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合集下载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景点介绍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原是清朝乾隆帝为其母亲所建的颐和园,后来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景观。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湖泊面积约240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昆明湖、佛香阁、万寿山、乐寿堂、福海、石舫、长廊、十七孔桥等。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观之一,湖水清澈,湖面宽阔,四季景色各异,是游览颐和园时的必经之地。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建于乾隆时期,是一座仿制印度佛教寺庙风格的建筑,登上佛香阁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中心地带,山上有乐寿堂、福海等景点,是乾隆帝举行寿宴的地方,也是颐和园的主要游览区域。

乐寿堂是颐和园内最具规模和气势的建筑,是乾隆帝为其母亲所建的寿宴宴会场所,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内部装饰精美,是颐和园内最值得一游的景点之一。

福海是颐和园中的一片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树木葱茏,是游客休憩的好去处。

石舫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仿制山水园林的石造船,建于乾隆时期,是颐和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长廊是颐和园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长廊全长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长廊内的彩绘图案精美细致,是中国古代彩绘艺术的珍品。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代石桥,桥身雕刻精美,是颐和园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主要景点外,颐和园内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和建筑,如佛香阁、谐趣园、石韵村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精美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颐和园游览,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作为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颐和园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 的自然风光,了解到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宁静和平的氛围。颐和园 是一个独特而令人难忘的地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北京颐和园(Summer Palace)位于中国北京市,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包括湖泊、山岳、建筑和植物等多个景观元素。
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园内的主要建筑是万寿 山上的颐和殿,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寿康宫而修建的。颐和殿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宫殿建 筑,宏伟壮观,建筑风格独特。园内还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廊榭、花园和走廊,构成了一幅美 丽的画卷。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昆明湖。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泊之一,湖水清澈,四季景色各异。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上,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宁静祥和的 氛围。园内还有许多精心设计的花园和植物,如长廊、花坛、假山等,使整个园区更加美丽。

北京颐和园 景点介绍
颐和园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园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雕塑、壁画、字 画等。这些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吸引了众多的文化爱好者和艺术家。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风景简介
东宫门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
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 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 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 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 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 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 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 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7]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颐和园风景简介
清晏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
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 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 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 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 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 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 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 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 口排入湖中。
颐和园风景简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 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 全 园 占 地 3 . 0 0 9 平 方 公 里 ,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 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 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 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 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 。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 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 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 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风景简介
畅观堂始建于乾隆年间,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主体建筑为面阔七间的两卷大殿, 左右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小亭,地势 高爽,环境清幽,是当年乾隆皇帝眺 望园外、观民稼穑的地方。
颐和园风景简介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
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 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 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 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 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 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 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 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 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北京颐和园详细介绍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860年(清乾隆十五年),至公元1904年(光绪二十六年)全部建成。

该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宏伟壮丽的一座。

后又经几次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和园分为宫殿区、山区和湖区三大部分,以昆明湖为中心,占地313公顷。

其中水
面占889公顷,占总面积的84.1%。

山岭起伏,丘陵、湖荡、
平原星罗棋布,山水相依。

有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湖泊54个,其中湖面占85%以上。

颐和园的建筑分为宫殿区和湖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主要有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等建筑;湖区主要有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等建筑。

此外还有东宫门、照壁、玉澜堂、知春亭等建筑及长廊等园林建筑。

从颐和园大门入园,经石舫、德辉殿到佛香阁。

—— 1 —1 —。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1. 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市区约15公里。

它占地面积达到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园林。

2. 建设历史颐和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中叶,由清朝皇帝乾隆下令修建。

当时,颐和园被定位为一个宫廷花园,用来供皇帝和皇后休息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建筑和景点加入到颐和园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3. 主要景点3.1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位于颐和园南部的一条长廊,全长728米,有近5000块彩绘的湖石板。

长廊内饰以宫廷风格,绘有各种动物、人物和山水图案,给人一种华丽而又庄重的感觉。

3.2 玉芬轩玉芬轩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建筑,它是乾隆皇帝送给他的母亲的礼物。

玉芬轩是一座仿古建筑,以红木建造,屋顶覆盖金黄琉璃瓦。

内部装饰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3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人工湖,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面如镜,周围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座仿古建筑——西堤楼,是欣赏昆明湖景色的绝佳地点。

4. 参观指南4.1 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游客开放,旺季和淡季的开放时间可能有所调整,请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4.2 门票价格颐和园的门票价格根据旺季和淡季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旺季(4月至10月)的门票价格为70元人民币,淡季(11月至次年3月)的门票价格为40元人民币。

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4.3 游览路线颐和园拥有广阔的面积,游客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游览路线。

一般建议从东堤楼开始游览,然后依次参观长廊、玉芬轩和昆明湖。

5. 总结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游览颐和园,可以领略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关于北京颐和园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颐和园的介绍

颐和园的介绍

颐和园的介绍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郊,毗邻北京市海淀区和北京市顺义区,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

以下是对颐和园的介绍:建筑特色: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主要景点有昆明湖、佛香阁、乐寿堂、石舫、大水法等。

颐和园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山水画和诗词艺术,建筑结构优美,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历史文化:颐和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作,曾是清代皇帝的行宫和避暑胜地。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而享有盛誉。

景点分布:颐和园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以昆明湖为主体的水景区,后半部分是以乐寿堂为主体的山水景区。

昆明湖面积约为220公顷,湖水清澈,四周树木葱茏,是颐和园的核心景点之一。

文物收藏:颐和园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古代石刻、绘画、书法、瓷器、玉器等,其中不乏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和国宝级文物。

旅游景点:颐和园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游客可以在颐和园内观赏山水景观、游船湖上、游玩园林、参观古迹和文物展览等。

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美的园林建筑和珍贵的文物收藏而享有盛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世界历史遗产。

1。

颐和园

颐和园

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898 年,光绪(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早在元明时一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

该园原名好山园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更名清漪园,咸丰十年(公元l860年)与圆明园同毁于英法联军的大火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祥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更至今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

根据袁世凯与清廷签定的《优待清室条件)),颐和园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

1914年,作为溥仪的私产该园首次售票开放供游人游览。

颐和园园区主要由北部的万寿山和南部的昆明湖组成,总占地近300公顷其中水面占3/4。

该园因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1998年12月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万寿山元代叫瓮山因其山形似瓮而得名。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神宗朱栩钧乳母圣夫人罗氏出资在瓮山南坡的中央邵位因地制宜兴建圆静寺。

乾隆十六年适逢皇太后钮枯禄氏六十整寿,一向标榜…‟孝治天下“的弘历为庆祝母后寿辰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选择瓮山圆静寺旧址兴建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

同年3月13日发布上谕改瓮山名为万寿山山上的佛香阁为全园的最高处,内供有铜铸佛像昔为朔望喇嘛捧经之所。

颐和园的八大景点介绍

颐和园的八大景点介绍

颐和园的八大景点介绍颐和园真的是个宝藏地方,简直让人流连忘返,心情瞬间就能up up!这里有八大景点,每一个都特别有特色,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美丽的风景。

得提提昆明湖。

这湖可大了,简直是个水上世界!湖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就像撒了一层碎金。

湖边的柳树轻轻摇曳,微风一吹,仿佛在对你说:“来,快来这儿放松一下!”夏天的时候,湖上还能看到很多划船的人,风筝飞得高高的,整个湖面就像一幅生动的画。

还有那座小岛,白居易曾说过的“桃花扇底江南水”,恰好在这里,你可以坐着小船,静静享受那种如诗如画的感觉,真是让人心醉。

再说说万寿山。

这座山可真不简单,爬上去可得费点力气,但当你站在山顶俯瞰,哇塞,简直值了!那种开阔的视野,俯瞰整个颐和园,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山上有个古老的佛香阁,特别高大雄伟。

听说这里是当年皇帝避暑的地方,想想都觉得爽!这儿的空气也是格外清新,爬上去一口气,感觉自己都能飞起来了。

然后咱们聊聊长廊,这可是一条文化长廊,长长的,走一圈真是享受。

长廊上有很多精美的画,每一幅都能讲一个故事,走在这儿,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耳边似乎都能听到古人的吟唱。

阳光透过廊檐洒下来,整个长廊就像镶了金边,特别梦幻。

这里是散步的好地方,适合边走边聊,特别惬意。

接着得提到石舫,这是一艘“石头造”的船,听起来是不是挺奇特?石舫在湖边静静停着,宛如一位优雅的淑女,既古朴又浪漫。

站在上面,你可以感受到湖面轻轻波动的涟漪,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简直像是在表演特技。

想象一下,在这样一个地方喝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还有个地方就是排云殿,老实说,这里真是个拍照打卡的绝佳之地。

排云殿的屋檐高高翘起,气派得很,外加那抹鲜艳的红色,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拍个不停。

站在殿前,你会觉得自己像个皇帝,心中满是自豪。

这里的风景四季各有千秋,春天有花开,夏天有绿荫,秋冬又是另一番美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美不胜收”。

然后是佛香阁,这可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

高高耸立,仿佛直通云霄,风一吹,阁楼上似乎都在轻轻摇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景福阁景福阁是万寿山东部建筑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点景建筑。

与山下的大戏楼、文昌阁同处一条轴线。

是万寿山东部的构景中心。

据史料记载,当年慈禧太后在听政之余曾登阁临眺,观赏月色,传用晚膳。

花承阁多宝琉璃花承阁位于万寿山后山东部的山坡上,是一组寺庙和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群。

建成于1753年,主要由花承阁、六兼斋、多宝琉璃塔、莲座盘云佛殿组成。

花承阁这组由楼、殿、塔、廊等形式构成的建筑群是后山重要的园林点景建筑。

画中游画中游是万寿山前山西部一处极有特色的建筑群,建于乾隆年间,后被英法侵略者焚毁,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令人重建。

景区最前端为八方重檐的澄辉阁,它是画中游建筑群的点睛之笔。

它东接爱山楼、西连借秋楼,廊脉相承,贯通一气。

画中游内的所有建筑是各抱地势、处处有景、景景生情的园林奇观。

佛香阁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

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Array上。

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

阁仗山雄,山因阁秀,万寿山在远处西山群峰的屏嶂和近处玉泉山的陪衬下,小中见大,气势非凡,苍松翠柏,秀色葱茏。

佛香阁面对的昆明湖又恰到好处地把这个画面全部倒映出来,山之葱茏,水之澄碧,天光接引,令人荡气舒怀。

中国造园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借景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运用和体现。

万寿山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是宫廷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

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排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层上升。

从水面一直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上升的中轴线。

无论是从下往上仰视还是从上往下俯视,那层层升高的宏伟建筑,充分展示了这座皇宫御苑的皇家气派。

/font>排云殿排云殿是慈禧皇太后祝寿的地方。

当年,每当阴历十月初十,慈禧过生日这一天,排云殿鼓乐齐鸣、仪仗威严,慈禧坐在排云殿内的正中九龙宝座上,四旁香烟燎绕。

光绪皇帝向着排云殿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王公大臣们按辈分和官阶分别跪侍在排云门内金水桥的桥南和桥北。

三品以下的官员全都被安排在排云门外行礼。

如今,排云殿内基本按照当时的原状陈列,其中许多珍奇的展品都是王公大臣们在慈禧七十岁生日时所奉献的寿礼。

宝云阁佛香阁西侧的宝云阁,是一座完全用铜铸造的建筑,重207吨,高7.5米,由数万个铜部件组成,建造工艺精湛,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

在佛香阁东侧的转轮藏,院中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正面是乾隆题的“万寿山昆明湖记”,背面记述了扩展昆明湖的用意和经过。

智慧海智慧海和众香界,均为佛教建筑,位于佛香阁上方中铀线上。

这两座建筑都是砖石结构,未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但外部琉璃佛头等多被捣毁。

智慧海意指佛的智慧无边,居于万寿山中峰之颠。

众香界为佛国之地名,是智慧海前方琉璃牌坊,似为佛国之门。

从佛香阁登上此二处无平整之台阶,更为吃力,以考验朝拜者的虔诚。

但经过一段艰苦磨练,登上最高峰后,确有一些脱出尘俗的美感。

石舫石舫,也称清晏舫,座Array落在昆明湖西北部水中,是著名的水上建筑。

始建于1755年,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象征清朝政权稳如磐石“永不能覆”。

舫上舱楼1860年被毁,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义,定名清晏舫,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2005-2006年对佛香阁景区和长廊进行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

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

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Array的是玉带桥。

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

由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西堤将昆明湖装点起来,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乾隆御题石碑颐和园的第三个特色是她的后湖景区,依靠后湖使万寿山形成三面环水的格局,后湖起到了观赏、游览和防火的三个功能,特别是将防火功能巧妙地与园林设计巧妙地相结合,其作用类似于城墙四周的护城河。

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颐和园的设计还集中了全国的主要名胜景区。

如南湖岛上的望蟾阁仿武昌的黄鹤楼,十七孔桥仿芦沟桥,后山的苏州街是仿苏州的买卖街建的。

在后湖的西段,有一处湖岸两边怪石高耸,是仿长江三峡的景色。

在万寿山后边,还有一组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群(上图)。

到北京如果只有一天的游览时间,建议您最好是游览颐和园,而且千万不要把谐趣园落掉(因为它的位臵较偏僻)。

恢复光绪时期历史原貌颐和园三大标志性景区修缮竣工历时630天的颐和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颐和园三大标志性建筑修缮工程于9月23日竣工,并正式向游客开放。

本次大修是我市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走进排云门,抬头仰望,巍峨壮观的建筑组群沿山势逐层升高,布局精妙,气势恢弘,殿堂梁枋上重绘的金龙和玺彩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景区内22株的苍天古树生机勃勃,经过除尘与贴金的佛香阁宝顶,金光灿灿,焕发出昔日的神韵。

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的中央部位,主体建筑自南向北由“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牌楼、“智慧海”组成,东西方向约70米,南北纵深约210米,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是清代皇家园林中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建筑组群。

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自东向西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三大景区精湛的造园艺术与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北京的一份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 ❽人文奥运❾文物保护项目之一本次修缮的实质是文化保护性修缮工程,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颐和园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距1953年的颐和园大修已隔半个世纪,总投资6000余万元,修缮古建面积9390平方米。

修缮工程以“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原貌、不破坏文物价值,修缮的部位应尽量利用旧料,并与原有的风格保持一致,尽量恢复其历史原貌和风格”为原则,保护佛香阁、排云殿、长廊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此次排云殿-佛香阁景区大修主要包括修补景区内的青砖地面,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细墁散水及树池牙子砖;修补石活、屋面、木结构与墙体的裂缝;修补、添配受损、缺失的斗拱构件;修补、加固所有建筑的内、外檐装修;重绘外檐彩画,修补除尘内檐彩画;为佛香阁的宝顶进行清洗、贴金;按历史原貌重新裱糊室内顶棚、柱子、槛框。

长廊景区修缮工程主要为长廊及四座亭子的挑顶大修,添配缺失与残破的望板、椽子、连檐瓦口,并按照历史恢复了捉节夹垄屋面。

另外,工程中还包括改造和配臵基础设施,如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水电设施等,使修缮后的景区更好的适应现代管理工作和展览、游览的需要。

●恢复光绪时期历史原貌重新开放的佛香阁、排云殿景区更加突出古建蕴涵的文化性、历史性,排云殿及四配殿内的陈设重现了昔日慈禧寿庆典礼时盛况,成为解读晚清宫廷生活的历史讲堂。

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殿堂内依然陈设着当年由王公贵族进献的寿礼。

排云殿大殿正中慈禧宝座后面摆放着大学士崇礼进献的的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寿字,东套间内摆放着由恭亲王奕忻进献的红珊瑚盆景,西顺山殿内陈设着由崇礼进献的沉香寿山和荣安固伦公主的丈夫符珍进献的木根寿山。

德辉殿曾是帝后在佛香阁礼佛时中途休息更衣的地方,现在作为介绍古建修缮工艺的展览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清晚期的内檐装修与古建建筑构件实物,如本次大修替换下来的排云殿大吻兽与转轮藏正殿屋脊的福禄寿三星。

●琉璃瓦件仍以旧件为主站在佛香阁,俯视排云殿等殿堂金碧辉煌的屋面,细心人会发现琉璃瓦并不是新的,有些还有破损的痕迹,而且表面残破或有瑕丝的瓦更多的集中于南面屋顶,也就是屋顶的前坡。

原来,在本次大修中只有那些断裂、有隐痕及釉面剥落超过90%以上的琉璃瓦件才进行更换,添配的新瓦件全部使用在后坡或不明显处,而保留下来的、带有历史痕迹的瓦片被当作了“宝贝”,继续使用。

这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历史痕迹,避免了因追求片面的“金碧辉煌”而破坏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信息。

轮藏正殿屋脊的福禄寿三星,烧制于光绪年间,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琉璃釉色均匀,色彩鲜艳,位于中央的寿星体量最大,神态慈祥,左手持羽扇右手扶梅花鹿,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经历了百年的风雨的侵害,尤其是酸雨的侵蚀,三星的表面已出现裂痕与脱釉,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特殊文物,将其价值延续下去,经专家多次论证调查最终确定用复制品替代原件,原件作为文物收藏在德辉殿同时向游客展出。

修缮之后的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组群富丽堂皇而不失历史沧桑。

拯救棚壁糊饰技术棚壁糊饰是指用纸张裱糊装饰建筑内的顶棚墙壁以及门窗缝隙的封护。

我国北方古建筑的内装修,大都采用这种裱糊装饰方法,尤以清代盛行。

从事这一行当的工匠在清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程做法》营造中被列为裱作,与“木作”、“油作”并列于古建内檐装修的范围,棚壁糊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棚壁糊饰技术已濒临灭绝了。

这次修缮,颐和园开展了排云殿的内檐棚壁糊饰的修缮与《排云殿内檐棚壁糊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

修缮后的排云殿内檐采用了安徽潜山的传统作坊制造的仿乾隆高丽纸、苏州丝绸博物馆生产的仿制宫廷用芝麻纱以及河北香河的绿色团龙万字不到头银印花纸,延续了清代皇家建筑棚壁糊饰的面貌。

●建立彩画评估系统“彩画之所以更换,是因为它好比人的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