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1.18

•【分类】问答

正文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

下面,先请刘国强先生作情况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我先做一个开场白,向大家报告一下前一阶段金融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金融委统筹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助力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货币政策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基于我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形势变化,强化跨周期调节。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较多,人民银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再贷款和两项直达工具,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在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到常态的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民银行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7月,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早为下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8月,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12月,再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年中和年底两次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跨周期做好年底和下年初信贷安排;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1年期LPR下行0.05个百分点,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将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上半年我们没闲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乱,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些动作,这些动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同时兼顾优化结构。

总的看,2021年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2021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同比增长9.0%和10.3%,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两年平均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5%和11.8%,同2020年、2021年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2021年末,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0.2个百分点。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11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2020年12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022年,人民银行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具体来看,人民银行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优化结构。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要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谢谢大家。

邢慧娜:谢谢刘国强副行长的介绍,下面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今年稳字当头,那么央行如何在稳的基调之下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的任务,体现货币政策“进”的方面?谢谢。

刘国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下半年开始前瞻性发力。通过在7月前瞻性降准0.5个百分点等措施,提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为下半

年也为2022年一季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21年12月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将两项直达工具转化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一个是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要求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要延期,而且要求他们应延尽延,同时我们提供一定的政策激励。另外一个就是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两个直达工具。现在疫情常态化,经济也常态化,所以这两个政策转换为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过去有点要求加上激励,现在转为市场化,就是自愿加上激励,就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自己谈,愿不愿延,它如果愿意延,我们也提供激励,所以这是两个直达政策工具转换为市场化工具。发挥跨周期调节能力,支持2022年的经济增长。

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怎么发力?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我们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个方面也都在发力,我相信我们也会发现一年的时间也挺长的,过了几个月“经济下行压力大”会成为“昨天的故事”。发什么力呢?

一是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促进结构稳步优化。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LPR改革的效能,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稳定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存款竞争无序的话,存款的利率就会特别高。比较差的银行、经营不好的银行,拉不到存款,就利用高利率诱惑老百姓存款,这样就会把存款利率带高,别的银行不得不跟上,整个银行存款秩序或者存款的利率水平会被比较差的银行引领,所以存款的秩序很重要。另外,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请问目前效果怎么样?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

措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二是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三是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从数据上看,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谢谢。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央行周一超预期同时下调了MLF和逆回购利率,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开启了新一轮的宽松周期,本周LPR是否也会有相应的下调?与此同时,美联储释放出加速Taper和加息的信号,人民银行是否担忧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所带来的资本外流或者人民币贬值等冲击,在中美宏观政策协调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安排?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1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也相应下行,LPR报价行报价

时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LPR会及时充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我们注意到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也有较强预期,我国的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应对疫情以来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这些都有助于缓和和应对外部风险。总的看,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

下一步,人民银行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请问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有哪些结构性特征?对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量有哪些预期?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全年的增量是31.35万亿元,比上年少3.44万亿元,但是比2019年多

5.68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是10.3%,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的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从结构上看: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保持平稳。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0.11万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比2019年多3.36万亿元。

二是债券融资回归常态,股票融资多增较多。2021年政府债券融资是7.02万亿元,比上年少1.31万亿元,主要是上一年发行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2021年回归常态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是3.29万亿元,比上年少1.0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比上年多3434亿元。

三是表外融资减少较多。2021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2.67万亿元,比上年多减1.35万亿元。

2022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就在昨天人民银行把逆回购和MLF的利率都下调了10个基点,我想问一下这次下调利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利率下调之后会起到怎样的效果?谢谢。

孙国峰: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采用市场化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中标利率通过参与机构投标产生,利率水平取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对央行资金的需求以及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1月17日开展了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增加流动性供给,提前对冲1月份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其中,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从2.95%下降到2.85%,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从2.20%下降到2.10%。

此次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最近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社融增速下降比较快,我们关注到一些券商发的研报表明,他们认为2022年应当适当刺激融资恢复增速,在您看来2022年杠杆率是不是有可能会企稳回升呢?谢谢。

刘国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1年,在科学有效防疫背景下,稳杠杆促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季度看的话,已经连续5个季度杠杆率下降。影响宏观杠杆率有分子的因素,也有分母的因素,分子就是总债务,分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说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除以GDP。从分子看,去年总债务水平总体平稳,作为分母的GDP明显扩大,增长比较快,特别是跟2020年比,GDP增速大幅加快,这对降杠杆作用非常突出。我国疫情防控得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发挥出来,GDP增长就比较快,分母大了,宏观杠杆率就下来了。

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从国际上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经济增长韧性比较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快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这样的话分母会保持比

较大,这就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立足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好跨周期货币政策。谢谢。

CNBC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购房和房贷有哪些有利的政策支持?第二,关于数字人民币,想多了解试点和研发的进展如何,比如有什么交易的日活信息可以分享?数字人民币对消费和其他场合会有什么新的尝试?冬奥会期间,也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到来,会不会有什么尝试?谢谢。

邹澜: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地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把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落脚到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上去,让更多的企业、个人能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价值,充分激发产业各方的积极性。

您的第一个问题,关于购房政策,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所以关于购房政策,可以向各城市政府了解。关于房贷政策,刚才我也简单作了介绍,还是会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

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当然,刚才我也提到了,基于去年下半年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各方面尤其是部分金融机构基于对市场形势、风险演进的判断,有一些应激反应,所以去年9月下旬以来,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帮助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判断市场形势变化,更好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还是想关注一下货币政策的问题。请问一下在昨天降息的基础之上,央行如何看待下一步降准的空间和可能性,特别是1月份是否有可能继续降准,一季度还有没有降息的空间?谢谢。

刘国强: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关于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2019年LPR改革以来,我国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我建议下一步观察利率要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看实际的贷款利率变化,也就是说直接看结果,看看是什么就可以了。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持续优化LPR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信贷市场竞争性,有效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另外一个角度,要看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也就是说,分析原因看看为什么?LPR是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市场化报价形成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都会影响LPR报价,还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监管等,对资金的成本也会产生影响。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7月和12月两次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优化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12月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带动去年12月的一年期LPR下降了5

个基点,就是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带动贷款利率相应下降。今年1月17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的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也相应下行,过两天,就是20日,商业银行会给出最优的贷款报价利率。商业银行对资金成本等各种因素比较敏感,会及时考虑各种因素的最新变化,进行报价。

借这个机会我想对LPR,也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再做一些技术层面的补充介绍。LPR只有一个总的,没有分行业的LPR。LPR有1年期和5年期这两种期限品种。金融机构发放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等利率定价一般参考1年期LPR,就是投放短期贷款一般参考1年期LPR。发放中长期贷款,比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这些利率定价期限比较长,参考的是5年期的LPR。LPR是一个宏观变量,它的变动不针对具体的行业。也就是说对所有行业也都有影响,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是一个总量性的、普惠性的。它不是为张三量身定做的,也不是为李四量身定做的,但是利率变化以后,对张三、李四乃至对王五都会有影响,所以它是一个普惠性的,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业和个人。

关于准备金率。2021年,人民银行分别于7月与12月两次全面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长期资金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现在利率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会不会影响汇率?中方将如何应对这一情况?第二个问题是

现在公司借贷的需求是不是疲软了呢?根据12月数据,我们发现银行间以及银行对企业都在进行一些短期的贷款,这是否意味着公司的借贷需求正在变得疲软呢?谢谢。

孙国峰:我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市场供求、国际市场走势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主要由市场决定,既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弹性增强,双向波动,这是人民币汇率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促进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经济稳健发展,为保持内外均衡提供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看,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动态均衡。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以我为主,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关于第二个问题,2021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前瞻发力,通过降准、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12月以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再次降准0.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1年期

LPR下降5个基点,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实施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这些措施既有助于2021年稳定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也有助于跨周期助力2022年平稳开局。2021年全年新增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在2020年新增贷款较2019年同比多增2.8万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同比多增,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因为2020年贷款已经比2019年大幅度地同比多增,所以2021年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同比多增。2021年12月当月新增贷款1.13万亿元,同比略有少增,主要是2020年应对疫情期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较大,贷款基数比较高。从历史规律来看,12月往往是贷款小月,2016年到2019年12月份平均的新增贷款不到1万亿元,所以2021年12月贷款与疫情前年份相比力度仍是增大的,体现了政策靠前发力的成效。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随着人民银行出台各项政策效果的显现和积累,金融机构将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信贷资源将更多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谢谢。

阮健弘:刚才这位记者提的第二个问题,我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数据。

去年末,企事业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增速是11%,比上一年是低了1.4个百分点,但比2019年末高了0.5个百分点,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量是12.14万亿

元,与上一年增量基本持平。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9.24万亿元,同比多增了4642亿元。

我们再来看看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从实际投向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中长期资金的支持力度仍然比较稳固。具体来看:

第一,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1.8%,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要高18.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67万亿元,同比多增300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是

32.8%,全年新增3643亿元。

第二,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2021年末,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是22.6%,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49万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

第三,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2021年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的增速是15.3%,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46亿元。

第四,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水平。2021年末,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15.4%,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5万亿元,同比多增2618亿元。谢谢。

刘国强:关于第一个汇率的问题,我再补充几句,供你参考。现在观察汇率变得越来越难了,比如原来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关系的互动是比较有规律的,经常出现跷跷板,也就是美元升一点,人民币就相对贬一点。2021年出现了几次美元走强,人民币更强的情况。这好像不可理解,短期的观察难度增大。但这又在情理之

中,比如说经济增长去年比较快,贸易顺差比较大,尤其是前期大家预期都比较好,所以支撑了人民币走强,这就导致短期出现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情况。但是,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成一个阶段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总体还是合理均衡、双向波动,所以从更长周期来看并没有改变什么规律,只不过短期的测算、短期的预测就显得更难了,长期来看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

另外,中国是大国,持续的单边升值或持续的单边贬值,在大国很难出现,在中国更不可能出现。因为我们的宏观调控是有度的,我们也没有大水漫灌,还是按照经济规律做事,微观的市场机制也比较有效,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干扰因素,但总体上还是合理均衡、基本稳定。谢谢。

邢慧娜:感谢几位发布人非常专业也非常详尽地回应和介绍,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文字实录

“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文字实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1.01.25 •【分类】问答 正文 “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文 字实录 2021年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发布会,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西安分行行长魏革军、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马天禄出席,介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发展”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第五场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聚焦的主题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新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的发展”。首先我向大家介绍现场参会的嘉宾,在主会场参会的是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女士、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先生、征信中心主任张子红先生、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杨伟中先生。

受疫情影响,今天的发布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西安和重庆还有两个分会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魏革军先生和重庆营业管理部主任马天禄先生将在分会场作情况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请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女士介绍情况。 谢丹: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标志着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正式建立。下面我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推动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作为便利企业融资、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实抓好。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60%以上的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但金融机构担保贷款中,约60%要求提供不动产担保,动产担保融资不足40%。形成错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机构相对分散,登记查询效率较低,影响了动产融资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地方政府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陆续开展统一登记试点,市场监管部门将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职能委托给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依托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统一办理。试点有效便利了企业融资,社会各界反映良好,民营和小微企业新增担保登记业务占比超过95%、融资金额占比超过80%。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1.18 •【分类】问答 正文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 下面,先请刘国强先生作情况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我先做一个开场白,向大家报告一下前一阶段金融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金融委统筹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助力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货币政策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基于我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形势变化,强化跨周期调节。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较多,人民银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再贷款和两项直达工具,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在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到常态的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民银行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7月,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早为下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8月,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12月,再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年中和年底两次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跨周期做好年底和下年初信贷安排;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1年期LPR下行0.05个百分点,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将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上半年我们没闲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乱,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些动作,这些动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同时兼顾优化结构。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0.04.10 •【分类】问答 正文 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0年4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出席发布会,发布解读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周学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刚刚人民银行易纲行长主持行长办公会,对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作了分析。今天我们邀请大家,召开季度数据发布会,发布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过去的三个月,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带来很大冲击。值得欣慰的是,由于中国采取的措施及时有力,疫情得到快速有效遏制,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金融的一些积极因素正在显现。但是,当前疫情还在主要国家蔓延,情况也很严重。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了演讲指出,全球经济正面临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160多个国家人均收入会在2020年负增长,有90多个国家已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融资支持。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到了660万人,美联储昨天也采取了新的刺激措施。我们也观察到,这次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一个很大的区别,2008年是从金融体系内部发生的危机,这次是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实体经济出现衰退,进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从一季度金融数据看,中国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表现总体比较稳定,各项金融数据也比较积极。这期间,金融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坚定地支持疫情防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疫情期间,记者朋友们准确报道和解读各项金融政策和金融数据,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向大家表示感谢。 今天下午我们请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黄晓龙,解读第一季度金融数据,并回答大家问题。 首先请阮司长介绍2020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的有关情况。 阮健弘: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通报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的基本情况,这些数据已经在人民银行网站同步发布。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灵活适度,加强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下降,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的情况。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

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新闻发布会文字实 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8.26 •【分类】问答 正文 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新闻发布会文字实 录 2022年8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情况。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19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网信办共同创立了“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的活动品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几年来这个活动对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9月,四家单位将继续开展金融联合宣传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将关注哪些方面?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如下嘉宾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他们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先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王毅先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林丽霞女士,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石现升先生。 首先,我们请人民银行余文建局长介绍本次活动的有关情况。 余文建: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一年一度的金融联合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民金融素养得到普遍提升,金融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上下联动,层层落实,连续四年开展9月份金融联合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我谨代表人民银行向积极参与金融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的主要内容。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面向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宣传基础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技能,深入开展风险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倡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科学理财和合理借贷,推动金融健康的社会共建,促进共同富裕。引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自觉抵制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注重提升金融素养,宣传普及金融消费者生产生活所需金融知识。二是倡导科学理财和合理借贷,帮助金融消费者守住“钱袋子”。三是聚焦重点人群、金融常识、热点问题、跨越数字鸿沟等,贴近社会公众需求开展教育活动,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四是提供专业、便捷的投资者教育服

上海法院通报2021年金融商事审判情况及十大案例

上海法院通报2021年金融商事审判情况及十大案例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2.08.04 •【分类】新闻发布会 正文 上海法院通报2021年金融商事审判情况及十大案例首次发 布涉资产管理纠纷审判白皮书 编者按 2022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策划推出“上海法院司法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立足重点工作,结合区域特点,聚焦上海法院围绕大局履职尽责,服务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8月4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通报》《2021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并首次发布《2019-2021年上海法院涉资产管理纠纷案件审判情况通报》。此次发布会系上海法院司法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的第七场。 上海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茆荣华,金融庭庭长单素华,金融庭副庭长沙洵对相关情况作通报并答记者问,上海高院新闻发言人、法宣处处长李则立主持新闻

发布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线上参会并发言。新闻媒体记者、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线上参会。 2021年,上海法院共计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97,484件,同比上升 10.16%,审结197,090件,同比上升10.18%;共受理二审金融商事案件3,348件,收案数量为近五年来最高。 茆荣华介绍,由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及与融资有关的衍生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带动案件标的总金额上升,2021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标的总金额为人民币1,999亿元,同比上升10.7%,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保证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金额大幅上升,两类案件标的金额占比超过标的总金额的50%。从案件类型来看,收案数量排名前五的金融商事案件类型分别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以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这五类案件共占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总数的97.3%。 在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中,上海高院梳理了金融商事案件的六大特点,包括: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大幅增长 金融政策对金融纠纷案件的传导效应日趋明显 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成效良好 新旧法律、司法解释衔接适用问题逐步显现 涉及电子商业汇票法律问题较多 涉供应链融资的金融纠纷多发

2021年上半年金融数据

2021年上半年金融数据 摘要: 一、2021 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概述 二、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长情况 三、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增加情况 四、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 正文: 2021 年上半年金融数据 2021 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发展,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揭示了我国货币供应、贷款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一、2021 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概述 根据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1 年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231.78 万亿元,同比增长8.6%;狭义货币(M1)余额为63.75 万亿元,同比增长5.5%。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8.43 万亿元,同比增长6.2%。 二、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长情况 2021 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高0.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 个和1 个百分点。 三、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增加情况 2021 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 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802 亿美元。人民币贷款的增加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助于推动

经济增长。 四、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 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还显示,2021 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情况如下: 1.存款余额:人民币存款余额23 2.25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3%; 2.贷款余额:人民币贷款余额192.69 万亿元,增长11.6%; 3.净投放现金:上半年净投放现金32 亿元。 综上所述,2021 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整体运行稳健,货币供应充足,贷款业务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1.10.15 •【分类】问答 正文 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1年10月15日,人民银行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 10月13日人民银行在官网、官微发布了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数据发布之后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第三季度经济形势、下阶段货币政策趋势等问题,希望得到来自央行的解读。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女士、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请大家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三季度的数据发布以后,想请问一下目前金融运行整体的特征是什么?

阮健弘: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平稳性。从三季度的数据看,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总量平稳增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 一是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体系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总量平稳增长,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9月末,M2的余额是234.2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的余额是30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前三季度,新增的人民币贷款是16.72万亿元,同比多增4624亿元。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9.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保持基本平稳。 三是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延续恢复的态势,金融总量平稳增长,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是274.9%,比上年末低4.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政府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回落3.1个、1个和0.4个百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三季度的经济恢复和债务增长情况看,预计三季度宏观杠杆率还将保持基本平稳。 上海证券报:请问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有哪些结构性特征?

2021年统计工作会议讲话稿

2021年统计工作会议讲话稿 【演讲发言】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统计工作任务。刚才,文华同志和长春同志分别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工作,对今年的统计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讲的全面具体,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三高一大的工作总要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增实力、上水平的工作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统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统计系统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加强统计监测分析,认真把脉经济运行态势,坚持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数据上报率、无差错率均达到1_%;第三次经济普查及各项重点调查扎实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及企业统计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统计服务质量有新提高,认真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同时,在统计信息安全、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实践证明,统计系统干部队伍是一支境界标准高、素质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统计工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各级对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严格。统计工作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离不开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作支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就统计工作作出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经常专题研究统计工作,有关领导同志对统计信息的批示数量逐年增加,充分体现了对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

精选2021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先通报一下2016年外汇收支情况,然后再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下行风险依然较大,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更加复杂;我国经济运行基本符合预期,国内金融市场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局一方面继续推动外汇管理改革,便利市场主体贸易投资活动;另一方面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积极防范相关风险。总体看,2016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银行累计结汇4.7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267亿美元),售汇5.8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00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1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3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6年上半年,累计涉外收入8.8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545亿美元),对外付款9.9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5233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1.1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88亿美元)。 2016年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总体仍呈现逆差。2016年上半年,按美元计价,银行结汇同比下降16%,售汇下降7%,结售汇逆差1738亿美元;上半年,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同比下降18%,支出下降5%,涉外收付款逆差1688亿美元,其中,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259亿美元。 第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2016年一季度逆差1248亿美元,二季度逆差大幅收窄至490亿美元,其中,月度结售汇逆差由1月份的544亿美元,逐步回落到5、6月份的125亿和128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一季度逆差112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565亿美元,其中,1至4月份,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付款逆差逐月减少,分别为201亿、105亿、59亿和20亿美元;5、6月份转为顺差2亿和125亿美元。 第三,售汇率下降,部分渠道的外汇融资规模回升。2016年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的售汇率,也就是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80%,二季度售汇率为74%,较一季度下降6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下降583亿美元,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下降350亿和234亿美元。同时,一季度,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等进口跨境融资余额下降349亿美元,二季度降幅收窄至50亿美元。其中,进口跨境外汇融资余额自3月份起已连续4个月回升,显示企业对外债务去杠杆化步伐放缓。 第四,结汇率上升,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有所减弱。2016年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也就是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59%,二季度结汇率为63%,较一季度上升4个百分点。上半年,银行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增加288亿美元,其中,一季度增加386亿美元,二季度减少98亿美元,这些都显示企业和个人保留外汇的意愿减弱。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文字实录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有关情况”文字实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7.08 •【分类】问答 正文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 关情况”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8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介绍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先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先生。 下面,首先请范一飞先生作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普惠金融力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近期召开的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对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引导支付行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切实增强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满意度。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加强支付市场建设,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注重提升支付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支付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支付市场开放,在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导支付服务主体积极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减费让利力度。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与降低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当前我国支付市场竞争充分,近年来支付行业持续让利,支付手续费总体低于国际水平。 此次出台的12条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措施,涵盖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聚焦降费呼

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7.13 •【分类】问答 正文 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向大家介绍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的情况。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和大家见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现在,我们先请阮司长介绍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长

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金融总量适度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2021年,金融体系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总量适度增长。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M2余额231.78万亿元,同比增长8.6%,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与上月末持平。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为宏观杠杆率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下降0.9、1.3和0.4个百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从二季度的经济恢复和债务增长情况看,我们预计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平稳。 三是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同时,也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个百分点。另外,本次全面降准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2021年整理〗《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活动探究·关键能力》优秀教案

活动探究·关键能力 【议题1】适度的含义 情境诱思 高考前夕,“临时抱佛脚”也许有用,更重要的是调整好“状态”应战!什么样的状态最重要?高度紧张不行,过于放松也会“手生”,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建议,“适度紧张”最有利于发挥,心理调适方法因人而异,但要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根据多数考生的反映,高考前的两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过度紧张不好,于是会鼓励学生去“放松”,但这时有可能会走向另个极端,出现过度放松,和学习有关的一概不理,疯玩两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反倒不适应。 1. 强调“适度紧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依托学习案例,培育公共参与能力) 2. “高度紧张”“过于放松”有何危害?(依托学习案例培育科学精神) 归纳释疑 1. 量变与质变的平衡点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讲,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但当量控制在一定的“度”之下,找到量变与质变的平衡点。在获取自身发展的量变途中不超过平衡点,就可以在防止质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发展自身。 (2)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新视角,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能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从客观上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做事方法。

2. 量变引起质变的“度” (1)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其中“一定程度”就是指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如人们所说0 ℃和100 ℃是水变冰或气的临界点),事物在两个临界点之内的量变不会引起事物的质变,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必然引起”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势必引起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事物质变的情况。 (2)其中的“一定程度”就是这个“度”(平衡点)。我们找到这个“度”,并将它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能正确分析和处理许多事情。 典题提能 【例1】2021年开年不久,就有一则报道是“白鲟灭绝”,大家对于这种鱼的灭绝都感到十分心痛。四川人称“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过度捕捞导致其最终灭绝。这说明() A.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B.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 C.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没有丝毫变化 D. 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题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题2】掌握适度原则 情境诱思 7月10日,央行举行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会上,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现在更加强调“适度”这两个字。郭凯称,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过低也是不利的,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产生资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所以利率适当下行但也不能过低。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的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 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依托案例分析,培育公共参与能力) 2. 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适度原则?(依托学习案例,培育科学精神)

2021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2021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给大家介绍2021中国家庭金融行业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 所能够帮助。 2021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近日引来普遍争论和质疑。 报告称:中国家庭净总资产高出美国家庭21%,城市户口家庭的平均资产已达247万元,全国的自有住房拥有率低相对较低达89.68%。 这些统计数据是如何出炉的,为何中国家庭小家庭资产会超出美国?中国之声近日新闻周刊了《报告》团队领军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与研究中心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甘犁。 采访中甘犁说,不曾想到一份《报告》的发布会引起如此质疑广 泛的激辩和质疑。他首先表示,可以肯定的是,数据结果源于全国性 的抽样调查。 甘犁:抽样方式和美国美联储统计分析抽样方式是一样的。第一,我们在全国随机抽了8438户进行入户调查,在很多宏观数据上为,我 们都成功进行了比较。第二是数据的优质资产,包括了所有资产,有 房产、家庭的金融资产,就是银行存款、股票市场、各种债券甚至黄 金等。还包括了家庭的皮卡、家庭的工商业、土地。所以,这是一个 非常完整的优质资产总量的描述。我们的资产描述跟美国的资产描述 也是具有可比性。 在质疑者看来,尽管中国的产业发展有目共睹,但要说中国家庭 净资产比美国高出两成以上,他们并不认同了。对此,甘犁的解释, 中国家庭净资产超越美国,很大程度上房产来自房产的估值。 甘犁:中国家庭的房产占比总资产所占比例比例的70%,美国只 有30%。我们爱买房子,房产又涨的比较快,而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房产缩水很高。所以美国的资产在缩水,我们的资产因为房产的原因在

增加。然后我们的家庭人口比例越多,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全国所 有家庭资产起来超过了美国全国所有家庭再加起来的资产的总额,但 是人均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 股权融资中国家庭总资产中金融资产只有5%,而美国是38%;反 过来,中国家庭总资产70%都是房产,而美国却只有30%左右。这样纯 粹家庭资产结构在甘犁看来,风险很大。 甘犁:20年前的日本因为房产熔化,导致了日本全国远远超过了美国。但是资产泡沫破灭了以后,日本到现在为止的全国总资产只有 美国的60%,比我们低更多了。 谈到为什么中国住房拥有率住宅会近90%时,甘犁说,这与换算 方式有关,更与中产阶级定义有关。 甘犁:城市是全国平均,农村现在90%多的家庭是有房子的,所 以这样平均下来,城市就只有85%-86%拥有住房。我们根据管理机构了在世界上调查机构拥有的家庭定义,有几种情况是觉得自己没有住房,但我们把他限制住住房。一是人屋分离的情况;二是啃老族。 【拓展阅读】 《中国家庭金融行业调查报告》是为探讨和分享应对繁复大环境 的金融良策,由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联合成 立的中国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制作完成的,是一种公益性学术进行调 查研究机构。2021年5月13日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行业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8月,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家 庭年均利润岗位数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农村22278元。

2021新闻大事件摘抄200字

2021新闻大事件摘抄200字 2021年发生许多的大事,本文整理了了10条新闻素材,欢迎阅读。 新闻摘抄 1、世卫组织:不建议5岁以下孩子戴口罩,12岁及以上应戴和大人一样的口罩。中 国驻埃及大使馆消息:埃及赴华需持72小时有效核酸阴性证明。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提醒 在以色列的中国公民注意防范新冠病毒。俄罗斯外长:美国就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提条件不现实。俄罗斯伊朗两国防长:继续深化防务合作,联手对抗美国霸凌。 2、英国科学家发现三种分子(IP-10、白介素10和白介素)可预测新冠肺炎严重程度。无缘欧冠奖杯,巴黎爆发大规模骚乱。 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9.5%,高出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趋势愈加明显,对7%功不可没。在保持中高速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用电量仅增1.3%,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9%。来自税务部 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上半年金融业税收增速达31.4%,成为拉动税收增长的主要 力量,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24%和23.7%。 4、2021年7月23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下 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指出2021年下半年要统筹推进深化医改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相关 工作,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着力推动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 中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继续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打赢疫情 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5、2021年7月23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政府要正风肃纪、求真务实、施政为民,把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 败工作推向深入。 6、2021年7月22日电,近日,经地方申请、第三方评估,商务部将南京夫子庙、杭州湖滨路、重庆解放碑、成都宽窄巷子、西安大唐不夜城这5条步行街命名为“全国示范 步行街”。 7、2021年7月21日,中科院“丝路环境”先导专项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团队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钻探平台,在西藏纳木错中心湖区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钻取长100.63米的 湖芯,总取芯率达到98%。这是我国首次在西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获取超过100米长的 湖芯,实现了在深水湖泊采样方面的突破。

2021年上海市金融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1年上海市金融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0年,上海市各项存贷款同比多增,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降至近年低点;证券期货交易活跃,保险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市场运行总体稳健。 一、发展改啊矿 2020年,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4258个,其中,大型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个数1643个,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个数857个,邮政储蓄金融机构个数486个,城市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个数476个,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个数359个,外资银行金融机构个数209个。 2020,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26629人,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从业人数47342人,股份制商业银行从业人数28175人,城市商业银行从业人数15393人,外资银行从业人数12478人,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数7770人。 2020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23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5045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7848亿元,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6368亿元,新型农村机构资产总额10942亿元。

截至2020年末,上海市共有57家法人保险机构,较上年持平。其中,财产险公司20家,人身险公司22家;共有108家省级保险分支机构,其中,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53家,寿险公司分支机构52家。 2020年,上海市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1865亿元,同比上升8。4%。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09亿元,同比下降3%;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356亿元,同比上升13。5%。上海市保险业赔付支出累计631亿元,同比略降3。7%。 202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累计成交量20。7亿手,同比增长46。8%;累计成交金额140万亿元,同比增长44。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黄金累计成交5。87万吨,同比下降14。4%,成交金额22。55万亿元,同比增长4。8%。

每日时事:2021年12月13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每日时事:2021年12月13日国内外时事新闻国内热点新闻 1、交通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12月12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召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专题发布会,宣布取 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截至12月10日,全国ETC不停车电子收 费系统客户累计达18545.99万,完成发行总任务的97.17%。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交通运输部下一步将加快推进联调联试、货车ETC发行、政策清理规范等各项工作,确保如期优质全面完成撤站任务。 2、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分工格局明朗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消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分析,京津冀三地间产业 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3、央行: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12.46万亿元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获悉,今日,央行发布2021年三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8.1%。 4、铁路春运售票首日售出车票1200多万张候补购票兑现率74% 12月12日,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21年1月10日(腊月十六)车票,当日全国铁路 共售出车票1256.1万张,其中铁路12306网售出1062.5万张、电话订票售出0.4万张, 铁路12306网络售票占总售票量的84.6%。 铁路12306网售出的车票中,网站售出117万张,占网售车票11%;手机客户端售出945.5万张,占网售车票的89%。候补购票订单兑现13.3万笔、车票15.1万张,兑现率 达74.0%。 5、2021体育强国建设论坛举行 12日,2021体育强国建设论坛暨中国—东盟体育旅游活力月在广西桂林开幕。本次 活动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指导,人民网、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桂林市人 民政府等联合主办,人民体育、桂林市体育局等共同承办。 6、2035年底北斗系统将在民航实现“全覆盖、可替代” 《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日前由民航局正式发布。“路线图” 提出,要大力推进北斗系统应用,到2035年底,构建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与GPS等其 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双频多星座GNSS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实现北斗系统民航行业应用 “全覆盖、可替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