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合集下载

文化创新的途径_教案_课件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_教案_课件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政治组魏志平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文化创新的途径》,我将从七个方面加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是《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内容。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二、说学情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

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并结合高二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重难点作出如下定位: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因为本课探究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成为本课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主题案例探究法,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因为学生在文化创新中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教学难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课件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课件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课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让学生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3)培养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创新的具体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和热情;(2)提高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识;(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文化创新的概念及重要性(1)引入文化创新的概念;(2)阐述文化创新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2)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3)关注人民群众需求,创新文化产品;(4)发挥科技作用,推动文化创新。

3. 文化创新的具体实践(1)分析成功文化创新案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文化创新;(3)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文化设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文化创新相关的视频片段;(2)引导学生讨论文化创新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及重要性;(2)让学生分析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化创新的具体实践;(2)分享各组找到的文化创新案例;(3)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

4. 案例分析:(1)分析文化创新成功案例;(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课堂实践环节做准备。

5. 课堂实践:(1)让学生提出创新性文化设想;(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3)评价学生的文化创新成果。

1. 学生对文化创新概念及重要性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掌握情况;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和创新成果的积极性;4. 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视频资料;3. 成功文化创新案例;4.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说课稿(经典、值得收藏)

高二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说课稿(经典、值得收藏)

谢谢!
观点一: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味客 家山歌音韵已不能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客家 山歌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观点二:有些前辈专家不赞成创新山歌之说, 认为山歌形式是固定的,一变就失去了她的 独特韵味了。
问题:请你结合
以上两种不同观 点,谈谈你的看 法。(学生分组 讨论总结发言)
环节三:传承创新,我的责任(提炼总结 情感升华)
02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创新的途 径,理解文化创新 过程中要处理好当 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和外来文 化两对基本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客家山歌创新作品 展示和创新途径的探讨, 提高学生对客家文化的 兴趣,增强对优秀客家 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01 教 学 背 景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理 念 04 教 学 过 程 05 教 学 反 思
01
教学背景——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中的 第二框题,本课将文化创新引入到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是本单元的 重点、难点和落脚点。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 探讨文化创新途径的情境。 本课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借助客家山歌文化的创新发展为话题创设情 境,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实效性。
02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和基本途径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 现代文化、民族文化 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03 教 学 理 念
主体教育理论
依据主体教育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探究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课件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课件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课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文化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我国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如电影、音乐、舞蹈等,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创新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文化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如继承传统、面向世界、立足实践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化创新案例,并解释其创新之处。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文化创新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化创新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文化创新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我国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如电影、音乐、舞蹈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辅助教学。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座位安排:采用圆形或小组讨论式座位,便于学生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创新相关的展览或演出,加深对文化创新的理解。

2. 邀请文化创新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文化创新的途径。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文化创新案例,如流行文化的创新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2.设计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和发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呈现知识点。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文化创新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对文化创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动力来源。例如,我会展示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应用,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文化创新的策略和方法。在讲授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化创新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具体方式是首先展示一组关于文化创新的图片或视频,如传统节日与现代元素的结合、经典艺术形式的现代演绎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创新的魅力。接着,我会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文化创新的例子?”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文化创新的途径:介绍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包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
3.文化创新的动力:分析文化创新的动力来源,如社会实践、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等。
4.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探讨文化创新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理解难度大以及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等挑战。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问题和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度,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图表来降低理解难度,并合理规划课堂时间。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困难提供额外的辅导,以及不断更新案例和教学资源,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2)掌握文化创新的具体方法:立足实践,批判继承;善于借鉴,融合创新。
(3)明确文化创新的要求: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视频、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视角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3.白板和互动屏幕:用于展示案例、记录讨论内容和反馈学生意见,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直观性。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创设实践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或模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文化创新的过程。
4.融入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5.鼓励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鼓励他们评价文化创新的成效,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饶阳中学王利社一、教材地位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新课标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本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主要讲授了“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逻辑顺序,本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就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从而将“文化创新”的三大问题画上圆满句号。

同时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在现在国家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背景下,本课的内容更显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文化创新的途径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学情分析(1)知识起点:在上一课中,学生学习了什么是文化创新,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的知识,为本课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高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法:案例分析法通过事例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可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完成本框的教学,保证教学进度,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法:合作探究法借助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深化知识,提高比较分析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小调查:你看过京剧演出吗?为什么?”引起学生思考文化创新的重要性,进而激起学生对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兴趣,导出本课教学内容。

2、课堂教学(1)利用问题“为什么赵本山的小品深受观众的喜欢?”引导学生思考回忆上节课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进一步引出“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这个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七台河市实验高中李金芝我说课的基本内容是本课的基本情况、教学流程、评价与反思。

一、本课的基本情况分别是(一)本课的地位1、课程标准(1)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2)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3)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2、教材:本课是《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既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性,又具有探索的实践性。

它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本单元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3、社会价值: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正是本课的内容。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重要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材料引发思考、探究问题提升能力、体验生活感受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树立创新意识,热爱创新的过程,在各个课堂上培养自己创新的思维,为走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教学方法以材料为载体,问题为引领,启发学生思考,层层追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学情分析与学法: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政治、哲学的知识储备,但是理解问题没有深度和广度。

学法:手机网络材料,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相互评价。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所谓:“视思明、听思聪”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在视觉、听觉中领悟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教学流程(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思考题:在演奏中有哪些民族乐器、有哪些现代元素?设计目的: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欣赏,关注与本课相关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高二(4)班齐映燕 2018年4月19日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并能够辨别文化创新的主体;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推论和说明出文化创新两个基本途径的含义、原因及做法;通过对错误观点的探讨和清晰的知识连线学生能够辨别两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通过问题的导向和小组探究锻炼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通过文化创新的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文化创新的途径是第二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所以,本知识点是重点。

突破重点:通过情境式教学法和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依据:“90后”一代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结合p55的“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

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分析归纳法。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展示问题,复习回顾: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文化创新的主体
5、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进入新课学习。

(二)自学导航
问题展示:
1、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2、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两种错误倾向是什么?
阅读课本,梳理知识点。

通过问题的导向,使学生全面了解课本,为以后的分析做准备。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大家说一说
你知道哪些文化创新的例子?
教师引导:例如科技,思想,文艺,电视节目等方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国“天眼”工程
3、《中国诗词大会》
4、《经典咏流传》
从《经典咏流传》看文化创新
环节二:观看视频,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诗经·关雎》片段
环节三: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师问:材料中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学生回答:材料中: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立足社会的需要。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材料中: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


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材料中:中国经典诗词与外国歌曲相配合。


环节四:观点辨析
观点一: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观点二: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容,应该坚决抵制。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环节五:反对错误倾向,坚持正确的方向
3、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以下观点体现了哪种错误倾向?
教师举例:
1、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民族虚无主义)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历史虚无主义)
3、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守旧主义)
4、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封闭主义)
教师强调:(坚持正确的方向)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四)小结:师生总结
教师展示: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五)练一练
展示题目:
1、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C )
A. 汲取一切人类文化成果
B.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C. 立足于社会实践
D.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都要经历这样的途径( A )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④汲取一切人类文化成果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五、课后反思
本框教学过程中运用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