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行书毛笔书法精选]毛笔行书书法欣赏大图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八行,三百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 厘米,横72.3 厘米,25 行,共230 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行书唐诗六十首

行书唐诗六十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九首唐诗、九幅书法作品(行书)集中分享

九首唐诗、九幅书法作品(行书)集中分享1、感遇其二【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此诗为唐代名相张九龄《感遇》组诗中的第二首。
诵读此诗,联想屈原写过的《橘颂》,歌颂橘树“横而不流”的坚贞品质。
张九龄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表现的也是屈原《橘颂》之意。
诗人以凌霜傲雪、经冬不凋的丹橘自喻,与世俗的桃李做鲜明对比,寓意深刻,婉而多讽,含蓄蕴籍。
2、关山月[ 唐 ]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境界广阔宏远,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3、金陵酒肆留别[ 唐 ]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今天的南京)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
此诗由写春季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营造其乐融融的饯别场景;写吴姬压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将别意与东流的江水比较设问,使主客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
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
写景舒情流畅明快,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4、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自己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表现了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短文行书十首书法作品

短文行书十首书法作品短文行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书写技巧。
下面我将为你描述十幅短文行书书法作品。
1. 《静夜思》。
书法家以流畅的笔画,将李白的《静夜思》妙笔生花地书写在宣纸上,展现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寂。
2. 《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幅作品以短文行书书写王维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书法流畅有力,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之情。
3. 《醉翁亭记》。
书法家以短文行书的风格书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过书法的魅力展现出文学作品的韵味和意境。
4. 《观书有感》。
这幅作品以短文行书书写王国维的《观书有感》,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展现出对阅读的感悟和思考。
5. 《黄鹤楼》。
书法家以短文行书的技法将崔颢的《黄鹤楼》书写得意境深远,笔墨流畅,展现出楼阁的壮丽和诗人的豪情。
6. 《桃花源记》。
这幅作品以短文行书书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书法的表现手法,展现出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诗人的理想境界。
7. 《赤壁赋》。
书法家以短文行书的技法书写苏轼的《赤壁赋》,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展现出壮丽的历史场景和文学家的豪情壮志。
8. 《酬张少府》。
这幅作品以短文行书书写王之涣的《酬张少府》,通过书法的表现手法,展现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9. 《临江仙》。
书法家以短文行书的技法书写李白的《临江仙》,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10. 《春江花月夜》。
这幅作品以短文行书书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书法的表现手法,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是我对短文行书书法作品的描述,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硬笔书法方格28首古诗文行楷练字帖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

天下十大行书排名,高清长卷大图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
1.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那简直就像翩翩起舞的仙子,让人陶醉其中啊!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字里行间的韵味,不就如同那美丽的瀑布一般吸引人吗?
2.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可不就是艺术中的瑰宝嘛!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诗句多美呀,行书写出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难道不是吗?
3.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真的是魅力无穷呀!就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行书的线条仿佛就是枫叶的脉络,太神奇了吧!
4.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那可是能直击心灵的呀!好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用行书呈现,不就像那飞逝的船儿一样让人惊叹吗?
5.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活泼的感觉用行书表现出来,简直绝了呀!
6.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真的如同璀璨的星星啊!比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行书写出的它,不就像那江面上的渔火一样温暖人心吗?
7.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简直是妙不可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用行书来书写,不正像那悠悠的钟声一样韵味深长吗?
8.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那是充满魔力的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行书的演绎让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是吗?
9.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就是这么让人着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行书写出来,哇,那感觉真的太美妙了!
10. 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毫无疑问是最精彩的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用行书书写,就像我们不断攀登的人生,多有意思呀!
我觉得行书最漂亮七言绝句真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美感和享受!。
行书字帖(唐诗选)

1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越女词》唐 —李白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哥 舒 歌 》 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田园乐》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少年行》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11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春行即兴 》唐 —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21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戏问花门酒家翁》唐 —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赠汪伦》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4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行书毛笔书法精选]毛笔行书书法欣赏大图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传承千年而不衰,当古诗与行书书法
相结合时,又会有什么样的书法艺术作品呢?下面是为你的古诗行书
毛笔书法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
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基本笔法
一、侧笔法
行书的侧点多是有断有续,运笔以方便流畅为原则,强调相互
呼应和态势。
二、横笔法
横画除断画以外多是上连竖画,下连第二横画及点撇。
三、竖笔法
行书竖画接近楷书悬针、垂露法,但它按运行去向,出现带钩和曲钩或化成点的姿态,造成顾盼之势。
四、钩笔法
行书钩笔有以竖代钩,即竖画收笔时暗中回锋,引而不发。
另外还有:长钩、曲钩、短钩、背抛钩、戈钩、回钩、龙尾钩等等。
长钩往往和撇笔相连,背抛钩同楷书的背抛钩,但行笔时驻、蹲笔时间短;戈钩如同楷书戈钩,但其运笔快,回钩,用于成横势的短捺钩,龙尾钩如同楷书龙尾钩,但其运笔稍快。
五、撇笔法
有带钩长撇,收笔时回锋时出锋即成带钩。
长斜撇,是将竖笔斜向撇出。
另有短斜撇、平撇等。
六、提笔法
有长提、反提、短提等。
长提多用于才旁(提手旁),收笔时注意和其他笔画呼应。
反提是笔锋落纸后回锋向上斜挑,连接第二笔。
短提多用于土旁或往右反钩,笔势斜而平出。
七、捺笔法
有平捺和斜捺。
平捺多用于走字部首的字,斜捺使用多。
平捺又可分平曲捺、平直捺、半围平直捺、短带回钩平直捺等。
平曲捺是最常见的捺笔笔势,运笔时斜曲而平,收笔多用方笔,如同楷书捺笔的笔法。
平直捺,横直而暗带回锋,半围平捺笔如同平直捺,不回锋而是顺锋往上挑。
带回钩平直捺如同平直捺,回锋时出锋。
斜捺分斜捺化点、斜长捺、斜短捺、斜短捺化点等。
斜捺化点中带有暗回锋。
斜长捺指斜度45度角,如楷书捺笔。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