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及效果评价(全文)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运作

龙源期刊网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运作作者: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手供部来源:《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2014年第08期2013年8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院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各科室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为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供应室护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达到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在医院的统筹规划及护理部指导下,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二为一,实现手供一体化工作模式。
在此之前,手术器械是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清洗包装后再送至供应室灭菌,这种传统的处理流程效率相对较低,手术室护士的人力成本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运送途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使物品灭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总体效率较低。
通过手供一体化合作,可实现手术器械交由供应室专业人员统一处理,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从根本上提高器械清洗灭菌质量,提高临床手术器械的适用度,满意度,并可由此缩短连台手术的接台时间,大幅提高手术间使用率。
同时有效做到洁、污分流,提高手术室的环境质量,为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为开展实施此项一体化管理工作,运行前首先对手术室及供应室的护士进行了集中式培训,认真学习“两规一标”,规范了手术器械的运输、分类、清洗、灭菌和监测的流程,并制定了规范工作标准,明确了交接流程、细化了各岗位人员工作时间和内容等。
时光荏苒,转眼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院手供一体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实施以来,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长,一体工作模式的优势越发明显,两个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实施信息交换,相互协作,不断进步。
目前手术运转正常,无菌物品供应及时,手术室护士从繁琐的器械清洗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手术患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供应室护士专业队伍素质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得到提高,促进了消毒供应专业的学科发展。
同时护理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一体化运作的理念,接着分析了手术器械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后探讨了一体化运作对手术器械管理的影响,包括优化手术器械使用流程和提升手术室效率。
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一体化运作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建议,强调了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手术器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手术器械管理,供应室,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手术流程,效率,优化,应用效果,未来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器械管理对于手术室运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模式下,供应室和手术室往往是独立运作的。
手术器械从供应室被送达手术室,在手术结束后再回到供应室进行清洁和消毒。
这种分离的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器械不足或者过多、手术室效率低下、器械清洁消毒不及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探索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模式。
一体化运作的理念是将供应室和手术室进行整合,让整个器械管理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这种模式下,手术器械的供应、清洁消毒等工作都可以在手术室内完成,有效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研究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模式对手术室运作的影响,为医疗机构提供更科学的管理建议,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升手术室效率和优化手术器械使用流程提供理论参考和操作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一体化运作对手术器械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旨在明确其对提高手术室运作效率、减少器械浪费、降低手术成本、改善患者手术体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的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手术器械管理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器械使用率低、器械消毒管理不规范、器械库存管理混乱等。
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效率和安全性,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将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通过优化器械管理流程,提高手术室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传统手术器械管理的问题传统的手术器械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手术室与供应室相互独立,信息交流不畅。
手术室在使用器械时需要向供应室提出申请,然后再等待供应室的配送,这种方式往往造成了手术室的器械使用率低,甚至出现了器械短缺的情况。
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不规范。
传统的消毒方式往往过于依赖人工操作,难以确保器械的消毒质量和消毒效率。
器械库存管理混乱,缺乏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和工具,难以实现器械的精准管理和追踪。
二、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优势为了解决传统器械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尝试将供应室与手术室进行一体化运作。
这种运作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交流更加畅通。
供应室与手术室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手术室可以随时掌握器械的库存情况,及时提出申请,供应室也可以实时了解手术室的需求,进行及时供应。
2. 器械使用率提高。
一体化运作模式下,手术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器械的申请和领用,避免了因为信息不畅通而造成的器械使用率低的问题。
3. 消毒管理更加规范。
一体化运作模式下,可以实现对器械消毒过程的全程监控,确保器械的消毒质量和消毒效率。
4. 库存管理更加科学。
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可以实现对器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避免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如器械短缺、过剩等。
器械消毒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一体化运作模式下,可以实现对器械消毒过程的全程监控,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可以实现对消毒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器械的消毒质量和消毒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观察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观察为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等形成一套高效、规范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本院于2008年11月开始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对手术器械进行统筹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8年9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灭菌,手术结束后随机抽取中等污染程度的止血钳、持针钳1000件,设为对照组;2008年11月—2009年5月将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手术结束后随机抽取中等污染程度的止血钳、持针钳1000件,设为观察组。
1.2 方法1.2.1根据评价标准比较进行一体化管理前后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效果、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情况。
满意度采用本院质量管理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
1.2.2评价标准①器械清洗效果;目测所洗器械,合格:表面光滑明亮无污点,器械的齿部及关节处无血渍存留,用白纱布擦拭被洗器械,纱布没有锈渍污染;不合格:表面有斑点或血渍,用白纱布擦拭后,纱布可见有锈渍、血渍及污垢。
②灭菌合格率;合格:灭菌后器械包包装严密,无湿包现象,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合格;不合格:包装不严密,发生湿包现象,化学指示胶带变色不合格,③手术室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满意:手术医生打开灭菌后的器械包,器械外观清洁,外形完整,关节灵活,器械咬合功能完好,尖端部分闭合功能完好,器械锁齿功能完好,锐利器械锋利,包内物品齐全,否则视为不满意。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
2 结果一体化管理前后器械清洗效果、器械包灭菌效果、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比较一体化管理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手术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医生对手术器械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现代医院手术器械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已逐渐成为手术器械管理的新趋势。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了一体化运作的优势,具体分析了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包括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结论部分总结了一体化运作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揭示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对手术器械管理的积极影响,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手术器械管理,效率,成本,优化,流程,使用效率,管理成本,应用效果,发展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器械管理是手术室运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涉及器械的采购、清洁消毒、存储、分配等多个方面。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手术数量的增加,手术器械管理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存在着供应室与手术室相对独立、信息不对称、协作不畅等问题,造成了器械管理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患者安全隐患等种种困扰。
为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新模式。
通过将供应室与手术室融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等目标,从而提高手术器械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该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疗机构的关注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于该模式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尚未有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有待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能够带来的优势和具体应用,为手术器械管理流程的优化提供参考。
旨在研究一体化运作对提高手术器械使用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影响,为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手术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手术安全的保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管理的不断完善,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了手术器械管理的新趋势。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是指将供应室与手术室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手术器械的全程追溯和精准供应,从而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效率、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背景和意义、实施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已取得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的手术器械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背景和意义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医疗耗材的采购、入库、发放、库存管理等工作,而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主要进行各类手术治疗工作。
传统的手术器械管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数据冗余、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器械的使用和管理。
为了提高手术器械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满足医疗卫生管理的需求,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成为了必然选择。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能够将供应室和手术室之间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实现手术器械的全程追溯和精准供应,从而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
一方面,可以实现手术器械的全程追溯,一旦发现手术器械的异常情况,可以快速定位和处理,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可以实现手术器械的精准供应,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配送,减少了库存浪费和资金占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要实现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于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
下面分别从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设备和全程追溯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协同管理,可以实现手术器械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可以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手术器械的采购、库存、使用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实现手术器械的动态监控和追溯,为手术室的手术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和管理依据,有效保障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上,手术室和供应室是两个独立的部门,手术室需要向供应室提前提出手术器械的需求,供应室再根据需求准备好对应的器械,然后送到手术室。
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传递不及时、器械准备时间长、易造成混乱等。
而采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手术器械管理效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1.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效率2. 降低器械丢失和损坏的风险在传统的模式下,手术室和供应室是独立的部门,器械的流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丢失和损坏的情况,尤其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误操作或者疏忽。
而一体化运作的手术室和供应室可以使得手术器械的流转过程更加简洁明了,减少了器械流转的环节,从而降低了器械丢失和损坏的风险,保证了手术器械的完好性,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提高手术室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传统的模式下,手术室和供应室是独立的部门,手术室需要向供应室提前提出器械需求,一旦遇到手术中的意外情况,需要调整器械需求的时候就会存在不便。
而一体化运作的手术室和供应室可以使得手术室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手术实际情况调整器械需求,并且可以实时获取所需的器械,更好地应对手术中的意外情况,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一体化运作的手术室和供应室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医护人员的协同工作。
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手术室和供应室的实时连接,通过条码扫描等技术来对器械进行管理和追踪,确保手术器械的准确、齐全和完好。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对手术室和供应室的运作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手术器械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提高手术器械准备效率,降低器械丢失和损坏的风险,提高手术室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手术室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10-19T03:17:24.431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5期作者:董婵媛任淑娟[导读]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干预到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效果。
董婵媛任淑娟吴忠市人民医院 , 宁夏吴忠 751100【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干预到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260件手术室器械,分2组。
对照组实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实行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
比对器械质量、消毒合格率等。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器械质量、消毒合格率、包布清洁合格率等均高(P<0.05)。
结论: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可以提高器械质量,以及消毒、清洁合格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手术室器械处理;器械质量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比较特殊的科室,主要向每个科室提供无菌器械、物品等,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所以其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处理手术室器械过程中,需要完整的管理方案,确保消毒合格率[1]。
有学者提出,消毒供应常规管理虽有效果,但不够细致,消毒合格率较低,容易发生感染[2]。
本文着重分析,对于手术室器械处理,选择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时间:2020年4月-2022年1月;取260件手术室器械,抽签分2组,各130件。
手术器械包含宫颈钳、剪刀、特殊器械、活检钳等;清洗器械包含自动清洗消毒器、超声波清洗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消毒、护理人员。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处理,内容:手术完成后,洗涤消毒、收纳包装等,由专科护理人员取回后统一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全部流程均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遵循无菌原则。
观察组行消毒供应一体化管理,内容:(1)建立:重新设立消毒供应室,合理布局室内环境,严格区分污染区、无菌区、清洁区。
建立管理小组,由手术室护理人员、供应室护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器械的包装、清洗、消毒等,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制作器械交接卡片,以及器械用途、名称、数量等标记,便于供应室人员按照交接卡指示,补齐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治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
及效果评价
在临床上对于手术器械进行正确的清洗、消毒、包装以及灭菌等能够充分发挥出器械的作用,减少病菌的感染发生率。
近年来许多医院对于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采纳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的治理,显著提高了手术器械的灭菌的合格率。
本文主要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治理手术器械的运作模式及临床效果,对我院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XX年1月-20XX年8月收集手术室使用过的止血钳、持针钳等手术器械等200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手术器械100件,保证两组手术器械的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1。
方法:①观察组的手术器械的处理统一运送到医院的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一体化的治理。
当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对于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进行冲洗,将器械卜的血块、黏液等比较明显的污染物清除干净,然后对器械的数量进行清点,同器械配置单相同后放置在密封箱中,然后供应室的专门人员采纳密闭式污染物品运输车通过专用的电梯运送到供应室的去污区进行处理,所有使用过的手术器械都必须在1h内进行回收。
在供应室中,由经过医院培训的工作人员对手
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包装,然后送到供应室中进行对应的灭菌,最后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将灭菌后的手术器械运送到手术室的无菌物品存放室中。
②而对比组的手术器械在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准们的护理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然后送到供应室进行杀菌处理,最后再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将手术器械运送到手术室的无菌物品存放室中。
对比两组手术器械经过清理后的清洗效果以及灭菌效果。
评价标准:对于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检测:对于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采样,在无菌环境下,利用蘸过中合剂的消毒棉签对手术器械进行采样,主要采样部位为表面、轴关节以及齿槽等,每1个手术器械就是1个采样单位。
如果手术器械的表面光滑没有污点,且关节以及齿部没有血渍,利用白纱布擦拭,纱布没有绣渍,则表示器械为合格;如果器械的表面存在血渍和斑点,利用白纱布擦拭后,发现血渍以及各种污垢等,则表示器械不合格。
灭菌合格率的检测:在器械灭菌后,包装严密,没有湿包现象,利用化学指示胶带检测,变色合格,则表示器械合格;如果包装不严密,存在湿包现象,且化学指示胶带检测变色不合格,则表示器械不合格。
统计学处理:本次试验主要采纳SPSS10.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纳t检验,组间对比采纳X2检验,P 结果
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效果对比:观察组手术器械清洗的合格率达到99%,而对比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仅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手术器械灭菌效果对比:观察组手术器械灭菌的合格率达到98%,而对比组手术器械灭菌合格率仅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对于使用过的手术器械统一运送到供应室进行一体化的运作治理,能够充分发挥出供应室在医院中的中心作用,不但充分提高了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降低了感染率,还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医院中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和支出,更好对手术器械进行治理。
减轻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将时间还给护理人员,这样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对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全方面的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提高擘业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将手术器械进行供应室一体化治理,需要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处理的各个流程以及质量标准的意义,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充分发挥出・级质控的作用,而二级和三级质控系统要定期开展监督和指导的工作,充分保证手术器械的治理质量。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以及灭菌
的合格率显著地高于对比组器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