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上第四单元第1课时《我的祖国》《图画展览会》《黄鹤楼的故事》教案(教案)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黄鹤的故事》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黄鹤的故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黄鹤的故事》这首歌曲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演唱并理解其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2.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通过听歌识曲,找出并记录《黄鹤的故事》这首歌曲的旋律,尝试用简谱记录下来。
2. 歌曲分析:学生阅读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尝试分析歌曲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的创作背景、黄鹤的故事以及这首歌曲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4. 制作展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制作一份展示PPT,介绍《黄鹤的故事》及其背后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听歌识曲、歌曲分析和小组讨论等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完成:学生在制作展示PPT时,需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提交作业:学生需将记录的简谱、歌曲分析报告和PPT提交到学习平台,以便教师检查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记录的简谱、歌曲分析报告和PPT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和评语,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和交流,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3. 优秀作品:对优秀的记录简谱、歌曲分析报告和PPT进行展示,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或课堂讨论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上音乐 第四单元《我的祖国》【教案】

《我的祖国》一.教学目标1.学唱《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二声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到两个声部之间的演唱声部均衡。
3.聆听《图画展览会》,唱会“漫步”主题,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熟练演唱《我的祖国》。
2.二声部的演唱。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听旋律.(1)听辨音高。
(钢琴弹奏二声部)(2)随旋律用“wu”模唱。
(3)唱谱。
2.播放课前音乐《我的祖国》伴奏音乐。
师:前不久,有一封辞职信红遍网络,上面的十个字被众人转载评论,有同学知道这信上写得是什么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果给你一个可以出去看看的机会,你想去哪里?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去看看这个国家,这里景色宜人,经济发达,有着各个历史时期、多种风格的建筑,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居多。
她的首都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都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布拉格广场、沃尔塔瓦河都属于这里,这个国家就是——捷克。
(伴随ppt展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捷克的母亲河是沃尔塔瓦河。
《我的祖国》这首歌,是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唱响这首熟悉的旋律。
3.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
歌曲中描绘的内容有哪些?师:(诸如:两条一冷一暖的小溪;沿岸的乡村婚礼;月影下的水仙女在舞蹈等等。
)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2)二次聆听教师范唱歌曲。
为歌曲进行分段。
并根据范唱对歌曲情绪、力度、呼吸的表现,学生在歌曲相应地位置上标出力度记号、表情术语、呼吸记号等。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欣赏:图画展览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图画展览会》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还不是很了解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基辅大门》2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参观展览
(一)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车展、楼展、动漫展、画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
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
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2【讲授】速度学习。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学设计(通用11篇)《我的祖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
2、知道能代表祖国的标志,增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尝试当小导游,能大胆的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祖国,初步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物质准备:媒体课件:世界地图的图片、中国地图。
知识准备:幼儿知道祖国的含义。
一、创设情景,谈话激发幼儿兴趣1。
请小朋友当导游。
师:暑假里许多小朋友都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许多好玩的地方旅游,今天我想请我们小朋友们来做个小导游!2。
引出本次活动重点,了解祖国的知识。
师:做导游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先接受培训,学习有关我们祖国的知识,才能让外国朋友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国。
1、知道导游需要做什么,产生当小导游的兴趣。
2、了解祖国的知识。
用当小导游导入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小导游“培训”活动,引导幼儿多方位了解祖国。
1、培训项目一:中国的位置。
出示世界地图。
提问:我们中国在哪里?中国在地图上像什么?红星标志的地方是哪里啊?教师小结:原来我们中国在地图上像一只公鸡,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首都在北京。
2、培训项目二:中国的标志。
播放课件,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东西让你一看到就会想到中国的?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啊。
的确,国旗、国歌、国徽、华表和大熊猫等只有中国才有的东西都会让人想到中国。
3、培训项目三:中国的人(师幼共同总结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出示各名族友人集体照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虽然各族人民在衣着、习惯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我们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1、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了解中国在地图上像一只大公鸡,知道北京的位置。
请个别幼儿练习介绍祖国的位置。
2、幼儿自由讨论讲述,说出一些中国的`代表动物、图案,如:熊猫、国徽等。
了解中国人的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了解各族友人的图片。
《我的祖国》教案

第一课时《我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大中国》。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1)视唱旋律第一遍(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二、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
2.跟唱《红旗飘飘》
3. 演唱《国歌》
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
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
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我的祖国》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一、研究性预习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1、诗词组。
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
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
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
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
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
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
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
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第一篇: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图画展览会》精品教案教师: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初步了解音乐体裁——交响音画,从中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能够背唱、听辨《漫步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个犹太人》画面,结合人物形象听辨音乐。
(把画面中两个人物分开,为后面欣赏《两个犹太人》埋下伏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二)欣赏《牛车》1、创设情境,学生在漫步的主题音乐中进入《图画展览会》的介绍。
(设计意图:情境下的无意识欣赏,为漫步主旋律的记忆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图画展览会》的十个标题。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为理解作品创作风格作铺垫。
)3、播放《牛车》,学生为音乐选配标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感知音乐作品内容并初步理解音乐创作来源于图画内容)4、出示《牛车》画面,再次聆听作品《牛车》,用动作表现其力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把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视觉的感知结合起来。
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及情绪的影响。
)(三)欣赏《两个犹太人》1、在情境下,以踏步形式感受漫步主题,进入《两个犹太人》的欣赏。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理解、感知《图画展览会》作品的结构做进一步的铺垫)2、出示画面《两个犹太人》,回想胖子和瘦子的主题,欣赏两个主题交织在一起的音乐片段并揭示标题。
(将分开的人物画面合并)(设计意图:视听结合,让学生理解音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3、完整聆听《两个犹太人》。
(设计意图:重点感受音色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借助音乐手法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和所表现的情景。
)(四)欣赏“漫步”主题1、学生学唱漫步主题,在老师的指挥下以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5. 合作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分析
2.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情感共鸣和表达
10. 音乐教学的方法:音乐教学是指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板书设计
①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
3. 爱国歌曲的基本概念
4. 音乐的表现手法
5. 音乐欣赏的方法
6. 音乐实践的方法
7. 小组合作的方法
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分析报告,包括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请学生选取一首其他爱国歌曲,对比分析其与《我的祖国》在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3.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音乐欣赏方法,录制一段自己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欣赏和分析视频。
六、知识点梳理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这首歌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优美的旋律,和声丰富,节奏明快,表达了欢快的气氛和激昂的情感。
3. 歌曲《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乔羽和刘炽,他们是中国的著名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节第1课时
《我的祖国》《图画展览会》《黄鹤楼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交响诗是具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间传说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喜欢这种以音乐进行叙述、描绘戏曲性冲突的方式,并尝试以音乐的方式进行类似的创作,是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经过精心的思考,我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了探究、讨论、感受体验,参与表演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听、看、舞蹈,表演、思考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部分音乐主题填词而成的合唱曲。
林华所填写的这首歌词,概括了《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大部分音乐内容。
这首歌词犹如一首叙事诗,它用赞美的语言歌颂着斯美塔那的祖国,也倾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和真挚感情。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
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会后有感而写。
这部作品想象丰富,形象奇妙,但因技巧很深,当时流传不广。
《图画展览会》后赖获得人们广泛欢迎和喜爱有赖于后人竞相改编的管弦乐曲。
交响诗《黄鹤的故事》是作曲家施咏康根据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采用西洋奏鸣曲式创作而成的。
虽说乐曲没有歌词来协助我们理解音乐,但它的整体框架由于故事的介入而显得比较清晰,加上作曲家通过变换乐器色彩、创作技巧等艺术手段,让整个交响诗富于抒情性与浪漫主义色彩,我们还是凭借生活经验与联想,听懂了曲作者为我们在音乐里所讲述的故事,并感受着乐曲中诗画般的意境。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此前虽然已经接触了许多中外管弦乐曲,特别是七年级下册中曾有过一些介绍,并对管弦乐曲的艺术表现力有所感受和体验。
但是,他们对管弦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及其编制了解仍然不够系统和深入,更对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功能和塑造具有丰富音乐内涵的音乐表现力了解不够,因而聆听标题交响音乐有知识技能方面与认识其文化内涵方面的困难。
本课将采用主题引导、聆听感受、体验互动等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分析各种音乐要素综合在一起所发挥的艺术表现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图画展览会》似的音乐体裁;描写自然景物等描
绘性的交响诗称“音画”。
2、作者介绍:穆索尔斯基
1839-1881)俄国作曲家,19世纪
中晚期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
主要作品有:歌剧《鲍里斯戈
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讽刺歌
曲《跳蚤之歌》等。
3、创作背景:穆索尔斯基被亡友的
作品深深打动,他根据其中十幅作
品创作了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以表敬意和哀思。
4、分主题欣赏:
(1)漫步主题:教师播放视频和音
频并指导学生作答:
演奏乐器组:钢管乐器
主奏乐器:小号
音色特点:强烈、明亮、锐利
描绘形象:轻松愉悦、步伐坚定
(2)牛车主题:教师播放音频和视
频让学生感受力度变化
指导学生填表:
(3)教师播放两个犹太人主题的
画,了解什么是交响音画。
2、学生看屏幕上的作者介
绍,听老师介绍作者并识记
作者的相貌,了解他的代表
作品。
3、学生听老师讲授,了解
乐曲的创作背景。
4、学生按主题欣赏
(1)学生欣赏漫步主题的
音频和视频后回答:音乐是
由哪一个级别的乐器演奏
的?主奏乐器的名称是什
么?音色特点是怎样的?
描绘的音乐形象是怎样
的?
(2)身势律动:请同学们
跟随音乐右手拍打椅边,感
知音乐要素力度的变化?
聆听音乐片段,完成表格
(3)学生欣赏两个犹太人
关知识。
2、积累音乐家相关
知识。
3、了解作品的创作
背景可以更好的理
解作品的内涵。
4、分主题欣赏可以
更好的理解作品。
(1)熟悉主题旋律,
听辨演奏乐器组和
乐器并分析音色特
点。
(2)熟悉主题旋
律,感受乐曲的力度
变化,听辨乐器、分
析作品情绪。
(3)熟悉主题旋
视频和音频:
(4)教师播放基辅大门主题的视频和音频指导学生连出主题与形象。
主题,根据音乐特点分析出
两个主题的音域、速度、乐
器、情绪等要素。
(4)学生欣赏基辅大门主
题的音频和视频,并根据主
题旋律的特点连出音乐刻
画的形象。
律,分析音乐要素。
(4)熟悉主题旋律,
分析主题刻画的音
乐形象。
1、教师播放故事视频
2、教师播放引子音频,指导学生回答:音乐描给的是秀丽宜人,似江南水乡,舒展悠扬似迷人的水墨画。
表现人们和平生活的情景。
3、教师播放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艺人老马音频,并讲解音乐描述的是艺人老马为乡亲们吹竹笛的情景。
4、教师播放呈示部的副部主题——黄鹤舞蹈并讲解:这段音乐描绘了黄鹤从墙上飞下来,为乡亲们唱歌跳舞的情景和跟随视频一起跳舞。
5、教师播放展开部主题音频,并讲解:乐曲描绘了官老爷抢走了黄鹤,人们想念老马和黄鹤。
6、教师播放再现部老马回来、黄鹤1、学生看视频听故事
2、学生欣赏引子并回答:
音乐带给了你怎样的感
受?
3、学生欣赏欣赏呈示部的
主部主题——艺人老马音
频并回答:这段音乐描述了
怎样的情节?
4、学生欣赏音频并回答:
从这段音乐中你仿佛看见
了什么?
5、学生欣赏展开部音频并
回答:音乐发生了什么?
6、学生欣赏再现部并回答:
1、激发兴趣,引出
课题。
2、让学生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听辨能
力。
4、发挥学生的想象
力。
5、通过音乐想象画
面,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
6、通过欣赏来启发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