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区划

合集下载

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日照峰值

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日照峰值

类地区主要分布区域: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区域平均峰值:5.08-6.36 地域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 小时,辐射量在160-200 千卡/cm�0�5·年。

省份/直辖市主要城市年均日照(小时)平均日照(小时) 具体平均峰值日照时间(小时) 城市气候特点西藏拉萨3005.3 8.23 6.71 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

年日照时数3000 小时以上,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

甘肃北部酒泉3316 9.08 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

年均温3.9℃~9.3℃,最低为零下31.6℃,年日照时数3033—3316 小时,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其次是东风和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2.7—4.2 米/ 秒,最大风速20—34.5 米/秒。

玉门3166.3 8.67 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l゜00'之间。

年平均气温6.9℃。

1 月最冷,极端最低可达零下28.7℃;7 月份最热,极端最高达36.7℃。

年日照时数3166.3 小时,平均无霜期为135 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63.3 毫米,蒸发量达2952 毫米。

年平均风速为4.2 米/秒。

敦煌3246.7 8.90 位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

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 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 月),年平均无霜期142 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宁夏北部银川3000 8.22 5.45 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

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 小时~3000 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日照峰值

太阳能资源,全国各地日照峰值

一类地区主要分布区域: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区域平均峰值:5.08-6.36地域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160-200千卡/cm²·年。

省份/直辖市主要城市年均日照(小时)平均日照(小时)具体平均峰值日照时间(小时)城市气候特点西藏拉萨3005.38.23 6.71 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

年日照时数30 14℃。

甘肃北部酒泉33169.08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年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其秒,最大风速20—34.5米/秒。

玉门3166.38.67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l゜00'之间零下28.7℃;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达36.7℃。

年日照时数降水量为63.3毫米,蒸发量达2952毫米。

年平均风速为4敦煌3246.78.90位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

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宁夏北部银川30008.22 5.45 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新疆南部吐鲁番32008.77 东经88°5′-89°54′,北纬41°20′-43°35′。

全年日米 / 秒。

二类地区主要分布区域: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区域平均峰值:4.45-6.36地域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140-160千卡/cm²·年。

大连市自然资源

大连市自然资源

大连市自然资源
大连市位于中国辽宁省南部,东临黄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

大连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包括陆地、海洋和气候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海洋资源四个方面介绍大连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大连市地处辽宁半岛南端,东临渤海、黄海,西南濒临辽宁省境内的锦州市和丹东市。

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大连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连市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岸线等地形交错分布。

地形地貌:大连市地形多样,主要包括大连山脉、大连丘陵、平原和海岸地带。

大连山脉绵延数百公里,为大连市提供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大连丘陵起伏有致,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市区周边,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海岸地带拥有优美的海滩和海岸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气候特征:大连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同时,大连的气候还为城市旅游业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海洋资源:大连市作为滨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连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为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大连市海域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渔业和海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总体来看,大连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大连市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大连市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缺测 的 月份 进行 插 补 , 即月 总 量 = 平均 × 月 全部 天数 月 该 ( 该月应有 天数 ) 。多 年月平 均总 辐射 值采用 实有 年进 行统
计, 即月平 均 =实际总 和/ 实际观测 天数 ( 缺测 天数 除外 ) 3 ,4 年中最多缺 测 2年。月 总辐射 缺 测 的年 份涉 及 17 、9 0 9 1 18 、
2 太 阳能资源评估 2 1 太 阳能资源分布特 征 .
211 年 际分 布特征 。太 阳能 一般 以 总辐 射量 来表 示 , .. 对大连 17 — 04年太 阳总辐射资料进行分析 ( 1表 明 , 91 20 图 )
大连多 年平 均总辐 射量 为 496 3 j ( ・ ) 根 据太 阳 9 .0M / m a ,
进行计算和布特征分析
, 但与直接使用观测资料相
比, 该法误差较 大 , 计算结果不 准确 。大连 市 自 16 93年开 始进行太 阳能 总辐射 观测 , 有 17 拥 90年 3月 之 后较 连续 的
能资源 丰富 程 度等 级 评 估标 准 ( 1 , 连 属 于 资源 丰 富 表 )大 区, 3 4年中有 1 年 总辐 射超 过平 均值 , 中有 l 年 总辐 射 2 其 0 值达 到资源很丰 富的年 总辐射 评估 标 准 , 它们分 别 是 1 1 9 、 7
摘要 利 用大连市 17 ~ 04 太阳能总辐射及 日照资料对 大连太 阳能资源进行评估 分析 , 9 1 20 年 结果表 明 , 大连太 阳能资 源分布在 全 国属 于资 源丰 富 、 定的地 区, 稳 而且 3 年 来总辐射值 无明显 变化 , 4 线性 趋势呈微 弱上升 。大连 市的 太阳能可作 为资 源利 用, 以缓解 当今 能 源

%aa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

%aa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

第30卷第5期2008年5月资源科学RESOURCESSCIENCEV01.30.No.5May,2008文章编号:1007—7588(2008)05—0654—08辽宁省风能、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龚强1,于华深1,蔺娜1,汪宏宇2,袁国恩1,张运福1(1.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沈阳l10016;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摘要: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站、22个风电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数据,对该省风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区划。

结果表明:南部沿海、辽北丘陵地带及辽东和辽西一些海拔较高的丘陵山地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适合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全省春季风速较大,是风能利用的最佳时期;风能资源演变存在阶段性,1971—1983年风速偏大且在波动中有下降趋势,1984~2000年风速偏小,但无明显的趋势性;辽宁省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大致是由西至东减弱,辽西和沿海地区辐射量较大;太阳能资源具有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的特点;1971—2000年辽宁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量呈弱的上升趋势;对全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均可划分出丰富区、较丰富区、一般区、较小区4个区域。

关键词:风能;太阳能;区划;辽宁省风能、太阳能是气候资源的重要成分,是储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的重要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等一次性资源的日趋减少,为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州。

辽宁省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

全省常年多风、15t照较多,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其中,辽北地区处于我国“三北”风带上,南部2000余公里的海岸属我国东部沿海风带。

由于风能、太阳能受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状况影响,特别是风能资源随时间、空间变化很大,因此,开发这些资源必须其分布、变化趋势有清楚的认识。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辽宁省风能、太阳能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如:利用部分气象站测风资料对全省风能资源储量进行分析b1,利用数值模式初步分析风能资源分布哺1,利用部分风电场测风资料分析辽宁沿海的风能资源状况"’,利用经验公式分析辽宁省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哺-等。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部分地区详细分布一览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部分地区详细分布一览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部分地区详细分布一览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部分地区详细分布一览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地区年日照时数(h/a)年辐射总量(MJ/m2·a)等量热量所包括的主要地区备注类型需标准燃煤(kg)一类3200-3300668 0-8400225~285kg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二类3000-32005852-6680200~225kg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新疆南部较丰富地区三类2200 -30005016-5852170-200㎏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中等地区四类1400-20004180-5016140-170㎏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安徽南部较差地区五类1000-14003344-4180115-140㎏四川大部分地区,贵州最差地区备注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辐射总量高于5000MJ/m2·a,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

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图1.1图1.2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

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

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700小时,其中: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

大连地区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影响及可利用性分析

大连地区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影响及可利用性分析
在北方地区的民居中,土炕非常普遍的用于居民的采暖和生活,土炕内是用实心粘土砖砌成烟道,炊火产生的热烟在烟道内流动直接放热,烟道内粘土砖也在蓄存热量,其余的废烟通过分隔墙上的孔洞排出。实心粘土砖有一定的蓄热能力,在炊火停止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在供给热量,持续的满足供热,这是劳动人民利用材料蓄热的经典案例。
三.大连地区现阶段建筑能耗现状:
项目 指 标
面 积
(万平方米)
占住宅建筑总面积比例(%)
耗煤量
(万吨标煤)
住宅建筑状况
住宅
不节能的建筑
3971
60.6
103.25
达到一步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
220
3.4
4.00
达到二步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
2299
35.2
25.08
达到三步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
51
0.8
0.46
1.直接受益式
直接受益式就是指在建筑的的采光方向立面设置大面积玻璃窗,将太阳光直接引入室内的方式。进入室内的太阳光一股落于室内的墙面、地面和家居等表面上,房间在利用其光能与热能的同时,也将一部分热能存储于墙体或楼板之中。
2.集热墙式‘
集热墙又叫特隆布墙,是1856年由法国学者Trombe等由直接受益式发展而来,其做法是通过蓄热墙体外面罩一层玻璃,中间有一定厚度的夹层空气,将建筑物外墙面实墙部分得到又散失的太阳辐射能利用起来。
三维数据显示
各项参数曲线
五.大连地区四季辐射量计算机模拟结果
为针对相应情况提出有效意见,本文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了大连地区四季建筑地面及墙壁的入射辐射量以作为参考。
鉴于分析所用房屋只有一扇窗,所以对辐射量的观测可以集中在图左边窗那侧。
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模拟可以看出大连地区的日平均辐射量全年相对平均,以秋季的辐射量最充足,通过对平均辐射量的观测,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一些太阳能的被动式利用。

大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大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一大连区域自然地理环境1.1地形地貌大连地区位于千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黄海、渤海之间,形成碧海环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新地质构造活动和海水动力对陆地的长期作用影响,本区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滨海岩溶地貌形态较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并发育着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如下:(1)侵蚀构造低山大连市区地形制高点大黑山,主峰海拔633.1米,主要由震旦系石英岩组成,是断块上升长期遭受侵蚀的山体。

凸形山坡,尖圆状山顶,锯齿状山脊。

由于受运动的影响与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切割及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山高谷深之地貌景观。

地形中度切割。

山谷多为“V”型。

山体上部陡峭,基岩裸露,中下部坡度变缓,植被覆盖较好。

主峰周围有逐层降低的山峰依附,标高在500-250米间,标志着该山体为不同期构造上升所致。

(2)构造剥蚀地形①高丘陵区内分布较广,为主要分布地形。

分布在大连老虎滩地区。

标高在200-500米间,丘顶多为浑圆状,局部尖顶状,连绵起伏,丘坡多为凸形坡面,上陡下缓,坡度在10-30度,最陡段可大于30度。

岩性由变质岩类、震旦系桥头组石英岩、长岭子组板岩、千枚岩、甘井子组白云岩组成。

沟谷多呈“U”型,少量呈“V”型,切割深度100-200米。

丘陵上部基岩裸露,下部被坡积物或植被覆盖。

由于受构造运动和性上升运动的影响,局部分布有剥夷面。

标高均在200-400米间,可视为本区内较高的三、四级剥夷面,形成时间相当于第四纪前,为间歇性抬升之遗迹。

充分反映出本区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抬升的特点。

风化壳厚度约在0.2-0.4米间。

②低丘陵区内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甘井子-周水子以北,革镇堡等地区。

标高在50-200米间,丘坡较缓,约5-10度。

众多馒头状丘顶形成了漫岗地形,坡麓上冲沟发育,切割深3-5米。

高部位基岩裸露,低部位坡积物覆盖较多,部分地段被辟为梯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及区划李光一;李昱茜;谷萍;蔡冬梅;艾青【摘要】利用1970-2012年大连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大连地区各月太阳总辐射气候学公式,进而计算出周边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并了解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大连南部、长海和瓦房店太阳能资源较好,中部和黄海沿岸较差;春夏季好,秋冬季差,5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太阳能资源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近几年逐渐下降。

根据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大连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期刊名称】《山东气象》【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太阳能资源;总辐射;区划【作者】李光一;李昱茜;谷萍;蔡冬梅;艾青【作者单位】庄河市气象局,辽宁庄河 116400;大连市气象局,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市气象局,辽宁大连 116001;大连市气象局,辽宁大连 116001;大连市气象局,辽宁大连 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太阳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根本条件。

研究太阳辐射能,以便采取措施达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获取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现实意义重大[1]。

同时在传统能源供应紧张,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日渐严重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相继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绿色能源,被看成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2]。

随着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的进步和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了解大连地区的太阳能总辐射分布特点,为大连地区农业生产和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基础数据,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大连地区太阳总辐射观测站只有1个,太阳总辐射资料缺乏,为获得没有太阳总辐射观测地区的总辐射资料,通常是应用统计方法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经验公式来计算太阳总辐射量[3]。

1.1 资料来源和整理利用的1970—2012年大连站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以及周边的瓦房店、普兰店、庄河、皮口、金州、长海和旅顺7个气象站的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都来源于大连市气象局档案馆,台站地理位置分布见图1。

其中大连逐月太阳总辐射资料有6个月份缺测,它们是1970年1月、2月、1971年6月和1980年10月、11月、12月,此文做资源分析时缺测值用统计公式估算值代替。

对辐射标准和单位进行了统一,1986年以前月辐射曝辐量单位为cal/cm2,文中统一为国际标准单位MJ.m-2。

1.2 计算方法首先利用1970—2012年43a的大连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拟合计算大连地区太阳总辐射经验公式,再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周边7个气象站的总辐射值并分析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最后根据气象行业标准QX/T 89-2008[4]对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初步区划。

用拟合经验公式计算太阳总辐射的方法有很多,经过王炳忠等学者对比分析认为,Q=Q0φ(S)这种形式的公式在计算结果上最佳并且具有计算简易的优点[5-9]。

目前,用这类方法计算太阳总辐射的最为多见,此文也采取这种方法。

此类方法最常用的基本形式为:式(1)中,Q为月太阳总辐射;Q0为月天文总辐射;s为月日照百分率;a和b 为经验系数。

月天文总辐射Q0采用日天文总辐射QA逐日累加得出。

日天文总辐射公式如下:式(2)中,T表示一天长度(取86400秒);I0为太阳常数(取1367W/m2);0ω为水平面上日没(出)时角;ϕ为地理纬度;δ为太阳赤纬(°)取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附录7.2[10];1/ρ2为地球轨道偏心度订正系数,用下面经验下面公式计算得到;式(3)中TR=2(dn-1)/365, dn为日序(1月1日取1,2月1日取32,余类推。

)1.3 经验公式利用大连辐射站1970—2012年43a的历年各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通过线性回归确定出经验系数a,b值,得到计算大连地区各月太阳总辐射经验公式Q=Q0(a+bs),各月经验系数见表1。

根据表1得出,除1月外,其它月份都通过了显著水平5%(F>4.08)的F检验。

除1月、2月、12月外,其它月份都通过了显著水平1%(F>7.31)的F检验。

其中1、2月份的相对误差为11%,其它月份的相对误差在7%~9%,利用该组公式估算各月太阳总辐射值并累加估算年值是可行的,其中相对误差为:为逐月样本个数。

2.1 太阳能资源实测值分析大连站太阳总辐射累年平均值为4999 MJ/m2。

表2列出大连站太阳总辐射累年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

图2给出总辐射的逐月变化曲线。

可见,总辐射最高值出现在5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从季节上看,春、夏季辐射量较大、秋冬季辐射量较小。

春、夏、秋、冬四季总辐射量分别占年总辐射量的31.9%,32.8%,21.1%和14.2%。

1970—2012年,大连站有4个年份总辐射值异常大,分别是1972年总辐射量为5960 MJ/m2、1989年总辐射量为5985 MJ/m2、1991年总辐射量为6634MJ/m2和1997年总辐射量为6893 MJ/m2,其中1989年、1991年、1997年大连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偏少,全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气温明显偏高,1989年还发生了20世纪迄今对人类影响最严重的太阳风暴[11],所以总辐射值异常偏大应该是正常反映,1972年值异常原因不详。

从图3中的5年移动平均来看,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大连地区太阳总辐射是一个偏低时期,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总辐射是一个偏高期,从2003年以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近年的减少趋势与相邻山东省日照时数变化趋势非常相似[12]。

表3列出1970—2009年大连太阳总辐射的年代变化,可见大连市80年代太阳总辐射量偏小,为4857 MJ/m2,90年代太阳总辐射量偏大,为5322 MJ/m2,7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10a太阳总辐射量基本相当。

总体来看,大连太阳总辐射年代变化呈小幅度波动趋势。

2.2 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2.2.1 各月太阳能资源特点利用表1各项计算得到大连地区7个台站43a太阳总辐射累年月平均值和年平均值,大连用实测资料分析(表4)。

大连各地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在4610~4999 MJ/m2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大连,为4999 MJ/m2,最小值出现在庄河,为4610MJ/m2,大连地区平均值为4804 MJ/m2。

年总辐射量超过4804 MJ/m2的有大连、长海、瓦房店、旅顺4个台站,低于4804 MJ/m2的有普兰店、金州、皮口、庄河4个台站。

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与降水量分布相反、与日照分布相一致。

大连市区、长海、旅顺和瓦房店总辐射量较大,东部沿黄海海岸的庄河、皮口以及中部的金州、普兰店等辐射量较小。

由表1各项计算出大连各台站太阳总辐射累年月平均值,分析得到大连地区平均太阳总辐射的逐月分布特征为:5月最强,12月最弱;四季分布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春、夏、秋、冬四季太阳总辐射量分别占全年总辐射量的32.1%,32.0%,21.4%和14.5%。

其中,大连、长海、旅顺为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其它5个站的太阳总辐射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

2.2.2 各地日照时数累年平均值由表5可看出长海、大连、瓦房店日照时数年平均值都在2600h以上,旅顺、普兰店在2500h以上,金州、皮口、庄河都在2400h以上,其中庄河最少只有2448h。

太阳总辐射分布和日照分布基本一致。

2.2.3 太阳能资源区划本文按照表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4]中的标准对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进行了初步区划。

根据大连站太阳总辐射实测值和其它各站气候学公式计算值,大连各台站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处于4610~4999MJ/m2之间,按照表6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属于3780~5040 MJ/m2范围内,所以大连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通过对大连地区太阳总辐射实测和统计计算值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公式Q=Q0(a+bs)和表1的经验系数可以用于计算大连地区各月的太阳总辐射值。

(2)从大连43a的实测情况来看,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999MJ/m2,历年总辐射呈现小幅变化,春、夏两季太阳能资源较好,秋、冬两季较差,5月最好,12月最差,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3)利用统计计算结果分析了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大连南部、长海县以及瓦房店地区辐射量较大,东部黄海沿岸的庄河、皮口以及中部金州、普兰店地区辐射量较小。

(4)根据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大连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为相关部门制定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献】[1]胡毅,李萍,杨建功,朱毅,等.应用气象学(第二版)[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6.[2]高绍凤,陈万隆,朱超群,等.应用气候学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16-19.[3]房剑,彭振林,高克东.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其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2004(1):25-28.[4]中国气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5]刘新安,范辽生,王艳华,等.辽宁省太阳辐射的计算方法及其分布特征[J].资源科学,2002,24(1):82-87.[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论文集[M].气象出版社,2008,:218-225.[7]龚强,于华深,蔺娜,等.辽宁省太阳能、风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初步区划[J].资源科学,2008,30(5):654-661.[8]张云海,杨洪斌,龚强.辽宁太阳紫外线辐射特征及强度预报[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22(1):34-37.[9]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 太湖无锡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3,14(3):339-347.[10]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140.[11]何志军.来自宇宙的太阳风暴 [J].四川监察,2000.8 :25.[12]董旭光,邱粲,刘焕彬,等. 山东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农业气象, 2013, 34(02): 138-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