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体裁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创造了 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 言体,语言质朴无华。 二、表达感情爽直坦率,风格豪放刚健。
木兰诗
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运用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 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木兰诗》的艺术成就
填空题
梅花是春天的信息,六朝人折梅以寄远人, 象征着 。 诗中以 的变换点明季节,在景物与气 候之中写人的活动,而一切活动又无不在刻 画这位女子的心理状态,景色清丽而情思清 怨。
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乐府民歌今存70余首,大部分保存在郭 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 曲》里。 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 南朝,被当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 有一小部分。
第四节
南北朝乐府 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之后以 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 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 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和风格。
南朝民歌的保存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 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由于 产生在不同地区,所以在音乐的声节和歌唱 方式上也有所差异。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 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于宋、齐、梁、 陈都有。 清商曲辞中还有神弦歌一类,是民间祀神乐 章。
一、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பைடு நூலகம்来刻划人 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三、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 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 或写景,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其中既 有朴素自然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精妙绝 伦的律句。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
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1、内容:以情歌为主。
原因: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
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
(《子夜歌》)讲读:《西洲曲》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3-5岁幼儿必背十首古诗

3-5岁幼儿必背十首古诗
3-5岁幼儿必背十首古诗如下:
1.南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唐代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
人。
5.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6.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7.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8.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9.宋代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0.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 1。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主讲及拟稿人:刘南平、贾知洵(比较法)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保存与产生一、保存与篇数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关。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共468首,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
另外"杂曲歌辞"(第九类)和"杂歌谣辞"(第十一类)中也保存有一小部分(《西洲曲》即属"杂曲歌辞";《巴东三峡歌》《三峡谣》大概是船夫之歌,是"杂歌谣辞"中的有名之作)。
清商曲辞又分为六类,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吴声歌曲,又称吴声歌、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
西曲,又称西曲歌;产生于宋、齐、梁、陈的居多。
神弦曲,又称神弦歌;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
这个分类与民歌的地域有关。
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指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号角,故名"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它们出自北方各民族人民之手,以鲜卑民歌居多,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
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经过汉译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故名"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杂曲歌辞"(第九类)和"杂歌谣辞"(第十一类)中也保存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北方民歌梁时传入南方后,曾由梁朝的乐府官署加以保存。
至陈朝时,释智匠在他的《古今乐录》中将这些作品冠以"梁鼓角横吹曲"之名,后来《旧唐书》及《乐府诗集》等书的作者皆沿袭前人,仍冠以"梁"。
又,许多文学史著作中,常把《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称为"北朝乐府民歌",其实并不确切,事实上现存的歌辞中,有不少是十六国时代的作品,有些乐曲可能在晋代就有演唱,而北魏、北周的乐歌并不很多,有些不一公平在北朝音乐机关演唱过,因此沿用"梁鼓角横吹曲"或称"北朝民歌"或许更确切些。
北朝民歌六首

关于北朝民歌六首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北朝民歌有哪些六首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北朝民歌有哪些六首一、《企喻歌》《企喻歌》: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
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译文:男儿人必需自己有所作为,不必拉帮结伙。
鹞子,猛禽。
天上鹞子飞过的时候,那些成群结队的麻雀慌张失措,迫不及待的向两边逃跑。
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周与大地相连,看起来似乎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三、《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观察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敕勒川歌曲的古文出处

敕勒川歌曲的古文出处
《敕勒川》是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最早见于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在史书中,《敕勒歌》最先出现于初唐李延寿所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
公元546年,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战死、病死者共七万人,返回晋阳途中,西魏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并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族的古老牧歌《敕勒歌》来激励士气,顿时,粗犷激昂的歌声响彻云霄,军心大振。
《敕勒歌》前两句“敕勒川,阴山下”,写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敕勒川”,为敕勒族所居之地,北魏时期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005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
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
这些歌词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依亦吐芳词”(《子夜歌》)。
这些情歌十之七八出自女子之口,且有妓女婢妾所作;其中某些情歌还含有较浓厚的色情成分和脂粉气。
产生上述特点或者说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
《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广。
”《乐府诗集》更指明“江东”即建业:“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乐府诗集》还说:“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
”建业是当时的首都,荆、郢、樊、邓也是当时的重镇,商业都非常发达。
由此可见,这些民歌其实是“都市之歌”。
这也就规定了它的狭隘性,不能反映广大农村的面貌,并难免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梁裴子野《宋略》说当时“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
当然还有为数更多的一般妓女,在上层社会这种声色生活的影响下,更不能不增加南朝民歌的色情成分。
其次,也是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的采集。
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土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薄厚”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第九讲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含蓄缠绵,更多地反映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一、南朝民歌的存在状况与分类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吴歌共3 2 6首,西曲共14 2首。
另外还有神弦歌18首。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原因有二:1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构,负责采集民歌配乐演唱。
现存南朝民歌就是由这些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
汉代统治者采集民歌尚有“观风俗,知薄厚” (《汉书〃艺文志》)的目的,而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则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
《南齐书〃萧惠基传》载:“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卫淫俗。
雅乐正声,鲜有好者。
”2、南朝民歌中多含蓄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油然生发出怀春之情,正如民歌中所唱的那样:初阳正二月,草木郁青青。
蹑屐步前园,时物感人情。
(《读曲歌》)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内容:南朝民歌,大部分就是城市中的产物。
它们多半出自商贾、妓女、船户和一般市民之口,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 2首)、《子夜四时歌》(凡7 5首)、《华山畿》(凡2 5首)和《读曲歌》(凡8 9首)最为重要。
1、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背景
1、经济背景
2、时代风尚
3、统治者的有意采集与提倡
二、南朝民歌的分类
南朝乐府民歌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洲曲”为主。
大体可分为三类:吴声歌,西曲和神弦歌。
三、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都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爱情几乎成为唯一主题,有些民歌还有色情描写。
四、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从内容上看,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且多作女子口吻,基调哀怨缠绵。
并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
2、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五、南朝民歌的代表作《西洲曲》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
北朝民歌是北朝各民族的民间歌曲,多产生于西晋末至北魏初。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少部分保存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共70首左右。
所谓《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叫“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一、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
1、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和北方游牧生活的民歌,如《敕勒歌》。
2、表现尚武精神、征战生活的战歌。
3、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
4、反映人民苦难和贫富对立的诗歌。
二、北朝民歌的特点
北朝乐府民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体裁多样,自由灵活。
多叙事,但感情强烈,且直抒胸臆。
语言质朴无华,气盛词质,不像南朝民歌,它没有巧妙的双关语,也没有所谓一唱三叹的袅袅余音,而是名副其实的悲壮激越的军乐、战歌。
风格古朴悲凉、粗犷豪放。
三、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