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合集下载

甘肃绿色金融总结报告

甘肃绿色金融总结报告

甘肃绿色金融总结报告部分一:引言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强调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通过资金的配置和管理,支持和推动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区域,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加大了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部分二:甘肃绿色金融政策与措施1. 绿色债券发行:甘肃省通过引进绿色债券试点项目,鼓励企业和公共机构利用债券市场筹措资金,推动绿色项目的发展。

绿色债券的发行不仅满足了资金需求,还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和绿色投资的实施。

2. 绿色金融创新产品:甘肃省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如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绿色信贷、碳排放权交易等,为绿色产业提供了专项融资和风险管理工具。

3. 绿色金融奖励政策:甘肃省设立了绿色金融奖励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提供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部分三:甘肃绿色金融发展成果1. 绿色项目投资增长:甘肃省绿色金融的推动下,绿色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得到了较多资金支持,同时,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项目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2. 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甘肃省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甘肃省加大了对绿色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了低碳、环保型产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3. 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甘肃省金融机构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提升了绿色金融服务的能力。

金融机构积极研发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专业的绿色金融咨询和风险评估服务,为绿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部分四:面临的挑战和展望1. 体制机制创新: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环境,营造良好的绿色金融发展氛围。

2. 风险管理与监管:绿色金融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加强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工作,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绿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 金融机构参与度:当前,甘肃省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还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和能力。

白银金融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白银金融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一、背景及目的为维护金融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全国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工作的统一部署,白银市银保监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3年3月6日联合召开全市整治“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工作推进会。

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前期整治工作情况,部署持续深入开展联合打击整治工作,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工作进展及成效1. 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白银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了银保监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2. 强化行业监管,压实机构主责。

各保险机构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坚持综合施策,外正其表、内治根本,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治理顽根痼疾,全面推进落实整治工作任务。

3. 依法打击,整治规范。

通过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依法严惩“代理退保”涉及的违法犯罪问题。

4. 净化市场秩序,稳定社会预期。

通过整治工作,市场秩序得到有效净化,社会预期得到稳定,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1. 部分机构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保险机构对“代理退保”黑产乱象认识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整治工作进展缓慢。

2. 部分违法犯罪分子逃避打击。

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通讯工具等手段逃避打击,给整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 社会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消费者对“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认识不足,导致部分消费者被诱导参与非法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白银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整治合力。

2. 加强行业监管,压实机构主责。

各保险机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 依法打击,整治规范。

加大对“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

4. 深入开展社会宣传,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代理退保”黑产乱象的认识,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导语】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以下是悠悠#整理的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牢牢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总要求,着眼“四个争当”、“三大取向”、“四化同步”目标定位,积极融入新常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推动产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载体,持续增加“双百工程”、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增幅持续向好,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居民存款增势强劲。

截至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亿元,年内新增亿元,较年初增长%,同比多增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同比多增亿元。

居民存款快速攀升,一是与外出农民工返乡过节直接相关,集中汇入款项推高存款规模,其中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居民存款分别较上月增加亿元和亿元;二是投资担保公司兑付风险发生后,撤出资金、手持现金陆续回流银行,银行增存基础趋于稳健;三是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多数理财资金赎回后自动转存银行;四是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交易趋于活跃,个体商户增存持续向好。

城乡居民存款恢复常态增长,为金融机构做好全年信贷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需求偏低的运行特点,亟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末,全县企业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减少亿元,同比多下降亿元。

从金融角度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全县传统产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资源供给趋紧、国际贸易摩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重组、产成品占用攀升等多重因素交互叠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减少亿元,同比少增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信贷增速放缓。

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新增万元,同比少增万元,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个百分点。

2013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3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3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3年,甘肃省紧紧把握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着力推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扩内需、惠民生,全省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发展后劲继续增强。

全省金融机构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切实加强风险防范,金融运行健康平稳,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为甘肃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4年,全省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要求,继续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等重点领域建设,做好“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开发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促进甘肃省经济转型发展。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运行稳健,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二)证券期货业稳健发展,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 (7)(三)保险业平稳发展,保障范围稳步扩大 (7)(四)金融市场活力增强,直接融资占比显著提高 (8)(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9)二、经济运行情况 (9)(一)内外需求协调增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0)(二)社会供给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11)(三)物价涨势趋稳,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 (11)(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12)(五)积极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2)(六)主要行业分析 (13)三、预测与展望 (14)附录: (15)(一)甘肃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5)(二)甘肃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专栏专栏1:甘肃农村金融服务年活动成效明显 (6)专栏2:积极推动企业债券发行有效改善融资结构 (8)表表1 2013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表2 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表3 2013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表4 2013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7)表5 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8)表6 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8)图图1 2012~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2 2012~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3 2012~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4 2013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5)图5 2013年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图 (8)图6 1978~2013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图7 1980~2013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10)图8 1978~2013年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0)图9 1978~2013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10 1984~2013年甘肃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1)图11 1978~2013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11)图12 2001~2013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图13 1978~2013年甘肃省财政收支状况 (12)图14 2002~2013年甘肃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3)图15 2013年兰州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13)一、金融运行情况2013年,甘肃省金融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货币信贷合理均衡增长,金融市场功能有效发挥,金融生态环境继续优化,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2008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8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08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08年,甘肃省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纪录,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调控成效明显。

货币信贷均衡适度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贷款投放与地方经济发展基本适应;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业务总量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证券业发展平稳,保险业发展速度加快;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完善,业务逐步扩大,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2009年,甘肃省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将会明显增加。

因此,需要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金融、经济良性互动发展。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1)(一)银行业快速发展,货币信贷平稳运行 (1)(二)证券业发展平稳,市场交易大幅回落 (3)(三)保险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社会保障面扩大 (4)(四)融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4)(五)金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5)二、经济运行情况 (5)(一)三大需求稳定增长,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5)(二)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6)(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位回落,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明显 (7)(四)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7)(五)节能减排和环保取得显著成效 (8)(六)房地产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分析 (9)三、预测与展望 (10)附录: (11)(一)甘肃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1)(二)甘肃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2)专栏专栏 1 灾后重建进展顺利金融支持成效显著 (3)专栏 2 金融助推甘肃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8)表表1 2008年甘肃省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1)表2 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2)表3 2008年甘肃省各利率浮动区间 (2)表4 2008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4)表5 2008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4)表6 2008年甘肃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4)表7 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4)表8 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5)图图1 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1)图2 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2)图3 2007~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长变化 (2)图4 2007~2008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2)图5 1978~2008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5)图6 1980~2008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5)图7 1978~2008年甘肃省社会消费品及其增长率 (6)图8 1978~2008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6)图9 1984~2008年甘肃省外商至二级投资情况 (6)图10 1978~2008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7)图11 2001~2008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7)图12 1978~2008年甘肃省财政收支状况 (8)图13 2002~2008年甘肃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9)图14 2002~2008年兰州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9)一、金融运行情况2008年,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甘肃省金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业务总量和经营效益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完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0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0年,甘肃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持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增速不断回升,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财政收支稳定增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社会民生不断改善。

全省金融业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信贷结构逐步改善,信贷总量增长均衡适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服务明显增强。

证券业稳健运行,保险业发展良好。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交易量有所回落。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化。

2011年,甘肃省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以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及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为契机,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保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运行平稳,信贷增长均衡适度 (4)(二)证券交易有所下滑,上市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6)(三)保险市场发展良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7)(四)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交易量略有回落 (7)(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8)二、经济运行情况 (8)(一)投资、需求增势强劲,进出口高速增长 (9)(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10)(三)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持续走高,工业品出产价格大幅上涨 (10)(四)财政收支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投入保障有力 (11)(五)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成效显著 (11)(六)主要行业分析 (12)三、预测与展望 (13)附录: (15)(一)甘肃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5)(二)甘肃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专栏专栏 1: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成效显著 (6)专栏 2:金融助推定西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11)表表 1 2010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5)表 3 甘肃省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5)表 4 2010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表 5 2010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7)表 6 2001-2010年甘肃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8)表 7 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8)表 8 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 (8)图图 1 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 3 2009~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2009~2010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5)图 5 1978~2010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9)图 6 1978~2010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9)图 7 1978~2010年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9)图 8 1978~2010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9)图 9 1984~2010年甘肃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0)图 10 1978~2010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 (10)图 11 2001~2010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1)图 12 1978~2010年甘肃省财政收支状况 (11)图 13 2002~2010年甘肃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2)图 14 2002~2010年兰州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12)一、金融运行情况2010年,甘肃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场发展日趋良好,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2019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9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8年,甘肃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新动能培育,激发内生动力,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246.1亿元,增长6.3%,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9%,比 2017年收窄36.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0.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促进消费市场平稳运行。

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不断提速,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94.7亿元,增长21.0%。

其中,出口145.9亿元,增长26.4%;进口248.8亿元,增长18.1%。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十大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甘肃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51.4万吨,增长4.1%。

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比2017年提高6.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4.9%,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全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511.3亿元,增长6.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3%。

其中,新发展戈壁生态农业5.4万亩,酒泉建成全国最大的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分别增长26%和30%;规模以上工业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1.4%。

2018年一季度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

2018年一季度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

G ANSU FINANCE甘肃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2018年一季度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18年一季度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7.75亿元,比上年多增218.61亿元。

其中,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11.56亿元,同比少增153.59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17亿元,同比少减26.0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40.80亿元,同比少增69.80亿元;信托贷款增加557.82亿元,同比多增223.8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6.32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80.7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51.27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53.7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未增加,上年同期为增加12.42亿元。

分结构看,全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49.81%,同比低26.0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占比-0.26%,同比低2.64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3.32%,同比低6.20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45.43%,同比高12.34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33%,同比高9.33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4.18%,同比高9.50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为0,同比低1.23个百分点。

F注:1.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总行收集并反馈)、甘肃证监局、甘肃保监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人民银行总行收集并反馈)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人民银行总行收集并反馈)等部门。

2.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同比增减数额均用可比口径数据计算得到。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2018年一季度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监测分析报告2018年一季度,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平稳增长,呈现出以下特点:间接融资增长趋缓,本外币贷款较上年同期少增明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比例降低至50%以下;直接融资受季末企业债券融资市场活跃影响出现一定增长,但股票市场仍无起色;表外业务受信托贷款发展的迅速影响出现大幅增长,占社会融资规模总增量的比例高于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6年,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甘肃省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特点。

甘肃省金融机构有效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率水平稳中有降,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17年,甘肃省将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结合“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甘肃省金融机构将认真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深入实施“普惠金融”、“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和“金融风险防范”三大工程,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均衡增长 (4)(二)证券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 (6)(三)保险业快速增长,保障程度显著提升 (7)(四)融资结构更趋多元化,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7)(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8)二、经济运行情况 (8)(一)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对外贸易持续低迷 (9)(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10)(三)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10)(四)财政收入增长趋缓,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11)(五)主要行业分析 (11)三、预测与展望 (13)附录: (14)(一)甘肃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4)(二)甘肃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专栏专栏1: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思路 (6)专栏2:努力探索甘肃金融扶贫新路径 (12)表表 1 2016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表 3 2016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7)表 4 2016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7)表 5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表 6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图图 1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4)图 3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5)图 5 2016年甘肃省社会融资规模分布结构 (7)图 6 1978~2016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8)图7 1980~2016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9)图8 1980~2016年甘肃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9)图9 1978~2016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9)图10 1986~2016年甘肃省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 (9)图11 1980~2016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10)图12 2001~2016年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0)图13 1980~2016年甘肃省财政收支状况 (11)图14 2002~2016年甘肃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1)图15 2016年兰州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11)一、金融运行情况2016年,甘肃省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稳定增长,融资成本持续降低,信贷结构逐步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甘肃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均衡增长1.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9.7%。

机构个数和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年末营业网点个数达5810个,从业人员64118人(见表 1)。

甘肃电投财务公司、兰银金融租赁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甘肃省分行三家机构先后开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表 1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情况注:营业网点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数据;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新型农村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数据来源:甘肃银监局。

2.存款增长有所放缓。

2016年,受经济下行、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下降等因素制约,以及表外理财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分流、债券及贷款增势趋缓、票据业务规模缩小、财政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甘肃省存款增长动力有所减弱。

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15.7亿元,同比增长7.5%,同比回落9.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存款1216.2亿元(见图 1、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图 1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图 2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3.贷款投向结构不断优化。

2016年,受有效信贷需求放缓、政府债务置换、多元化融资替代等因素影响,甘肃省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投向结构更趋合理。

年末,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926.4亿元,增长16%,较上年末回落7.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各项贷款2197.5亿元。

从投向结构看,金融支持重点更加突出。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增长较快,全年新增基础设施贷款601亿元。

民生领域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年末,甘肃省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8.8%、26.8%、89.8%,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见图 2、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图 3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4.表外业务保持平稳增长。

2016年,甘肃省表外业务增速超过10%。

表外业务出现分化,担保类业务规模缩小,表外理财快速增长。

全年甘肃省担保类表外业务减少近400亿元。

表外理财年末余额1840.6亿元,同比增长34.4%。

表 2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5.存贷款利率水平稳中趋降。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存款定价更加理性审慎,全年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0.36%和2.03%,同比分别下降5和73个基点。

贷款利率在 6.1%-6.7%区间震荡变化,全年加权平均利率为6.26%,同比下降62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65个基点,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明显(见表 2、图 4)。

2016年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合格审慎评估成为观察成员,7家年检机构均达标。

全年法人金融机构共计发行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分别达386亿元和27.5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图 4 2015~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银行资产质量有所下滑。

2016年末,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2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6亿元;不良贷款率2%,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甘肃省法人金融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21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亿元;关注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3.5%,较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

7.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2016年末,甘肃省70家县级“三农事业部”涉农贷款余额495.9亿元,同比增长6.9%;农户贷款余额249.1亿元,同比增长13.6%;涉农贷款占比达81.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甘肃省农村商业银行总数达到23家。

成功组建甘肃省金融控股集团,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8.跨境人民币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2016年,甘肃省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242亿元,占本外币全部跨境收付的比例为32.1%。

甘肃省跨境人民币收支整体呈现下降态势,甘肃省共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208.9亿元,同比下降42.9%;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33.1亿元,同比增长50.6%。

专栏 1: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思路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是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

落实好甘肃“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清洁能源大基地、生态安全大屏障等任务,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一、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绿色信贷是当前绿色金融的主体。

据调查,截至2016年末,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绿色信贷余额1103.4亿元,较上年增加277.8亿元,增长33.7%,高于甘肃省各项贷款增速17.6个百分点,占甘肃省各项贷款余额的6.9%。

当前,在绿色金融的推广上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绿色债券发展滞后。

省内仅有两家法人金融机构申请发行绿色债券,拟发行总额40亿元。

二是绿色上市企业数量少。

符合绿色企业标准的省内上市企业仅有1家。

三是绿色保险规模小。

2016年甘肃省仅有247家企业投保环境责任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12万元,提供风险保障4.5亿元。

四是绿色金融项目不多。

甘肃省尚未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绿色担保基金,碳金融产品及其他衍生品尚未开展。

二、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思路一是明确一个目标,下决心打造国家绿色金融示范省。

把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层面,以打造国家绿色金融示范省为抓手,更好地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利用后发优势,延长产业链,打造增长极,为甘肃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是建立三大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建立绿色金融信息甄别机制。

可由环保、发改、工信等部门进行绿色项目评级,确定绿色项目清单,对列入清单的企业和项目优先予以金融支持。

建立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扩大绿色贷款贴息资金占绿色产业发展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绿色信贷的财政贴息力度。

健全财政奖补配套措施,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项目及承贷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或奖励。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风险缓释基金,引导和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与绿色产业领域。

建立绿色金融监督机制。

对重点环保企业实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由环保部门定期发布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并将其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增加环保违法违规的企业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的成本。

三是打造五项工程,搭建绿色金融发展框架。

发展绿色信贷,不断提升其在贷款总量中的比重;发展绿色债券,为甘肃省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发展绿色证券,在甘肃省探索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发展绿色保险,依托甘肃省重化工业突出、环境保护任务重、农牧业有优势的特点,大力推进特色绿色险种;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建立和完善甘肃省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推动排污权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