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手法小议无缘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言表达收到特点鲜明、形象突出、具体生动的效果。
(一)借代的分类借代这种修辞方法,在古典诗文里应用较广泛。
现就诗词创作中的借代分类归纳简析如下:第一,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①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以“骨”代替尸体,是部分代替整体。
表达者在感知反映冻死的人这一当前事物的时候,因为胸中已积压了万分悲愤,理性的直接的表达已经不能倾泻自己的愤怒,以“骨”代人,使表达者积压已久的郁闷之情得以发泄。
②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代白发,是整体代部分。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第二,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①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与“红”是借代的用法,分别以各自的颜色代替海棠叶与海棠花,加上“肥”与“瘦”两个拟人化的形容词的修饰,不仅把词人那种言之不尽、味之愈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又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和阐释余地。
②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诗中以“倾国”代“佳人”,一方面突出了佳人超凡的美丽,引发了解读者对美的极限的想象。
另一方面,作者暗指了汉皇重色的后果,即国家的倾覆,给世人以警示。
第三,以专名代通名。
①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
2022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考点分析

2022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考点分析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有的人》)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
)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
)例子(5):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代之护士。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④旌旗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例③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例④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体。
例如:⑥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例⑥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五、专名代泛称。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有哪几种类型?
二、专名代本体
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 事物的名称。 例: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代 白居易《琵琶行》 以“管”“弦”代指管乐器、弦乐器,进而借代音乐。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丝竹代指音乐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来代称酒。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 3、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赠韦谢谢聆听!
建筑局部代宫殿的整体
如梦令(其二)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宋·李清照
妙用借代,巧显对比。诗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形
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绿
叶繁茂,红花凋零。“红瘦”表明春光渐渐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句中把“白雪”比作“梨花”,二者有相似点。本体和喻词均不 出现,这是典型的借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用颜色代称花,此指代落花。只有相关性,没有相似点。这是借代。
古诗词中的借代知多少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南冠:囚犯 4、戎 马、干戈、烽烟、烽火:战争 5、手足:兄弟 6、汗 青:史册 7、桑麻:农事 8、布衣:平民
广东省梁梅名师工作室
修辞手法借代与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借代与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表达的艺术技巧,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意境的传达效果。
在修辞手法中,借代和拟物是常见的两种语言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一、借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借代是利用一种物象来代表另一种物象,通过借用、拟态等手段,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借代通常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和象征。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来突显其共同之处。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的声音如同一股清泉,令人心旷神怡。
”通过将声音与清泉进行比较,给读者带来了清新、澄澈的感受。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对象赋予人的特征和形象,使其具有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
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意境。
例如,“树叶轻轻地低下了头,似乎在向行人告别。
”这里将树叶赋予了人的行为,给读者带来了亲切感和情感。
象征是通过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更为抽象的事物,表示一种深层含义。
象征在文学作品中起到隐喻和象征之间的转换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例如,“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美丽。
”通过玫瑰花与爱情进行象征,创造了浪漫而深刻的意境。
二、拟物的语言表达方式拟物是将物象本身的特征和形态作为语言表达的依据,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物体的情景,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存在感。
拟物通常采用拟声、拟态和拟景等方式。
拟声是通过语言声音的模拟来表达事物的声音、动作和情感。
例如,“风呼呼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通过模拟风声和树叶的声音,使读者感受到了清风拂面的真实场景。
拟态是通过模拟事物的外形和动作来使语句更具形象感。
例如,“小溪像一匹飞奔的绿马,奔驰而过。
”通过比喻小溪为飞驰的绿马,让读者感受到了小溪的迅猛和奔放。
拟景是通过模拟事物所呈现的景象和画面,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视觉感受。
例如,“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银河倒挂。
”通过比喻繁星点点为银河倒挂,使读者感受到星空的辽阔与壮美。
修辞手法借代反复与排比的应用

修辞手法借代反复与排比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其中,借代、反复和排比是修辞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三种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文体中的效果。
一、借代的应用借代是指用一个形象或具体的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文本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
借代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自然景物等。
例如,在描写某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借代来突出其特点或思想感情。
比如,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借代“邢夫人”来代表袭人的形象,以此来表达袭人纯朴、善良的品质。
此外,借代也可以用于描绘自然景物,以增强描写的效果。
比如,在古诗《登鹳雀楼》中,王之涣借代“九州”来代表整个大地,通过“九州”一词,将人们对大地广阔辽远的印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反复的应用反复是指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结构或语法结构,以凸显主题,增强表达的力度。
反复的应用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使文章更加铿锵有力。
在诗歌中,反复常用于诗句、诗句中的重复,以加强表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反复出现的“看”字,使全诗构成一个整体,突出了登高所带来的视野开阔的感觉。
此外,在散文和小说中,反复也可以体现在思想、情感或事件的反复描写上。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多次通过反复描写“狂人”的状态和思想,以突出这个人物的疯狂和受压迫的心理。
三、排比的应用排比是指将同一类事物或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明显的对比或并列关系。
排比的应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有力量。
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排比常用于列举论点或事实,以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文章中,可以使用排比来列举各种污染的情况,以突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此外,在叙事文学作品中,排比可以用来排列相似的动作或情节,以增加读者的阅读愉悦感。
比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通过排比描写疯狂人物的种种怪诞举动,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高三一轮复习之借代修辞手法

握莎士比亚的笔,不舞拿破仑的剑。 解析:“握莎士比亚的笔”代从文,写出与莎翁媲美的作品,“舞拿
破仑的剑”代从武,以工具作为代体的一部分。
借代的类型
借代可以根据本体与代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分为以下各类:
借代的作用
• 借代修辞有两大优点:一是简练行文,二是具象生动。 • 巧妙地萃取本体的精华,让借体形象生动地托生再现。因为这
些特殊功用,在讲究意象、音律、韵味,用词凝练的古代诗词 中,借代手法常被大量运用。 • 借代,看似平淡无奇的以物代物,实则精准、凝练、不动声色 地萃取了本体精华,又活灵活现地放大或具象了本体的特质, 既是简洁、高效的状物描写手法,又能满足行文所需的韵脚, 丰富画面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的类型
借代可以根据本体与代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分为以下各类:
2.以特征或标帜代。用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某方面标识代本体。 例2: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
的文字。 解析:“秃头”是人物外貌特征,“白背心”是人物服饰标
识,以此代特定的人。
借代的类型
借代可以根据本体与代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分为以下各类:
练习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 “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 而又奇特。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
(完整版)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借代一、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五、注意事项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高职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借代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第七节 修辞
借代
5.专名代泛称 :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 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小试牛刀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星星正在眨巴着明亮的眼睛。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第七节 修辞
【难点突破:区分比喻比拟、借喻、借代】 区分借喻借代 借喻能改明喻,借代不行。 例:白胡子笑得直不起腰来。 例:雨停后,荷叶上的珍珠断了线视似地滚下来。
THANK YOU
第七节 修辞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是借喻,还是借代: ①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④“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 ⑤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第七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辞
【难点突破:区分比喻比拟、借喻、借代】 区分比喻比拟 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 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直接当作乙事 物来写。 例:星星闪烁着,很像小孩的眼睛。
修辞手法——借代
比喻 比拟 借代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第七节 修辞
夸张
反复
对偶
设问
排比
反问
高职高考-语文课程
第七节 修辞
借代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 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
一、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
五、注意事项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
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