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的风俗及受教育情况

合集下载

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

分布图
二、黎族历史

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 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 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 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 居民。黎族自称“孝”、“歧”、 “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 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
三、黎族历法
黎族历法和汉族不一样,有本民族的历
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 命名,类似汉族的“十二地支”。 黎族历法的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 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 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
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
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 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 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到了这一天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 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节日期间,人 们要举行歌舞盛会。
年轻姑娘向上年纪的人请教如何织黎锦
六、黎族民居
1
黎族多同姓聚居。在五指山 腹地住茅草泥房,房屋形式多变, 有船形、金字塔形和葵叶形等。
2
走进黎族村寨,一座船形屋井 然有序地排列,别有一种风情。
黎族民居
住宅特色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选地的
榔削成瓣,用栳叶包住,配上石灰膏和烟 丝放入口中细嚼,可使人像喝了酒,面色 发红,精神焕发,常吃槟榔还有防病治病 和美容的功效,故黎族同胞视槟榔为健康 长寿食品。
缔结秦晋之好时,他们便把婚事 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男方一 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选定吉日,带 上聘礼,这其中一定要精心采摘 槟榔,到女方一家去提亲。槟榔 要挨家挨户的送,让大家给予美 好的祝愿,因为槟榔象征做婚姻 常绿常新,预示男女双方相亲相 爱,和睦美满。黎族称“放槟榔” 或“放衣服”。

海南黎族文化介绍

海南黎族文化介绍
用冷饭和水冲调,入坛密封一个月,让其发酵成为独特气味的酸菜;一是把 牛或山鹿的脊椎骨斩碎,也可将田蟹、小青蛙、蚂蚱和其他小动物切碎,与 半熟的热干饭拌调,加进量食盐或盐水,入坛封存,经过一个月以上甚至一 两年时间发酵一取出食用。(其实有点像酸菜+腌肉)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 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看起来不咋的, 吃起来不错~~)
故又可称之为干栏建筑的派生类型
3.很多的黎族青年受不了独守青山的寂寞许多都出山闯 荡。
习俗
宗教信仰: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主要是 山),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 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 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
海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地摊槟 榔~~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 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
可药用,能消炎解毒。(经常吃,第一次吃味道不咋 的,吃多了会上瘾~~)
南杀黎族招待上宾的一种制作方法独特的菜叫“南杀”。南杀”的腌法:一是
将黎语叫做“里嫩”(剥去叶子取其幼茎)或“芝温”(取其幼茎和叶子)的野菜,
,于间其后如自 亦种常为则果古 藉种发子祖生以 免原生孙先时来 为因互,因不都 俘,相则子纹有 虏妇残永孙身定 。女杀为繁绣制 所将的野多面, 以成悲鬼,纹因 ,年剧”难上为 “时,。以本他 黎,把再遍家们 家务俘则观或把 男必虏,尽本纹 女进妇在袒支身 周行女上。系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作为海南的黎族人民无疑是非常幸福的。既有野味吃又有海鲜 享受。即便如此还是他们的口味还是非常独特的

三亚的黎族文化的介绍

三亚的黎族文化的介绍

三亚的黎族文化的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三亚那超有意思的黎族文化呀!
你要是去了三亚,可一定得感受感受黎族文化。

黎族可是个古老的民族呢!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先来说说他们的服饰吧,那可真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呀!黎族的阿姐们穿上那漂亮的服饰,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特别好看。

而且呀,黎族的纺织技术那可是相当厉害,织出来的布又结实又漂亮。

还有他们的建筑,黎族的船型屋那可是很有特色。

远远看去,就像一艘艘小船停在那里,可有意思啦。

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感觉就像是睡在一艘温暖的小船上,说不定晚上还能做个航海的美梦呢!
黎族的歌舞也特别棒!他们跳舞的时候,那活力四射的样子,能把你的热情都给点燃。

跟着他们一起跳起来,什么烦恼都能忘掉啦。

他们唱歌的声音也特别好听,虽然咱听不懂歌词,但就是觉得特别有韵味。

黎族还有很多有趣的节日呢。

在那些节日里,大家都聚在一起,欢歌笑语,可热闹了。

他们会举行各种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感觉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爱呀。

哎呀,黎族文化真的是太有魅力啦!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你去慢慢挖掘。

当你真正去了解它,你就会被它深深吸引。

总之呀,在三亚可别错过黎族文化,去体验体验,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你肯定会爱上它的!就像我一样,现在说起黎族文化就滔滔不绝呢,哈哈!这就是黎族文化,有趣又迷人,等你来发现哟!。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黎族风俗习惯有哪些黎族的风俗习惯篇一由于黎族先民很可能就是古越人,所以他们的一些习俗其实和古越人一致,比如古越人断发文身、巢居等,即使是在现在,一些地区依然沿用着这些习俗。

我们知道,少数民族都比较喜欢跳舞,而黎族的风情舞蹈就是舂米舞,其实一开始,这舂米舞并不是作为舞蹈而存在,它是由“舂堂”发展而来。

就连舂米劳动都能编成舞蹈,引人观赏,可见黎族妇女们是真的很喜欢跳舞,很热爱生活了!黎族的春节与汉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都是大宴客人,不过尤其注重与客人饮酒,黎族人喜欢饮酒。

和傣族一样,黎族也有泼水节,想来是生活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泼一泼凉水比较凉快吧!说完了黎族人的生活习俗,我们就来说说黎族人的婚嫁习俗吧!要谈结婚,肯定要先恋爱啊,黎族人从古到今恋爱都还算自由,就算是寡妇也不会受到什么不公平待遇。

黎族有三月三爱情节的风俗,农历三月三又被称为“孚念孚”,既是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又是对爱情幸福的向往。

其实原本黎族人是母系氏族的,现在已经变成了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而且还有了儿女成年后住“寮房”,婚后妻子在夫家定居后与父母分居别炊的不成文规定,也算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吧!黎族的婚庆形式其实和汉族的一样复杂,定亲、放槟榔、结婚问日、结婚、鸳鸯圆梦一步都不能少,而且和一些走亲“坐妹”类似,黎族女子嫁人后也要在娘家住上一阵子。

结婚那天是悲喜交加,有哭婚之俗,结婚第一天也有棒打和抹黑的有趣活动,反正挺隆重。

人生婚礼重要,葬礼也重要。

黎族人觉得鬼魂无处不在且怕鬼魂害人,所以用独木棺土葬死者,且并不筑坟立碑祭扫。

黎族的风俗习惯篇二黎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海南省五指山区,地处亚热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雷公根”是一种黎族同胞经常食用的野菜,与河里的小鱼虾或肉骨同煮,是极为可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药用,能消炎解毒。

“南杀”是黎族同胞过去常吃的小菜,但“南杀”制作的卫生条件不易掌握,现已很少制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风味佳肴,只有在节庆或贵客登门时才能吃到,有“鱼茶”和“肉茶”两种。

黎族文化资料

黎族文化资料

黎族文化
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和广东省的一些地区。

他们拥
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和习俗。

语言和文字
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是一种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


然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但他们借鉴了汉字,并根据自己的语音系统创造了一些汉字表音符号。

这种符号被称为“黎文”。

婚俗
黎族的婚俗十分独特。

在黎族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婚姻多由父母和长辈包办。

在结婚仪式上,男女双方要互扎发饰、喝交杯酒,以示新婚之喜。

此外,黎族的新娘子通常会身着锦袍,头戴银质饰品,美艳动人。

饮食
黎族人以米饭为主食,同时也喜欢食用猪肉、牛肉、鱼类等。

此外,他们还有
一些独特的传统美食,如“黎苗肉”、“黎黑猪”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舞蹈
黎族舞蹈是黎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舞蹈多以庆祝丰收、祈福为主题,舞姿矫健、优美,富有激情与活力。

在黎族的节日庆典中,人们常常会跳起欢快的舞蹈,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服饰
黎族服饰以色彩绚丽、图案精美而著称。

黎族男性通常穿着白色或蓝色的长袍,头戴斗笠,脚踩草鞋;而女性则多身着色彩明艳的长袍,佩戴各式珠宝饰品,整体造型华丽而富有特色。

总的来说,黎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瑰丽之花,它的独特性和丰富多
彩的内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和尊重这一美丽而神秘的文化。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一):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虽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

其形式活泼,题材广泛,资料丰富,世代相传。

主要包括故事、传说、神话、童话、宗教家谱等。

比较著名的有《人龚的起源》、《五指山大仙》、《洪水的传说》、《甘工鸟》、《鹿回头》等。

既反映了社会历史,总结生活经验,传播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寄托了黎族人民的完美期望和追求。

黎族没有构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黎族信鬼,个性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
家人平安。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
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
后先祖不相认--祖先崇拜。

“黎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黎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黎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一、黎族的宗教信仰黎族自古以来信仰自然灵崇拜,崇奉太阳、月亮、森林、山川等自然神灵。

他们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

黎族的宗教信仰中融入了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如对祖灵的敬仰、对土地神的崇拜等,这些信仰使得黎族人民与大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二、黎族的民俗风情黎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如丰收祭祀、踩高跷、摆酒宴、唱山歌等。

丰收祭祀是黎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踩高跷、进行歌舞表演,庆祝丰收的喜悦。

踩高跷是黎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向大地神灵祈福的仪式。

黎族人民还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竹编、芦苇编等,这些手工艺品展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巧手。

三、黎族的服饰文化黎族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男子多穿白色长衫,女子多穿长袍。

他们喜欢用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花纹来装饰服饰,使得黎族服饰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黎族人民还会在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穿戴传统的银饰,如银耳环、银胸针等,这些银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有着祈福的寓意。

四、黎族的传统音乐黎族人民热爱音乐,他们有着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如竖琴、竹笛、葫芦丝等。

黎族的音乐富有节奏感,激情四溢,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黎族人民会在婚礼、丰收祭祀等重要场合演奏音乐,用音乐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神灵的敬仰。

总结:“黎族”的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独特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和动听的传统音乐而闻名。

这些传统特点展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黎族人民自古以来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精神风貌。

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黎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更多的宣传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魅力和传承下去。

黎族民俗

黎族民俗

黎族 民俗
五、黎族的社交礼仪 1、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 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 “给好眼色”。如有双方械斗,若 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 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双方同时 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 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 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 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 往脑后抛掉,最后,互相敬酒,以 示和解。 2、待客礼仪 3、婚姻习俗 4、居住习俗 5、礼仪禁忌
黎族 民俗
三、黎族的服饰 黎族妇女束髻于脑后,插以 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 簪,批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 胸无扣,尚青色,下穿无褶织 绣花纹的筒裙 筒裙,有的地方穿套 筒裙 头式上衣 。 儋耳、文面、文身 黎锦
黎族 民俗
四、黎族的饮食特点 一日三餐,主食以大米为主, 也吃玉米、番薯和木薯等杂粮。 喜欢吃各种鼠肉。 “竹筒香饭”、“山栏香 糯”、爱喝“山栏糯米酒”、 爱喝五指山茶 喜嚼“槟榔”
六、黎族的传统节日 春节 三月三 敬牛节
黎族 民俗
பைடு நூலகம்
七、黎族的游艺活动 黎族射弩 攀藤摘花 拉乌龟 打狗归坡 跳竹竿舞
黎族 民俗
一、黎族的形成与人口分布 有约124万人口,90%分布 于海南省保亭、琼中、白沙、 昌江等县,其余散居海南省万 宁、琼海、澄远、儋县、定安 等县。 黎族,俚、赛、孝、岐、美 孚、润、僚等。
黎族 民俗
二、黎族的宗教信仰 未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但 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祖先崇拜 和自然崇拜,且传统宗教中鬼 神种类繁多,敬畏特甚。如: 山鬼、地鬼、灶鬼、雷公鬼和 祖先鬼等。 此外,崇拜青蛙和牛等。 黎族还流行鸡卜和蛋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黎族的风俗及受教育情况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其人口数目达到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

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

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区,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词汇。

海南黎族分为哈方言、杞方言、闰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五大方言区,各地方言区的黎族服饰各有特色,黎族服饰工艺细致精巧,严谨大方,花纹和色彩的运用与调配非常讲究,主要与黑、白、宗,为基本色调,加入红、蓝、黄、青、绿等调配。

勤劳智慧的黎族人民,通过美丽的服饰来寄托美好的愿望,渲染喜庆气氛,表达对平安吉祥幸福美满的热切追求,现代的黎族服饰设计者正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把黎族服饰之特点与个名族服饰之精华,巧妙而完美的融合起来,在原有的服饰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它标志着文明的升华,也标志着名族的发展和进步。

黎族文化考究:黎族的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

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文化。

海南黎族的历史考究主要认为是古骆越人渡海入岛,与岛上古人类相互融合,造就了今天的黎族。

1992年,我国考古专家在三亚市落笔洞发掘出约一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近年在五指山、陵水、乐东等地考古发掘出了约四、五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主要是石器),说明在四、五千年前或至一万年前,海南岛就已人类居住。

这些人是不是当今之黎族,尚待考证。

所以,目前我国学术界当前对黎族来源的研究观点认为,海南岛黎族来源于古骆越人(因为当时骆越人的分布地域包括当今之海南岛),于殷周之际(约三、四千年前)渡海入岛。

殷周之际渡海入岛的这批骆越人是当今黎族的组成部分,他们与生活在海南岛上的古老人类相互融合,不断演变,造就了今天的黎族。

黎族的形成,渡过悠悠岁月,趟过漫漫长河,其称谓源自何时呢?黎族在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交往时自称“赛”。

西汉曾以“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泛称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包括黎族在内)。

“黎”这一专有族称,是汉族对其称谓,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黎族先祖依靠的原始生产工具,打鱼狩猎,刀耕火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早开拓了海南岛。

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开始统治海南岛。

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打开琼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

南北朝时,俚人领袖冼夫人统领了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岭南地区,岛上1000余峒俚人均归附冼夫人。

冼夫人率其先请命于梁朝,后又归属于隋朝。

唐朝以后,海南岛成了与南海诸国繁荣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

随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统治不断巩固,部分大陆汉人、苗族和回族也陆续先后不断迁徙入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

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铁器生产工具和农耕生产技术,使黎族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明、清两代,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当地汉族相近,出现了定期的市场和墟场。

但在五指山腹地则仍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共耕制生产方式。

历代封建王朝对海南少数民族采取打压、漠视政策,致使少数民族生产发展缓慢,生活困苦。

明朝海南籍宰相丘浚、大清官海瑞先后奏请朝廷,为海南人民减轻税赋。

海瑞《平黎疏》为当时黎族同胞争取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黎族的服饰文化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穿桶裙,头发扎成球形,插以骨簪或银簪。

黎苗族人在对服饰色彩的认识是简洁和单纯的,力求通过少数颜色去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还对织出来形状、色彩等,都赋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意义。

谈黎族的服饰文化不得不提到千年黎锦纺织工艺,它是黎族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

行走在许多黎族人聚居的村落,感觉跟汉人的乡镇没有多大区别,除去个别墙壁上还涂有代表黎族风情的符号之外,唯一能提醒我们这里是黎族村的事物,是老年妇女头上的彩巾——著名的黎锦的一种,黎族人以此作为已婚妇女的标识。

与略显朴素的上衣不同,她们的头巾以红、黄、绿几色交织而成,常见的是菱形、三角形等几何条纹,有的还会绣上几朵木棉花。

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这种雄壮魁梧的植物,在黎族人眼中是家庭兴旺的象征。

黎锦真正令人们惊艳的,是桶裙、摇兜,它们的颜色更加艳丽,图案也更加丰富:红色长布上排着一列又一列的青蛙图案,蓝、黄、绿、玫红等颜色有规律地交错出现;黑色的底布上绣着一条龙船,下面有几条大鱼游过,空中飞着一群不知名的鸟雀,古朴中透着点童趣。

还有的黎锦上锈满了人物,最上面是一排手持长矛的“红色娘子军”,中间的人双肩高耸,仿佛正在跳舞的青年,底下则是一排双手叉腰的赳赳武夫。

黎锦以菱形为基本单元,由此组合出凤凰、蝴蝶、蜜蜂、水鹿、谷物丰收、民族婚礼等复杂多变的图形,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整体弥漫着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色彩。

黎族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黎锦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相传元朝黄道婆在改进纺织技术时便借鉴了黎锦的制作工艺。

黎族人至今仍在沿用几千年前的技术纺染织绣,就像有些黎族人还在屋内用三块大石头砌着简单的灶。

因为千年不变,黎锦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黎族纹面及纹身文化黎族的纹面京身是黎族人主要的标记,据说黎族先人崇拜蛇图腾,他们喜欢在自己身上纹上与蛇虫一样的图案,而且黎族女子的纹面也体现了贫贱富贵的等级关系,纹面是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

黎族文身被人类学者誉为“人体上的敦煌壁画”,见过黎族纹身文化的人会经久难忘:黑色的线条在脸上纵横,下巴上也密密地布着几道,像是用炭划过一般,有些则像是被密密麻麻的大头针扎过,遍及四肢。

按照黎族老人的说法,女孩子要是不“打登”(黎语,指纹身),死后是无法到祖宗那儿报到的。

在我们看来差别不大的纹身,对于黎族人来说有着特殊含义,这跟他们的服饰一样,是区别于其他支系和部落的重要标志。

黎族的历法以12天为一周期每天都以一种动物命名,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周而复始,盛行的节日是:春节、元宵、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五的鬼节、中秋节、冬节(冬至日)等,其中春节最隆重,其次是三月三。

总之,在开发和建设祖国宝岛的历史长河中,黎族同胞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与热带海岛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具有独特本土特色的文化:黎族文化。

黎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多样性、娱乐性和神秘性。

我们在调查中,深深体会到了黎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古老,甚至为之震撼。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其文化形态依靠口头和行为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形成物质和非物质两种文化遗产形态。

黎族的物质类文化遗产,指以实物为载体的民族文化形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

黎族文化主要表现为:黎族建筑文化:海南黎族人民居住的房屋很有特色,一般呈船底形和金字形,建房屋的材料是茅草、木料、竹子、红白藤、山麻等。

木料多用优质、坚固耐用的格木。

船底形屋又有铺地形和高架形之分,房门开在房屋的两端。

铺地形的地板以石头垫高,离地面1尺左右,高架形地板用木桩支撑,离地面6尺,上面住人。

黎族村寨部落文化:体现了黎族古老的建筑文化艺术,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其主要特点为船形屋、金字形屋。

海南目前已建、在建十多个黎族村寨风情旅游景点,如三亚百越文化村、鹿回头风情园、黎陶文化村、仿古黎村等等。

其中以保亭县“槟榔谷”最具代表性,这些景点向游客展示黎族村寨原生态自然风貌、黎族古文化和技艺、黎族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等。

五指山区是黎族居住的中心地带,五指山山脚下的初保村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黎族原始村落。

据了解,五指山市拟将其打造成有别于“槟榔谷”、更具代表性的黎族原始古寨供游客观赏。

不经任何改造的黎族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无疑更具典型性、参观性和吸引力。

此景点在海南中线高速公路贯通后将与游人见面……黎族餐饮文化: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黎族人创造了特有的饮食文化。

特色饭有山兰米饭、竹筒饭、山果饭等;特色饮料有“并(biang)酒”(糯米酒)、芭蕉酒、木薯酒等;特色菜肴有“南杀”、肉茶、鱼茶等。

黎族传统工艺品:体现了黎族民间手工艺术的悠久历史和高超技艺。

如黎锦、独木器、陶器、乐器、绘画等。

黎族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指黎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活动及各种技艺、技能、知识。

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黎族人民历史的积淀。

主要表现为:荔枝传统手工艺技能:黎族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民族韵味浓郁。

如织锦、雕刻、绘画技术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黎族的织锦技术,其产品蜚声海内外。

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年轻时因不堪封建家庭虐待逃至崖州,曾在崖州居留40余载,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县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世界的纺织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黎族舞蹈及语言表演艺术:黎族表演艺术主要体现在民间舞蹈和歌谣上。

其民间舞蹈分为宗教祭祀舞、生产劳动舞、生活自娱舞三种类型。

代表作品是黎族的《钱铃双刀》、《打柴舞》(或称“竹竿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可参与性。

曾在大陆和多个国家巡演,被誉为“世界上罕见的健美操”。

黎族歌谣花样繁多,黎族人遇事、遇景、遇情而歌,即兴演唱。

歌调古朴粗犷,曲调优美绵长。

黎族民俗节庆文化:黎族的节日与其历法紧密相连,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

黎族人民通过农历“三月三”的传统节日来纪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

在这一天里,黎族的祭祀、对歌、舞蹈、射箭等传统艺术得以集中体现。

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还创造了耕作文化、吉贝文化、敬雷文化、纹身文化、礼俗禁忌文化、自然宗教文化等等,其中黎族的打柴舞、三月三节、民歌、竹木器乐、船型屋营造技艺、服饰等均已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宰相李纲和名臣李光、南宋宰相赵鼎和名臣胡铨等先后被贬到海南,他们不仅融洽了当时汉黎之间的关系,对黎族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黎族文化的辉煌灿烂、绚丽多姿,是黎族人民发展经济的一笔丰富的、独特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黎族的体育运动:黎族先民渡海入岛以后,充分利用海南岛气候湿润,植物繁茂的有利条件,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同时把狩猎采集和捕鱼等劳动结合起来,作为农业生产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