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一、首选药物

很多药物均可治疗某种疾病,但有些药物选择性高,有突出的疗效,常作为首先使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首选药物。首选药物往往是药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出题点及考试点。

1.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氯磷定

3.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作静脉注射

4.癫痫大发作——苯妥英钠

5.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6.脑水肿——甘露醇

7.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8.洋地黄中毒等所致室性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0.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1.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

12.变异型心绞痛——硝苯地平

13.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青霉素

14.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肺炎、结肠炎、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及军团菌病——红霉素

15.G一菌所致严重感染,如败血症、骨髓炎、肺炎、腹膜感染、脑膜炎——庆大霉素

16.鼠疫与兔热病——链霉素

17.斑疹伤寒、恙虫病以及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多西环素

18.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阿昔洛韦

19.结核——异烟肼

20.阴道滴虫和阿米巴原虫感染——甲硝唑、替硝唑

21.伤寒、副伤寒病——氯霉素

二、特异性解毒药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氯磷定及阿托品

2.阿托品中毒——毛果芸香碱

3.地西泮中毒——氟马西尼

4.吗啡中毒——纳洛酮

5.强心苷中毒——地高辛抗体Fab片段

6.肝素中毒——鱼精蛋白

7.香豆素类中毒——大剂量维生素K

三、特定的不良反应

不同药物可具有相同的不良反应,但有些药物具有特殊的不良反应,这是考试时出题点。

1.新斯的明——胆碱能危象,产生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速、肌肉震颤和肌无力加重等。

2.去甲肾上腺素——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血管剧烈收缩可导致肾脏损伤,引起少尿、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表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及恶性综合征等。

4.阿司匹林——瑞夷综合征,病毒性感染伴发热的青少年患者服阿司匹林,可致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

5.哌唑嗪——首剂现象,首次用药可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

6.肼屈嗪——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大剂量使用引起)。

7.强心苷——视觉障碍(黄视症、绿视症)。

8.肝素——自发性出血。

9.糖皮质激素——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长期应用引起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水肿、低血钾、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等。

10.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用药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对ACTH的分泌引起。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或停药后半年内遇到严重应激情况时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为肌无力、低血压、低血糖、昏迷、休克等症状。

11.胰岛素——胰岛素耐受性。

12.胰岛素——低血糖反应

13.青霉素——赫氏反应,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时出现“赫氏反应”,表现为发冷、发热、头痛、局部症状加剧等现象。

14.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及过敏反应。

15.四环素——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可造成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以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肠炎)及葡萄球菌感染(假膜性肠炎)多见。

16.四环素——牙齿黄染(四环素牙)。

17.磺胺类药——泌尿系统损害,(结晶尿、蛋白尿及血尿等)。

18.氯霉素——灰婴综合症、再障

19.螺内酯——高血钾。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些是很难避免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用药时注意下述几点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2)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3)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头三个月应避免用任何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4)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5)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外,还应适当减少剂量。(6)用药品种应合理,应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7)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8)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如应用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10)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ed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生于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的致癌、致畸作用。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的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这些报告单位中以医疗机构最为重要。医疗机构是药品的使用单位,因此它是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医疗机构是否按规定报告ADR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能否落实的基础和关键,医疗机构要作好ADR监测报告工作,必须有领导的支持,医师、护师和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为此,应使他们全面了解ADR的含义,ADR 的危害性和ADR监测的意义,消除他们对报告ADR的种种疑虑,特别是关于ADR就是医疗事故的误解,以提高他们报告ADR的自觉性,减少漏报和不报。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其在ADR报告工作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落实到实处,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作出贡献 新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有何不同? 各国在报告ADR时,通常要求做到"可疑就报"(when in doubt-report")。WHO国际药品监测中心收集各国上报的各种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已知的轻微副作用也感兴趣。但实际上,一些国家对新老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要求有所不同:新药(或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不论其因果关系是否明确或是否有合用药物;老药(或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对一些已知的轻微不良反应不要求报告,如三环抗抑郁药所致口干,地高辛引致的恶心等。 40——老药要求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哪些反应?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13条规定:"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办法》对新的不良反应的含义已在第二十八条作了解释,但未解释严重不良反应的含义。一般而言,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实例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20 年月--20 年月) 生产企业:(盖章) 地址: 联系人: 电话: 报告日期: 一、企业监测体系建设概况 我司于2006年已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并有效实施。2012年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和《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我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 我司监管网络为一线销售人员从医院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至市场部相关人员。市场部相关人员将数据汇总至相应QA人员,QA人员将数据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 组织机构: 我司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专职部门为质量保证部,监测部门为市场部。 组成人员: 质量负责人、质保部负责人、一名市场部人员、一名QA人员。

职责: (1)市场部人员和QA人员及时收集与公司生产的药品有关的安 全性信息,发现与公司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每年向所在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提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报告; (2)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必要时对药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如召回; (3)配合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并提供调查所需的资料,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4)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与药品质量的关联性研究,必要时进行重点监测或再评价; (5)按要求撰写和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6)正确介绍药品的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将说明书修改等安全性信息及时告知相关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 (7)经常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通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二、公司品种概况 我司现有1个品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年1月1日至9月30日,我司对该品种进行了生产.........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

药物地不良反应 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反应,本期我们就药物地不良反应来进行讨论. 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呢? 作为患者,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确定不良反应发生以后,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我们在临床用药地时候有哪些要注意地地方?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办法》中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地、与用药目地无关地或意外地有害反应. 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呢?一方面是药品本身地因素,另一方面是患者地因素.药品地有效成分、添加剂、赋形材料等都可引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某一种药品过敏,那么对化学结构相类似地同一类药品可能存在交叉过敏,患者就医时要向医生特别说明,以避免不良反应地发生. 此外,用药方式不当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在报道地不良反应中,静脉用药引发地不良反应占到一半以上. ●患者如何判断 用药后,患者自己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呢?实际上,只要发生了与治疗前疾病本身表现不同地、异常地不适,即是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感冒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排除了食源性因素地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其中是否有与自己情况相符地表述.当患者自己难以判断时,建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该如何去应对 当明确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旦发生与原患疾病不同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症状轻微地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症状较重地不良反应,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随意停药地情况,患者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由医生帮助处理.比较严重地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地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大量广谱抗生素地广泛应用导致了两种严重地后果:一是细菌耐药性地产生,二是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使用抗菌药品要有严格地指征.其次,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再次,联合应用抗菌药品要有明确地指征,单一药品可有效治疗地感染,尽量不联合用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补充:、()药物方面地原因: )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药物地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地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地. )药物地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药物地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剂型地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地不同,往往影响药物地吸收与血中药地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不注意掌握,即会引起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集报告146例,现就2019年第一季度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ADR监测统计结果及分析 1、性别与年龄分布 我院2019年第一季度共收到146例ADR报告,其中男性66人,占比45.21 %,女性80人,占比54.79%。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例数/n 构成比/% 0~10 32 21.92 11~20 4 2.74 21~30 8 5.48 31~40 14 9.59 41~50 24 16.44 51~60 19 13.01 > 60 45 30.82

合计146 100.00 2、患者家族史、既往史情况 146例ADR报告中,患者既往有过敏史的26例,占17.81%;无过敏史的113例,占77.40%;不详的7例,占4.79%。146例患者中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的0例,占0%;无家族药物过敏史的51例,占34.93%;不详的95例,占65.07%。

3、患者转归情况 146例ADR中,其中痊愈77例,占52.74%;好转45例,占30.82%;不详24例,占16.44%。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均好转或痊愈(占83.56%),不详占16.44%,主要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说明我院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及时上报。 4、药品剂型及用药途径分布 药品剂型 146例病例报告涉及药品剂型17种,以注射剂为主。本季度涉及药品剂型分布及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药物剂型分布 剂型例次/n 构成比/% 注射剂142 64.25 粉针剂21 9.50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一些以往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脓毒血症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上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除了考虑治疗作用外,还应对其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一、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大多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促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菌药物后即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变态反应。此类反应属于B型不良反应,难以预测,与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减少剂量后症状不会改善,必须停药。按发病机制分为5种类型: 1、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包括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即刻型荨麻疹。青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容易发生此类反应。 2、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型),临床表现有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氯霉素与头孢噻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其机制:大抗原决定簇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IgG,两者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上,并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局部充血与水肿。包括血清病样反应和药物热。 4、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介导型),主要为经常接触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的患者发生的接触性皮炎。 5、未分型的过敏性反应:有皮疹(荨麻疹常见)、血管神经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中毒性表皮花丝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急慢性间质肺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等,常见于青霉素、链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关于变态反应的几个重要提示 ①青霉素皮试试液应为:青霉素G或青霉噻唑-多赖氨 基酸。 ②青霉素皮试仅预测Ⅰ变态反应。 ③头孢菌素皮试意义存在争议,但建议仍要做皮试。 ④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发生率约10%左右,青 霉素皮试阳性或非严重过敏反应者,在确有指征并严密 观察下可以应用头孢菌素。 二、毒性反应:机制由药物的化学刺激、人体细胞蛋白质合成或酶系功能受阻等引起,也可因宿主原有的遗传缺陷或病

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统计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统计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本院是二级甲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工作正在循序渐进开展;本文针对本院2014 年 1 月至2014 年12 月发生的47 例ADR 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找出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减少或避免ADR 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4 年 1 月至2014 年12 月呈报的ADR 报告共47 例,其中包括住院部45 例,门诊 2 例。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引起ADR 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对我院呈报的ADR 分别进行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我院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34 例,男女性别比1:2.62,女性的ADR 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年龄跨度为1~80 岁,其中≥ 60 岁的老人有18 例。具体见表1. 2.2 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分布 47 例ADR 报告中,其中静脉给药45 例(95.75%),口服给药 2 例(4.25%),具体见表2.结果显示,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 概率最高。 2.3 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 根据47 例ADR 报告分析,其中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药引发的ADR 居首位,有12 例,占总例数的25.53%;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有11 例,占总例数23.41%.抗感染药引发ADR 有9 例,占总例数19.14%.具体见表3. 2.4 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根据ADR 报告,药物所致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42.56%(20 例)。具体见表4. 3 讨论 47 例ADR 报告中,男性13 例,女性34 例,男女性别比为1:2.62,女性的ADR 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生理状况有别于男性,且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较差有关。年龄越大,ADR 发生例数越多。60 岁以上年龄组的患者ADR 发生例数较多,主要与老年患者机体器官功能衰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而又常患有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用药的机会、用药的时间和用药的品种都有所增加有关[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老年患者ADR 的监测工作应成为重点[4]. 从统计结果看,我院ADR 以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药所占的比例最高(25.53%),其次是中成药(23.40%)和抗感染药(19.15%)。临床采用静脉注入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药的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易被人忽视。因此应加强我院电解质平衡及营养药的合理使用,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位居第二位。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5].我院中药注射剂作为辅助用药,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由于国家没有各类疾病关于中药注射剂规范诊疗的指南,临床上大多合并使用或者作为辅助用药反复使用,造成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ADR 的发生率。另外,临床上

儿科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儿科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一、抗菌药物:一类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后效应约为2-4h。 1、头孢类: 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 二代头孢:头孢西丁钠(因第二代头孢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等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故被称为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呼吸道、肠道感染。 三代头孢常用药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作用对重症耐药甚至严重威胁生命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用于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及尿路感染;是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感染的首选药。 四代头孢常用药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除肠球菌外)都有较强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败血症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荨麻疹及发热等,偶见过敏性休克。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是大环内酯类中作用最强的,不良反应:呕吐,腹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窄谱抗菌药,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舌炎,偶有皮疹、多形红斑。林可霉素不可静脉

注射。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广谱抗生素,不良反应引起耳毒性 二、止咳平喘类药物 沙丁胺醇(万托林):作用防治急慢性支气管哮喘,作用强快较持久,可致恶心头昏手指震颤,久用产生耐药性。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同沙丁胺醇。 非那根伤风糖浆(复方制剂):感冒,过敏性支气管炎,恶心,胃部不适。由于咳痰喘症状多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故将镇咳祛痰平喘药配伍应用。 酚妥拉明:扩管,排痰,不良反应:鼻塞。 平喘药和抗感染药物吸入治疗时应放在祛痰药之前应用,以免药物来不及吸收就随痰排出体外。 三、消化道药物 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作用于胃肠功能失调和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头昏,便秘,困倦,长期用药可致锥体外系反应。 西咪替丁:护胃,不良反应:腹泻、头晕、乏力、头痛和皮疹等。思密达(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治疗腹泻患儿。不良反应:便秘四、其他 病毒唑(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疱疹,麻疹,肺炎,不良反应:头痛,皮疹,贫血。 鲁米那(苯巴比妥)小儿高热 肝素:抗凝血作用,不良反应,引起各种粘膜出血,偶见过敏如荨麻

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一、药品不良反应类型统计: 2016年我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79例,其中严重报告3例,占1.68%;新的严重报告2例,占1.12%;一般报告120例,占67.04%;新的一般报告54例,占30.16%。 二、按药品种类统计 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上报166例,占92.7%;中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13例,占7.3%。详见见表1: 表1 按药品种类上报情况表

三、按药理作用统计 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上报112例,占62.57%;非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上报67例,占37.43%。见表2: 表2 按药理作用上报情况表 四、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硝基咪唑类上报6例,占5.36%;头孢菌素类上报36例,占32.14%;青霉素类上报1例,占0.89%;其他B-内酰胺类上报5例,占4.46%;喹诺酮类上报54例,占48.12%;大环内酯类上报3例,占2.68%;其他抗生素上报6例,占5.36%;抗病毒药品上报1例,占0.89%。见表3: 表3 抗感染药品ADR上报情况表

五、报告科室分布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来自全院18科室,其中住院患者162例,门急诊患者17例。详见表4: 表4 ADR科室上报情况表

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性别和年龄分布 在报告的179例ADR中,男性75例,女性10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90岁,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七、用药途径情况分析: 用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及口服、皮下注射等。最常见仍为静脉滴注,占%。详见表6 表6 给药途径情况表

八、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及表现情况分析 上报的ADR涉及的系统损害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症状为皮疹、瘙痒等,具体内容见表7: 表7 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情况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只有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镇痛药物,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药物或药物组合的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则常发生于长期持续用药一段时期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反应,只有便秘可能长期持续存在。防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疼痛治疗本身同样重要,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视为镇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便秘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需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患者不会因长期用药而对阿片类药物的便秘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因此,便秘不仅出现于用阿片类药物初期,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往往还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 预防①多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②缓泻剂:适量用番泻叶、麻仁丸或便乃通等缓泻剂。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如果患者3 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 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30~60ml ,qd ,比沙可

啶2~3 片,qd ,比沙可啶直肠内灌肠,qd ;乳果糖30~60ml ,qd :山梨醇30ml ,q12h ,连用3 次,继后必要时重复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急功近利的物欲刺激影响,使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传统医德受到打击和挑战,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引发了众多的医源性不良反应,甚或引起医疗差错事故,现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急功近利的物欲刺激影响,使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传统医德受到打击和挑战,临床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引发了众多的医源性不良反应,甚或引起医疗差错事故,现将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如下。 1.超量应用 某些药物其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临床应用,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儿童,要严格按照公斤体重核算药物用量,稍有超量,就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如辽宁省某市中心医院,1997年7月在治疗急性肠炎患儿时,静脉点滴磷霉素钠,药物剂量超过正常量3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腹痛,抽搐,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另有报道,某个体诊所业主,无证行医,在为一婴儿治病时,超剂量用药,两种药品用量超出正常用量的10倍以上,导致患儿死亡,构成一级医疗事故。 2.药品质量不纯 药品质量不纯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关系密切。据李燮彬报道,青霉素精制品皮试阴性肌注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20%,而一般正常品发生率为0.43%,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另外,抗生素制剂中有大量的微细结晶、聚合物或降解物,输液中的微粒异物可导致静脉炎,在输液装置上加“终端滤器”,可防止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另据赵誉华报道,在21例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出现的输液反应当中,送检9例,结果热原反应阳性者5例(占55%),并将同批号丹参注射液5盒(50支),按药典要求用3只家兔进行测定,结果初测和复测均显示热原阳性。 3.过敏反应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种用于临床,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唐静怡等统计了一组病例,药典未规定需先行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中,有52种药物导致了过敏反应猝死;有些药物试验阴性而用药过程中出现反应;部分药品在常规做过敏试验时,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更需注意的是,某些抗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4.给药方法不当 临床用药,有严格规定,违规操作,会增加副作用。据郑玲等报道,某心衰患者,护士未严格执行医嘱,将应该静脉点滴的维生素C7g未稀释直接静脉输入,5min后,患者局部剧烈疼痛,静脉沿线明显红肿、压痛,经硫酸镁湿敷了3d后红肿始退,但血管仍呈条索状硬化。 5.违反操作常规 医疗工作人命关天,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每个环节的敷衍了事,马马虎虎,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据窦氏报道,某患儿行唇裂修补术,术前护士将吗啡误为阿托品而注射,造成中毒,幸抢救及时而获救;另一8个月的支气管炎患儿,医生处方氨茶碱20mg,每日3次口服,药房人员误将10mg1片的氨茶碱拿成100mg1片,且分装2袋,也未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结果每次服每袋中2片,实际每次服用400mg,较原量大20倍,造成严重中毒;临床护理中,违反操作规程,同样会酿成恶果,唐静怡等曾报道了2例猝死病人,均系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将药物用错病人所造成。 6.忽视某些药物排泄特点 某些药物,能通过乳汁排泄,忽视此等特点,会殃及乳儿。据窦氏报道,2例冬眠灵中毒的患儿皆系其母服用冬眠灵所致;另据潘月清报道,一足月顺产正常男婴的妇女,产后3个月内因放置节育环出现“子宫功能性出血”而服妇康片,每次4片,每日3次,连服1个月后,使本来毛发乌黑、发育正常的乳儿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出现毛发白色、皮肤干燥、不出汗、烦躁哭闹、食欲不振、睡眠等一系列类似西蒙综合症和早老症的现象。 7.忽视药物副作用

浅析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2840170.html, 浅析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作者:康丽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对于药学工作者而言,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问题。了解常见 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够知晓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对于加强药物管理,合理选择临床用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 药品作为在人类生病时所使用的物品,它的特殊性已经被人广为所知。药品在治疗人类疾病,缓解人类病痛的同时,也会给人体造成一些人类期望之外的反应。在医学上将在合理用量下导致的人体有害反应称之为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有轻有重,严重时会导致人类发生急性器官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对于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及成因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因分析 1.1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市面上的药物人体服用后都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根据人体质而异。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时可能导致人体产生不适,如头晕、呕吐、目眩等,严重时可造成身体机能出现严重衰退,对于药物引起的患者死亡或者威胁到患者生命等情况称之为SAE,即严重不良反应。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很多大规模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比如替马沙星事件以及四咪唑事件等。替马沙星曾经造成了几百例不良反应,包括造成急性肾衰竭、肝损伤等危害患者生命的例子。四咪唑则导致迟发性脑疾病,造成了几万例患者因此患了脑炎。在目前经常使用的抗生素药品中,环丙沙星以及诺氟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液很多,比如有的患者在服用这两种药物后有过敏性紫癜。 药物不良反应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 1)A型:A型不良反应是能够被预测的,并且在药品上市前就已经能够预测到不良反应,比如一些常见感冒药服用后会有嗜睡的症状。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和服用剂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2)B型:B型不良反应是不可以预测的,同时出现的概率也非常低,如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有极少量病人在服用或者输液后会产生过敏性休克。B型不良反应一般都较为严重。 3)C型。C型不良反应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时间长,因而很难判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 机制,并且具有特异性。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 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 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 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 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 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 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2017年试题药品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与评价试题1

年试题药品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与评价试题(必) 本套试题学分分,为必修必考试题 . 严重地或新地不良反应地报告时限为() . 日之内. 日之内. 日之内. 日之内 . 年,提出“药物警戒”概念地国家是() . 法国. 英国. 瑞典. 美国 . 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评价率应达到() . . . . .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达到() . 万份. 万份. 万份. 万份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地原则是() . 确定即报. 主动上报. 强制报告. 可疑即报 .按照报告来源统计,年我国来自医疗机构地报告所占比例为() . . . . .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地和严重报告数为() . 万份. 万份. 万份. 万份 . 药品成份地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地产品是() . 假药. 低价药. 淘汰药品. 劣药 . 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地和严重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地比例为() . . . . .沙利度胺事件导致欧洲等()个国家万余名海豹畸胎地出生 . 个国家 . 个国家 . 个国家 . 个国家 . 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年医生、药师和护士报告占比分别为() . 、和. 、和

. 、和. 、和 . 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 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地一种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 由药物地药理作用增强所致,难以预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 由药物地药理作用增强所致,通常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 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地一种异常反应,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 【多选】拜斯亭最终撤市是由于临床使用中出现严重地,具体有() . 横纹肌溶解 . 听力永久损伤 . 肝功能受损 . 肾功能不全 . 【多选】药物警戒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 早期发现未知药品地不良反应及其相互作用 . 对风险效益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发布相关信息,促进药品监督管理和指导临床用药. 发现已知药品地不良反应地增长趋势 .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地风险因素和可能地机制 . 【多选】监测工作中需重点关注地品种有() . 新药及中药,尤其中药注射剂 . 抗菌药物 . 重点监测品种 .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地品种 . 【多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引起() . 死亡或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地或显著地伤残 .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 【多选】医院开展监测地优势有()

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讨论记录

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2017年04月28日 16:00 讨论地点:办公楼小会议室 讨论内容:注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 参加人员:XXX副主任药师、XXX副主任医师、内二科全体医护人员 XXX(管床医师)汇报病史:患者XXX,女,47岁,因“头昏、眩晕3天”于2017年02月28日09:35入院。入院时查体:T36.5℃,P70次/分,R18次/分,BP180/100;全是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无变浅,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大,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啰音;心界无扩大,HR70次/分,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肾区无扣痛。神经系统: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于2017年03月07日10:39时输注银杏达莫注射液,感喘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部发热、潮红。无高热,无皮疹,无皮肤瘙痒。查体:P8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面色潮红。全身无皮疹。双肺呼吸粗,双肺可闻及较多哮鸣音,未闻及湿罗音。请示洛龙世桥主任医师后指示,考虑药物过敏(银杏达莫注射液)性哮喘。立即予以停用该药,抗过敏、缓解气道痉挛:地塞

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经处理后,于2017年03月07日11:20时查看患者,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消失。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 XXX(内二科主任):该患者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诊断为脑供血不足、高血压,诊断是明确的,诊断依据较为充分,选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后判断准确,未导致严重后果。但要要引起重视的是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较容易发生,需密切观察。 XXX(药剂科主任):银杏达莫注射液是复方制剂,5ml (支)含银杏总黄酮4.5~5.5 mg、双嘧达莫1.8~2.2 mg。适应症为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不良反应 1.偶有恶心.呕吐.头晕.皮肤过敏反应发生.2.罕见心绞痛加重.一旦停药.症状立即消失.注意事项包括 1、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若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或瓶身细微破裂、异物,均不能使用。 3、过敏体质及有对其他药物过敏史者慎用。对本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隐病史患者禁用。 4、在无确切配伍试验和文献证明时,本品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5、临床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本品,静脉滴注不宜过快,严格按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并加强用药监护。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按不良反应报告相关要求上报。

不良反应试题及答案

药品不良反应 姓名:部门:得分: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不良反应简称为() A.ADR B. PSUR C. FDA D. GSP 2.不良反应数据汇总主要由以下哪些人员每年年初对上年所有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A.药物警戒专员 B.质量部授权人 C.质量部QA人员及相关人员 D.生产部负责人 3.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内容应应了解:() A.报告基本信息 B.患者信息 C.药品信息 D.不良反应信息 E.评价信息与其他信息 4.根据不良反应数据统计分析,定期撰写“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并及时上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 B.因药品安全性原因而采取措施情况、药品安全性信息的变更情况 C.用药人数估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信息 D.其他信息及药品安全性分析结果等 5.《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包含哪三部分内容() A.封面 B.前言 C.目录 D.正文 6.如果《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包含来源于安全性相关研究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应提供以下哪些信息() A.相应的用药人数 B.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C.不良反应发生率 D. 不良反应时间 7.新药监测期内和首次进口几年内的药品,所有药品不良反应需以病例列表和汇总表两种形式进行汇总分析() A.7 B.1 C.5 D.10 8.病例列表中的病例按照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排列。病例列表的表头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哪些内容() A.药品生产企业的病例编号、病例发生地(国家,国内病例需要提供病例发生的省份)、病例来源,如自发报告、研究、数据收集项目、文献等。 B.年龄和性别、怀疑药品的日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 C.发生不良反应的起始时间。如果不知道确切日期,应估计从开始治疗到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对于已知停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应估算滞后时间、用药起止时间。如果没有确切时间,应估计用药的持续时间。 D.对不良反应的描述、不良反应结果,如痊愈、好转、未好转、不详、有后遗症、死亡。如果同一患者发生了多个不良反应,按照多个结果中最严重的报告。 E.相关评价意见。需要考虑合并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疾病进展、去激发和再激发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假如药品生产企业不同意报告者的因果关系评价意见,需说明理由。 9.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信息包括() A.实验室检测数据 B.非临床研究信息 C.临床研究信息 D.流行病学研究信息 10.风险管理计划包括() A.安全性详述 B.药物警戒计划 C.风险评估计划 D.风险最小化措施 11. 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归档范围:() A.凡是涉及本企业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B.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资料及考卷 C.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D.与本次不良反应无关的批生产记录及检验记录 12.药品不良反应档案由哪些人员保管() A. QC B.药物警戒专员 C.质量负责人 D.QA 13.不良反应档案保存期限为()

10种常见药品的不良反应汇总及预防原则【最新版】

10种常见药品的不良反应汇总及预防原则考点1: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①最常见--胃肠道反应 ②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再障 ③水杨酸反应 ④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⑤肝坏死、肝衰竭--瑞夷综合征 ⑥肾功能受损--肾脏同时具有两种COX 考点2:阿托品不良反应 抗胆碱能效应: 心悸、皮肤潮红、口干、口鼻咽喉干燥、出汗减少、便秘、排尿困难、胃肠动力低下、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眼睑炎、眼压升高

考点3:β受体阻断剂不良反应 ①支气管痉挛 ②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③下肢间歇性跛行(绝对禁忌症)、雷诺综合征。 ④掩盖低血糖反应。 考点4:胺碘酮不良反应 ①心律失常--加重房颤;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②肺毒性--停药、糖皮质激素治疗。 ③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 ④光过敏--显著。 ⑤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考点5:胰岛素不良反应 【口诀:脂肪萎缩低血糖,局部过敏胰岛抗】 ①低血糖反应。 ②过敏反应。 ③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硬结。 ④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增生。 ⑤胰岛素抵抗--1日的胰岛素需要量大于2U/kg。考点6:具有口腔金属味的药物 ①普罗帕酮 ②ACEI类(味觉障碍) ③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格列XX)

④二甲双胍 ⑤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X硝唑) 考点7: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 ①利血平 ②α受体阻断剂:哌唑嗪、酚妥拉明 ③血管扩张剂:甲基多巴、硝普钠 ④硝酸甘油 考点8:有类流感样不良反应的部分药物 ①ARB(XX沙坦) ②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X格列奈) ③双胍类

④阿仑膦酸钠 ⑤利福平 考点9:关于“骨折”的不良反应 ①导致老年人髋骨、腕骨骨折--PPI ②导致所有人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 ③增加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华法林 ④导致女性骨折风险--胰岛素增敏剂 考点10:利尿剂不良反应 呋塞米--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低血钠、低氯碱血症、低血容量、高尿酸血症; 氢氯噻嗪--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碱血症、高血钙、高血糖、高血尿素氮、高尿酸血症;

2017年试题-药品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与评价试题1

2017年试题-药品不良反应典型案例分析与评价试题(必-1.5) 本套试题学分1.5分,为必修必考试题 1. 严重的或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时限为(D) A. 3日之内 B. 5日之内 C. 10日之内 D. 15日之内 2. 1974年,提出“药物警戒”概念的国家是(A) A. 法国 B. 英国 C. 瑞典 D. 美国 3. 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药品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评价率应达到(D) A. 60% B. 80% C. 90% D. 100% 4. 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达到(C) A. 691万份 B. 1790万份 C. 1075万份 D. 970万份

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原则是(D) A. 确定即报 B. 主动上报 C. 强制报告 D. 可疑即报 6.按照ADR报告来源统计,2016年我国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所占比例为(A) A. 85.6% B. 86.6% C. 87.6% D. 89.6% 7. 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ADR/E报告数为(B) A. 85.6万份 B. 42.3万份 C. 32.8万份 D. 65.3万份 8. 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产品是(D) A. 假药 B. 低价药 C. 淘汰药品 D. 劣药 9. 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ADR/E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比例为 (D) A. 12.7% B. 27.1% C. 31.2% D. 29.6% 10.沙利度胺事件导致欧洲等(A )个国家1万余名海豹畸胎的出生 A. 17个国家 B. 8个国家 C. 11个国家 D. 28个国家 11. 按照报告人职业统计,2016年医生、药师和护士报告ADR占比分别为(D) A. 45.5% 、35.1%和15.3% B. 65.8% 、18.1%和9.6% C. 50.2% 、28.1%和10.9% D. 55.5% 、25.3%和15.1% 12. A型药品不良反应是指(C) A. 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B. 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难以预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C. 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通常与剂量有关,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D. 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13. 【多选】拜斯亭最终撤市是由于临床使用中出现严重的ADR,具体有(AD) A. 横纹肌溶解 B. 听力永久损伤 C. 肝功能受损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

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反馈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2014年共收集上报135例ADR,较2013年的71例增加了90.14%。现就2014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DR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报告人职业和科室分布报告人包括医生和药师,其中医生上报122份,占90.37%;药师上报13份,占9.63%。ADR报告来自全院18个科室,132例住院患者,3例门诊患者。详见表1。 表1 2014年ADR上报科室排序 科室例数(例)构成比 外三病区16 11.85% 内一病区15 11.11% 内二病区15 11.11% 内四病区14 10.37% 内三病区12 8.89% 临床药学室10 7.41% 外一病区8 5.93% 儿科病区8 5.83% 中医二病区(肛肠)7 5.19% 中医一病区7 5.19% 外四病区 5 3.70% 中医二病区(康复) 5 3.70% ICU综合组 4 2.96% 妇产科病区 2 1.48% 住院药房 2 1.48% 门诊急诊科 2 1.48% 外二病区 2 1.48% 门诊西药房 1 0.74% 合计135 100% 发生ADR的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在报告的135例ADR中,男81例,女54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95岁,情况详见表2。 表2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例数百分比 小于1岁 2 1.48% 1-4岁 3 2.22% 5-14岁 4 2.96% 15-44岁31 22.96%

45-64岁38 28.15% 65岁及其以上57 42.22% 总计135 100% 用药情况分析用药途径包括静脉给药及口服、皮下注射等。最常见仍为静脉滴注,占 74.85%。详细统计见表3: 表3:给药途径统计排名 给药途径一般严重总计 例次百分比例次百分比例次静脉滴注116 95.08% 6 4.92% 122 口服19 76.0% 6 24.0% 25 皮下注射 3 75.0% 1 25.0% 4 泵内注射 2 100.0% 0 0.0% 2 皮内注射 2 100.0% 0 0.0% 2 静脉注射 1 50.0% 1 50.0% 2 鞘内给药0 0.0% 2 100.0% 2 灌注 1 100.0% 0 0.0% 1 肌内注射 1 100.0% 0 0.0% 1 阴道给药 1 100.0% 0 0.0% 1 鼻饲 1 100.0% 0 0.0% 1 总计147 90.18% 16 9.82% 163 引起ADR的可疑药物共包含73个品种,可疑药品依据药理作用分类,共包括10种药 物;其品种数及上报次数排名统计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药物类别品种数排名及上报次数排名 药物类别品种数构成比(%)上报次数构成比(%) 抗感染药物21 28.77 55 33.74 中药注射剂7 9.59 41 25.15 循环系统药物 5 6.85 9 5.52 血液系统药物8 10.96 11 6.75 神经系统药物 4 5.48 9 5.52 呼吸系统药物 2 2.74 4 2.45 消化系统药物 3 4.11 4 2.45 镇痛药物 6 8.22 10 6.13 内分泌系统药物 6 8.22 7 4.29 其他专科用药11 10.87 13 12.90 合计73 100.00 163 100.00 由表4可见,引起ADR例数最多的为抗感染药物,其所含品种数也最多,排名第二 的则为中药注射剂。 将2014年上报次数排名前10位的药品进行排序,见表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