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与白话文的句式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和否定句之外,其他的句式都被称为特殊句式,因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的类型包括:1.“……者,……也”类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类型,如“此帝王之资也。

”3.“……者,……”类型,如“XXX者,扬之泰州人。

”4.“……,……”类型,如“XXX天下枭雄。

”5.“……者也”类型,如“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6.“乃”类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为”类型,如“XXX、XXX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8.“则”类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即”类型,如“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10.“是”类型,如“巨是凡人。

”练: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而欲投XXX,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4.XXX为XXXXXX夫人。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我为XXX,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蔺相如者,XXX也。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9.“离骚”者,犹离忧也。

10.XXX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吾闻二世XXX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XXX。

14.我,XXX也。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16.XXX,XXX也。

17.此世所以不传也。

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秦国是一个充满虎狼之气的国家,不可信任。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

这些特殊句式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或运用某些词语做标记,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者,……也”,“……者,……”,“……,……也”,“……者也”。

例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带“者”、“也”的句子都表判断。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句的意思是“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这是“者”只表提顿,不表判断。

又如,“珠可历历数也”句的意思是“念珠可心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也”在这里是助词,表肯定语气,不表判断。

2、用“则”“皆”“乃”“即”“诚”“必”“亦”等副词表肯定判断。

例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吟鞭东指即天涯(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6)“此为何若人?”“必为有窃疾也”(7)熊掌,亦我所欲也。

定伯诳之言:“我亦鬼”3、用“是”“为”表判断。

例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是”字,大多数是作为代词使用的。

例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句的意思是“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是进亦忧,退亦忧”句中“是”指代前句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非天质之卑5、不用判断词,根据上下文判断。

例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

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2. 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例4 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例6 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例8 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o项羽本纪》)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例1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例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分析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公安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文言中存在以下几类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秦,虎狼之国。

小试牛刀把“刘备,天下枭雄”这个句子用所有的“者”和“也”的结构表达一遍。

2.用动词“是”“为”表判断。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 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

”《岳阳楼记》“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4. 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2.句式特点二: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3.句式特点三:介词“乎……”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注意: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介词(主要是 “以”“于”这两个介词)会省去,这种情况仍可视为 介词结构后置。
巩固练习 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状语后置句
1.佚之狐言于郑伯
状语后置句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什么是状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作状语的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 宾词组等常用在谓语后面,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就 是状语后置。
因此,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谓语后面的 状语移到谓语前面。
〈补〉得
﹙定﹚的 主语﹝状﹞地 +谓语 ﹙定﹚的 +宾语
(状语后置)
思考:状语后置句有 怎么样的结构特点?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被动句
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定语后置
什么是定语? 句子成分
(定语)主语 状语
+补谓语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
特征的。主要有形容词, 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
动词不定式(短语)、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
被动句的类型
例句
“于”字句:谓语+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见”字句:见+谓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受”字句:受+谓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
语+于
之战》)
“为”字句:为+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为……所”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第一节 判断句
❖ 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 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 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 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 ❖ 文言文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 ❖ 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 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伯)想叫张良和(他)起离开。
❖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来舞 剑(作为娱乐)吧。
❖ 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曰:“不若也。”
句式特点:省略主语。1、承前省;
2、蒙后省;3、对话省。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 衰,三 (鼓而)竭。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择不) 善者而改之。
句式特点:省略谓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尉剑挺,广起,夺 (剑而) 杀之。
2、竖子不足与(之谋) 。
❖ 3.( A、 C同为被动句;B、 D同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 4.①(A判断句);②(C宾语前置);③(B被动句,D介
词结构后置);④(D介词结构后置);⑤[E句子成分的省 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 [(E句子成分的省略,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 ❖ 5.( C句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 6. B(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与④同为宾语前置句。) ❖ 7. C(“纤歌凝”即“纤歌被凝”,属于动词本身表被动的 被动句,例句“拘于时”为被动句; ❖ A.为宾语前置句;B.为宾语前置句;D.为陈述句。)
❖ 前有“可”“足”“能”“难”“易”,动 词常表被动
❖ 吾老矣,不能用也。
★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
❖ (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 蔓草犹不可除
❖ (2)及物动词谓语没有宾语也不能补出宾语 文王拘、屈原放逐
❖ (3)宾语属于主语的一部分,谓语动词对主 语不利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 “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 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综合练习答案
❖ 1. D(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A、B、C 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 2. A( 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②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③ ⑤句为被动句,其中③句为动词本身表被动;④句为判断句; ⑧句为宾语前置句。)
❖ (6)、高帝欲伐匈奴,大困平城
高帝想讨伐匈奴,被围困在平城, ❖ (7)、(楚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自己远离故国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 (8)、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拿着十万的大军, 被人制约着”
文言文特殊句式
省略句
文言文具有简洁、精炼
的特点,在不影响语意表达 的前提下,经常省略某词或 某成分。判断是否省略,主 要从句子本身的结构特点, 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 境判断。翻译时,常要求把 省略的部分补出。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 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果
如成言。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
3、不如因善而遇之,使 (之)归赵
句式特点:省略兼语“之”
翻译下列句子,补出省略成分
二、主要形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1) ……“者” ……也 (2) ……者也 (3) …… , ……也 (4) ……者,…… 。
2、 ……,…… 。(无标志的判断)
3、用副词
“乃”“则”“诚”“耳”“必”“固”“本 ”“亦”等表判断。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5、用否定词“非” 表示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触(蛇草)木, 尽草死木; 以啮(蛇人), 无御之(人者) 。 2、沛公谓张良曰:“ (度公我) 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 :“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孟如子知) 此,(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翻译下列句子。
❖ 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将会被俘虏。 ❖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 (3)、戍卒叫,函谷举 守边疆的兵卒呼喊,函谷关被攻克
(4)、不拘于时,学于余
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约束,向我学习
❖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长久的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注意:表被动的助动词“见”汉魏以后演变
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 动作行为的接受,可译为“我”。如:慈父 见背
C.“被”句式
❖ 被+及物动词——被:助动词 ❖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被:介词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 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 能识别大部分意念被动句,但非绝对标准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 (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
记·屈原列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此处介词“于”的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本身并不表被动。
(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被动句的谓语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 的词语,成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 “为”字句 “见”字句 “被”字句
❖ 6、人非生而知之者。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 7、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 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苹果被我吃了。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
A.“为” 句式——为:介词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为+施事者+所+及物动词 为+所+及物动词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见”句式——见:被动助动词 ❖ 见+及物动词 ❖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一、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指出判断标志。
❖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4、曾不若孀妻弱子。 ❖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 6、粟者,民之所种。 ❖ 7、是可忍,孰不可忍? ❖ 8、荀卿,赵人。 ❖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10、人非生而知之者。 ❖ 11、梁父即楚将项燕。
籍,陷泥中
A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 于柱矣
D、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
❖ 文言文的被动句: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语法被动句
❖ 被动句谓语的核心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
(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报任安书)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释疑惑的人。 ❖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我本是街市中拿刀的屠夫。 ❖ 3、粟者,民之所种。粟是民众种植的
4、荀卿,赵人。 ❖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如今,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