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柯布西耶和赖特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比较_郑军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中的问题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启发一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柯布西耶是上个世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机械美学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他在当代城市规划建筑上也有伟大的贡献。
他曾提出过关于城市规划的观点。
我们可以把他总结成四点:第一:他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有功能老朽。
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第二:关于拥挤问题可用提高密度的方法解决。
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且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总之他就是认为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二柯布西耶的伏埃森规划1925 年他做了巴黎中心区的改建设计,即伏埃森规划。
他设计了16幢60层供国际总部大厦等使用的高塔。
地面完全开放,可自由地布置高速道路和公园、咖啡馆等。
这样使空间从四面八方展开去。
概括一下他对巴黎规划的总体思路,其内容为将城市分为三个区:中心区、商业区、行政区。
在他看来,城市需要建高楼,高楼之间建绿地,这套建筑空间理论中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
但这个巴黎方案并没有被采用。
现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个方案未被采纳?我们先看这个规划,它还是提倡城市集中发展,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分散主义思想盛行,尤其是霍华得的田园城市在欧洲影响很大,而且当时巴黎城市地区无限膨胀,中心城用地紧张,人口过度膨胀,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巴黎当局偏向分散的规划理念,认为城市应该一步分离,城市中心功能应被进行分担。
此时,由田园城市理念发展而成的卫星城更符合这个思想。
因为卫星城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
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个规划未被采纳。
三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要知道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就得从我国规划国情出发来探讨我国将来的规划怎么走。
现代主义之一:赖特、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特征: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六面建筑,以此发展起来的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标准化原则,反装饰主义立场和中性色彩计划。
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祈祷室的外形像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赖特:流水别墅
弗兰克.赖特,美国现代主义先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
1.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2.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3.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以现代建筑五大师谈现代建筑的不同点

建筑理念
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 “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 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
技术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 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材料
他主张使用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新材料,同时为了尽量压低造价,他强调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
二、勒·柯布西耶
三、阿尔瓦·阿尔托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 阿尔托(Alvar Aalto)从他的家
庭和文化背景直接继承了一种价值体系,即对西 方人文主义的尊重——这些传统根植于文艺复兴 和古典主义的遗产,同时保留了对自然的专注与 投入,担负起芬兰本土文化意义上的责任。他对 自然形式、材料和空间的敏感,也来源于其内心 深处对芬兰旷野的体验。
有机建筑理论的创立者
美国文化的代表
建筑理念
崇尚自然的“有机建筑”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的活动,目的,技术和自 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
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如同人的生
命。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 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
主要理念: (1)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建筑应随时代向前发展,不能从形式上追求风 格。 (2)强调现代工业对建筑的影响,提倡走工业化道路,坚持装配化生产。 (3)具有不断前进的美学观,主张唯心的抽象艺术。 (4)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设计原则上把功能和 经济放于最重要的位子。 (5)在建筑教育上从基本技术出发,让学生先掌握技术,在熟练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力。 (6)同时注重建筑的艺术性,认为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 神上的需求。
赖特与柯布西耶设计思想横向对比研究

赖特与柯布西耶设计思想横向对比研究作者:常以彬姬春炎来源:《设计》2018年第11期摘要:弗莱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被称作“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他们在其设计生涯中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观点。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赖特和柯布西耶同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横向对比,从设计理念、形式美规律、空间布局形式等方面归纳概括出其设计思想的异同。
探索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的时代精神及其特征,同时,以期对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纯粹主义横向对比引言告别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制度之后,建筑虽有发展,但都大同小异,基本趋同。
从中世纪的拜占庭建筑、罗马式建筑以及哥特式建筑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建筑艺术发展到高潮,文艺复兴之后,崇尚繁琐装饰的建筑艺术登上舞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抽象艺术等的影响,人们对于过分装饰越来越感到厌倦。
在此背景下,现代建筑运动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走向高潮。
一、赖特与柯布西耶简介弗莱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学最重要的大师之一,美国至今最伟大的建筑师。
1867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里奇兰中心的一个威尔士家庭里,父亲是洗礼牧师,爱好音乐,母亲受福禄培尔(Froebel)教育计划的影响,一开始就决定让儿子成为一名建筑师。
赖特从小生活在威斯康星州的乡村和山谷,其叔父的农场对他那种居住在风景和自然中的观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兼有建筑师,规划师,画家,雕塑家以及理论家多重身份,被誉为当代的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1887年出生于瑞士西部的拉绍德封,父亲是一位钟表雕刻师,母亲是一位钢琴师。
他的祖辈最初生活在法国南部,后来移居到瑞士,1930年再度加入法国国籍。
两个建筑比较名作解析

• 流水别墅 ——体现环境的优势
流水别墅与环境完美结合, 那四面挑出的宽阔的平台, 边角磨成圆弧,而竖向坚 下来。 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 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 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 进室内。
材料
• 肖特汉别墅
裸露的混凝土,清晰地呈现出 模板的印记,制作模板的 材料是当地常见的木头。 光滑的表面只出现在屋顶 的阳伞下和房间的顶棚上, 因为此处采用了金属模板, 由此获得的表面将涂上鲜 亮的色彩,以歌颂裸露混 凝土的辉煌。
场地、环境
该场地处在Ahmedabod市的郊外,面积宽敞, 树木花草繁多,是作为纺纱协会秘书长哈特 辛古氏的住宅建造的。这是一栋个人的、复 杂的、细微要求颇多的设计方案。 从布局方案来看,主屋和附属屋具有强烈的 正方形外观,两个均在对角方向布局。 从对角方向要素的布局来看,主屋三层的布 局是在矩形的框架内进行的房间布局设计, 使人感受到以斜线为中心轴的布局与反方向 的力形成的均衡感。 主屋的四个立面表达出来了,取代了白色时 代的对称,立体与平板的对比在对角线方向 上营造出来了。
•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都达到了伟大艺术品沉稳、坚定的 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穿插在整个建筑内外空间及其布局与陈设 之间。广阔的室内空间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起居室的过道中, 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会先通过一段狭小而昏暗的 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往上的主楼梯。穿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 石壁,右手边是直通的房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室的二层踏步,赖特 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 起居室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穿过建 筑物直到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和北侧呈几何围合状的侧室,相比 起居室的光线则较为暗淡,岩石铺设而成的地板上。隐约显现出它们的 倒影,流布在起居室之中。从北侧及山崖方向反射进来的光线和照射到 楼梯的光线交织在一起,显得朦胧柔美。这个起居室的空间气氛,随着 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出多样的风采。
柯布和赖特比较

罗宾别墅是赖特为弗雷德理克.罗宾设计的别墅。
被认为是莱特Prairie Style 建筑风格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该别墅建于1909-1910年,耗时仅一年多,建设速度十分惊人。
从平面上看,这个别墅是由两个错开的叠放在一起的长方形组成的,相接一面是长方形的长边。
小点一个长方形位于后部,在一层布置有车库和入口;仆人的房间、厨房和客房布置在二层。
大的那个长方形位于前部,是该建筑的主体,平面主要是围绕楼梯和烟囱而布置的,半地下室布置有孩子的房间、活动室;一层是起居室和主卧房。
这个别墅还是第一个使用钢结构的别墅建筑,这是为了支撑悬挑出墙20英尺的屋顶(四面都是如此)而特别设计的,这个结构使得它能够更好的挡风遮雨。
它还是用了174扇艺术玻璃窗和门,在主体结构的一层楼装有一长排的这种玻璃窗,这使室内外能够很好融合在一起,而且采光性能好。
该别墅建成以后,和其对面的学院派的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相对,两种风格不同的建筑对峙着,非常有趣。
简介: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梦想,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
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
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
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柯布西耶霍华德赖特的城市理论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的思想体系对比

勒·柯布西耶、霍华德、赖特的城市理论及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的思想体系对比勒·柯布西耶、霍华德、赖特在城市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与设想。
柯布西耶提出的是“光明之城”,霍华德提出的是“田园城市”,赖特提出的是“广亩之城”。
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即一切为统治者的强权统治而服务。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可分为两个方向: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伦理的、社会学的规划思想,以及以《管子》与后期的风水理论为代表的自然观的、功能性的规划理论。
《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它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市的基本规划思想的城市格局。
它提出的“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基本上已经奠定了之后几乎所有城市的基本格局。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经成为了一种“工具”,在其中暗示着一种社会关系与秩序。
高大宏伟的府邸与低矮简陋的普通住宅,时时都提醒着人们统治者的权威;清晰地街坊与宽广笔直的街道暗示着人们要规规矩矩,不能违背’礼‘制。
相比于《周礼考工记》的限制性,在《管子》一书及后世的一些有关风水的理论中则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中的理性、功能主义的一面,《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时,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即使如此,《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与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柯布西耶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建筑大师,他的城市规划理念是基于战后的重建与对新鲜事务的崇拜。
柯布西耶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与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摘要:勒·柯布西耶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其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本文通过柯布西耶著名作品的赏析来简要阐释他的建筑思想。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关键词:柯布西耶,马赛公寓,朗香教堂1.朗香教堂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上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一座小山上,其白色幻想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
勒·柯布西耶将朗香教堂构思为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的三维雕塑作品,并打算让参观者沿他所描述的“建筑散步道”行进,以使人们在靠近建筑和进入其空间时可以获得一系列的“造型体验”。
在了解他的的生平和经历之后你会发现,柯布西耶关于沿建筑行进的概念明显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特别是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驿车旅行的影响。
我想的确,这贯穿于他的建筑宣言《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将帕特农神庙是为建筑的典范。
除了行进概念之外,勒·柯布西耶还从希腊建筑中吸收了以黄金分割为基础的古典比例系统。
,他经常用其限定和平衡自己的设计。
○朗香教堂这样奇异怪诞的浪漫主义形状从一开始,柯布西耶的意图就是玄奥多于宗教,他希望创造一个诗意的,雕塑般的空间作为“一个强烈的集中精神和共冥想的容器”。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筑由喷涂后用一层石膏刷白以形成粗糙表面的素混凝土墙面构成。
教堂大面积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屋顶,是由一对互相平行的6cm厚的混凝土壳体组成。
在色彩肌理上与粗糙的亮白色的墙体形成对比。
屋顶的形状将比作从修女的帽子到舰船的船头等各种东西,它是依照柯布脑海中的蟹壳有意设计出来的。
就像柯布西耶其他作品中的围护结构一样,荷载不是由墙体自己承载,而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是由16根陷入在北侧和南侧墙体中的柱子来承载的。
2.马赛公寓“如果你想你的家庭在一个安静,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置身于2000人之中,相互牵手,与别人同时走进一个大门,走进4部可以容纳20个人的电梯中的其中一部,你会享有孤独,寂静和快速的室内与室外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 NO.16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资源与环境
1 背景概述
在整个欧洲大陆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之后,技术已经被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上了。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把科学、艺术、和技术作为并列的三大层次,人们从过去的形而上学的思想解放出来,不光关注思想,也关注现实的科技。
艺术界出现了种种新的思潮,如立体派和抽象派等等,这些也对于建筑界有相当的影响。
在建筑业界也出现了抛弃了传统的古典建筑的必要形式元素而转向新的设计思路的思潮。
无论是水晶宫或是巴黎世博会机械馆的建成,都给了当时的人们以截然不同的新的建筑美感。
人们开始喜欢这些巨型的“怪物”。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欧洲大陆一片破败,百废待兴,新的建筑思潮有了发挥作用的大背景。
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建筑观在这个时代有了他最适合发挥的场所。
他所提倡的反对纯装饰,强调建筑本身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建立新的机械与技术的美感,提倡预制和装配等观念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大量的建成大规模住宅的重要方法。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也是新兴的工业战胜传统工业的重要标志。
战争对传统城市的破坏以及新旧城市的交替和对人文的关怀是柯布西耶提出明日之城的最大前提。
由于美国建国的历史不长,而且主流社会多数是移民,并没有发展出新的文化底蕴和元素,因此文化方面却没有太大的进展,加之美国本身的城市建设比较落后,相对来说更容易形成对田园文化的追求,赖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抓住了美国人的文化底蕴。
而美国大城市的各种问题和单调乏味的生活方式也驱使他逃避这一切。
他的“广亩城市”的设想便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这种设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产阶级的需要,并且也试图解决了一部分大城市所发生的问题。
2 比较分析
柯布西耶最早的社会观体现在他的建筑观上,俄国的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掌握政权,这种新兴的力量强烈的刺激了柯布西耶,作为一个思想家而不光是建筑师,他的设计开始更加平和,对于住宅重建的关注使得他在某些方面上更接近于社会主义者的想法,这也影响了他的城市观。
他对于巴黎的构想是建造大量的高密度住宅和办公的高楼,立体和地下交通发达,并大量的植植物,以期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
他对于方格网的形式,功能的严谨分区和几何学上的构图划分是设计的主要手法 。
不得不说,柯布西耶的建筑观与城市观,相对于当时的世
界来看,是相当的激进的。
而且,不甘于只作
单纯的建筑师,而是希望能对整个建筑业,甚
至社会都有一定的领导作用。
然而即使是这
样,在欧洲这片土地上,古典文化的精神还是
存在的,尤其是在建筑业长时间的观念上的发
展的停滞,更使得突破难以继续。
一战后,对
于欧洲的大部分古城破坏很大,而且战后的迅
速发展也使很多老城无法面对新的发展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柯布西耶提出了新的
“光明城市”的城市规划概念。
如果要说是改
建,倒不如说是新建,把那些饱经战火破坏的
城市来一个全新的形象。
不过在欧洲,这种做
法的压力可想而知。
当时的美国正在向两个
方向分野。
一是向古典主义的倒退,在芝加哥
世博会上,一大批仿古的建筑依着古典的建筑
原则鱼贯而出,而另一方面,萨里文和詹尼的
芝加哥学派也蓬勃发展。
两者都具有相当的
力量。
赖特早期在萨里文的事务所工作了很
长一段时间,不过赖特幼年的经历和对自然的
无限热爱,注定了他和萨里文的观念无法一
致,赖特的骨子里还是那个威斯康星的少年,
一个将大地的景色融于一体,建筑在水平方向
无限延展,和地平线汇在一起的地域的建筑
师。
这种在大城市生活的经历使得赖特愈发
的讨厌集中的城市,他对于广亩城市的构想,
植根的是中西部大量空旷的土地,赖特对大城
市生活的否定,是反抗现有城市的乌托邦式的
设想,把个人的社会理想假定为整个社会的普
遍理想,如果真的全部按照赖特的想法来实
施,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种倒退。
当然我们也
要看到广亩城市的积极意义:对于大城市问题
的分析;城市分散理论的提出;对于生活方式和
责任感的理解以及对于人的价值的强调,这些
独到的见解也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
能性。
柯布西耶和赖特的城市规划概念出发点
其实并不一致。
柯布西耶是基于战后的重建
环境和对新兴事物的崇拜,赖特则是对于大城
市的不满和美好的乡土环境的热爱。
柯布西
耶是破旧立新,赖特是追本溯源。
我们应当
看到,柯布西耶的思想是绝对的理性主义,并
且对于推断,不论正确与否,是合理的;而赖特
则相对比较感性,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判断和对
美好愿望的追求。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对于城
市的看法的两种根本态度。
事隔多年,柯林?
罗厄提出了“拼贴城市”,不论分散还是集
中,城市所具有的并不应该是单一属性,而是
一种织补,顺着历史的沉淀慢慢积累的物态形
式。
不可否认,城市本身是具有意义的,然而
这种意义很难在现实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那么,到不如用多样的手法还原放大而把这一
切留给城市的人了。
时至今日,在经历了《雅
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和《北京宪章》之
后,城市规划也逐渐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在集中式和分散式之间不断的寻求平衡点,既
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
的生活需要,这也符合相互依存,螺旋上升的
发展观念。
3 结语
城市发展至今,最大的症结仍然是人类的
现实生活需求和对美好家园向往的矛盾,无法
同时保证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上能同时满足
这两点,加上意识和文化之间某些差别的不可
调和,拼贴或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复杂性
和矛盾性也成为了现今的主题。
建筑师和规
划师在限定的条件下无法对问题解决的尽善
尽美,那么,选择解决何种问题就成了第一考
虑,接下来再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
单
一模式下的城市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衰败,新城
的高密度,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人口结构的
破坏都使得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在大城市
设置密度极低的区域也不太现实,共生和共融
是集中式与分散式城市理论共同作用的主
题。
我们需要了解大师们关于问题的分析方
法和解决方法,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手法和形
式,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好城市规划和改造的
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268.
[2]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3] 柯林罗.弗瑞德科特著,童明译.拼贴城市.
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149.
[4] 罗伯特文丘里著.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中国建工出版社:4.
浅谈对柯布西耶和赖特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比较
郑军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100044)
摘 要:柯布西耶和赖特同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这两个人在城市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设想。
柯布西耶提出的是“光明之城”,而赖特提出的则是“广亩城市”。
本文试图从比较他们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影响这个方面来说明这一情况的原因。
正是欧洲和美国的发展阶段和情况不同促使两种不同的思想出现,并对后人的城市规划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光明城市 广亩城市 集中与分散 单一与复杂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7)06(a)-0202-01
202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