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腹胀的护理_进展林丽嫚
手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

手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术后发生腹胀主要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过后,自身胃肠蠕动发生减缓或者停止现象,导致胃肠内积气,致使患者出现腹胀感,引发不适感。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引发原因手术后发生腹胀现象,多出现于盆腔和腹腔手术中,其病发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发因素主要包括(1)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吞咽了大量空气;(2)患者自身水、电解质平衡絮乱,伴有低钾血症,在术后导致自身胃肠蠕动减慢或者直接停止;(3)手术本身对患者支配胃肠神经和胃肠道产生一定刺激作用,刺激后的反射性导致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进而发生胃肠蠕动减缓或停止;(4)在进行手术时,采用的诱导麻药以及术后使用解痉镇痛或者镇痛泵,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而引发术后腹胀;(5)患者在手术过后,其胃肠道中的减压管发生堵塞,导致体内气体无法顺利排出,造成积气,进而引发胃肠蠕动减缓或停止;(6)患者伴有低蛋白症,在术后出现腹水,同时该手术吻合渗血和渗液,最后导致腹腔发生积液。
临床表现患者在术后发生腹胀现象,容易致使患者出现腹部气胀、胀满以及发紧等感觉。
腹胀容易致使患者的腹压升高,对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可发展成切口疝;另外,腹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患者肠腔内的压力升高,当患者肠腔内压升高时,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胃肠吻合口的愈合情况,大大降低患者的手术预后。
对于重度术后腹胀的患者而言,会造成其运动受限或者膈肌上升,进而造成患者肺活量降低,大大增加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预后状况。
一般而言,患者发生手术后腹胀,往往会随着患者手术后反应的消失,肛门排气的恢复以及自身胃肠道的蠕动恢复而逐渐缓解,直至消失。
但对于手术后腹胀数天不消失或者仍不排气的患者,就需要额外考虑该患者是否出现腹腔内并发症。
当患者发生手术后腹胀,且不伴随肠鸣音时,通常会出现腹膜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肠蠕动减缓和停止;当患者出现手术后腹胀,同时伴随阵发性绞痛,并伴随肠鸣音或气过水声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出现肠道粘连或者因其他因素引发的机械系肠梗阻。
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护理干预的新进展

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护理干预的新进展标签:腹腔镜/术后腹胀/护理干预/肛门排气本文查阅了近几年相关资料,汇集了妇产科腹腔镜手术腹胀原因与针对其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对促进肛门排气减轻腹胀均有显著疗效[2],现将整理汇集结果介绍如下。
1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因后腹胀原因1.1人工气腹、手术中创伤腹腔镜手术中为增强其手术视野建立CO2人工气腹,腹腔残留的CO2,腹内压升高引起腹胀。
同时手术操作的刺激及创伤,肠系膜受到损伤等均可使肠蠕动减弱.手术时间延长也可导致机体吸收过量CO2,引起高碳酸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增加其低血钾的危险。
1.2手术前后禁食、禁饮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患者术前术后禁食禁饮、所带来的营养物质补给不足,电解质紊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低血钾。
还有可能出现低钾血症,由于细胞外液的钾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有决定性影响,低血钾状态可引起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引起或加重腹胀。
1.3术中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术后持续硬膜外麻醉以及术后镇痛泵持续静脉注射镇痛药物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肠蠕动,也造成了患者肠道内存在着过量的气体而致腹胀。
1.4切口疼痛或心理因素而长时间卧床术后患者因切口疼痛而不愿早期下床活动。
使肠功能得不到有效恢复,以及术后胃肠消化能力下降,致使产气增多。
部分患者因疼痛或担心手术愈后效果,产生的呻吟、抽泣、憋气、哽咽等不良情绪反应使患者吸入大量不易被肠粘膜吸收的气体,都是加重腹胀的一系列原因。
2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腹胀、促进肛门排气的护理干预措施2.1体位一般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6小时内采取平卧位,减轻头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垫枕,后逐步可采取半卧位。
现介绍一种“头低足高”位[6]: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摇高床尾及患者膝部床身、垫高臀部40°。
取头低足高位,一方面它借助病床功能设置来改变患者体位来减少患者体力消耗,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另一方面利用重力的作用使腹腔残余CO2气体向盆腔聚集,减少了对膈肌的刺激,改善子宫位置,解除盆腔淤血,减轻术后肩痛、疼痛和腰背不适;从而使患者减轻疼痛与心理负担,能在护士的协助下自由舒展活动,促进肠蠕动和CO2的吸收。
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

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概述术后腹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经常出现在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身上。
它是由于手术操作导致的腹腔内气体积聚或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道充气所致。
术后腹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护理中,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提高其术后康复水平。
导致术后腹胀的原因术后腹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体积聚: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气体和腹腔内插入的气体导管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腹腔内气体积聚。
气体积聚会增加腹腔内压力,从而引起腹胀。
2.肠道充气:手术中创口周围组织的肿胀和手术操作引起的机械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肠道充气,进而引起腹胀。
3.肠蠕动减弱: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导致肠蠕动减弱,进而影响气体排出,导致腹胀。
4.水和电解质紊乱:手术后水和电解质的紊乱也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腹胀。
护理措施针对术后腹胀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腹胀症状,促进康复:1. 促进气体排出促进气体排出是缓解术后腹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积聚的气体:•行走:术后尽早行走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气体的排出。
•腹部按摩:轻柔的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气体的排出。
•排气管:对于插入腹腔内的气体管,定期进行排气操作有助于减少腹胀。
2. 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术后患者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和排出,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液体平衡:•限制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液体摄入的限制。
护士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多的液体积聚。
•观察尿量:及时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如果出现尿少或尿液颜色异常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腹腔内环境适宜保持腹腔内环境适宜有助于减少腹胀症状,以下方法可以帮助维持适宜的腹腔内环境:•饮食调整: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过多油腻食物和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和碳酸饮料等。
•保持排便通畅: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保持排便通畅有助于减少肠道充气。
术后腹胀的中医护理

【关键词】腹胀中医护理学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处理不当,轻者影响患者休息,甚者影响康复。现将术后腹胀的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腹胀பைடு நூலகம்
术后腹胀较常见。中医学认为,麻醉及手术造成患者正气损伤,脾胃升降失常,六腑转输不利。患者出现腹部膨隆,肠鸣消失,叩呈鼓音。可用以下护理方法。
1.3穴位注射部分患者用上述方法不佳,在无禁忌症时可用新斯的明0.3 mg足三里穴位注射。有禁忌症者可用当归注射液2mL、丹参注射液2mL,配合内关、公孙效果更佳。
1.4中药外敷用消毒纱布包裹小茴香50 g、麻黄20 g、吴茱萸30 g、栀子50 g,蒸热后敷于脐部,也可用暖水袋置于纱布上,以温阳理气,热敷1 h,肠道多可通畅。
1.1艾灸神阙右手持艾条点燃,左手中指、无名指分置脐旁,感受温度,勿使过热,一般10~20 min,脐周皮肤潮红发热,此时多可闻及肠鸣,患者排气后腹胀即减。此法方便有效,为首选。
1.2针刺部分患者因腹部手术或其他原因艾灸不便,可针刺足三里、公孙等。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5~10 min行针1次。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为治疗腹部疾病的主要穴位,配合足部的公孙穴,双向调节腹部经气,不仅治疗腹胀,也可缓解腹部疼痛。
腹部术后腹胀的护理_进展林丽嫚

腹部术后腹胀的护理进展【关键词】腹部手术;腹胀;护理腹部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可分为开腹和腹腔镜两种。
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上常见且棘手的护理问题。
重度腹胀不仅会引起病人的不适,而且会影响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
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的腹胀情况,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关于腹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1 造成腹胀的原因1.1 手术种类有研究表明,同样是腹部手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妇产科手术患者要长,说明手术种类是影响肠蠕动恢复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1]。
手术中对肠管的刺激或腹膜撕裂破损,加上腹腔开放使热量散发及放置腹腔引流管等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反射,导致肠壁肌肉舒缩功能紊乱[2]。
1.2 麻醉方式腹部手术常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或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术后肠蠕动恢复[1]。
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由于胃肠道蠕动受抑制,肠腔内积气不能排出,且术前未插胃管,麻醉时气体吸入,术中见胃比较胀,术后出现腹胀。
有资料表明,术中接受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的结肠切除术病人,其术后肠麻痹发生率比全麻下施行手术的病人低[3]。
1.3 电解质紊乱手术前后常规禁食水,导致低血钾,使胃肠肌肉张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因此易造成腹胀。
手术时间长可造成CO2吸收增多,造成高碳酸血症,增加肾脏分泌H+与重吸收HCO3-,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又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引起或加重腹胀[4]。
1.4 术后镇痛阿片类药对肠功能的抑制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知,吗啡可作用于脊髓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直接通过外周神经作用于小肠,抑制肠蠕动。
2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2.1心理护理心理学家潘菽教授说[5]:不仅药物能治疗疾病,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疾病也常常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妇科术后腹胀护理措施

一、概述妇科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麻醉、术后卧床等因素,患者常常会出现腹胀现象。
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术后恢复。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胀,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护理措施1. 早期活动(1)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对于不能下床的患者,应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踢腿等,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腹胀。
(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床铺高度,使患者能够舒适地坐起和站立。
2. 胃肠减压(1)对于胃肠手术患者,可通过胃肠减压管抽吸气体或液体,减轻腹胀症状。
(2)注意观察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避免因堵塞影响减压效果。
3. 饮食护理(1)术后初期,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产气食物。
(2)逐步过渡到普食,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肠道通畅。
4. 腹部按摩(1)术后早期,护士可协助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
(2)按摩时,以轻柔、均匀的力量,顺时针方向按摩患者腹部,每次约5-10分钟。
5. 腹带使用(1)术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使用腹带,以减轻腹部张力,促进伤口愈合。
(2)腹带使用时应注意松紧适宜,避免过紧压迫腹部,影响血液循环。
6. 心理护理(1)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向患者解释腹胀的原因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7. 严密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腹胀程度、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舒适、安全。
8. 预防并发症(1)保持病房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2)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预防感染。
(3)监测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水、电解质紊乱。
三、总结妇科术后腹胀是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早期活动、胃肠减压、饮食护理、腹部按摩、腹带使用、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胀,促进患者康复。
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

术后腹胀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部膨胀、隐痛、不适等症状。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以下是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1.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告知患者术后腹胀是常见现象,不必过于担忧,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二、饮食护理1. 术后初期,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普食,注意食物的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3.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量进食,以免加重腹胀。
三、活动护理1. 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对于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协助其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
2. 遵医嘱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减轻腹胀症状。
四、药物护理1. 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患者促进消化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2. 对于肠道粘连或炎症反应引起的腹胀,可使用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
3. 如有感染症状,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五、观察护理1.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腹痛、腹胀、排气、排便等情况。
2. 如发现患者腹胀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六、健康教育1. 向患者讲解术后腹胀的原因、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2.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
3. 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促进排便。
七、并发症护理1.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尿潴留,如有,及时给予排尿训练、热敷等方法缓解症状。
2. 注意患者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如有,及时纠正。
3. 如发现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等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护理、药物护理、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及并发症护理。
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胀症状,促进康复。
剖宫产孕妇术后腹胀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孕妇术后腹胀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术后腹胀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对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干预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手术切开腹壁和输尿管、尿道等解剖结构的损伤会引起腹腔内气体积聚;二是手术创口引起的疼痛使患者不愿意活动,导致气体在腹腔内积聚;三是手术后腹腔内积聚的淋巴液与血栓形成也会引起腹胀。
目前,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及早行床上活动。
患者术后尽早行动,有助于气体排出,减少腹胀的发生。
二是促进肠蠕动。
可以通过促进肠蠕动药物的应用,如甲氨蝶呤、多潘立酮等,来改善肠道蠕动,促进气体排出。
三是正确采用腹压放气法。
腹压放气法是通过姿势改变和按摩腹部来促进气体排出,可以显著改善腹胀的症状。
四是合理护理饮食。
患者应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油炸食品等。
可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促进肠道蠕动。
对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干预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及早行床上活动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
一些研究还发现,应用甲氨蝶呤等促进肠蠕动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蠕动,减少腹胀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发现,腹压放气法可以显著减轻术后腹胀的症状。
一些研究还发现,合理护理饮食对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对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干预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研究样本较小,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缺乏对不同干预措施的比较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哪种干预措施更为有效。
三是缺乏长期随访研究,因此无法评估干预措施的长期疗效。
剖宫产术后腹胀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给孕妇带来较大的不适。
对该问题的护理干预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及早行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腹压放气法和合理护理饮食等。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术后腹胀的护理进展【关键词】腹部手术;腹胀;护理腹部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可分为开腹和腹腔镜两种。
术后并发腹胀是临床上常见且棘手的护理问题。
重度腹胀不仅会引起病人的不适,而且会影响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
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的腹胀情况,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关于腹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其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1 造成腹胀的原因1.1 手术种类有研究表明,同样是腹部手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妇产科手术患者要长,说明手术种类是影响肠蠕动恢复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1]。
手术中对肠管的刺激或腹膜撕裂破损,加上腹腔开放使热量散发及放置腹腔引流管等因素,引起自主神经反射,导致肠壁肌肉舒缩功能紊乱[2]。
1.2 麻醉方式腹部手术常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或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术后肠蠕动恢复[1]。
用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时,由于胃肠道蠕动受抑制,肠腔内积气不能排出,且术前未插胃管,麻醉时气体吸入,术中见胃比较胀,术后出现腹胀。
有资料表明,术中接受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滞的结肠切除术病人,其术后肠麻痹发生率比全麻下施行手术的病人低[3]。
1.3 电解质紊乱手术前后常规禁食水,导致低血钾,使胃肠肌肉张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因此易造成腹胀。
手术时间长可造成CO2吸收增多,造成高碳酸血症,增加肾脏分泌H+与重吸收HCO3-,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又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引起或加重腹胀[4]。
1.4 术后镇痛阿片类药对肠功能的抑制作用早已为人们所知,吗啡可作用于脊髓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直接通过外周神经作用于小肠,抑制肠蠕动。
2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2.1心理护理心理学家潘菽教授说[5]:不仅药物能治疗疾病,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疾病也常常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术前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减轻患者的焦虑,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术后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患者术前l d进低渣易消化的软食,当晚进食量减半,在术后6 小时常可开始经口饮食,这样可促进患者肠功能和食欲的及早恢复。
王小兰[6]等报道,术后麻醉清醒后1小时开始咀嚼口香糖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消除术后口干、口臭。
腹部非消化道手术后6小时给予少量流质饮食,有利于肠功能恢复,缩短肠道排气时间,同时减少痛苦,防止肠粘连,对治疗和预防腹部手术并发症有较好的作用,而饮用番泻叶代替流质饮食效果更佳[7]。
同时有报道认为[8]术后6 小时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萝卜汤或桔皮水等,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减少腹胀。
也有文献显示[9]对于胃肠手术病人,于术后20小时给予病人少量肠内营养(10%葡萄糖或能全素),可使肠蠕动恢复时间提前。
同时适当地增加青菜、水果等纤维素的摄入量,可避免术后腹胀的发生;禁食牛奶、甜食、鸡蛋等,以免引起肠胀气。
所以对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者,要进行饮食宣教及鼓励进食,并向病人讲明早期有计划地进食对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2.3早期活动与功能锻炼早期采取活动干预措施,促使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促进肛门排气,可有效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胀症状。
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活动时间与排气呈正相关,即活动越早排气越早[10]。
陈永彤等[11]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术后6h开始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术后早期锻炼分3个阶段。
第1阶段(术后6~24 h) 可进行呼吸运动、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
第2阶段(术后24~72h)可在第1阶段的基础上加大病人的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即下床洗脸、刷牙、穿衣、上厕所,在病房走廊行走,加上脐周自我按摩等。
第3阶段(术后72 h),在第2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病人的运动强度,以病人能够站立完成各项运动,并逐步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距离为主要目标。
谭美娟[12]通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对自创恢复操的应用效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尽早恢复肠蠕动,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进行早期活动锻炼,随着气血的运行,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使肠运加快,促进肛门排气,排便,减轻腹胀。
2.4吸氧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腹胀及肩背酸胀[13],持续氧气吸人可加速CO2代谢,故为了减轻腹胀和肩背酸胀感,术中可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100%,术后继续吸氧且持续6 h以上;手术结束时协助医生使用吸引器吸净腹腔内残余气体,防止加重腹胀。
2.5术后按摩术后按顺时针、逆时针依次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缩短首次排气排便的时间。
根据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和生物全息论,用大拇指以适度的压力局部按摩双侧足三里及内庭穴,使病人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促使肠管蠕动增加,使胃肠功能提前恢复[14]。
而背部按摩即脊椎、腰背至双肩穴按摩可疏通经络气血,是一种十分广泛的物理疗法,术后按摩腰背部穴位,通过刺激体表的特定部位,可对内脏的功能活动起到一定的气血调理作用,从而促进术后病人肠蠕动尽早恢复,肛门尽早排气[15]。
2.6热敷资青兰[16]认为,采用湿热毛巾热敷加薄荷膏涂搽并按摩腹部的方法,可促使肠蠕动恢复。
小茴香热敷腹部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的疗效,王丽、冉小燕[17]观察发现肠癌术后用小茴香热敷腹部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气体排出,减轻肠腔膨胀,并且利用热传导及辐射作用,促进肠腔的血液循环重新分配,从而改善肠腔膨胀,缓解肠壁充血、水肿及通透性,术后早期给予小茴香热敷腹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而无副作用。
温远辉、朱蕊[18]观察发现用中药大黄,枳实、芒硝、厚朴、陈皮、木香各等份研成细末,用开水、蜂蜜调成糊状,贴敷穴位(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24h一换,连续敷贴2天能使妇科腹腔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
有报道认为,通过穴位按摩配合芒硝外敷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19]。
2.7 理疗中医认为足三里是阳明胃经之大穴,针刺足三里可调理胃肠气机,调和气血。
张力等[20]发现针刺足三里和内关不但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可防治术后胃肠痉挛性腹痛。
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或生脉更是融针刺、营养、代谢于一体,既能增加脏腑血流量,提高神经敏感性,又能使脏腑代谢加强,促进胃肠蠕动[21]。
张敏丽[23]等人通过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认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能快速,安全,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另有报道采用电脑中频多功能治疗仪[24],直流电的中波频率,取穴:双侧足三里和双侧三阴交穴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陆金英[25]通过对照观察发现,选择合谷,足三里、上巨虚穴位按摩联合足浴能有效地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2.8 术后有效镇痛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余奇劲、罗涛[1]等人研究认为用吗啡、芬太尼分别与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行PC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在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的同时,也能缩短肠蠕动的恢复时间,其作用机理是椎管内注人局麻药可使脊髓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被阻滞,而自颅脑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仍存在,从而使肠蠕动增强。
静脉输注普鲁卡因[26]可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用5%葡萄糖液加普鲁卡因1g 4 h 内匀速静脉输注,每日1次,患者术后基本不用镇痛,且肛门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约20 h。
术后有效镇痛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因疼痛呻吟吞下过多气体而加重腹胀。
2.9 药物应用2.9.1 开塞露纳肛与灌肠术后6h给予开塞露20ml纳肛,利用开塞露高渗作用吸收水分,使肠内压力增高,刺激直肠壁感受器,镁离子等大部分离子不被重吸收,通过激动M 胆碱受体,引起直肠平滑肌收缩加强,肛门括约肌松弛。
在无禁忌症的前提下,灌肠可以改善腹胀。
术后12h开始给予党参、茯苓、赤芍、丹参、生大黄等[27],者复方大承气汤[28]或者通腑合剂[29]中药高位保留灌肠。
但也有研究发现[30]预防性术前灌肠者腹胀出现及持续的时间与未灌肠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肛管排气也可以减轻胃肠胀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胀。
2.9.2 口服药物中药方面:口服四磨汤[31]、参朴汤、肠复宁口服液和番泻叶浸剂等可促进结肠直肠收缩,引起排便反射,使排气时间提前。
西药方面:(1)吗叮宁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和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减弱或肠麻痹,效果显著。
(2)多潘立酮,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加胃肠蠕动。
(3)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的全胃肠动力药,通过选择性增加肠肌层神经丛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加强胃肠运动。
2.9.3 静脉给药(1)有研究表明[32],小剂量红霉素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产生收缩效应,促进小肠动力。
可用红霉素0.3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2)静脉补钾。
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减轻腹胀。
张卫华等[33]报道术后早期补钾,使血钾保证在正常范围内,是术后肠蠕动早日恢复的关键。
3 小结综上所述,由于术后胃肠道处于暂时性麻痹状态,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会引起患者腹胀。
重度腹胀患者极度不适,膈肌上升致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同时腹胀不利于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34]。
故早期促进患者排气是腹部手术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的关键。
因此,缩短术后第员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正常的肠蠕动是术后患者恢复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前已有较多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蠕动恢复,如术后麻醉清醒后咀嚼口香糖,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术后有效地镇痛,术后按摩、热敷和理疗等。
护理应该尽可能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联合应用各种方法,缩短治疗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1] 余奇劲,罗涛,蔡忠香,等.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肠蠕动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3):442-444.[2] 蒋俊梅.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7-8.[3] Aitkenhead AR.Anaesthes in and bowel surger.Br J Anaesth,1984,56(1):95.[4] 李向荣,彭顺秀,覃丽华,等.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5(11):21-23.[5] 牛腊红,刘涛.情绪与健康[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44-545.[6] 王小兰,廖慧敏,高丽莲,等.咀嚼口香糖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38-939.[7] 司荣吉,张秀伟,刘玉芬,等.番泻叶代茶饮用对肛门排气的促进作用.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26(3):212-213.[8] 腾爽.桔皮、萝卜汁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排气时间的影响.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21[9] 徐鹏远,谭晶,许世才,等.腹部手术病人早期少量肠道喂养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0,8(2):107-108 .[10] 霍雅丽,孙心宁,王伟,等.腹部术后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对肛门排气的影响.护理研究,2001,15(4):217-218.[11] 陈永彤,方文,诸蕊玉,等.腹部术后早期锻炼对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4-835.[12] 谭美娟.自创恢复体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222-223.[13] 冯雪梅,曾彩媚,李金连.腹腔镜手术发生颈肩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83-84.[14] 刘莉,区爱武,林蕾,等.足部保健对妇科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作用.护理学杂志,2003,18(11):861.[15] 白家英.按摩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效果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14.[16] 资青兰.热敷加薄荷膏涂搽按摩促进术后肠蠕动.护理学杂志,2002,17(9):672.[17] 王丽,冉小燕.小茴香在肠癌术后热敷腹部促进肠功能恢复的应用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8] 温远辉,朱蕊.中药穴位帖敷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63例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10,21(24):141-142.[19] 郑美风,沈秀青.穴位按摩配合芒硝外敷对急诊剖腹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5):475-476.[20] 张力,伍松合,黄小明,等.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广西中医药,2001,24(4):36-37.[21] 谢秀飞.穴位注射VitB1、B12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J].广东医学,1997,18(3):188-189.[22] 崔丽丽,杨素风,朱智萍.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腹胀的观察及护理.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52.[23] 张敏丽.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4):94-95.[24] 潘克宁.穴位电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2):24.[25] 陆金英.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报,2010,17(4B):61-62.[26] 腾自觉.普鲁卡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杂志,2003,3(2):258-259.[27] 康义华,刘杰,王久明.中药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6):567.[28] 邓丽芳.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1,14(1):19-20.[29] 王哲享,陈江平,王亮,等.通腑合剂灌肠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30例.中医研究,2012,25(4):15-17.[30] 刘春兰,孟鑫,高岚.腹腔镜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9,8(9)53-55.[31] 甄学慧,王义,刘丽萍.四磨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07,28(3):373-374.[32] 何从科,王其杰,杨峰,等.红霉素静滴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30例临床分析[J].黔南名族医专学报,2000,3(1):9-10.[33] 张卫华,王京涛,冯立国,等.手术后血钾变化及其对肠蠕动影响的研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1,4(2):126.[34] 杨洁,于颖,田红,等.强化功能锻炼伴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6):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