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风俗习惯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黎族的风俗习惯篇一由于黎族先民很可能就是古越人,所以他们的一些习俗其实和古越人一致,比如古越人断发文身、巢居等,即使是在现在,一些地区依然沿用着这些习俗。
我们知道,少数民族都比较喜欢跳舞,而黎族的风情舞蹈就是舂米舞,其实一开始,这舂米舞并不是作为舞蹈而存在,它是由“舂堂”发展而来。
就连舂米劳动都能编成舞蹈,引人观赏,可见黎族妇女们是真的很喜欢跳舞,很热爱生活了!黎族的春节与汉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都是大宴客人,不过尤其注重与客人饮酒,黎族人喜欢饮酒。
和傣族一样,黎族也有泼水节,想来是生活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泼一泼凉水比较凉快吧!说完了黎族人的生活习俗,我们就来说说黎族人的婚嫁习俗吧!要谈结婚,肯定要先恋爱啊,黎族人从古到今恋爱都还算自由,就算是寡妇也不会受到什么不公平待遇。
黎族有三月三爱情节的风俗,农历三月三又被称为“孚念孚”,既是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又是对爱情幸福的向往。
其实原本黎族人是母系氏族的,现在已经变成了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而且还有了儿女成年后住“寮房”,婚后妻子在夫家定居后与父母分居别炊的不成文规定,也算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吧!黎族的婚庆形式其实和汉族的一样复杂,定亲、放槟榔、结婚问日、结婚、鸳鸯圆梦一步都不能少,而且和一些走亲“坐妹”类似,黎族女子嫁人后也要在娘家住上一阵子。
结婚那天是悲喜交加,有哭婚之俗,结婚第一天也有棒打和抹黑的有趣活动,反正挺隆重。
人生婚礼重要,葬礼也重要。
黎族人觉得鬼魂无处不在且怕鬼魂害人,所以用独木棺土葬死者,且并不筑坟立碑祭扫。
黎族的风俗习惯篇二黎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海南省五指山区,地处亚热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南杀”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杀”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黎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黎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一、黎族的宗教信仰黎族自古以来信仰自然灵崇拜,崇奉太阳、月亮、森林、山川等自然神灵。
他们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
黎族的宗教信仰中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如对祖灵的敬仰、对土地神的崇拜等,这些信仰使得黎族人民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二、黎族的民俗风情黎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丰收祭祀、踩高跷、摆酒宴、唱山歌等。
丰收祭祀是黎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踩高跷、进行歌舞表演,庆祝丰收的喜悦。
踩高跷是黎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向大地神灵祈福的仪式。
黎族人民还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竹编、芦苇编等,这些手工艺品展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巧手。
三、黎族的服饰文化黎族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男子多穿白色长衫,女子多穿长袍。
他们喜欢用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花纹来装饰服饰,使得黎族服饰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黎族人民还会在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穿戴传统的银饰,如银耳环、银胸针等,这些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有着祈福的寓意。
四、黎族的传统音乐黎族人民热爱音乐,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如竖琴、竹笛、葫芦丝等。
黎族的音乐富有节奏感,激情四溢,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黎族人民会在婚礼、丰收祭祀等重要场合演奏音乐,用音乐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仰。
总结:“黎族”的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独特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和动听的传统音乐而闻名。
这些传统特点展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黎族人民自古以来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精神风貌。
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黎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魅力和传承下去。
黎族的习俗

黎族的习俗
赤道几内亚的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黎族的习俗深深
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结构。
黎族的家庭是他们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
持是黎族家庭的基本原则。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会在一起庆祝重要的节日,比如新年、圣诞节和复活节。
黎族的宗教信仰也是他们的一部分,他们信仰一种叫做“萨拉”的宗教,这种宗教认为,人
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神灵,尊重他人。
黎族的社会结构也是他们的一部分,他们有一个叫做“长老会”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
由一群长老组成,他们负责社会的管理和维护。
黎族的文化也是他们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传统歌曲和舞蹈,他们还有
自己的传统服饰,比如黎族的传统服饰“萨拉”。
总之,赤道几内亚的黎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他们的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文化都是他们的一部分,这些都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民俗

黎族 民俗
五、黎族的社交礼仪 1、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 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 “给好眼色”。如有双方械斗,若 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 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 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 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 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 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 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 示和解。 2、待客礼仪 3、婚姻习俗 4、居住习俗 5、礼仪禁忌
黎族 民俗
三、黎族的服饰 黎族妇女束髻于脑后,插以 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 簪,批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 胸无扣,尚青色,下穿无褶织 绣花纹的筒裙 筒裙,有的地方穿套 筒裙 头式上衣 。 儋耳、文面、文身 黎锦
黎族 民俗
四、黎族的饮食特点 一日三餐,主食以大米为主, 也吃玉米、番薯和木薯等杂粮。 喜欢吃各种鼠肉。 “竹筒香饭”、“山栏香 糯”、爱喝“山栏糯米酒”、 爱喝五指山茶 喜嚼“槟榔”
六、黎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 三月三 敬牛节
黎族 民俗
பைடு நூலகம்
七、黎族的游艺活动 黎族射弩 攀藤摘花 拉乌龟 打狗归坡 跳竹竿舞
黎族 民俗
一、黎族的形成与人口分布 有约124万人口,90%分布 于海南省保亭、琼中、白沙、 昌江等县,其余散居海南省万 宁、琼海、澄远、儋县、定安 等县。 黎族,俚、赛、孝、岐、美 孚、润、僚等。
黎族 民俗
二、黎族的宗教信仰 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但 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祖先崇拜 和自然崇拜,且传统宗教中鬼 神种类繁多,敬畏特甚。如: 山鬼、地鬼、灶鬼、雷公鬼和 祖先鬼等。 此外,崇拜青蛙和牛等。 黎族还流行鸡卜和蛋卜。
黎族民俗的传统特色

黎族民俗的传统特色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漫长的岁月里,黎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深深地烙印在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一、服饰文化黎族服饰是海南岛最具特色的民俗之一。
黎族妇女善于纺织和染织,她们的服饰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黎族服饰分为上衣、下裤、围裙和头巾,以麻、棉、毛为原料,做工精细,独具匠心。
上衣多为无领对襟短袖,下裤多为宽松的长裤,围裙则多以红、黄、绿等鲜艳色彩制成,上面绣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黎族妇女的头巾更是独具特色,通常用五颜六色的细丝线编织而成,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黎族男子的服饰也别具一格,他们通常穿着宽松的长裤和短袖上衣,上衣多为黑色或蓝色,衣领和袖口有彩色的图案。
二、饮食文化黎族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独特的。
黎族人民以稻米为主食,喜欢食用各种热带水果和海鲜。
他们善于烹饪,擅长制作各种美味的菜肴。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黎家酸菜鱼”了,这道菜选用新鲜的鱼肉和黎家自制的酸菜一起烹制而成,酸爽可口,鲜美无比。
此外,黎族人民还善于酿酒,他们用山兰糯米和天然的泉水酿制而成的米酒醇厚甘甜,是黎家人的待客佳品。
三、居住文化黎族的居住文化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他们居住在自家的船形屋内,这种船形屋既是他们的居所,也是他们的活动场所。
船形屋设计独特,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海南岛的气候环境。
在黎族的村庄里,房屋排列有序,周围种满了各种热带植物和花卉,整个村庄环境优美,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
四、音乐舞蹈文化黎族的音乐舞蹈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
黎族的民间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常常以歌唱爱情、生活和劳动为主。
他们的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既有欢快的广场舞,也有优美的民族舞。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打柴舞”了,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舞者手持柴棒,边跳边唱,动作简单而富有节奏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民间工艺文化黎族的民间工艺文化也是非常有名的。
黎族结婚风俗

黎族结婚风俗
黎族是中国南方一个非常古老的少数民族,其结婚风俗也有其独特的传统。
男方提亲:男方要先派人去女方家中提亲,一般是由男方的父亲或哥哥代表提亲,也可以由亲戚或朋友代为提亲。
聘礼:提亲成功后,男方要准备聘礼送到女方家中,聘礼的内容包括豚肉、鱼、米、茶叶、烟草等物品。
黎族人认为,送聘礼是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婚期确定:女方家收到聘礼后,就会和男方商定婚期。
迎亲: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男方要准备好迎亲的队伍,由男方父亲或长辈领队,手持狮子头或鼓点节奏,引导迎亲队伍前进,同时,女方也会准备好接亲的队伍,穿着黎族传统的服饰,迎接男方。
敬茶:在女方家中,男方要向女方父母敬茶,以示尊重和感激,女方的父母也会回敬一杯茶给男方。
饮宴:婚礼当天,男方要在女方家中设宴招待亲友和宾客,庆祝婚礼的顺利完成。
新房入洞房:在婚礼的最后,男方要带领新娘进入新房,进行洞房花烛夜,象征着两人白首偕老,相互扶持。
以上就是黎族结婚风俗的主要流程,这些传统仪式和习俗代代相传,至今仍为黎族人所珍视。
海南五指山黎族风俗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五指山的黎族人民,对待来宾猪独具特色。主人先 取槟榔盆,让客人吃槟榔,表示欢迎。接着,主人把客人随身携带的东 西拿进屋保管好。然后,安排客人休息,主人开始做饭菜。若是女客, 先吃饭后喝酒,如果是男客,先饮酒后吃饭。在酒席上有规矩,不能乱 坐,要面对面就坐。接待客人以杀鸡佐酒为厚礼。佐饭菜不重视,只要 有酒醉就认为以礼相待。 有的地区,黎族待客礼节很特殊,主人不陪客人吃饭,认为主人在场, 客人会讲客气,吃不饱饭。若是女客到黎家,不能在一家吃饱,必须留 有余地,好应酬其他家主人的邀请,这样才算客人有礼节。是男客,就 没有这个规矩了,只在一家吃饭就行了。黎族习俗规矩,客人吃完饭, 由自己洗涤碗筷,并放回原来的位置。主人请客吃饭,不能将筷子义叉 放碗上,交叉筷子是对客人的不尊敬或有意见。也不能将两根筷子首尾 放碗上,倒放意味着是“抬死人棺材的竹杠”,是对客人的极大侮辱, 客人则将碗口倒盖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根筷子,表示"埋死人的坟墓"以 达到报复的目的,从此,主客就断绝交往了。
海南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海南岛的少数民族黎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
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 南的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黎族有自己独 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口规模较大的少数 民族之一。黎族数千年来漫长的历史发展, 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并以其 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延续下来。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五指山黎族的待客习俗
黎家人向客人敬酒,先双手举碗向在座的众人表示 起碗敬酒,客人双手接过酒并将酒饮尽,接着主人 用筷子夹一块肉送进客人口中,即表示主人有诚意 有礼貌。 客人辞别时,不得由自己拿走行李或其他东西。如 果这样做了,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或者是对接 待有意见。主人送客,不能在屋内就将东西交给客 人,更不能主人在屋内、客人在门外,将东西递给 客人。这样会被认为主人不许客人第二次进家门。 必须将客人送出村寨路口,才将东西给客人。
黎族传统节日

黎族传统节日黎族的民族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黎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黎族传统节日一、春节是黎族比较隆重的节日。
黎族民间过春节称为过旧年,从除夕至初四止。
黎历把元月称为年月,是过年的休闲月,是一年的开始。
春节节日的本意,在于除旧布新,送往迎来。
黎族各家老少都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欢天喜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黎族习惯不在异地过年,大年三十都要回家吃年饭。
年初一,大清早要给牛栏、猪舍、谷仓、果树贴红符,表示财物有主。
还要在河边或水井喧放一个铜钱和年糕,祭祀河神才可挑水。
这一天一般全日闭户不外出,不许打骂人,不讲污秽语言,只能说吉利的话,年初二开始,亲戚朋友互贺新喜,敬酒对歌或开展各种文体比赛活动,气氛活跃,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杀鸡宰猪,裹糯米粽子,跟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当天祭祀祖先,是夜在家祖先神位前燃灯通宵达旦。
解放前,没有手表时,就由村中长辈在除夕傍晚时分,在菜地的瓜藤尾端做记号,夜里大家到瓜棚下去看,如果发现瓜藤尾端超出原来的标记,即表示新的一年到来了,大家鸣炮迎春,住在娘家的出嫁女要回丈夫家过年。
大年初一,杀鸡裹粽,祭祀祖先,当日全村男子集体上山打猎,女子集体下河捕鱼。
行猎前请“道公”作一次鸡卜,吉凶不管,只是一种仪式而已。
捕到猎物的前后腿肉各1份,余下的腿肉分给猎狗主人,其余的平均分配。
大年初一至初三,忌闯他人住宅和过邻村串门,男女不能同床。
初四开始亲戚朋友互访。
二、小年(过年仔元宵节)正月十五是黎族的小年,这一天家宴丰盛,全家大小齐集,共商新一年的生产活动或家里一年要办的事情。
正月十五不作生产,家家户户杀鸡买肉放爆竹,并裹粽祭祀祖先,加茂地区则分为汉人年仔节和黎人年仔节两种,汉人年仔节即元宵,黎人年仔节要举行两次,第一次是除夕后12天(按照生肖属日计算,如除夕为牛日,12天后逢此日即第二次除夕日),当天要裹糯米粽,不外出生产,男子上山行猎,女子下河捕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族风俗习惯
(俄查村是目前海南黎村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聚居的村落。
)
自唐朝开始,黎族和岭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称为“里”、“蛮”、“俚”、“僚”等。
“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下来。
黎族也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
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黎族人以前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不相认。
当然,这种习俗已基本消失,仅在偏僻地区能够见到。
黎族有语言无文字。
黎语属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不同地区方言不同。
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
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
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
黎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建筑材料及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创造了黎族传统独具特色的居住房屋--船形屋,它是以茅草为盖、竹木为架的简易茅草屋。
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
传统船形屋的构造,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骨架
用竹木构成,十分原始和简单。
它属于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
黎族茅草屋主要有两
种样式。
它们为船形屋和金字形屋。
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
外形象船篷,拱形状。
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
金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
房屋的大小一般由人口或经济能力来决定。
生活起居全部都容纳在这样的空间里。
(美孚黎族传统服饰)
黎族服饰风格也很独特,没有季节之分。
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
妇女的装饰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
黎族女性习惯头带花巾,下身穿筒裙,
再加上头发扎成球形,黎族妇女以前有纹身的传统习惯,现已不多见。
再加上插上个银簪或者骨簪。
每年三月三,黎族人民都会穿上他们独特的服饰为大家展示他们独特的魅力的。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儿女成年后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
婚后妻子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
别炊。
建国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谈恋爱。
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
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
离婚和寡妇再嫁比较自由。
黎族由于地处亚热带,饮食比较简朴,以大米、番薯、玉米为主食,多以狩猎、采集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蔬菜,且多从汉区引种。
黎族传统美食有'竹筒饭'、'雷公根'、'祥',而且'祥'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黎家人还喜爱吃鼠肉,无论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家家都有竹制捕鼠器,一次安装几十付,第二天便可捕到几十只鼠。
黎族人在节日、婚娶、入新屋、生育、社交等活动,都要摆席设宴饮酒。
平时迎宾会客也以饮酒为情礼,敬酒对歌常通宵达旦。
所有,黎族同胞大多嗜酒,所饮之酒大多是家酿的
低度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等。
用山兰米酿造的酒是远近闻名的佳酿,常作为贵重的礼品。
黎家人常用这种酒款待贵宾。
有的地方习惯以小竹管吸酒敬客。
海南省黎族在招待客人还有一套饮食礼仪。
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
先饭后酒。
宾主分开对坐。
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
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黎族同胞平时非常喜欢嚼槟榔,吃法是将槟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发红,精神焕发。
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体长寿食品。
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
过春节前,家家年饭、酿年酒,舂“灯叶”(即年糕,也吃糯米饼)。
灯叶可存放一段时间,即变得很坚韧,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别有风味。
有些地区的黎族同胞还包一种没有肉馅的过年粽子。
除夕傍开始祭拜祖宗,吃年饭,喝年酒。
初一都要闭门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门访亲探友,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摸虾,并举行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庆活动,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结束。
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是黎族三月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黎族“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每逢这天,青年男女要穿
戴着美丽的民族服装,男的手执黑伞,携带山兰酒,女的手提小腰篓,巾藏糯米饼、晒干的腊肉等,到传说中的娘母洞前祭拜祖先,然后一起吃带来的食物,共同娱乐,相看意中人。
相中后,男女双方对歌互诉心曲,吃一种嵌入糖心的“灯叶”糕饼。
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日,黎族人都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
这天,各家各户杀
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
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在海南省黎族地区还有一种特别的习俗礼仪,叫做“和解礼仪”,黎语称为
“蕊岔”,意为“给好眼色”。
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
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
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
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
最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黎族丧葬仪式各地不同,接近汉区的有停棺打醮、看风水择地起坟的风俗。
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
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
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
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
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人认为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
人死后,要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
木。
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
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黎族人还相信鬼魂无处不在,而且会害人,所以对包括祖先鬼魂在内的所有鬼
魂都十分惧怕。
因此合亩地区死者葬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以独木棺土葬,不筑坟立碑,葬后不再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