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革菌科4种药用真菌的ITS区序列分析

合集下载

ITS序列分析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真菌鉴定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ITS序列分析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真菌鉴定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I TS 序列分析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真菌鉴定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房蕊,蒋波,范一灵,鲍英,徐伟东第一作者 Te:l (021)38839900-26204;E-m ai:l ru if ang1@126.co m(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201203)摘要 目的:通过ITS 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分类方法对无菌检验样品检出的两株真菌F162(GU 724349)和F927(GU 724350)进行了种类鉴定,并与实验室的环境真菌407(GU 724347)、413(GU724348)进行同源性分析。

方法:对样品的DNA 进行扩增和测序,获得真菌I T S 基因序列,并与G enBank 中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真菌F162(GU 724349)和F927(GU 724350)的I T S 基因序列与G enBank 中P enicilli um sp .的序列相似性均为100%,与实验室的环境真菌407(GU 724347)、413(GU724348)的I T S 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分别为93 80%,93 80%,93 63%,93 63%。

以N J 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无菌抽验样品检出的两株真菌与本实验室环境真菌同源性低,两者位于不同亚组。

结论:根据I T S 序列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和形态特征观察的结果,将无菌检出菌鉴定为P enicilli um sp .。

关键词:青霉菌属;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关系;鉴定中图分类号:R 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1793(2011)02-0302-04Application of I TS se quences i n identificati on andcontrol of fungi in phar m ace uticalm icrobi al testFANG Ru,i JI A NG Bo ,F AN Y i-ling ,BAO Y ing ,XU W e i-dong(Shanghai I n stitute f or Food and Drug Con tro,l Sh anghai 201203,Ch i na)Abst ract Objec tive :To i d entify t h e species of fung i F162(GU724349)and F927(GU724350)found i n phar m a ceuticalm icr obial test and analysis the i n 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 TS)sequence si m ilarity bet w een the m w ith 407(GU724347)and 413(GU 724348)found i n the m icr obial laborator y .M et hod :The I T S sequence of the sa m ples w ere a mp lified and sequenced to analysis the si m ilarity w it h P enicillium sp .i n Genbank.R esults :The result o f sequence a 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 m ilarity o f I T S gene sequence is 100%bet w een F162(GU724349)and F927(GU724350)w ith Penicilli u m sp .i n Genbank ,and sequence si m ilarity of 93 80%,93 80%,93 63%and 93 63%w ith 407(GU724347)and 413(GU724348),respecti v e l 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 i p tree fr o m I TS gene sequence revealed t h e 407and 413w ere i n the different subgroup .Conclusion :The F162and F927were i d entifi e d as P enicillium sp .based on the m orph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 ,sequence analysis and phy l o genetic relationsh i p s .K ey w ords :P enicilliu m sp .;sequence analysis ;phy l o genetic re lationsh i p ;identification 在药品的无菌检测霉菌检测项目中,微生物实验室的环境洁净程度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基于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及其混伪品

基于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及其混伪品

基于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及其混伪品张嘉丽;黄宇航;宋明;任阳阳;张梦婷;刘霞;孙伟;陈士林【摘要】目的:运用ITS序列鉴别真菌类药材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及其混伪品.方法:收集来自重庆、北京等9个地方的21份脱皮马勃、大马勃、紫色马勃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后双向测序.同时从GenBank上下载常见马勃药材混伪品的序列.将所有序列进行剪切校准拼接后分析,基于K2P(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马勃及其混伪品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大马勃的ITS序列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脱皮马勃的ITS序列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003;紫色马勃的ITS序列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03.大马勃与混伪品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为0.019,脱皮马勃与混伪品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为0.031,紫色马勃与混伪品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为0.634.大马勃、脱皮马勃、紫色马勃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均小于它们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大马勃、紫色马勃、脱皮马勃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能够与混伪品明显的区别开来.结论:基于ITS序列的条形码技术可以将马勃药材及其混伪品有效进行鉴别.【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05【总页数】5页(P777-780,785)【关键词】马勃;混伪品;ITS;条形码【作者】张嘉丽;黄宇航;宋明;任阳阳;张梦婷;刘霞;孙伟;陈士林【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无锡,214145;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紫色马勃Calvatialilacina(Mont.et Berk.)Lloyd的干燥子实体,能够清肺利咽、止血,用于治疗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外治鼻衄,创伤出血[1]。

rDNA_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_燕勇

rDNA_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_燕勇

[基金项目] 浙江省档案局科研项目(2007-9)[作者简介] 燕勇(1974-),男,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论著>r DNA -I TS 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燕勇,李卫平,高雯洁,沈志英,王恒辉,陈黎霞(浙江省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 314050)[摘要] 目的:通过对3株真菌的rDNA -I T S 序列进行分析,以探讨、说明基于核糖体RNA 基因(即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 ternal T ranscribed Spacer ,I T S)的多态性的序列分析(rDNA -I T S 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方法:通过PCR扩增与测序的方法测得待检真菌菌株的rDNA -ITS 序列,从GENBANK 获取相似序列,使用BLA S T 和DNAMAN 工具对r DNA -I TS 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1号真菌菌株与X y l a riales sp 1LM 40(属炭角菌目)同源性高,但尚不能鉴定到具体的属、种;2号真菌菌株可鉴定到种,为草酸青霉Penic illi u m oxa li cu m;3号真菌菌株可鉴定到种内组水平,为近平滑假丝酵母III 组(最新命名为Candida m etaps il o si s)。

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rDNA -ITS 序列分析用于真菌鉴定更客观、省时、简便、快速,但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受基因库的完善程度、高度同源性序列的多少以及具体物种ITS 区的可变程度等影响)并不能鉴定出所有真菌,宜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相结合用于真菌鉴定。

[关键词] 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PCR;测序;真菌;鉴定[中图分类号] R 44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85(2008)10-1958-04Application of r DNA I TS sequence analysis in fungus identificationYan Yong,L iW ei -p ing ,Gao W ei -jie ,Shen Zhi -y in g,W ang H eng-hui ,Chen L i -x iao (Jiax ing Cente r for D i sease Contro l and P reventi on ,Ji ax i ng 314050,Chi na)[Abstract] O bjective :T o introduce and illu m i nate t he applicati on o f r DNA I T S sequence ana l ysis i n f ungus i dentifica ti on on basis o f sequence and l eng t h poly m orph i s m s o f i nterna l transcr i bed spacer(I TS)i n ri bosoma l RNA gene(rDNA )1M ethods :T he three pend i ng fungus stra i ns c rDNA I T S sequences tested by PCR a m plifi cati on and sequenc i ng m e t hods were analyzed and co m-pared w ith si m ilar sequences fro m G E N BANK by N CB I BLAST on li ne too l and DNAMAN so ft w are 1Resu lts :N o 11f ungus stra i n had a h i gh hom ology w it h X y l a riales sp 1L M 40,bu t w as no t yet i den tifiab le on genus or spec ies l eve l o f taxonom ic c l assifi ca -ti on 1N o 12strai n w as i den tified as P en icilliu m oxalicu m,a genus l eve l 1N o 13strai n w as i dentified as Cand i da m etapsil os i s ,ne w desi gnati on of Candida parapsilosis group III ,a g roup l eve l i n spec ies re l a ti ve l y 1Conc l u si on :Compared w ith the traditiona lm or -pho l og ical i den tificati on m ethods ,the r DNA ITS sequence ana lysis i s m ore ob j ective ,ti m e-sav ing ,convenient ,and fast for fun -gus identificati on ,butw it h so m e appli ed li m its currently 1D epended on the perfecti on deg ree o f gene database ,the nu m ber o f h i gh-deg ree homo l ogy sequence ,t he var i ability ex tent of ITS reg i on of biolog ical i nd i v i duals and so on it can be app lied 1T hen ,it does not identif y all f ung ,i and shoul d be co m bi ned w ith the trad iti ona lm orpho l og i ca l identificati on m et hods for f ungus identificati on 1[K ey words] r DNA;Inte rnal transcr i bed spacer(ITS);PCR;Sequenc i ng ;F ungus ;Identifi cation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编码核糖体的基因包括28S r DNA 、5S r DNA 、18S rDNA 和518S r DNA 4种,它们在染色体上头尾相连、串联排列,相互之间由间隔区分隔。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2 ITS 在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 , 关于真菌分子检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致病真菌进 行的。 传统病原真菌的检测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 、致病性测定 等。 但是这种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不宜从发病初期的植株中 分离鉴定病原菌,难以做到对病害的早期检测 。 随着生物学的 发展,很多生物技术应用于检测领域 ,如酶联免疫荧光技术。 但 是该方法利用多克隆抗体进行检测 ,特异性不强 ,实际应用中 存在漏检现象[22]。 近年来 ,利用 PCR 扩增病原真菌核糖体 ITS 基因片段进行病原菌检测得到了很大发展 。 由于核糖体基因
统发育研究上。 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西瓜炭疽病菌[15-16]、 辣椒疫病菌 [17]、大丽轮枝菌 [18]等植物病原菌的系统发育研究上 已取得较大的进展 。
[19]
3
前景与展望 利用 ITS 序列对真菌进阔的应用前景 。 ITS 区域在不同 菌株间存在丰富的变异 。 对 ITS 区进行序列分析不仅丰富了真 核生物核糖体基因 ITS 的序列信息 ,为病原菌的分类鉴定及系 统发育等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而且为建立病原菌的分 子监测与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 ,对植物病害的防治 具有一定意义 。 随着科学家的研究深入 ,对真菌的 ITS 分子检 测已经应用到动物致病菌的范围 。彭慧等[28]采用 PCR-RFLP 方 法对因眼外伤摘除的眼球活组织中培养分离出的一株形态特 异的尖端赛多孢子菌的 ITS 序列进行了分析 。 结果发现 ,形态 特异的尖端赛多孢子菌与标准株及其他同种菌株具有相同的 酶切图谱 , 从而证实该标准菌株的 ITS 序列酶切图谱可供快 速、准确地鉴定尖端赛多孢子菌 。 王英等[29]采用 2 对内转录间 隔区 ITS 的种特异性引物和通用引物对念珠菌悬浮液进行扩 增。 结果发现,采用通用引物结合快速检测法可快速 、简便 、特 异、敏感地检测出念珠菌,并能同时鉴定到种 ,这对念珠菌病的 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白树猛;田黎
【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
【年(卷),期】2009(030)001
【摘要】笔者介绍了ITS序列结构特点,综述了ITS序列在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鏊定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3页(P52-53,189)
【作者】白树猛;田黎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生物系,山东,青岛,266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32;Q522.6
【相关文献】
1.IT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J], 陈剑山;郑服丛
2.ITS序列分析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J], 赵杰
3.rDNA-ITS序列分析在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J], 李依韦;银玲
4.rDNA-ITS序列分析法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J], 朱洪庆;王盼盼;张萌;陈嘉慧;丁祥
5.ITS序列分析鉴定大型真菌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的应用 [J], 俞皓鸣;蔡毅鸣;王珂;程源九;肖义平;王英明;张文驹;乔守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ITS基因序列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及体外药敏分析

基于ITS基因序列鉴定阿萨希毛孢子菌及体外药敏分析
中国热带医学 2 0 1 4  ̄第1 4 卷第 0 7 期
C h i n a T r o p i c a 1 . 1 Y [ e  ̄ c i n e , J u l y 2 0 1 4 , %1 : 1 4 , N o . 0 7

・7 7 3 ・

著・
基于 I T S  ̄ ; N序列鉴定 阿萨希毛孢 子菌及体外药敏分析
张伟铮 , 邓光远 , 蓝锴 肖 倩, 屈平华, 陈茶’
广东省 中医院大学城 医院检验科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摘要 : 目的 探讨使 用 I T S 基 因序列鉴定 I 临床分离 的阿萨希 毛孢 子茵及对常见抗真菌 药物的体 外敏感性 , 为临床
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 8 株临床分离 的阿萨希毛孢子 菌通过形态学及 核糖体 r D N AI T S 序列 分析鉴定到种 ; 使 用法 国梅里埃 A T B F U N G U S 3 真菌药 敏试剂条测定 氟康唑 、 伏立康 唑、 伊 曲康 唑、 两性霉素 B 及5 氟胞 嘧啶对 8 株阿萨希毛 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结果 阿萨希毛孢 子菌在沙 氏培养基上形成表 面有干燥粉状物 , 奶油 色酵母样菌落 ; 转种科 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背面 明显呈蓝 色 , 正面呈浅 蓝色 ; 转种米 粉培养基后 , 镜下 可见 大量 的关 节孢 子。核 ̄ r D N A I T S 序列 分析结合形态学 特点可 以将 阿萨希毛孢子 菌鉴定到种 , 药敏结果显示 8 例患者 中 , 有3 例对 5 一 氟胞嘧啶耐药 , 其余均 中介 ; 有3 例对 两性霉 素 B 敏感 , 其余 均耐药 i 有3 例对 伊 曲康 唑敏感 , 其余均 中介 ; 8 例均对氟康 唑和伏 立康唑 敏感 。结论 I T S 序列 分析准确快速 , 可以辅 助临床 区分难鉴定 毛孢子菌 。阿萨希 毛孢 子菌药敏谱不 同于临床常见 其他酵母菌 , 5 一 氟胞嘧啶 、 两性霉素 B 和伊 曲康唑对其活性差 , 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具有 良 好 的体外抗菌活性 。

ITS 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ITS 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I T S序列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陈剑山1,2,郑服丛1,2*(1.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摘要综述了IT S序列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近年来在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上的应用,同时对IT S序列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研究领域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IT S;分类;鉴定中图分类号Q78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13-03785-02A pp lic a t ion o f I T S S e qu en c e s in F un g i C la ss ific a tio n an d Id e n t ific a tionCHEN J ia n-sh an e t a l(E n v ironm en t an d P lan t P ro tection C o llege,SCU T A,D an zh ou,H a i n an571737)A b s tra c t T h e pr in cip le,ch a racte r is tics an d th e app lica tion o f IT Ssequ en ce s infun g i class ifica tion an d iden tifica tion inrecen t ye ar s w ere sum m a rized.A nd its p rospe ct w a s pu t fo rw a rd.K e y w o rd s IT S;C la ssifica tion;Iden tifica tion真菌的分类鉴定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传统的真菌分类学主要按照真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抗原构造等特征。

由于真菌的种类众多、个体多态性明显,因此传统的分类学指标常会得出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给真菌的分类鉴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利用ITS序列鉴定真菌

利用ITS序列鉴定真菌

利⽤ITS序列鉴定真菌利⽤ITS序列鉴定真菌摘要:采⽤蘑菇提取的DNA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ITS1和ITS2为引物构成的PCR反应体系对⽬的DNA⽚段(ITS1区)进⾏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进⾏分析照相,测序。

随着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在菌物研究中的应⽤,⼀些分类地位不明确、亲缘关系不清楚的物种通过该技术得到了解决,⼀些重要的菌物遗传信息的到阐明。

关键词:ITS序列酵母菌 PCR 菌种鉴定1 材料与⽅法1.1材料与试剂:真菌组织(蘑菇)、菌丝体或孢⼦、氯仿-异戊醇(24:1):现配现⽤。

70%⼄醇:⽤95%⼄醇配制,现配现⽤。

10×TAE溶液:1L溶液中含Tris1.2114g,EDTA29.22g,⽤HCl调pH⾄8.0。

1%琼脂糖凝胶:取1g琼脂糖溶于100ml1×TAE溶液中,微波炉加热⾄沸腾三次,CTAB 溶液、异丙醇,双蒸⽔,3MNaAc,PH5.2 20ug/RNaseA,特异性⽚段PCR扩增,ITS引物(F:CCGTAGGTGAACCTGCGG,R:TCCTCCGCTTATTGATATGC)。

1.2主要仪器与设备表⼀实验中使⽤的主要仪器仪器名称型号产地⽴式⾃控⾼压蒸汽灭菌器LDZX-40SSI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数显HH-4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电泳仪DYY-12 北京市六⼀仪器⼚制冰机AF200PSC50R ΜSA⽣物安全柜HFsafe 1200/C 上海⼒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冰箱BCD-219D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Sigma⾼速离⼼机3K30 Germany电⼦精密天平HR-200 上海精科天平酸度计DELTA302 上海电⼦可调电炉101RF-3 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双层恒温振荡器THZ-9511K 太仓市实验设备⼚紫外分析仪WD-9403C 北京市六⼀仪器⼚台式常温⾼速离⼼机Centrifuge 5415D Germany恒温⽔浴锅多型号Germany⽣化培养箱LRH-250 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基因扩增仪Palm-Cyeler Aµstralia电泳槽DYCZ-24A 北京六⼀仪器⼚1.3实验⽅法: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1)CTAB溶液在65℃⽔浴中预热(使⽤前加⼊1%巯基⼄醇),取适量(2)取适量蘑菇置于研钵中,加⼊液氮,⽤⼩杵磨制粉状,研磨期间及时添加液氮防⽌⾼温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311 覆膜既提高了土壤温度,又保存了土壤水分,同时防止了雨水对土壤养分的淋溶,因此对当归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黑色地膜覆盖将当归地上部分干物质迅速积累期延长了10d左右,这对于增加植株的光合能力有重要意义。

而垄作和沟植虽然对株高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由于沟植能提高对雨水的集聚和利用,垄作能接受更多的光照,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同时其土壤温度也相对较高,因此这两个处理也对当归地上部分产生了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干物质在根部的积累。

312 当归麻口病是影响当归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认为是由当归茎线虫引起的[8],在土壤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线虫的重要因素,土壤的温、湿度越高,线虫越活跃。

垄作、黑色地膜覆盖、沟植可能是因为对土壤温湿度及土壤结构产生了影响,抑制了线虫的活动,表现出了一定的抗病性,但试验表明各处理间的麻口病发病普遍率和病情指数无显著差异,因此栽培方式对当归麻口病的影响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313 试验表明,只要对传统的栽培技术进行改良均能提高当归产量,尤其是全生育期覆黑色地膜的处理,由于对地上部和根部当归干物质积累都产生了有利影响,因此产量最高。

据实地观察,用黑色地膜覆盖的处理膜下行间不长杂草,这不仅对当归高产有重要意义而且还节省了劳力和种植成本,因此,在当归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中应大力推广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References:[1] Zhou J H,W ang Y M1Ch inese P har m acology(中国药理学)[M]1Shanghai: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 echnical Publish2ers,19861[2] Ye Y N,Koo M W,L i Y,et al1A ng elica sinensis modulatesm igrati on and p ro liferati on of gastric ep ithelial cells[J]1L if eS ci,2001,68:96129681[3] D electis F lo rae R ei 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A gendaeA cadem iae Sinicae Edita.F lora R eip ublicae P op u laris S inicae(中国植物志)[M]1Beijing:Science P ress,19921[4] Zhao Y J,Chen S B,Gao G Y1Study on the physicochem icalp roperties of cultivated so il of genuine crude and no2enuinecrude Ch inese A ng elica[J]1Ch ina J Ch in M ater M ed(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91[5] M a R J,W ang X,Chen X L1A dvance in research of A ng eli2ca sinensis[J]1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中草药),2002,33(2):28022821[6] Chen C Y1T race elem ents in T ai w anese health food,A ng eli2ca keiskei,and o ther p roducts[J]1F ood Che m,2004,84:54525491[7] L u W D1S PS S S tatistic A naly sis f or W ind o w s(S PS S f orW ind o w s统计分析)[M]1Beijing:E lectronic IndustryP ress,20001[8] Chai Z X,L i J H,L i Y D1Spatial pattern of angelica roo tand its samp ling techniques[J]1P lant P rotect(植物保护),2004,30(3):592611[9] Zhang G X1Ch inese A ng elica(当归)[M]1Beijing:A gricul2tural Publish ing House,19891刺革菌科4种药用真菌的ITS区序列分析曹小迎,蒋继宏3,孙 勇,陈凤美,刘 群Ξ(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摘 要:目的 对刺革菌科桦褐孔菌、缝裂木层孔菌、松针层孔菌及鲍姆木层孔菌4种药用真菌rDNA IT S片段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中外同类真菌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

方法 对这4种药用真菌的rDNA IT 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 lu stal X、M ega311等软件对IT S区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 获得rDNA IT S1、IT S2和518S rDNA完整序列,桦褐孔菌、缝裂木层孔菌、松针层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的IT S1序列长度范围为244~324bp,IT S2序列长度范围为229~274bp。

以圆瘤孢多孔菌(DQ200923)为外类群,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得到了包括这4种药用真菌及GenBank中3个与这4种中3种相应真菌的IT 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

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鉴别结果相吻合。

结论 IT S序列可作为这4种药用真菌分子鉴定的依据。

关键词:刺革菌科;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中图分类号:R282171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7)02-0261-04Ξ收稿日期:2006204211基金项目: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02A XL12)作者简介:曹小迎,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0516)83403515:@ITS Sequence ana lysis on four fung i of Hy m enochaetaceaeCAO X iao2ying,J I AN G J i2hong,SU N Yong,CH EN Feng2m ei,L I U Q un(Key L abo rato ry of B i o techno logy fo r M edicinal P lan t of J iangsu P rovince,Xuzhou N o rm alU n iversity,Xuzhou221116,Ch 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DNA IT S sequences of Inonotus obliquus,P hellinus ri m osus, P orod aed a lea ch ry solo m a,and Inonotus baum ii,and study the u tility in p hylogenesis and iden tificati on of these strain s betw een Ch ina and fo reign coun tries1M ethods T he IT S gene fragm en ts of the fou r fungi w ere PCR am p lified and sequenced1T he rDNA IT S regi on s w ere analyzed by m ean s of the softw are of C lu stal X and M ega3111Results T he en tire sequences of rDNA IT S1,IT S2,and518S rDNA w ere ob2 tained1T he sequences of IT S1in these fou r fungi ranged from244to324bp in length and tho se of IT S2 from229to274bp1T he p hylogenetic relati on sh i p s of fou r sequenced IT S sequences together w ith tho se of th ree selected fungi and B ond a rz e w ia m on tana(DQ200923)dow n loaded from GenB ank w ere con structed, B.m on tana w as designated as ou tgroup1T he analysis resu lt w as con sisten t w ith tho se from m o rp ho logy1 Conclusion T he IT S sequence can be u sed to iden tify the m o lecu le of these fou r m edicinal fungi1 Key words:H ym enochaetaceae;in ternal tran scribed sp acers(IT S);sequence analysis 木层孔菌属(P hellinus Q uél.)和纤孔菌属(In2 onotus Karst.em.I m az.),属于非褶菌目(A p hyl2 lop ho rales)的刺革菌科(H ym enochaetaceae),是多孔菌类中非常重要的两属。

本研究中的4个种分别为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 r.)P ilat、缝裂木层孔菌P hellinus ri m osus(B erk.)P ilat、松针层孔菌P orod aed a lea ch ry solo m a(F r.)F iasson&N iem ela 和鲍姆木层孔菌I1baum ii(P ilat)T.W agner& M.F isch,分属刺革菌科的3个属。

这4个种在属的分类上一直很混乱,如松针层孔菌,Donk于1971年将它归为木层孔菌属[1],甚至到现在还有人这么认为。

但是在1984年和1989年F iasson[2]与I m azek i[3]将它命名为P orod aed a lea ch ry solo m a,并为大多数人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