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苏教版第五册《5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2-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用s表示入栈操作,*表示出栈操作,栈的初态、终态均为空,人栈和出栈的操作序列可表示成仅为由S和*组成的序列。
下面的序列中合法的操作序列有()。
A.S*SS*S**B.SSS****SC.S**S*SS*D.SSS*S*S*【答案】 A2、通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支出项目多且数额大。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支出项目中,系统切换费用属于()A.设施费用B.设备购置费用C.开发费用D.系统运行维护费用【答案】 D3、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A.完整性B.一致性C.可靠性D.安全性【答案】 D4、地址寄存器AR是用于存放( )当前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
A.CPUB.RAMC.ROMD.Cache【答案】 A5、下面关于哈希查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哈希函数构造的越复杂越好,因为这样随机性好、冲突小B.除留余数法是所有哈希函数中最好的C.不存在特别好与坏的哈希函数,要视情况而定D.若需在哈希表中删去一个元素,不管用何种方法解决冲突都只要简单地将该元素删去即可【答案】 C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主存储器的是()。
A.EPROMB.DVD-ROMC.SRAMD.DRAM【答案】 B7、从数据库中删除表的命令是()。
A.DROP TABLEB.ALTER TABLEC.DELETE TABLEE【答案】 A8、双端口存储器所以能高速进行读/写,是因为采用了()。
A.高速芯片B.两套相互独立的读写电路C.流水技术D.新型器件【答案】 B9、如果有 N 个节点用二叉树结构来存储,那么二叉树的最小深度是()。
A.以 2 为底 N+1 的对数,向下取整B.以 2 为底 N 的对数,向上取整C.以 2 为底 2N 的对数,向下取整D.以 2 为底 2N+1 的对数,向上取整【答案】 B10、CPU 中可用来暂存运算结果的是()。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528dd6b7360b4c2f3f6475.png)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5、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词语映照挺拔银灰一碧如洗燃烧透明金黄热闹非凡2、指名读课文3、问:课文主要写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还记得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吗?(学生谈)过渡:看过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我们接着再去看看北大荒秋天的小河?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3自然段。
指导看图:来到小河边,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老师真想用摄相机拍下那么美的景色,要是老师拍下了,可缺少一个介绍的,谁愿意帮忙?(学生谈)出示提纲: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
一群小鱼()游过去,()水面顿时漾起了()。
相机板书:清澈见底理解“清澈”。
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导朗读和背诵。
——谁能江“如同”换个词语,意思不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北大荒秋天小河的美丽。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第4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画出来。
指名回答。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第二句这一句话中把“大豆、高梁”当作什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自由练读,指名读。
理解第三句。
出示;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指导朗读这句话。
小结:这一段作者先概括写:“原野热闹非凡“,然后通过写” 大豆、高梁、榛树叶子“,具体描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表现了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美。
练习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5自然段。
4、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
练读第5自然段。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诗人眼中,秋天是一首诗;在画家眼中,秋天是一幅画,在农民眼中,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因为它代表着丰收。
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
(板书:北大荒指导“荒”的书写)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句子。
(交流: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三、检查学情,学习字词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①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金黄(补充:天蓝雪白鹅黄乌黑桃红草绿……)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指导读句子: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②透明波纹燃烧山岭荡起几缕茫茫③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大豆摇铃千里金④成片的大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黑红黑红的脸庞乐呵呵地笑红得像一团团火⑸转眼间转动草甸子沉甸甸2、自由读。
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把握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2、小结:景色美: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美:大豆摇铃千里金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六、作业:1、课后描红2、课外搜集“北大荒”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有人说秋天是一首诗,有人说秋天是一幅画,还有人说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课案

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课案
新授
第二 课时
课时
执教
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
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
发出了一声感叹:再次齐读最 生齐读。
后一句话。
10.北大荒这个地方确实太美
了,我也发出了一声感叹。师
读最后一句话。
11.其实,北大荒除了一个美 生自由读第 5 部分。
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
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再把文 生:金黄的北大荒。
中的第 5 小节读一读,思考一
下。
生:有宝物的北大荒。
12.北大荒有什么宝物呢?读
还是要到天空那里,或者是要 显得异常兴奋,都摩拳擦 习热情会越来越淡薄,自信
到原野那里。你们能否向我介 掌,又捧起书准备起来!) 心越来越不足,能力也越来
绍一下各自的特点,或者通过
越差。与其有我们老师去告
你们的读,或者通过你们的介 小河组
诉他们正确答案,不如课堂
绍,看看哪一组介绍的好,能
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放
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
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
欢?
习、自主探究的机会。教育
2.大家各有所爱,都有自己的
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的本质
理由。现在我是一个到北大荒
应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
旅游的人,我站到三叉路口,
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
我不知道要到小河那里看看, (听完我的介绍,学生都 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学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1、《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映照燃烧顿时一碧如洗赞美脸庞挺拔热闹非凡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二、学习课文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你认为美的地方作上记号。
3、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1)理解“清澈见底”,找出与“清澈”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喻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1)理解“热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认识“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4、小结:跟着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三、拓展阅读1、小黑板出示2021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2、读一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四、课后作业选一选,写一写:1、课间的操场上热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节日的大街上热闹非凡。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词句,想象意境,领会北大荒的美丽。
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二、讲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沉甸甸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5 北大荒的秋天景色优美天空、流云美小河大豆高粱榛树物产丰富教学反思1.以画促读,唤起美感。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精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小河的清和静,小鱼的勃勃生机。
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变抽象为形象,用画来表现美,同时感受美。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1

xx的秋季第二课时教课设计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经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漂亮丰饶的地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试试环绕中心句写话。
教课重难点:经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漂亮丰饶的地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试试环绕中心句写话。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北大荒的秋季》,今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去细细地感觉它、赏识它。
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北大荒的秋季是从九月开始的。
北大荒的树林里第一片树叶落地,就告诉人们秋季到达了。
)师引出“见微知著”这个成语:看见一片树叶凋零落地,就知道秋季将要到来。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整体感觉: 1、北大荒的秋季终究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 2—4 自然段。
2、你感觉哪的风景最美,就读哪里,边读还能够边和同桌进行沟通。
3、有人说秋季是一首诗,有人说秋季是一幅画,还有人说秋季是四时中最漂亮的季节。
你感觉北大荒的秋季哪里最美呢?(板书:天空xxxxxx旷野 xx)①品尝天空的 xx(1)书中一个词归纳了天空的美,什么词:一碧如洗。
什么叫一碧如洗?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看屏幕上的图片)(2)北大荒的天空不只是是一碧如洗的,它还多姿多彩。
读课文,你看到的夜晚天空是如何的?(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想除了这些,夜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3)我们一同来赏识流云的漂亮(看图片)(4)这么漂亮的风景,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练读,生配乐读)②品尝 xx 的 xx1、出示图:这是一条如何的小河?(学生看图,练习说话)2、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亮,多么的沉静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3、看,小河的清亮和寂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假如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开朗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巧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教研课《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
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遥远的北大荒比较陌生,所以在第一课时查找有关北大荒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在班级进行交流,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北大荒的图片,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出示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板书:美)作者也是这样想,谁来读一读?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种感觉真美、真舒服,那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些地方呢?(张贴板书:天空小河原野)二、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北大荒的天空之美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哪些词语让你读到了天空的美丽?(1)“一碧如洗”的画面美“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的是?(碧蓝),读到这个词语,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天空?(蓝得像洗过一样,特别的干净)像洗过一样干净的天空见过吗?(出示图片)美吗?读出你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21T15:09:24.31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作者:张敏
[导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北城小学 713800
摘要:《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共有六个自然段,先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到来,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了北大荒秋天景色的美丽,然后写了北大荒物产的丰富,最后作者饱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
在此,笔者就教学设计的过程作一分析。
关键词:北大荒秋天景色
一、揭题
1.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认读词语,并纠错。
(自由读,指名读)词语为:几缕,橘黄,绛紫,顿时,漾起,豆荚,脸庞,榛树,转眼间,热闹非凡。
3.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内容方面的收获。
生甲: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
生乙:我还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主要表现在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生丙:北大荒的秋天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4.老师给予肯定,北大荒的秋天太美了,我们一块去欣赏吧。
二、深入文本,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1.北大荒的天空(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天空的美?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它美在哪里,把句子找出来读读。
(指名学生说,板书: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傍晚时,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些句子,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银灰,橘黄,血红,绛紫)其中“转眼间”是什么意思?再说几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一瞬间、眨眼间、霎时、刹那间)“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学生畅所欲言:雪白,粉红,碧绿,湛蓝,金黄……)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板书:五彩斑斓)“五彩斑斓”可以换成什么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指导用赞美的语气读)(3)读出来了五彩斑斓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锻的流云,(课件出示图片)看着图片,师范读,指名读。
(4)指导看板书背诵。
2.北大荒的小河(第三自然段)。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这般美丽,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番情趣。
(2)读读第三自然段,课文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出示课件小河图)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指名读,板书:小河清澈见底)其中理解“如同”。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成什么?(指名说)水中的鱼儿也凑热闹来了,大家看(课件出示图片、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漾”在这里指什么?“顿时”还能换成什么词?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快乐)(板书:小鱼快活)(3)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感受小鱼的快乐(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4)小结: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是一种静态的美,而活泼的小鱼是一种动态的美,这一静一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它们在一起是那么快乐、和谐。
(指导学生感情诵读,领略动静结合的美。
)
3、北大荒的原野(第四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这段话中哪句话是中心句,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具体写了哪几种事物?(学生自由读文)(2)(指名回答)“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板书:原野热闹非凡)这句话是本段的总结句,叫中心句。
具体写了哪几种事物?(学生齐声说大豆、高粱、榛树)指导学生划出词。
(板书:大豆笑、高粱唱、榛树红)(课件出示句子)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
其中,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
农民伯伯看到这一切心情会怎样?(丰收、喜悦)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指导学生看插图:看,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会唱些什么呢?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3)作者笔下的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什么来写?(齐说:人)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
把物当人来写了,多可爱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读出可爱。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学生齐说)(课件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想着以前的荒原变成了良田,在这收获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满怀激情地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这在写法上叫先总写后分写。
(指导背诵本段)(6)指导学生即兴说话。
4.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是这些,请看,(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指名读第5自然段)(2)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大豆成熟了,满地是宝。
说明北大荒富饶,也赞美了北大荒的人民勤劳)、“草甸子”(长满野草的低湿地),指导读好“沉甸甸”。
(3)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秀美,而且物产丰富。
此时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板书: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