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域建筑文化
湖南传统文化素材

湖南传统文化素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首先我们来说说湖南的传统建筑。
湖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省份,其建筑风格也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湖南传统建筑以“四合五天井”为代表,即四周有围墙围合、中间有一个开放的院子。
这种设计既能保证私密性同时也能有效利用空间。
湖南的传统建筑还有着独特的装饰风格,如木雕、砖雕等艺术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为建筑增添了一份文化和艺术的气息。
湖南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比如春节期间的舞狮、舞龙等表演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盼和对祖先的尊敬。
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也是湖南人民喜爱的传统方式,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湖南的传统手工艺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如刺绣、剪纸、蜡染等技艺被传承至今。
湖南蜡染以其独特的技艺和风格而闻名于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出口到国外。
湖南蜡染的特点是颜色鲜艳、图案繁复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深受人们喜爱。
湖南的传统文化素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建筑、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素材蕴含着湖南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传承至今依然深受人们喜爱。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绽放光彩。
【2000字】第二篇示例:湖南地处中国南部,素有“湖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美誉,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湖南传统文化。
湖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习俗等元素,为湖南人民传承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湖南传统文学湖南素有“楚地文化”的美誉,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湖南是楚国的一部分,因此在楚文化的影响下,湖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貌。
湖南的传统文学作品以楚辞为代表,楚辞是楚国的民间歌谣和诗歌,它们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湖南本土文化遗产历史部分

湖南本土文化遗产历史部分引言湖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多样的本土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湖南本土文化遗产的历史部分,包括传统建筑、艺术表演和传统节日等。
传统建筑湖南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古代中原文化和地方特色。
例如,湖南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当地土族人民的居住房屋。
土楼通常由土坯、石头和木材建造而成,结构牢固坚固。
另一个重要的传统建筑是湘绣楼,它是湖南独有的民居建筑,以其精美的湘绣装饰而闻名。
湘绣楼的外观典雅,内部装修讲究细节,展示了湖南人民的独特审美观。
艺术表演湖南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南花鼓戏。
花鼓戏是湖南的传统曲艺表演,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娴熟的歌唱和舞蹈技巧。
此外,湘剧也是湖南的重要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湘剧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剧中演员以舞蹈、唱腔和表情来传达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受。
传统节日湖南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盛大的是春节。
春节是湖南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的新年。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舞狮、放鞭炮和品尝传统美食等。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以及观看精彩的龙舟比赛。
端午节活动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传统文化体验。
结论湖南的本土文化遗产历史丰富多样,包括传统建筑、艺术表演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湖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本土文化遗产。
湘西七十二奇楼简介和历史

湘西七十二奇楼简介和历史湘西七十二奇楼,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一处以奇特建筑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而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些奇特的楼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传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奇楼之源湘西七十二奇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湘西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当时的统治者鼓励百姓修建独特的建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于是,湘西地区的能工巧匠们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并修建了这些独特的楼宇。
2. 建筑特色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多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斗拱、榫卯等传统建筑工艺。
在建筑色彩方面,这些楼宇以灰色和白色为主调,古朴典雅。
此外,每栋楼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如雕刻精美的花窗、寓意吉祥的图案等。
3. 文化内涵湘西七十二奇楼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这些楼宇是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信仰习俗和人文精神。
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湘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领略到独特的民族风情。
4. 历史传说湘西七十二奇楼的历史传说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湘西三棒鼓”。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湘西地区有三个青年以敲击鼓棒的方式比试技艺,最终三人合力敲击的鼓声传到了京城,成为了宫廷中的一道奇景。
此外,还有传说这些奇楼的建筑工艺与一位名叫“十八子”的木匠有关,他凭借精湛的技艺修建了这些楼宇,成为了当地的传奇人物。
5. 文化传承湘西七十二奇楼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楼宇是湘西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了解和感受湘西文化的机会。
此外,这些奇楼还成为了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的拍摄地,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通过这些楼宇的传承与展示,湘西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推广。
6. 景观风貌湘西七十二奇楼的景观风貌独特,每栋楼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和造型。
这些楼宇散落在山水之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介绍湖南文化和特色作文

介绍湖南文化和特色作文湖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部的中部地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素有“湘”、“楚”之美誉。
湖南省是南岭之南,洞庭之滨,玉劝之右,剑南之东,名山秀水,风光秀丽,由此形成了湖南独特的地理、人文和民俗特色。
湖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韵味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以下将重点介绍湖南的文化和特色。
湖南文化的特色湖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这里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湖南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艺术湖南是一个孕育人才的沃土,素有“文化湘军”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文学艺术的发祥地之一。
湖湘文化是湖南省的一种地域文化,不仅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湖南省名人辈出,如屈原、刘言史、范仲淹等都继承和发扬了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饮食文化湖南的饮食文化以辣椒为特色,土特产有辣椒、茶叶、香菇、竹笋、糯米、红薯、茶油、五香豆鼓等,其中最有名的是辣椒。
湖南菜系是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以其辣、鲜、香、嫩、麻等特点而闻名中外。
湖南的麻辣火锅、剁椒鱼头、臭豆腐、怪味鸭脖都是具有湖南特色的美食。
湖南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是湖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民间文化湖南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有舞龙舞狮、剪纸、布袋戏、湘剧、花灯、民俗活动等。
湖南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有25项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其中还有很多尚未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地方性非遗项目。
4.建筑文化湖南省有大量的古建筑,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
湖南的苗寨、土家寨、古城墙、园林、寺庙等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传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吊脚楼、湖南境内的岳阳楼、岳麓书院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湖南的特色湖南是世界非遗生态大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风光秀丽壮丽。
文化遗产知识:走近“土家天空城”——领略世界文化遗产风情,探究土家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遗产知识:走近“土家天空城”——领略世界文化遗产风情,探究土家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土家天空城,又称为土家族古城,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宁乡县的土家族聚居地区,是中国土家族文化和民族建筑的代表性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处坐落于山间的独特建筑群,它不仅俯瞰着云雾环绕的山山水水,更揭示了中国土家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土家天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建造,历经多次扩建和修整,到了清朝嘉庆年间达到了现有的规模,是一处集居住、防御、军事、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更是土家族人民精神文化多层次交流的载体。
整个城市建筑群是由牛耳坪、图书楼和重楼三个部分组成,形如三座互相依托的巨型城堡,呈三角形分布,现存建筑有108栋,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有五个小城堡而外城有八个小城堡。
土家天空城十分具有文化价值,它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留存完好的土家族建筑群之一,融合了土家族的传统、民族风格和现代理念。
它的建筑结合了第五代、第六代土家族传统建筑和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地域特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比如,它采用了土家族特有的水计算技术,利用山间坡地的高差和水的自然落差,实现大规模灌溉,丰富了土地,促进了农业发展。
此外,土家天空城的建筑布局与建筑技术也是考古学和建筑学研究的重要案例。
土家民族的文化也是土家天空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是中国非汉民族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民族之一,也是民间文化深厚的代表之一。
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婚姻制度,笃信道教和佛教,崇尚蛇神,热衷歌舞和诗歌。
在土家天空城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工艺品和各种土家族艺术和文化表演,比如传统编织、绘画和手工艺制品等,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一座博物馆。
此外,土家天空城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也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它位于张家界市区以西秀峰山脉主峰天子山的北麓,与乌龙山相望,犹如一座守望的巨型城堡,在屹立不倒的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神秘、清幽的感受。
城内石板路、长廊、井穴、水井、铥像墙、门神等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课件

艺术
怀素
•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 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 合称“颠张狂素”,形成 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 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 峰。
齐白石
•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 齐白石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
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 绘画近现代的高峰。他的绘画 更是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晴雨 表、风向标。
7 岳阳楼
•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 上。
•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齐名, 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
•登楼俯瞰洞庭湖,水面烟波浩淼,苍苍茫茫, 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的美誉。
•岳阳楼传说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鲁肃训练 水师的阅兵台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 阳楼著称于世
湖湘文化
一、历史渊源
• 泛指湖南 • 地处洞庭湖之南,故名“湖
南” • 湖南简称湘,因湘江贯通南
北 • 楚文化是源头
二、湖湘文化艺术—建筑
1、城头山遗址
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 最早、文物最丰富、保 护最完整的古城遗பைடு நூலகம்,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 市”。
2、南岳衡山
• 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 • 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
•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位于湖南省的张家界大 峡谷景区栗树垭和吴王坡区域内,为一座景 观桥梁,兼具景区行人通行、游览、蹦极、 溜索、T台等功能。主跨430米,一跨过峡 谷,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 对高度约300米。这座全透明玻璃桥长度、 高度位居世界第一。
6 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
•悬于山顶西线,长60米,最高处海拔1430米, 是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继悬于峭壁之上的鬼谷栈 道、凭空伸出的玻璃眺望台、从玻璃台可以看 见下面。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

湖南凤凰古城民俗风情湖南凤凰古城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
1. 建筑特色湖南凤凰古城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古朴的木结构,结合了苗、侗、土家等多种民族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
街道两旁的房屋多为两层木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红墙黑瓦”风格。
每个房屋都有刻有精美图案的门楼,彰显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节日庆典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表现在各种节日庆典中。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凤凰古城都会举行盛大的迎春花灯节。
届时,古城的街道上会布满五彩缤纷的花灯,耀眼夺目。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龙舞、舞狮等表演,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湖南美食。
此外,古城还定期举办龙舟赛、踩月亮等传统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3. 民俗表演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表演给游客们带来了难忘的经历。
在古城的主要广场上,每天都会有各种精彩的表演活动。
民间艺人们会表演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等节目,让游客们领略到湖南多元文化的魅力。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如刺绣、木雕等,游客们可以观摩他们的制作过程,甚至亲自体验一把。
4. 美食文化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不仅仅表现在建筑和节日中,还体现在地方美食文化中。
凤凰古城有许多有名的特色小吃,如臭豆腐、油香鱼等,都是游客们品味湖南美食的首选。
此外,古城还有一些传统的农家饭庄,供应地道的农家菜,让游客们能够品尝到地道的湖南农家味道。
5. 民间习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民间习俗中。
如婚俗,凤凰古城的婚礼仪式既庄重又热闹。
新娘出嫁时,会有一场盛大的婚礼仪式,婚车花轿、彩旗彩带、鞭炮欢呼,热闹非凡。
还有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如端午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等,都是古城居民们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
总之,湖南凤凰古城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中国湖南省的历史文化

中国湖南省的历史文化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是一个充满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自古以来,湖南便是交通要道和重要的文化中心,历经千年的历史沉淀,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文学、戏曲、工艺等多个方面。
下面,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和维度,为读者展示湖南省的历史文化。
1、建筑文化湖南自古以来就是建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长沙崇文阁、岳阳楼、衡阳雁城楼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曾经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建筑物。
其中崇文阁是唐代长沙的胜迹,高达四十多米,五层檐的楼阁矗立在长沙市区的中心地带,是湖南省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坐落于洞庭湖之滨,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次修缮和改建,是现存中国古代楼阁之中最为完整的一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衡阳雁城楼是中国唯一一座双层雁形城楼,明代建筑,作为明代兵防设施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2、文学文化湖南的文学氛围一直以来都非常浓厚,创造了许多名家名作,例如詹天佑、艾青、曹雪芹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莫过于《红楼梦》了,曹雪芹就是拥有湖南籍的文学家,他耗费多年时间创作完成的《红楼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湖南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为人津津乐道的文学名家,如鲁迅、张天翼等。
这些名家和名篇是湖南丰富多彩文学氛围的见证。
3、戏曲文化湖南的戏曲文化同样十分繁盛,湖南民族地域文化及地理环境因素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湖南地方戏曲,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岳阳楼吊脚楼的“川剧”,湖南花鼓戏,岳阳夫人诉春等传统戏曲。
这些戏曲不仅音乐、唱腔、表演、造型等非常特色,而且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极具观赏性和文化价值。
4、工艺文化湖南的工艺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处于繁衍和传承之中,湘绣、橄榄核雕、香炉、红瓷等工艺品都独具湖南特色和工艺之精。
湖南的橄榄核雕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属于中国南方的特有工艺。
湘绣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手工绣品之一,其精致的手工绣花技艺和鲜艳的色彩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总的来说,湖南省是中国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之一,拥有丰富的建筑、文学、戏曲、工艺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古村落特点
之上甘棠村一、湖南古村落概况
湖南地处三湘四水之间,从湘北洞庭湖滨的张谷英村,到湘南谢沫河畔的上甘棠村;从湘东井冈山麓的,到湘西武陵山下沱
江边的吊脚楼,一座座古老的村落,一片片斑驳陆
离的古老民居,散布在广阔的田野和山岭之间,仿
佛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辉煌的历史。
湖南地区地域文化建筑分区根据其建筑风格可
大致分为处于湘江中下游流域的湘东地区、处于湘
江上游流域的湘南地区、处于资水上游流域的湘西
南地区、沅江中上游流域的湘西地区、沅江下游流
域的湘北地区五大块。
湖南的古村落古民居作为中
国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中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组成部
分,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建筑的选址和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
2、建筑的形式:呈现出稳定性、封闭性、创造
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精
神。
3、建筑的内涵:浸润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精神。
二、上甘棠村建筑文化
(一)、地理位置
上甘棠村位于湘南地区,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目前,村内至今仍保存200多幢明清朝代的古民居。
该村也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
湘南地区是指湘江上游流域的湘江、潇水、
春陵水地区,该区自然地理环境几乎全属于雪
峰山脉、湘赣边境山脉所形成的山地丘陵区。
主要包括湘江上游领域,即郴州、永州和衡阳和株洲的南部等地区。
湘南地区古村落大致有以下特
点:
•封火山墙以人字形为主;
•墙承重结构,建筑材料用砖、土坯砖和当地盛产
的汉白玉、红砂岩;
•单体平面以“一字形”为主,横向天井和竖向天
井相结合发展;
•入口为装饰中心,多用花窗和轩棚出檐,成为整个房屋的视觉中心,是
此区域房屋最大的特色。
•重装饰,尤以入口及廊步空间为主
要装饰区,
•装饰中心区。
以下就以上甘棠村为例,逐步分析上述特点。
(二)、古村落概况
村内至今仍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
此外,村庄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
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年的步瀛桥、民
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
古建筑。
创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庄,在历经千年风
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
考
古专家称,像上甘棠村这种同时具有建筑、商业、
书院、宗教等文化特色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实属奇迹。
在上甘棠村“月坡亭”有一摩崖石刻,据考证,该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主要内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风光和周氏家族在该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共有功德碑、劝谕文、感怀诗、八景师等24方古代石刻,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谱。
这一处由一个家族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镌刻下来的专门反映这个家族千年发展史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还是第一次
发现。
它对于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村历史、民
俗,尤其是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三)、村落布局
上甘棠村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选址布局十分讲究。
站在上甘棠村的一处高地上放眼眺望,见滑油山就像一把舒适的太师椅,上甘棠就端坐在它的靠背上。
左右各以将军山、昂山为“青龙”与“白虎”,前有龟山和西山为近案和远案,视野开阔;村前的谢沐河则如同玉带缠绕,蓄势涤污。
一片密密麻麻的青瓦高墙安卧在青山绿水间,正是一片风水佳地。
据有关资料所记,上甘棠村自北边的昂山开
始,沿沐河向南布置1.8米宽的主要交通干道,
与其垂直布置9条次干道,现还留存7条。
上甘
棠周氏共有十族人,称为九家门楼十家厅,每一族沿次干道向后延伸布置住房,与主干道交叉处,建有各族的门楼坊和小型广场。
这里现有453户、1865人,拥有历代古民居200多栋,有坚固整石块砌成的500米长的防洪墙,有4座古香古色的门楼,有跨越400年左右的8座民居,有68座清代古宅民居……据说村里巷道格局其实是按周敦颐的太极图布置,外人贸然闯进来还真的走不出去。
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正房、厢房、楼房,都有严整的纵深布局,考究的中轴对称。
中间天井铺满青石,高大的风火墙上青草萋萋,墙体上“古今风月”的斑驳字体依稀可见。
天井旁主楼的大门上雕花窗棂极为讲究,使正屋能充分采光。
房屋的地面都支有六七寸高的架子,既解决南方潮湿的问题,又可让屋下通风。
(四)、地域特征建筑代表
1、文昌阁:
始建于南宋年间,已几经修葺,共4层,高16米,横10.6米,深10.2
米,占地108平方米。
解放前,左有前芳寺,
右有龙凤庵,前戏台龟山,后侧有龟塔、驿
道、月陂亭,构成了宫殿式的建筑群。
寺庙
下殿和两侧都是雕龙画凤,瑞狮麒麟,各具雄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还有关帝圣君、十殿阎罗、慈悲观音、如来佛祖,个个造型妙肖,神形备兼。
侧面的小石山,方石陡峭,便是龟山胜景。
2、门楼
古村里现有四座古代门楼(原有十座),族人以门楼分族系。
古村的第一个门楼建于清光绪年间。
其实,在上甘棠村,门楼都是由族系里最德高望众的人修建的。
在湘南一带,通常“门当户对”为圆形造型的是官宦之家;“门当户对”为方形的是百姓人家。
第二个门楼修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
第三个门楼正对着龟山,也是修建于明代。
门楹上左右对称雕刻着一对梅花鹿,户对上左右对称也雕刻着一对梅花鹿。
它是手捧仙桃、长胡子、长眉毛的老寿星的座下骑。
门楼的修建者,巧妙地以梅花鹿为象征骄傲地向世人弦耀自己是一位老寿仙。
古村的第四个门楼原来的建筑风貌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是“文革”之后重建的。
不过两个圆形抱石鼓的户对都是从明朝一直保存到现在,也只有它在那儿诉说着主人当年的荣华与岁月的沧桑……
3、步瀛桥
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
历经元、明、清修缮,千百年来维系着村前的古
驿道,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它也是湖南省
唯一仅存的三孔宋代古石桥。
桥宽4.5米,长27米、高6米。
拱桥采用半圆型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应成趣。
三、小结
虽然已在湖南学习生活两年多时间,但对于湖南地域性的本土建筑了解并不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是自己对于湖南本土文化建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课程结束后也去了一些地方进行实地调研,亲身感受了一下这些本土建筑的地域特征。
无论是湘西吊脚楼,还是湘北张谷英村,或者湘南上甘棠村,都体现了湖南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对于这些无价的文物,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其的保护应远远大于对其的开发以使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也让子孙后代有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