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附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
3、《论语•卫灵公》中,“,”句子是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
5、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
7、《<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短处并改正的句子是:“,”。
8、《<论语>为师矣。
9、在《<论语>十二章》中, “,”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
《<论语>十二章》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而不仁,如乐何。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政之。
8、温故而知新,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题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很有风度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答案: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违背上级,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违背上级,却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注重根本,只有根本稳固才能有道义的生发。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答案: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和善,很少是真正的仁义。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在为人处事时,是否忠实无欺?与朋友交往时,是否真诚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传承并且应用?”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答案: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是追求吃饱,居住不是追求舒适安逸,在处理事务时要敏捷而谨慎,追求道德的完美,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好学者。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答案: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认真,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扎实,就不会有稳固的基础。
重视忠诚和诚信,没有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犯错误时不怕改正。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孔子说:“看到有才德的人,要以他为目标努力追赶;看到不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答案: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隘。
”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全面而不偏袒,小人偏袒而不全面。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重难点篇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原文再现——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理解性默写精选——1.【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2.【2023年江苏南京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3.【2022年河南郑州荥阳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理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 中所说: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3、《论语》阐述复习是学习的 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 意义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 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 确态度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12、《论语》中表示既要从正 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 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13、曾子认为人们每天应该从 三方面反省自己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14、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15、《论语》中对人在各年龄 段提出不同要求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 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的句 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10、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 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 变的。用《论语》的话就 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11、《论语》中阐述既要广博 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 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 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 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 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 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 的话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 8、《论语》中孔子表达对远 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的句子 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论语>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①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②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③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
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④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
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⑤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⑥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⑦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⑧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⑨逝者如斯: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⑩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8.《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2.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4.写出《论语>十二则》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5.《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8.《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0.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了解)而不愠(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同“惘”,意思是迷惑而无所得)13.思而不学则殆(同“怠”,疲倦而无所得。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连词表顺承)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这里”)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停止)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平民中的男子)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定)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思考当前的问题)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喜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