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一、概述二、内容简介三、条文、条文说明及解释一、概述(一) 制定《规范》的背景及编制过程(二) 标准的属性、级别及其在安防标准体系中的地位(三) 《规范》主要内容的确定及章节设置(四) 与相关标准的比较和协调关系(五) 《规范》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后的效益分析(六) 《规范》贯彻实施中今后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安全防范领域第一部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该规范总结了我国安全防范工程建设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一部既具有实践性、适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该规范对安全防范工程的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较好地贯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我国安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规范的贯彻实施,对于确保安防工程的质量,维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安全防范工程设计、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普通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安全防范工程施工、安全防范工程检验、安全防范工程验收。
该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8章,36节,384条,501款。
其中9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帮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该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必要对规范编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予以介绍。
(一)制定《规范》的背景及编制过程1.立项背景安全防范工作是公安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安全防范行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产业。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安全需求的全面增长,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时规划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已成为安防业和建筑业的共同需求。
和消防安全系统一样,技术防范系统是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防范设施。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21741_2008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别墅群的安全防范系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401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T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669.1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一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678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 50348—200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住宅小区residential area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配套有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件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集地。
又称“居住小区”。
3.2公共区域public area除私人住宅以外的小区周界包围内的空间区域。
3.3安防中继箱/中继间 relay box/room of security system用于连接安全防范的路由和安装安全防范信号传输设备的装置/房间。
3.4住房安防控制箱 control box of residential security system对住户内设置的安全防范终端器进行连接、控制,并与小区监控中心连接的设备。
(完整版)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6版)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6 版)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1.2 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楼、商住楼、别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参照执行。
1.3 开放式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要求。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17565-2007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 28181-2016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17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31070.1-2014 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20299-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GB/T 7401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 7946—2015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1032—2013 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 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1302-2016 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D/T 1171-2001 IP 网络技术要求- 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475-2006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ISO/IEC 14496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3 术语与定义3.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南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加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市公安局技防办参照相关国标、行标的要求,结合南京本地实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南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试行)》。
2013年12月1日,该技术规范正式执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小区、单幢(多幢)独立住宅楼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已建小区、住宅楼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改建、扩建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 建设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9-2003 (T)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T 7964-2008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217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ISO144433 术语与定义GB 50348-2004、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方案设计(2016版)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6版)1范围1. 1本要求规定了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1 . 2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楼、商住楼、别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参照执行。
1. 3开放式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1下列文件中对于本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要求。
GB 12663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17565-2007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 28181-2016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17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31070.1-2014 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20299-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GB/T 7401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 7946—2015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1032—2013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72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1302-2016 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D/T 1171-2001 IP 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475-2006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ISO/IEC 14496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3术语与定义3. 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2016版)

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2016版)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1.2 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楼、商住楼、别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参照执行。
1.3 开放式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要求。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17565-2007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 28181-2016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17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31070.1-2014 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20299-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GB/T 7401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 7946—2015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1032—2013 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1302-2016 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D/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475-2006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ISO/IEC 14496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3 术语与定义3.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领域第一部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该规范从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了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一部既具有实践性、适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规范对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的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较好地贯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规范的贯彻实施,对于确保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质量,维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基本构成,系统技术要求,监控中心,安全防范系统管理平台,系统管网、配线设备,实体防护,系统检验,验收与维护保养。
1.立项背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是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防范措施。
在我省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时规划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已成为安防业和建筑业的共同需求。
由于法规尚不健全,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一直未能正式纳入我省工程建设的计划管理之中,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事业的发展。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多项关于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也有一部分省涉及到了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的内容。
虽然2004年颁布的国标GB50348中对住宅小区的安设全防范做了一些规定,但十分简单,颁布十年來,执行者极少,不具备操作性。
国内其它部分省、市、自治区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与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相关的地方标准,但不能照搬到本省。
全国各省的经济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安防系统建设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加之小区安防需求,环境变化较大,急需一部适合我省实际情况具有对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工程全过程规范性标准。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 B∕T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别墅群的安全防范系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401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T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一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678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 50348—2004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住宅小区residential area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配套有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件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集地。
又称“居住小区”。
公共区域public area除私人住宅以外的小区周界包围内的空间区域。
安防中继箱/中继间 relay box/room of security system用于连接安全防范的路由和安装安全防范信号传输设备的装置/房间。
住房安防控制箱 control box of residential security system对住户内设置的安全防范终端器进行连接、控制,并与小区监控中心连接的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6版)1范围1.1本要求规定了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1.2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楼、商住楼、别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参照执行。
1.3开放式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2.1下列文件中对于本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要求。
GB12663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17565-2007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28181-2016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17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20299-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GB/T7401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7946—2015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1032—2013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1050-200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25724-2010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72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1302-2016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D/T1171-200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475-2006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ISO/IEC14496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3术语与定义3.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组成4.1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一般由周界防护、公共区域安全防范、住户安全防范及小区监控中心(安全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
系统基本架构见图1。
5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基本要求,同时交付使用。
,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系统传输与布线,以及供电、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第3章的相关规定。
,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强制性标准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并经产品质量认证或国家权威部门检验、检测合格。
,作为社会监控报警接入资源时,其网络接口、性能要求应符合《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等相关标准要求。
,以下另行有要求的以具体要求为准。
周界报警系统要求,误报率较低的周界电子围栏系统,在不宜安装周界电子围栏的地方可补充红外对射等其它技术的报警装置。
脉冲式电子围栏每个防区应不大于70米,张力式电子围栏每个防区应不大于40米。
脉冲式电子围栏安装离地高度应不小于2米,电子围栏应不少于6线制,最下面一根金属导体与围墙的间距应为12CM±1CM,底部三根金属导线相邻两根的垂直距离为12CM士1CM,其他相邻两根金属导线的垂直距离为15CM±1CM,最上面一根金属导体离墙顶或栅栏顶部的间距应不小于80CM。
周界报警系统现场应有报警警示灯。
电子围栏承力杆和支撑杆应固定牢固,防区内有拐角的地方应安装承力杆,承力杆应为金属材质。
,通过视频监控与报警的联动,对入侵行为进行图像确认、复核。
系统的联动、图像确认、复核、记录等应符合的相关规定。
覆盖周界的监控每个防区应不少于一个摄像机。
小区周界为河道的周界监控应有防越界报警。
,且应24h设防。
,应在墙或裙房外沿顶端安装入侵探测装置。
,小区监控中心应有声光报警信号,并应在显示屏或电子地图上准确标识报警的周界区域。
联动摄像机对应区域的监控图像应在监控平台上弹出,用来显示、确认报警发生的区域状况。
视频监控系统要求1)应使用不低于1080P的数字摄像机,电梯轿厢摄像机镜头应不大于;2)小区出入口、机动车库车行出入口应24h彩色录像;室外摄像机应采用低照度摄像机,不允许使用红外一体机;室内摄像机可使用阵列式红外一体机;3)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安装固定焦距摄像机,监控范围内的平均照度应≥50Lux,照度不足的应设置与摄像机指向一致的辅助照明光源;4)前端数字摄像机应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应合理配置;室外及重要部位摄像机不得采用POE供电方式。
其它采用POE供电的,其传输距离应不超过75米;5)监控区域应无遮挡,室内摄像机逆光安装的,应采用宽动态摄像机;6)固定摄像机的安装指向与监控目标形成的垂直夹角宜≤30°,与监控目标形成的水平夹角宜≤45°;7)摄像机应采用稳定、牢固的安装支架,安装位置及高度应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且应不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室外摄像机安装高度宜为米(出入口等特殊位置除外),立杆应采用整体热镀锌防腐处理工艺,基础应采取地笼安装方式,整体应有效防止图像抖动;8)带有云台、变焦镜头控制的摄像机,在停止云台、变焦操作2min±min后,应自动恢复至预置设定状态;9)室外摄像机应采取有效防雷击保护措施,配置单独接电桩,前端监控设备与接地桩的连接应采用铜质线,线径不小于4mm2。
,全景摄像机根据出入口的实际情况确定数量,全景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应能覆盖整个出入口无死角,用于出口的全景摄像机没有条件安装在小区外部拍摄正面的可允许安装在小区内部向外。
道闸车牌识别摄像机不得代替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必须拍摄车辆的正面图像,能看清车牌和前排司乘人员。
车辆抓拍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1)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应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车辆抓拍、号牌识别、视频检测、连续视频流的压缩与传输),支持双码流,视频与图像分流设计;2)抓拍方式:视频检测;夜间应采用LED补光灯;3)连续视频流、抓拍车辆照片、识别车辆数据应传输至监控中心存储;抓拍车辆照片和识别车辆数据在本地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监控中心专用设备硬盘容量不得低于2T;4)机动车辆捕获率应不低于95%,识别正确率应不低于90%;5)小区出入口车辆抓拍设备应在监控中心提供至少1个以太网接口,并实现数据上传至公安管理部门平台;6)小区出入口车辆抓拍设备的名称、编号由相对应的公安管理部门平台统一定义并分配;7)系统应能对通过小区出入口的每一辆车自动采集号牌及车辆特征信息,并记录车辆和驾驶员等关联的图片信息,时间、地点、方向等动态信息应叠加在相应的图片上,车辆抓拍图片应以JPEG格式存储;8)上传数据至少包含过车记录编号、前端平台/设备所在小区编号、前端设备id号、过车时间、车道号(如1、2、3)、车辆行驶方向、车头车牌号码、车辆抓拍图片;9)车辆的抓拍数据,苏州市区范围原则上与苏州市公安局联网平台进行联网对接,各县级市和吴江区范围与所属公安局联网平台进行联网对接;10)详细数据接口应满足《苏州市车辆抓拍数据接入规范》。
,且应配置楼层显示器。
1)实时监视图像和回放图像质量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应不低于4分(级);2)小区周界的视频图像应清晰显示人员的行为特征;3)小区出入口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应清晰地显示进出人员面部特征,且进出人员的面部有效画面宜≥显示画面的1/60,车道摄像机画面应覆盖整个车道,能清楚拍摄车身、车牌和前排司乘人员;4)小区内地下停车库车辆出入口车道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应能清楚拍摄车辆前身、车牌和前排司乘人员,全景摄像机应能清楚拍摄走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5)地下停车库与小区地面及住宅楼相通的人行出入口、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与地面相通的出入口、住宅楼出入口,以及小区商铺、会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等处视频图像,应清晰地显示进出人员面部特征;6)地面车辆集中停放区、地下机动车停车库主要通道、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小区主要通道的视频图像,应清晰显示过往人员的行为特征和机动车的行驶情况。
,当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监控中心的图像显示设备应能联动切换出与报警区域相关的视频图像,并全屏显示。
其联动响应时间应≤2s。
1)监控系统应采用数据结构独立的专用网络(允许采用VLAN的独立网段),不应与其他弱电系统共用一个网段;2)网络传输系统接入端口设计应考虑适当的冗余(一般实用端口不超过交换机总端口数的70%),便于摄像机点位变化以及系统的扩容;3)网络交换机应达到线速标准、无阻塞,产品标称交换能力应大于设备上所有类型各个接口的带宽总和的2倍(全双工);4)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网络系统应尽量减少网络交换层,交换层不应超过三级,不得采用桌面型网络交换设备,室外设备箱交换机应使用工业级交换机;5)一级交换机每个接入端口带宽应≥100M,一级交换机设计宜不超过24口交换机为主,千兆以太网端口应不少于1个,一级交换机之间不应存在级联和堆叠;二级交换机每个接入端口带宽应≥1000M,支持命令式(SNMP)网络管理功能,支持网络风暴抑制,支持VLAN划分;三级交换机除满足二级交换机的性能指标外,还应根据系统规模另行专业设计;6)网络型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主干带宽设计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
所有传输节点实用带宽应≤传输带宽的45%;7)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a)一级交换机(24口交换机为例)1)交换容量应≥;2)包转发率应≥。
b)二级交换机(24口交换机为例)1)交换容量应≥192Gbps;2)包转发率应≥36Mpps。
1)时延应≤400ms;2)时延抖动应≤50ms;3)丢包率应≤1*10-3。
,信息延迟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2s;2)前端设备与用户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4s;3视频报警联动响应时间应≤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