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二地理生物结业考复习资料

初二地理生物结业考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七年级上册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初二会考地理生物复习提纲

初二会考地理生物复习提纲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墻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3) 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侧重(贸易导向型)型产业;内陆地区侧重与(国防军事类)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臺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最新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最新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地理复习提纲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初中生物地理的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地理的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生物地理的会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明确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抒发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须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王念祖);动物则从外界以获取非常简单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泄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泄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产卵。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就是由细胞形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原产的因素叫作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成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和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发生改变着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并使土壤结石,其粪便减少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生物影响环境。

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初中生物文凭复习提纲(崭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文凭复习提纲(崭新人教版)。

2)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植物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它们轻易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作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称作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7、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纲要一、地球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3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12 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三、地图1.地图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会考生物复习提纲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排泄)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

初二生地会考复习资料初二的同学们,生地会考可是我们初中阶段的一次重要考试,它的成绩会对我们未来的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复习资料。

一、生物复习要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要清楚了解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

2、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裂使得生物体细胞数量增加,生长则让细胞体积增大。

这部分要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3、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自养和异养两种。

自养生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异养生物则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比如动物。

4、动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要能区分两者的不同。

5、生态系统这是一个重点内容,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还要明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特点。

6、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使生物的性状得以延续,变异则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要掌握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7、生物的进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要理解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地理复习要点1、地球和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比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要能够熟练运用地图获取信息。

2、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主要类型、分布地区、特点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世界的地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的位置和特点。

4、世界的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5、中国的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中国的人口、民族、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复习提纲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西侧东侧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北侧南侧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5、我国的气候●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1)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2)0 (3)暖温带(4)琼台粤桂云或滇(5)一三(6)②亚热带③暖温带●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类型种植业(水田农业)种植业(旱地农业)畜牧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说出下列地理现象存在差异的原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上,但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地势(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大体相同的纬度上,气候差别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

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大致相当,但降水却有很大的差别。

(海陆位置、夏季风)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不同的果树;不同的温度带内熟制也不同;南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也不同。

原因是(纬度因素)东西植被不同;东西农业类型不同,东部以耕作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东西部房屋屋顶的结构不同,东南部多钭顶房,西北部多平顶屋。

(降水量不同)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气候复杂多样)②形成不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复杂多样)③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较阴冷潮湿爱吃辣椒;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气候复杂多样)④人们的服饰也因为适应气候而多姿多彩(气候复杂多样),如:西藏的藏袍就是为了适应西藏日较差大的气候特征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筑特点不同,北方的屋顶斜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的屋顶斜度较大(气温、降水);⑥对。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2)夏秋多冬春少(3)广州、哈尔滨;我国的雨带期末地理复习提纲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14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2000年( 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西侧东侧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北侧南侧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⑥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四大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5、我国的气候●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1)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2)0(3)暖温带(4)琼台粤桂云或滇(5)一三(6)②亚热带③暖温带●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