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急性咽炎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急性咽炎(详细)

中医治疗急性咽炎(详细)

中医治疗急性咽炎(详细)标题:中医治疗急性咽炎:传统智慧护佑咽喉健康引言:急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其典型症状包括咽部疼痛、咽喉发红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如何有效缓解急性咽炎的症状和促进康复成为广大患者关注的焦点。

而中医作为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学派,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急性咽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中医治疗急性咽炎的方法和效果。

第一部分:急性咽炎的中医理论解释1. 风热入侵理论:中医认为急性咽炎多由风热入侵而引发,即外界的风邪侵袭咽喉部位,造成炎症反应。

2. 气血不和理论:中医强调人体内的气血运行畅通与否对咽喉健康至关重要,气血不和可能导致咽炎的发生。

第二部分:中医治疗急性咽炎的常用方法1. 中药疗法a. 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黄芩、连翘、金银花等,可清热解毒,消炎排毒,舒缓咽喉不适。

b. 润燥化痰类中药:如麦冬、百合、沙参等,可润燥化痰,缓解咽喉干燥、痒痛的症状。

c. 养阴清热类中药:如生地、玄参、天冬等,可滋阴清热,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咽喉组织康复。

2. 中医调理a.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干燥环境容易导致咽部不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润泽咽喉。

b. 保持声音适度:过度使用嗓子或大声喧哗易加重咽炎症状,应保持语声温和、节制。

c. 检查身体内部状况:中医强调全身调理,对于急性咽炎患者,中医医师会综合考虑肺、胃、肝、肾等脏器功能状况,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第三部分:中医治疗急性咽炎的优势与效果1. 症状缓解:中医治疗急性咽炎能够改善咽痛、红肿、声音嘶哑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康复促进:中医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改善咽喉组织的营养供应,加速康复进程。

3. 宏观调理:中医强调整体调理,能够对机体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减少急性咽炎的复发。

结语:急性咽炎虽然常见,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理论解释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治疗路径。

中医注重调理整体健康,在治疗急性咽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149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149例疗效观察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 5 00 。
实在常 规西药 基 础 上 配合 中药 ,可显 著 提 高疗 效 ,
4 讨 论
缩 短病 程 ,值得 进一 步推 广 。
[ 参考文献 ] [ ]卫生部.巾药新药 临床研 究指导原 则. [ .北京 : 1 M]
中 国 医 药科 技 出版 社 ,2 0 . 02
2 3 疗 效 标 准 .
照组 总有效 率 为 6 .5 ,两 组差 异具 有 统计 学 意 73%
义 ( 00 ) P< . 5 ;表 2可 见 ,治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的主
收 稿 日期 :2 l—0 — 2 o0 6 2
修 回 日期 :2 1—0 —0 00 7 6
作者简 介 :胡忠 民 (9 1 ,男 ,吉林通化 人 ,副主任 医师 ,研究 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对急症诊治研究 。 17 一)
疗效总有效率分别 为 9 .0 ,6 .5 ,中西 医结合疗法疗效优 于单 纯西医治疗 ( 39% 73% P<00 ) .5 。 [ 关键词 ]急性 咽炎 ;中西 医结合 ;二 丁颗粒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26 1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2 2 (0 0 0 0 0 73 2 1 )4 5_2 _ 0
征 :咽部 粘膜充 血 ,颜 色鲜 红 ;咽后 壁淋 巴滤 泡和 咽侧 索红 肿或 咽粘膜 脓 点散 在分 布 ;悬壅垂 、软腭 红肿 ;咽拭 子 培养 有致病 菌 或 阴性 。
2 治 疗方 法
2 I 对 照 组 .
阿莫 西林胶 囊 口服 ,每 次 05 ,1日 3次 。 .g
2 2 治 疗 组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急性 咽炎 19例 疗 效观 察 4

咽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咽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咽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咽炎就是指咽喉部位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各种致病菌感染咽部产生炎症反应的总称。

咽炎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合并鼻炎、鼻窦炎等同时出现,临床多见合并出现的情况。

咽炎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为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随病情进展常可涉及整个咽腔,以秋冬及冬春之交较常见。

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疼痛明显,咽部充血肿胀等。

1、慢性咽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慢性咽炎中医认为属于虚症,多是因为脏腑功能不调、循经上扰,导致咽喉受刺激,再加上脏腑虚火旺,上行灼烧咽喉、津液失调集结于喉,为病机之所在。

慢性咽炎多见于肾肺阴虚、虚火上炎、津液不足,循经上蒸于咽喉。

(1)肺阴亏虚,在《黄帝内经》中介绍:手太阴肺经至喉通舍。

这说明手太阴经与咽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肺阴亏虚,泽津液不足,不能上行滋养咽喉,加之虚热内烧,灼烧咽喉;(2)肾阴亏虚,咽喉为十二经脉循环、交互之地,《灵柩·经脉》中记载:足少阴肾脉、其直者,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体弱多病伤阴,老年体衰则肾虚,肾阴亏虚,虚火上行咽喉,咽喉滋养不足导致本病。

(3)脾气虚弱,中医认为脾脏乃气血生化之根本,《素问·阴阳类证》中记载:咽喉干燥、病在脾上。

脾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时津液向上滋养延后,或脾气虚弱,相火上浮无制、补脾气以制相火。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慢性咽炎具有淤症,或因痰而淤,或因郁而淤。

比如有人认为脾胃阴弱、胃气失调,则痰液内生,气逆痰上,痰博血瘀,凝集与咽喉乃致病之机。

有人认为,慢性咽炎多因风热犯肺,暴怒伤肝,或因为体阴津不足,肺失调养或情志郁闷、久则血瘀而至,气机失常、复感外邪,化热炽津; 或元阴亏损,无根之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所致。

由此可见如果患者长期情志郁闷、肝气不通而易结、肝郁内集则痰湿内生;气郁化火、蒸发津气;肝郁气结,枢机不利,不能上承咽喉。

2、养阴利咽法。

此疗法只要运用于肺阴亏虚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56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56例观察
对照组 4 2例 , 2 男 4例 , 1 ; 女 8例 年龄 1 7~6 4岁 , 平均 4 . O5 岁; 病程 2~8天 , 均 5天 。主要 临床表 现为 咽痛较 剧 , 平 痰
[ 中图分 类号 ] 7 13 [ R 1. 1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04— 84 2 1 )3—14— 2 10 2 1 (00 0 7 0
无效 2 , 例 总有效 率 9.7 。结论 : 73 % 中西 医结合 内外 兼治
顽 固性霉 菌性 阴道 炎效果较好 。 。 [ 关键词 】 霉 茵性 ; 阴道 炎 ; 中西 医结合 ; 疗观察 治
中药用金银花 1 g 连 翘 1g 黄芩 lg 板蓝 根 2 g 贯 5, 5, O, 0, 众 1g 玄参 l g 知母 6 , 5, O, g 丹皮 6 , 干 1g 山豆根 1 g赤 g射 0, 5, 芍 1g栝 蒌 1g生 甘草 6 。高热 加 柴胡 lg生地 1g 痰 2, 2, g O, 2; 多黄稠者加前 胡 1g 浙贝 母 1 g 咳 甚加 苦 杏仁 1 g 枇杷 2, 0; 0,
涎多 , 吞咽困难 , 话 费力 。查 咽 黏膜 、 臃 垂及 扁桃 体 充 讲 悬
血、 肿胀 , 咽后壁淋 巴滤泡 肿 大 、 充血 , 颌下 淋 巴结 肿 大 、 压 痛 。伴高热 、 头痛 、 口干 、 咳黄 痰 、 大便秘 结 、 便黄 , 小 舌赤 苔
[ 摘
要 ] 目的 : 察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顽 固性霉 茵性 观
郭素 芬
近 3年来 , 我们采用 中西 医结合 方法 治疗 急性 咽炎 5 6 例取 得较 好疗 效 , 现报告 如下 。
1 临床 资 料
( 东省 菏泽 市牡 丹 区都 司 中心卫 生院 , 山 山东 菏泽 2 4 0 ) 7 0 0

急性咽炎的中药治疗

急性咽炎的中药治疗

急性咽炎中医称之为急性喉痹中医辨证外感风邪,伤及咽部:由于气温骤变导致外感风热或风寒,而出现咽部红肿、疼痛、干燥灼热感,吐咽不利等。肺胃实热,上攻咽喉:外邪未解失治或误治,余邪未清,热盛传里;或过食辛热煎炒、醇酒厚味, 肺胃有实热,火热上炎,气血结于咽喉,可见局部充血,粘膜干燥而发病。
急性咽炎的中医辨证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微香,味微甜、略苦,久置有少许轻摇易散的沉淀。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用于急喉痹(急性咽炎)的肺胃实热兼外感风邪证。
[规格]每支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禁用。
产品说明——芩石利咽口服液
黄芩
#2022
外感风邪
火热上炎
肺胃蕴热
气血结于咽
发为咽炎
气滞
肝郁
湿热
痰浊
中、西医对急性咽炎的治疗
西医
抗炎治疗
滥用抗生素
耐药性
滋阴增液、滋养肺肾清热化痰、润喉利咽
肝肾损伤
芩石利咽口服液专治急性咽炎:
——嗓子红、肿、痛就用芩石利咽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芩石利咽口服液
[成份]黄芩、生石膏、水牛角、连翘、蒲公英、知母、地黄、赤勺、皂角刺、紫苏叶、薄荷、甘草。辅料为:山梨酸、琼脂、吐温-80、香精、甜蜜素。
产品优势
#2022
感谢您的关注
THANKS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汇报人姓名
生石膏
连翘
甘草
芩石利咽口服液——方解
君药:黄芩、生石膏 清胃热、泻实火、缓解疼痛臣药:水牛角、地黄、赤芍 知母 清热凉血,解毒泻火消肿散结佐药:连翘、蒲公英、皂角刺、紫苏叶、薄荷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疏风宣肺使药:甘草 补脾益气,润肺利咽 诸药合用可清泻胃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利咽止痛。有效治疗因风邪入里化火的名著《伤寒论》中的白虎汤疗效显著,专业治疗急性咽炎,对嗓子红、肿、痛等症状,缓解迅速。起效迅速,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起效迅速,3支见效,一盒治愈。药品安全性高,服用方便。独家产品,中药保护品种,市场潜力巨大。我们芩石新增的两点优势,重新给大家归纳一下芩石利咽口服液的优势:组方经典,源自古代名方。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起效迅速,疗效好,广告品种,明年公司将投入大规模的广告支持打造成大品牌产品。独家二级中药保护产品,高毛利产品。

中医治疗咽喉炎的五大方法

中医治疗咽喉炎的五大方法

中医治疗咽喉炎的五大方法咽喉炎是当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疾病,在出现急性发作的时候病人通常会感受到比较突出的咽喉疼痛,咽部不适等情况,部分病人会存在咽部异物感。

如果病人的情况较为严重,甚至有可能表现出比较典型的寒战、高热和头痛等情况,对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危害。

此外,如果病人在日常生活之中没有对该疾病进行及时有效且彻底的治疗,则其还有可能转为慢性,并由此导致全身并发症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因此当前人们对咽喉炎的整体重视程度较高,而中医治疗则是目前可供选择的重要治疗措施。

1 咽喉炎有什么危害?咽喉炎的出现会造成病人出现比较显著的咳嗽、喘憋等症状,同时这种情况还容易引发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病人而言,咽喉部的病变问题也会导致器无法有效支配对应部位的神经和肌肉,容易导致呃逆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当病人的咽喉部发生炎症之后,会激活人体的全身免疫系统,并持续攻击对应部位入侵病原微生物,导致相关部位持续受到严重的刺激。

同时咽喉部也存在着人体诸多的内分泌器官,包括甲状旁腺、颌下腺、腮腺等,如果因为刺激而导致这些内分泌器无法正常工作,则会让病人的内分泌出现失调现象,甚至可能继发性地出现腮腺炎、甲状腺炎等。

在当前针对咽喉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较为多样,如采取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在这种方法之下达到充分改善和环节病人病情的作用。

不过西医治疗过程中,相关药物可能导致较为显著的不良反应,所以现阶段对中医治疗措施的关注和研究较多。

2 中医有哪些治疗方法?中医对咽喉炎的认识程度较深,同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对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首先在对咽喉炎的认识方面,中医将其归入到“喉痹”的范畴之中,认为该机毕大哥发生原因是外感风寒之邪,郁久化热而导致的。

基于这一认识,中医形成了对咽喉炎的一系列治疗方法,相关方法介绍如下:①中药汤剂治疗。

中药治疗咽喉炎是比较传统,且效果较为稳定的治疗方法,在进行用药的过程中,中医主要是采取具有开宣肺气、利咽止咳、燥湿化痰和养阴清热等功效的药物来进行,如常见的甘草、桔梗、玄参、麦冬等。

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观察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咽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银黄含片,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草珊瑚含片,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0%,对照组有效率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黄含片治疗急性咽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标签:急性咽炎;银黄含片;复方草珊瑚含片中图分类号R76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047-02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依据病程长短和病理改变性质的不同分为急、慢性咽炎两大类。

急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部分为细菌感染引起,也与局部免疫状态有关,临床上以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常见[1]。

虽然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有肯定的效果,但常反复发作,而且转变为慢性则治疗十分棘手。

2011年5-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80例急性咽炎患者应用银黄含片和复方草珊瑚含片进行治疗,并比较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急性咽炎诊断标准,以2011年5-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急性咽炎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病患以咽喉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空咽时明显,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检查显示患者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咽后壁巴滤泡隆起,悬雍垂及软腭水肿,下颌角淋巴结肿触痛。

中医诊断属风热喉痹。

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7~60岁;病程最短1 d,最长7 d;轻度6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

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63岁;病程最短1 d,最长7 d;轻度8例,中度25例,重度7例。

两组患者性别、病情、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患者将含片置于炎症部位并保持位置不变,让药片在局部慢慢溶化。

二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的疗效观察

二丁颗粒治疗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的疗效观察

临床资料
本试 验共 人组患 者 ຫໍສະໝຸດ 3例 , 0 治疗 组 ( 二
丁颗粒 ) 5 例 , 1 3 对照组 ( 穿心 莲胶囊 ) 0例 。经数 据审 5 核决定 , 治疗组 进入 全分 析数据 集 ( AS 、 F ) 符合 方 案数 据集 ( P ) 别 为 1 3例 、 4 P S分 5 1 9例 , 照组 进 入 F 、 对 AS
家 药物 临床 试验 机构 共 同完 成 , 应用 二 丁颗 粒 治疗 急
观 察 时 点 用 药 满 3 d复诊 1次 , 面 复查 症 状 全
体征 , 记 录在 案 , 问试 验用 药 品 的应 用 情况 、 并 询 分发 下 一 阶段 用药并 记 录 。 用药 满 5 d后 , 观察 、 录上述 除 记
各次就 诊 的计量资 料 , 筛选期基 础 值进行 比较 , 用 与 采 配对 t 验 比较组 内前后 差异 。两 组治疗 前后 的变 化 检
采用成 组 F检验/ l o o Wic x n秩 和检验进 行 比较 。 果 l 如
烈 ; 咽部 干燥 。检查 : 咽粘 膜 红或 鲜 红 , 壅 垂 红 ② ① 悬 肿, 咽后 壁淋 巴滤泡增 生 ; ②颌 下淋 巴结 肿痛 。 次症 : 发 热, 口渴 , 咳嗽 , 粘稠 , 痛 , 痰 头 便秘 , 黄 。舌脉 象 : 尿 舌 红, 苔黄 , 数有力 。 具备 主症① 、 检查 ① , 以及主症 、 次症
指 标外 , 查实 验 室检 查 , 复 临床 疗 效评 价 , 计算 试 验用
性 咽炎 肺 胃实热证 , 受试 对象选 择 门诊 病例 2 0 , 4 例 现
报道如 下 。
药 的依从 性 , 并对 脱落 病例 的原 因进行分 析[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急性咽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11-02T11:55:46.6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谭尕朵
[导读] 急性咽炎中医称为“喉痹”,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炎性疾病。

(中山边检站卫生队广东中山 528437)
【摘要】目的:探讨防治急性咽炎的中医疗效。

方法:200例患者分两组:中医治疗110例(治疗组),西医治疗90例(对照组)。

治疗组分为风热型和风火型辨证施治,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和比较。

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3.36%%,总有效率为83.33%(P<0.05)。

结论:中医治疗急性咽炎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急性咽炎;中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324-02 急性咽炎中医称为“喉痹”,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炎性疾病。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辨别虚实,对症用药,与西医治疗组相比较,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2012年我院门诊收治病例。

全部病例诊断明确[1]。

随机化原则将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男59例,女51例,平均年龄36.8岁,平均病程4.6年;对照组90例,男49例,女41例,平均年龄36岁,平均病程4.2年,两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及病程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拉定胶囊,0.5g/次,3次/日,并配合地塞米松5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混合,超声雾化吸入1次/日。

1.2.2治疗组中医辨证论治分两型:(1)风热型:主要表现为咽痛干痒,吞纳困难,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红微肿。

宜解表利咽,拟疏风清热汤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连翘、银花、桑皮、桔梗、黄芩、赤芍、花粉、玄参、浙贝母等)(2)风火型:主要表现为咽痛明显,咽红焮热,头痛口渴,咳嗽痰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苔黄脉数。

拟清咽利膈汤加减(黄芩、连翘、桔梗、荆芥、防风、甘草、栀子、银花、薄荷、牛蒡子、玄参、大黄、芒硝等)以上方药为常用剂量,1剂⁄日,水煎分2次服。

同时配以中药吹喉(薄荷末、僵蚕末、蒲黄末各1.5g,淡秋石6g、寒水石、西川石各9g、冰片少许)1次⁄日。

2.结果
2.1 疗效制定标准
遵照卫生部所定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

临床愈合:用药后2天内症状减轻,3天内临床症状消失。

显效:用药后3天内症状减轻,大部分症状消失。

有效:用药后3天内症状减轻,部分症状消失。

无效:用药后5天内不能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2.2 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3.36%%,总有效率为83.33%。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

见表1。

2.3 症状体征平均起效、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在症状体征平均起效、平均消失时间上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消除悬雍垂、软腭水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3.讨论
《诸病源候论。

喉痹候》谓:“人阴阳之气出于肺,循喉咙而上下也。

风毒客于候间,气结蕴积而生热,故喉肿塞而痹痛”咽部为肺之门户,且为肺经循行所过,故方中用牛蒡子、薄荷、桔梗宣肺利咽,连翘、银花疏散解毒[3]。

辛凉药配伍清热解毒药,以透解热毒,辛凉药配伍利咽药,以治郁热结咽,方中诸药相互为用,以奏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效[4]。

能明显的缩短病程,达到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25-126.
[3]王付.王付内科杂病选方用药技巧[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7-158.
[4]刘俊.常见病名义秘验良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80-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