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作用及其勘察
14第十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二、地下水的储存 溶隙(溶洞):可溶性的岩石,如岩盐、石膏、石灰岩和白云
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二、地下水的储存
溶隙(溶洞)
岩溶地貌地形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三、岩石的透水性 孔隙的大小 岩石的透 水性好坏 孔隙度
第二节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一、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3、承压水 当钻孔打穿隔水层顶板时, 钻孔中的水位将上升到含水
层顶板以上一定高度称静止
水位(侧压水位)。在静止 水位高于地表的范围在承压 区打井,地下水能够喷出成 为自流井。
第二节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一、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 孔隙水
按含水层的 空隙性质 裂隙水 岩溶水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岩溶作用) 3、岩溶地貌——喀斯特 石芽和石林:
沟槽不断加深加宽, 沟槽之间凸起的石 脊称为石芽。 如石芽形态高大, 沟坡近于直立,且 发育成群,远观宛 若森林,称为石林。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二、地下水的储存 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产生的破裂 成岩裂隙 按裂隙 的成因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二、地下水的储存 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产生的破裂
岩石裂隙对地下水的影响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二、地下水的储存 溶隙(溶洞):可溶性的岩石,如岩盐、石膏、石灰岩
间上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七、地下水的补洽、径流与排泄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七、地下水的补洽、径流与排泄
地下水资源勘察

地下水资源勘察绪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按其分布的空间可分为大气水资源(即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即江河湖海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即储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为了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必须进行地下水资源勘察和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勘察的任务和要求(一)地下水资源勘察的任务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任务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勘探方法,按着一定的勘察程序和勘察阶段,调查研究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其质量、数量特征,提出开采利用建议;预测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根据具体的勘察目的,又可分为区域性地下水资源勘察、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勘察和专门性地下水资源勘察。
(二)地下水资源勘察范围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范围应根据勘察阶段和勘察目的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要求确定,一般条件下应包括一个相对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三)地下水资源勘察阶段的划分根据《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 的规定,地下水资源勘察划分为普查、初勘、详勘、开采四个阶段。
(四)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工作内容地下水资源勘察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气象水文调查、基础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勘探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二、地下水资源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一)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地下水资源勘察的重要基础方法。
通过水文地质测绘可以全面了解勘察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象条件。
通过对测绘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地下水的形成、分布与富集规律,初步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同时为进一步布置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1、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1)水文、气象调查降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源。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它们控制了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并影响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也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条件。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与现场勘察注意事项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与现场勘察注意事项摘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建立在对区域内工程建设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对该区域建筑工程进行勘察、分析、评价和判断,使得建筑工程地下水文地质情况可以显而易见地呈现出来,从而获得精准和科学的数据和信息。
关键词:地下水;岩土工程;影响与;现场勘察;注意事项1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1.1 土体沉降岩土工程对于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较高,在后期进行基础防水工程施工时,需要人工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如果不排出大量的地下水,就会导致基层土体及其含水量和颗粒大量堆积流失,甚至造成基层土体掏空,导致整个工程的基层土体层产生不均匀性的土体沉降。
若地下水含量较高,还可能导致土层形成流沙,一旦流沙出现便会对土层造成破坏。
此外,由于降水井内外土层的不均匀性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降水井的各个漏斗往往本身方向是不对称的,因此也容易直接导致周围高层建筑物地下或其他地下排水井的管线之间产生不均匀性的土层沉降。
1.2 建筑结构腐蚀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将直接使整个建筑的地下室和地下的混凝土结构处于潮湿状态,然后会发生腐蚀,而建筑物的防腐性能也会逐渐下降,随之引起整个建筑物基础及其周围的附着物坍塌、损坏、变形。
如果仅采用人工引水的方式来降低地下断层水位,即地震时应充分考虑地质灾害。
如果土壤水位以不规则的间隔不断上升和下降,膨胀土将充分发挥其膨胀和收缩的重要作用,不会同时出现整个建筑物倒塌的异常现象。
1.3对地下水动水压力的影响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勘察单位首先面对的水文地质问题,便是岩土地质地下水压力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施过程中,地下水压力很容易对勘察工作带来干扰。
尤其是后期岩土工程建设中,施工行为会导致岩土工程结构发生变化,继而会引起岩土工程地下水位自然而然发生变化,严重者会出现地下水位水压失衡现象。
此时的地下水位在地质压力作用下,会出现很大的动水压力。
在动水压力下,如果对压力控制不好,反而会给岩土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地质灾害和其他不可控问题,如施工过程中的管涌施工故障等。
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资源调查

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形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资源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调查在勘察报告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其相关调查方法和技术。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性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特点、丰度、质量等信息,为后续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可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分为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专题性地下水资源调查。
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调查主要是全面了解某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指导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而专题性地下水资源调查则是根据某一特定的工程项目需求,对该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查,以评估其可利用性。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下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饮用水来源,对于保障公众的水源安全至关重要;其次,地下水资源对工业和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还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下面将介绍常用的调查方法:1. 实地勘查:实地勘查是直接观察和收集地下水信息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现场考察地势、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下水井和泉眼等信息,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水位的高程差异。
此外,还可以对地下水的渗透性进行实地调查,以评估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2. 钻孔取样:钻孔取样是通过进行钻探,获得地下水埋藏层的样本,来了解地下水的性质和地下水层的构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下水层的岩性、厚度、渗透性等进行详细调查,为后续的水资源估算提供数据依据。
3.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推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其中包括地电(磁)法、重力法、地热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提供关于地下水埋藏层的信息,有助于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性。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

地下水的调查监测内容标题:地下水调查与监测内容详解一、引言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过度开采、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地下水进行科学的调查和监测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地下水调查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二、地下水调查1. 地下水分布状况:通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区域、埋藏深度、含水层结构等基本信息。
2. 地下水动态变化:通过长期观测井的水位变化,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过程,以及季节性、周期性的动态规律。
3. 水质状况:对地下水的pH值、矿化度、溶解氧、重金属含量等进行化学分析,评估其水质状况。
4. 地下水与环境关系: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地质构造、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地下水监测1. 水位监测:定期测量地下水位,以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预警可能的地面沉降、洪水等问题。
2. 水质监测:定期采集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的检测,监控水质变化,防止地下水污染。
3. 压力监测:对于深部含水层,需要监测其压力变化,以防止过度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
4. 流量监测:通过流量计等设备,测定地下水的补给、排泄量,评估地下水的可持续性。
5. 生态监测:监测地下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湿地、泉群的生态状态。
四、结论地下水的调查与监测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防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水的现状,预测未来趋势,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共同维护这一宝贵的资源。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分析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地下水位分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资源,对于地质勘察工作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位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分析,可以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动态变化以及与地下岩石层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位分析的方法和意义。
一、地下水位的测量方法地下水位的测量通常采用地下水位观测井、水井、全水位数据监测仪等进行测量。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对于准确获取地下水位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地下水位测量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比如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以及实际项目需求等。
二、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分析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是通过对地下水位数据的分析得出的。
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可以采用等高线图、剖面图等图表形式来展示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位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高低差异及其与地形地貌的关系,为地质勘察工作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分析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是指地下水位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地质勘察报告中,可以通过绘制水位变化曲线、水位流动图等形式来表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周期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四、地下水位与地下岩石层的关系分析地下水位与地下岩石层的关系是地质勘察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岩石层的渗透性、孔隙度等参数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地下水位对岩石层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岩石层对地下水的储存和传导能力,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意见。
五、地下水位分析的意义地下水位分析在地质勘察工作和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下水位的分析可以为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地下水的合理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地下水位的分析可以揭示地下水的分布、动态变化以及与地下岩石层的关系,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浅议地下水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摘要: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工程参数,其成果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
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本文简要阐述了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下水危害;抗浮设防水位基本概念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或者更早一点的九十年代之前,在工程界,对于“抗浮”及“抗浮设防”没有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也就是没有普遍提到或者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个时候,在工程界注意得多的是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动态变化”等等。
1998年12月11日发布,1999年5月1日起实施的《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98)以及1998年12月11日发布,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均没有给出“抗浮”、“抗浮水位”或者“抗浮设防水位”的定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城市的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地下室及超深地下室,纯地下室及地下广场等,地下水的赋存和渗流形态对基础工程的影响日渐突出。
地下水的抗浮设防水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2000年以后的相关的工程建筑领域的规范都不廻避抗浮这个课题,均都对抗浮设防水位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1、岩土工程勘察1.1确定勘察方案时选择的建筑条件有:(1)地理位置(2)建筑特性、结构特性与基低荷载岩土工程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作用。
作为建筑物地基时起着其上结构和各种荷载的支撑于传力的作用;作为地下工程,其周围岩土体通过围岩对建筑物起着施力的作用等。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是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有效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从而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或改造其不利因素,进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地下水资源勘察

地下水资源勘察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勘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下水资源勘察的意义、勘察方法和勘察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下水资源勘察的意义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层中具有可供利用的含水层。
它广泛分布于地表以下,为人类提供了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等重要的生活和生产水源。
由于地下水分布深埋于地下,变化不易察觉,因此,通过地下水资源勘察可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及其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对于地下水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非常重要。
地下水资源勘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地下水资源分布:通过勘察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地下水层性质和地下水埋深等信息,从而为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
2. 评估地下水资源储量:通过勘察可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评价地下水水质:通过勘察可以了解地下水中的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保证地下水的安全使用。
4. 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勘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
二、地下水资源勘察的方法地下水资源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 地质勘查:通过地质勘查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构造和特征,确定地下水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等信息。
2. 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是通过钻探、取样、水文测量等方法,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以确定地下水层的储量、流量和水质情况。
3. 数据分析与模拟:通过收集和分析地下水相关数据,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地下水资源的储量、流动规律和质量进行研究和预测,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4.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如地电、地磁等,来判断地下水层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三、地下水资源勘察的结果分析地下水资源勘察的结果包括地下水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储量、流量和水质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的作用及其勘察
【摘要】地下水是地球表层下的水体,它对于人类生产生活、自然生态系统
的发展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勘察地下水的情况,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提供
基础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下水的作用及其勘察方法。
在勘察方面,常用的方
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察和化学勘察等。
文章的主要结论是:地下水
是重要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污染和过度开采等,因此在勘察地
下水资源时,需要注意其合理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地下水;作用;勘察
引言
地下水是地球表层下的水体,它对于人类生产生活、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和
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地下水资源的勘察是保障和发展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因此,
对于地下水的勘察和利用,是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地下
水的作用及其勘察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1.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下的水资源,它们的类型和特征可以根据地下水的来源、地下水流动的状态、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来进行分类和描述。
以下是地下水
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地表水渗漏形成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主要来自于地表水渗漏入土壤中而形
成的。
它们通常具有与周围土壤和地表水相似的水质,流速较慢,汇集成的水体
呈现出灰色、黄色或棕色等颜色,通常具有较高的含盐量和微量元素含量。
降雨渗透形成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雨,经过土壤和岩层的渗
透和过滤后形成的。
这种地下水的水质通常较为清洁,含有较低的盐分和微量元素,但它们可能受到地表污染物的影响。
断层、裂隙和孔隙水:这种地下水主要位于岩石断层、裂隙和孔隙中,通常
具有较高的水质,但也可能受到地质构造和人为污染的影响。
矿化度高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的矿化度高,含有较高的盐分和微量元素,
通常是由于地质条件和地表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
深层地下水:这种地下水位于地下较深的岩层中,通常含有较高的矿化度和
微量元素,但它们也可能具有较高的水质,因为它们受到地下水流动和地质构造
的保护。
2. 工程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重要作用
2.1地下水水位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的水位升降会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在土方开
挖时,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会对土方的稳定性和支撑结构的设计产生影响。
地下水
的水位升高可能导致土方失稳和坍塌,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则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和土壤龟裂,对工程造成危害。
2.2 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变化还会影响岩土物理性质,如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
当地
下水位升高时,地下水的渗流压力会增加土壤的孔隙水压力,使得土壤的强度和
刚度降低,容易导致土体的液化和流变。
而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壤的孔隙水压
力降低,土壤的强度和刚度增加,但也可能导致土壤的干缩和龟裂。
2.3 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流动会产生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危害。
例如,在隧道、地下室和河道等工程中,地下水流动的动水压力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地
下水渗漏和结构损坏。
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地下水的流动和动水压
力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岩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3. 地下水勘察的主要内容
3.1地下水资源的调查
地下水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地下水资源的量、质、分布和利用潜力。
因此,地下水勘察的第一个任务是调查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类型、含量、质量等
情况,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和可开发程度。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下水的水化
学分析、环境监测等工作,以评估地下水的水质和污染情况。
3.2地下水动态监测
地下水勘察还需要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流、水温等动态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
通过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观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和消耗情况,
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3地下水渗透性测试
地下水渗透性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
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下水勘察中需要进行渗透性测试,以评估土壤和岩石的渗透
性和水分运移特性。
测试方法包括水压试验、渗透率试验、反渗透试验等。
3.4地下水动力学分析
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是指通过研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变化过程,来预测和评
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地下水污染的扩散和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等问题。
在进行地下水动力学分析时,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以建立适当的地下水
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
地下水动力学分析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下水流动的控制因素、地下水
的流动方向、流速和流量等。
其中,控制因素是指影响地下水流动的各种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如地形、土壤、岩石的渗透性、地下水位高度、降雨量、蒸散
发等。
这些控制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进而影响地下水的
利用和保护。
4.地下水常见勘察方法
地下水勘察是指对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力特性、水化学特性、水文动
态特征以及水污染状况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地下水勘察对于工程建设、水
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地下水常见的勘察方法。
4.1 钻孔勘探
钻孔勘探是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勘察方法。
通过钻孔取样分析,可以对地下水
的水文地质特征、水力特性和水化学特性等进行分析。
在钻孔勘探中,采用不同
类型的钻探设备(如手摇钻、液压钻等)钻取钻孔,取得不同深度的土样或岩样,并进行水文地质分析和水化学分析等。
4.2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是通过设立井眼或井管,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地下水
位的观测和记录。
可以通过水位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的水文动态特征和地下水
的变化趋势。
此外,地下水位监测还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数
据支持。
4.3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水进行探测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
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重力测量、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
通过地
球物理勘探,可以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含量、流动方向和地下水矿化程度等特征。
4.5环境同位素技术
环境同位素技术是利用地下水中的同位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同位素包
括氢同位素、氧同位素、碳同位素和氘同位素等。
通过对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和分析,可以确定地下水的来源、流动路径、补给方式和污染程度等。
环境同位素技
术是一种重要的地下水勘察方法,也是地下水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4.6饱和导电率勘测
饱和导电率勘测是利用地下水的导电性差异进行勘测的方法。
地下水的电导
率受到水质、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测量地下水的电导率可以分析地下
水的矿化程度和污染状况等特征。
饱和导电率勘测是一种非破坏性勘测方法,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分布和含量等信息。
5.结语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其勘察和利用需要注意其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等特点,采用不同的勘察方法和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案。
此外,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平衡利益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的勘察和保护工作,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祯辉,郭万鹏,曹风旭.论地下水的作用及其勘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0):33-34.
[2]张旭.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科学技术创
新,2018(28):29-30.
[3]张培刚.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西部资源,2016(05):123-124.
[4]李延坤.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22):3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