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语文考试中的对联题

合集下载

中考对联试题解读和解题指导

中考对联试题解读和解题指导

中考对联试题解读和解题指导【知识储备】◎要点解读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相传起于五代,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起源于律诗的对偶句,现在仍保留着律诗的一些特点。

要求对仗整齐,平仄呼应,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考点动态如今,拯救、继承和发扬汉语文化是大势所趋,为此对联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

我收集的136份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中,有13份试卷考查了对联。

虽然,仅占约10%的比例,通常是2―4分,但预计2014年会有更多省市将对联纳入命题范围。

对联试题主要考查斟字酌句和语言表达能力。

无论何种形式,中考对联试题一般要求宽对即可,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结构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认知、欣赏及拟写对联是考查重点,日常复习中我们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以便从容应对。

◎常见题型1.判断常见对联。

2.写喜欢的对联,并赏析。

3.填写重点词,补充对联。

4.根据上联直接拟写下联。

5.结合特定情境对出下联。

【例题解析】一、根据特点,判断对联常见对联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

我们只有牢记它们各自的特点,才能准确判断。

(一)春联是描绘时代背景、增加喜庆气氛的对联,常有“春、新年、岁”等字眼。

如:爆竹震落漫天雪,金凤唤来大地春。

(二)婚联是祝贺结婚的对联,常表达“成双成对”之意。

如: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三)挽联是哀悼死者的对联,表达哀悼、赞颂之意或对在世的人表示慰勉。

如: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这则挽联悼念逝者“德高”。

(四)行业联是突出行业特征的对联。

如:李桃交谊笃,橘柚及时登。

这是水果店的对联。

例(2013年白银卷)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正确的顺序是:答题指津:(1)熟知概念,牢记特点。

对联题的答题技巧

对联题的答题技巧

点击中考
1、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 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 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 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呐喊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点击中考
2、柳宗元借小石潭的风光表达了被贬 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 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 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 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 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词性一样 种类相当 4、构造〔格式〕一致 5、围绕同一主题 6、仄起平收 〔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海 阔 凭 鱼 跃;
〔名词〕〔形容词〕〔介词〕〔名词〕〔动词〕
天 高 任 鸟 飞。
〔名词〕〔形容词〕〔介词〕〔名词〕〔ຫໍສະໝຸດ 词〕• 对联口诀对: 联规那么

名对名名对,动名对动,, 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实对虚对。实来虚对虚,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 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返回
对联题二
2、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 使之对偶工整。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 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
此木 山山 此木为柴山山出
火因
夕 夕
因火成烟夕夕多
1、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2、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3、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 花鲁落肃东山樊。哙 崇 4、两舟并行,橹速哪如帆快。 武
八音齐奏,箫和怎及笛清。 轻 萧何 狄青 文
对联的根本要求 :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一样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3、上下联一样位置的词

人教版中考语文对联解题技巧

人教版中考语文对联解题技巧

人教版中考语文对联解题技巧篇一: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对联常识: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应;4.节奏相和;5.平仄相协;6.意义相关.(八下语文) 一下对对子、合体字韵文:云对雾,雪对霜。

和风对细语,朝霞对夕阳。

是对非,长对短。

花对草,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千口舌,舌甘甜。

土里埋,木帛棉。

人门闪,马门闯。

心入门,闷得慌。

合手拿,分手掰。

人失足,跌下台。

二上对对子:美对丑,爱对恨。

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

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贫对富,冷对暖。

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三上古诗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三下对对子、古诗名句: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白鹭飞,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杂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杜甫)四上:趣味对联(回文、双关、叠字、异音、讥讽)6副,景点对联4副:雾锁山头山锁雾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天连水尾水连天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一位父亲请先生给后来想读书的儿子赠对联:苏东坡给莫干山寺庙势利眼住持题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坐请坐请上坐好读书不好读书茶敬茶敬香茶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山东济南大明湖:江苏苏州沧浪亭:一径竹阴云满地树红树碧高低影四面荷花三面柳清风明月本无价半帘花影月笼沙烟淡烟浓远近秋一城山色半城湖近水遥山皆有情四下古诗名句,唐伯虎与祝枝山、乾隆皇帝与纪晓岚趣巧对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

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

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联题作答方法及考点,欢迎参考阅读!一、考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一)、考基本的对联常识。

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

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词性相对。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4、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

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平仄相对(要求不是太严,所以这里就不讲了)。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

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例:2002年天津市高中招生试卷中,有这么一题: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临绿水的轩斋。

根据对联的有关常识,我们可以把后半句改为: 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二)、考对名著的了解以及对对联知识的运用。

2022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指导:如何解答对联题

2022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指导:如何解答对联题

2022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指导:如何解答对联题对联又称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民间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别称。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谐调,是由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所决定,文人巧妙搭配组合而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而对联与书法的巧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既然是中华文化象征,高考语文试题就不会让对联缺席。

拟写、选择、配对、组合对联可以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因为拟写、选择、配对、组合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拟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因此可以说,拟写、选择、配对、组合对联的题目是一类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考查的典型试题。

解答这类题目,必须掌握相应的对联仿写技巧,一般来说,下面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总体上把握仿写要点。

1. 拆分组合,善于联想。

先把题干中给出的一联拆成几个短语,通过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方法,给每个短语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短语连缀成句。

2. 分析立意,选准词语。

一副对联,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或深思历史,或剖析现实,都有明确的倾向,在拟写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现。

3. 运用积累,灵活化用。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灵活运用平日积累的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成语熟语、诗文名句、历史典故等来拟写对联,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苦心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体,堪称此类对联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三种技巧是从总体上谈仿写的,解答题目时,还要掌握对联的一般知识,下面就从五个方面分述之。

[1][字数相等]虽说对联的篇幅可长可短,但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联不起来。

掌握对联应考技巧,轻松应对中考语文

掌握对联应考技巧,轻松应对中考语文

掌握对联应考技巧,轻松应对中考语文2023年,中考仍然是每一个初中生必须经历的挑战。

而对联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一个重要内容,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掌握对联应考技巧,可以让学生轻松应对中考语文,获得满意的成绩。

一、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在准备对联考试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首先,对联是由上下两句组成,是一种诗歌形式。

上下两句的意思相对照,形式上的对仗律动,要求结构、韵律均对称。

其次,对联的构成可分为对仗、对比、对称、对错、对景、对联等。

不同类型的对联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合理的思考和答题。

二、巧妙运用对联应考技巧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后,学生需要巧妙运用对联应考技巧。

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常见的对联类型,例如对仗型、对比型、对称型等。

此外,还要掌握相关的技巧,如用意比字、以谐音取助、让一个字多用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更加准确地表述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高文化素养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诗词、典故、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掌握对联,就需要提高文化素养。

学生应该积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让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四、多练习最后,多练习是掌握对联应考技巧的关键。

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对联、模仿写对联、参加对联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对联的造诣。

在练习时,要注意审题,全面理解题目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掌握对联应考技巧,轻松应对中考语文,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和长期的努力。

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巧妙运用对联应考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多练习,就一定能在中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对联题答题技巧

高考对联题答题技巧

高考对联题答题技巧一、对联基本知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

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

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一声或二声)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

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高考对联题答题技巧1、对联的内容都相关,在解答对联题时,就可以借助联想,利用相关、相似、相反的联想。

先把一句拆成几个词组,利用联想的方法,给每个词分别作对,再把这些对出的词连缀成一句。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初中语文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一、对联题[题型解说]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对对子”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不少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对联题。

对联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在中考命题中,出现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好题型,形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亮丽风景。

[命题角度]对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简单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而且命题者还常常将对联题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各地人文自然景观等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大事。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对联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是“应对撰写型”,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对联的某一联(上联或者是下联),对出另外一联(下联或者上联),这一形式的考题比较灵活,内容上多和考题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起来。

[方法点拨]解答对联题,首先要紧扣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联,极讲究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上下联对应位置),形式整齐,节奏和谐。

在词性相对、事类相通、句式相同的情况下,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联,或相辅相成。

总之,意义要防止重复单调,要力求变化多样,引人入胜。

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做到宽对、活对就行了。

至于平仄方面一般都不作要求。

其次,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品位。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功夫在平时。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习语文。

要想加强文化积淀,增强应对能力,就必须努力做到广泛阅读、仔细品味、强化记忆、灵活运用。

特别是平时注重多背记一些古典诗词,多积累一些楹联。

[非常题例]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答语文考试中的对联题高玉宝当下,语文考试中,对联的考察是一个热点题型,学生对此往往无处下手,笔者认为,要想准确作答对联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用理论指导实践。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俗称“对子”。

对联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二要讲究对仗工整;三要讲究平仄;四要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下面举例说明。

初学对联,必须掌握“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

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

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

如用“日月”,属仄声,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

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

又如: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

这副对联就符合对仗的要求。

另外,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仅需要对仗工整,更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

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

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其次、平时要加强语文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对联学习非一日之功,平时要徜徉书海,广泛阅读,仔细品味、强化记忆,这样才能增强应对能力。

三、加强训练,掌握考试对联题的设题形式。

第一种类型:对联链接题例1.指出与下列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名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例 2.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会想到哪篇文章?解析:例1中的对联,由郭沫若撰书,悬挂在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内,它是对蒲松龄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内容和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

例2中的对联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内容撰写的、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

由“万家忧乐到心头”自然就想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答案应是《聊斋志异》《岳阳楼记》。

第二种类型:对联匹配题例3.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A.万紫千红总是春B.万家忧乐到心头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例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浸染出浓浓的意韵。

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莫愁湖对,总统府对。

解析:此类题根据上联找下联,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对联特点的整体把握。

例3的答案是B;例4的答案是: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第三种类型:对联撰写题例5.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解析:乍一看,这一题似乎不是对联题,但从题目要求“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来看,其实前一句就是上联,要做的就是把下句变成下联。

解答此类题,既要认真分析前一句的内容,更要揣摩其句式结构特点。

然后再把下句作相应的变形。

参考答案是: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例6: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五行山下定心猿[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这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

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例7.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解析:这两道对联题考查的形式相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都结合阅读名著来进行对联知识的考查。

细微差别就在于例6提供了相应的内容,而例7所要写的内容全靠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

考生在解答此类考题时,先要对上联条分缕析。

分析的步骤为:划分句子节奏。

如“五行山下/定心猿”;语法分析,如“五行山下(介词短语)定心猿(动宾短语)”,再分析提供的材料内容或回忆过去的阅读积累。

例6答案是:八卦炉中逃大圣。

例7中的上联是讲孔明的,那么,下联的内容最好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来组织。

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

例7参考答案是:义薄云天,关羽私放曹;大智若愚,张飞智擒严。

第四种类型:对联赏析题。

例8.结合所学知识,对下面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解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

这道题属于D(欣赏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下联内容相连,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以及对联的表达形式(巧用对比、长短句),两方面着手,就能抓住答题的要点,正确进行赏析了。

附:历年中考语文对联试题集锦。

1.(宁德课改)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

(任选一道完成) 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上联:下联: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2.(兰州)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

3.(广东河源)文中说,对联真是管用,不管你文化层次高低,都可拿对联来表情达意。

下面有个上联,请你试试对出下联:上联:雪中送炭,贫困子弟登学府;下联: 4.(桂林)①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你能指出对联中典故里的主人公是谁吗? 上联:下联: 5.(贵阳)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育志联等等.假如今天恰逢你的爷爷或奶奶做大寿。

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副送给他(她)。

( ) A.依山傍水景中胜境坐北朝南函里新居 B.红梅点点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鹤寿悠悠似南山 D.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 6.(恩施)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 7.(黄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

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8.(黄石)古人云:“字如其人。

”新课标指出“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下面是一幅感叹时光流逝的对联,请你把它完整的抄写一遍,注意把其中的拼音写成汉字。

“才见几fan风停雨住,you是一年春去冬来”。

9.(孝感)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10.(邵阳)对对子出句:山风光美对句:_________________。

11.(吉林)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

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 12.(常州)阅读下面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

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摘自《常州日报》2005年4月8日有删改)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 13.(镇江)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

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西游记》:《水浒》: 14.(锦州)有一副对联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是“故国不归,山河未遂中原志”,它的下联应该是( ) A.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B.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C.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D.忠魂犹在,道路争瞻汉相墓 15.(山西试验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

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 16.(乌鲁木齐)请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 17.(重庆)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水,冰化水水温升。

”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

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18.(东营)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