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表培训讲学
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与权重word模板(标准通用版)

课程目标5
1
5.能够针对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使用或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2在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现代工具进行测量、计算、模拟、分析、预测、工程图样绘制、实验数据处理和软件系统开发。
1
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对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原理分析和表达,识别和判断其关键环节。
课程目标2
0.5
课程目标3
0.5
2-4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拟定合理的技术路线。
课程目标4
1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与权重
毕业要求
二级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通过检索、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手册、文献、行业规范或国家标准等技术资料,为解决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依据。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6
1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以“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

收稿日期:2023-01-25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213F2GPTD003E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202051)作者简介:吕楠(1987-),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5Oct.2023第49卷,第5期2023年10月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以“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吕楠,郑胜,张誉腾,王帝淞,杨春华,李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摘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
研究结果可为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分离工程;课程目标;持续改进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3.05.036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3)05-0158-0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开设的工程类专业,其由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性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国际承认的预备教育质量保证。
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
近年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国内工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可以规范专业建设,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升学以及长期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增强了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开展工程认证对专业的发展意义重大[3-4]。
工程认证标准的底线是要求建立面向产出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质量评价机制。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表讲课稿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
关系表
精品文档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

实验(烃源岩、原油分析)(满分10分)+综述四 油气田勘探(满分10分)
(满分20分)
实验(烃源岩、原油分析)(满分10分)+习题六(圈闭预探设计(满分10分)+综述四 油气田勘探(满分10分)
(满分30分)
习题一(烃源岩热演化模拟)(满分10分)+文献综述一(油气成因)(满分10分)+文献综述二(油气运移)(满分10分)+文献综述三(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满分10分)+讨论一(油气成因)(满分10分)+讨论二(油气成藏)(满分10分)
15
74%
24
79%
51
85%
17
83%
龙柯宇
107
82%
35
78%
32
91%
49
89%
15
76%
24
80%
50
83%
17
85%
柯琳
101
78%
38
85%
27
78%
45
81%
17
85%
26
86%
46
76%
17
85%
陈星燃
116
89%
41
90%
31
89%
49
89%
17
84%
26
88%
50
84%
18
89%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具备一定的工程管理知识,掌握必要的经济评价方法
课堂随机考核测试(满分10)+习题二(流体势分析)(满分10分)+习题三(油气运移方向判识)(满分10分)+文献综述一(油气成因)(满分10分)+文献综述二(油气运移)(满分10分)+文献综述三(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满分10分)+讨论一(油气成因,10分)+讨论二(油气成藏,10分)+考试一(名词解释)(满分10分)+考试二(填空)(满分10分))+考试三(论述)(满分15分)+考试四(图件分析)(满分15分)
计科专业-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要求9
要求10
要11
要求12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0.3
11.1
计算机网络实验
企业项目实践
软件开发实践1
软件开发实践2
毕业设计(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就业创业指导
军事理论与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英语I,Ⅱ
大学语文
沟通与礼仪
体育
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11.2
12.1
12.2
高等数学 A
线性代数 A
概率统计 A
大学物理 B
大学物理实验B
电子技术基础
文献检索与利用
专业导论与学业规划
工程伦理
程序设计I
程序设计Ⅱ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
离散结构
计算方法
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
学年设计I
学年设计Ⅱ
学年设计Ⅲ
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

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一、引言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是指在大学教育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学校制定的对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具体内容等。
二、定义专业毕业要求是指在特定专业领域内,对于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它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使其具备从事相关职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指标点是对于专业毕业要求进行细化和明确的表述。
它可以理解为实现专业毕业要求所必须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标准,可以通过测量和评估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或标准。
三、重要性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1.规范教育质量:明确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保证毕业生素质:通过制定专业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可以确保毕业生具备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从而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3.促进教育改革: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4.便于评估与监控:明确的指标点可以为评估与监控提供依据,通过对学生达成情况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制定过程专业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制定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
2.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确保所制定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3.制定草案:根据需求分析和专家论证的结果,制定初步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草案,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4.征求意见:将草案公开征求师生、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的意见,以便更加全面地修订和完善。
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及教学环节表

心理健康教育
0.1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就业指导
0.1
创业基础
0.1
形势与政策实践1-4
0.1
12.2具备跟踪工程管理学科前沿的能力,具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
综合英语1-4
0.3
英语拓展1-2
0.2
工程管理导论
0.2
毕业设计
0.3
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应用
0.1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正确认识持续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
xxxx和xxxx理论体系概论1-2
0.1
形势与政策1-4
0.4
线性代数
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2
大学物理
0.1
应用统计学
0.2
1.2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对复杂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求解。
工程制图与识图
0.1
工程力学
0.2
工程材料
0.1
房屋建筑学
0.1
工程结构
0.1
管理学
0.2
经济学原理
0.2
1.3能够将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管理问题。
工程财务管理
0.1
工程项目管理
0.2
工程估价
0.2
工程经济学
0.2
毕业设计
0.3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者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基于课程目标评价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基于课程目标评价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作者:刘辉付会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50期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课程目标评价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工程专业教育持续改进的关键。
作者在课程目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的关系矩阵,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059-02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通过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关联,利用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环节中课程质量和课程目标评价,间接进行课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一、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是进行教学内容的重要一环。
根据专业以及学校的定位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首先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然后为了达成毕业要求目标,专业要针对课程体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最后是某一具体课程的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及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
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达成度评价如图1所示。
1.课程目标评价。
课程目标评价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践或实验等内容。
各课程目标评价值计算公式和评价矩阵如下。
2.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确定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权重,得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权重矩阵Q,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结果计算公式为:W=QM (3)二、课程目标评价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化工安全》为例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化工安全》课程目标见表1,在明确该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关系见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专业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
撑关系表
表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3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3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4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4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5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5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6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6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7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7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8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8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9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9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0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0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1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1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
表12 机制专业毕业要求12指标点分解及课程支撑权重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