理血剂是以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三七、水蛭、虻虫、苏木,大小蓟、花蕊石、血余炭、藕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用以治疗各类瘀血或出血病证的中成药。

理血剂分为活血祛瘀与止血两类。

临床以刺痛有定处、舌紫黯、瘀斑瘀点、痛经、闭经、病理性肿块,及各种出血病症(吐血、衄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类骨折、软组织损伤,疼痛、缺血性疾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性疾病、血液病、风湿病、肿瘤等有瘀血表现及各类出血性疾病如外伤出止血剂适用于血溢脉外的出血证。

症见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

十灰散(丸)三七胶囊峻猛逐瘀,只能暂用,不能久服,中病即止。

十四、治风剂治风剂是以川芎、防风、羌活、荆芥、白芷及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天麻、鳖甲、龟板、牡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中成药。

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临床以头痛、口眼斜、肢体痉挛、眩晕头痛、猝然昏倒、半身不遂或高热、抽搐、痉厥等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破伤风、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病、妊娠高血压、癫痫发作、震颤麻痹、小儿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见上述症状者。

分类临床表现药物举例注意事项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