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2.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护理和出院后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护理和出院后护理指导摘要:目的:为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帮助,采取中医护理方式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解决现阶段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慢性阻塞性肺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护理结果。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在中医护理方式的作用下并在出院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恢复率接近98%,相对于对照组的恢复率55%而言效果较为明显,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结论: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医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显著性效果,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也有着很多的帮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慢性肺病;阻塞性;中医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因为其病情的特殊性,一般只能延缓其发展的速率,所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无形中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通过中医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也能够使得患者正常生活尽量少受影响,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护理的过程中,选取我院80的患者,其中40例为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他条件大致相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方式,观察其护理结果。
1.2方法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护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在基础治疗之上进行的,中医护理方式包括中药调理,也包括食物调理,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情绪治疗等等。
2.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发现在中医护理方式的作用下并在出院后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恢复率接近98%,相对于对照组的恢复率55%而言效果较为明显,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帮助。
3.讨论3.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见问题分析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取中医护理方式自然与传统的护理方式有所不同,但也是在基础护理之上所进行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中医护理。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改善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比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咳痰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这种疾病在急性发作时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这也给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于这种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治疗。
本文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实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现报道如下:1.2方法对两组患者先采用抗炎、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纠正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药物进行治疗,再用呼吸机进行通气辅助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研究组采中医护理措施:(1)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进行护理,保证病房内的环境良好,定时的进行通风换气,室内温度湿度等要保持正常。
(2)患者的饮食护理。
治疗的过程中,要指导患者注意饮食,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药食同源的理念,不断的强调合理的膳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例如银耳可以帮助患者润肺化痰、滋阴止咳、开胃等效果。
(3)患者如果同时伴有便秘、腹泻、睡眠质量差、高热、喘、咳、痰等症状,应该在辨证的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4)对患者指导相应的呼吸训练,并且应该教会患者采用手部穴位按摩、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呼吸体操训练等锻炼方法。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干预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干预【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和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80例,均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的fev1、fev1/fvc、dlqi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结果:护理后fev1、fev1/fvc、dlqi生活质量评分皆与护理前比较得到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不完全可逆性,中医角度认为copd属于“喘证”和“肺胀”的范围,相关研究中表明[1],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能通过辩证施护,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通过观察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和护理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80例,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肺疾病学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copd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在62~87岁,中位年龄为76.4±2.2岁,男有43例,女有37例,病程为6~14年,平均病程为8.4±2.5年,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感染、肿瘤的患者。
均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的fev1、fev1/fvc、dlqi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1.2 护理方法1.2.1 基础护理(1)临床观察,包括用药观察和疗效观察,护士需要准确掌握各种雾化吸入性药物与气雾剂的使用方法及其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措施;(2)健康教育;(3)氧疗护理,指导并督促患者及其家属坚持、适量和安全地使用氧疗;(4)呼吸肌锻炼,包括有阻力呼吸、缩唇呼气、腹式呼吸、控制性深呼吸、呼吸体操等。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常规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常规肺胀,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
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以面色、唇舌发给,心慌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肾。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的情况。
(2)了解患者痰液的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3)观察患者饮食及二便情况,有无水肿、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等症状。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肺脾气虚证。
证候: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脱胀满或腹胀或便澹。
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
②肺肾气虚证。
证候: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
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③肺肾气阴两虚证。
证候: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
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静、舒适。
(3)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者取半坐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者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宜过劳。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痰多黏稠者,指导其多饮水。
(5)指导患者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每日吸氧时间15小时以上。
(6)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喘息、水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②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发给。
③观察患者神志、水肿、尿量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④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7)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内服中药膏方: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温水调服,服药期间避免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忌食萝卜,忌饮浓茶。
慢阻肺中医健康教育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注意增加补益肺阴及健脾之品,忌食辛辣、烟酒等温燥动火之品。
路桥区中医院-内科
中医诊断:肺胀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持有部门:护理部,内科
制订者:陈敏丹
审核者:余海珠
核准者:杨蓉
制订日期:2010年6月10日
审核日期:2010年6月15日
核准日期:2010年6月20日
执行日期:2010年7月 1日
版次:01
页数:共3页
肺胀常继发于肺咳,哮病等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恒久膨胀,不能敛降,而涨廓充胸。
5、呼吸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两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FVC%)<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残气量增加,残气量/肺总量超过40%,对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有重大意义。
6、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
7、动脉血气分析:早期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升高,出现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降低。
【护治法则】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三、护理要点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生活起居护理: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时,要注意防寒保暖,积极防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原发病的反复发作,避免感受外邪,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气肿。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勿太过劳累。坚持耐寒锻炼,可提高患者抵抗风寒的能力。戒烟,避免烟尘,防止有害气体及不良因素对呼吸道的刺激。慢性支气管患者经常翻身拍背,鼓励排痰。
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中医护理查房

胃炎,8.肝囊肿,9.双肾囊肿, 10.腹主动脉、股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后,11.前 列腺增生术后”经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利 尿、扩血管、控制血压、抑酸护胃,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等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 诱因出现咳嗽、咯少许白色泡沫痰,喘息、心累、 气紧,夜间尤甚,未予以特殊处理,病情无缓解, 来我院就医。
基本资料
❖ 患者朱XX,男,95岁,因“反复咳嗽、咯痰、 喘息、心累、气紧4+年,复发加重2天于 2018年8月9日8:54扶入病房。
现病史
❖ 患者于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活动 后心累、气紧,无痰中带血,无胸痛等不适, 患者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有所缓解, 但每因天气变化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自觉症状 逐渐加重,院外口服药物无法缓解,后于外院 及我院多次住院治疗,并诊断为“1.慢性阻塞性 肺病急性加重期2.充血性心力衰竭,3.高血压病 3级 很高危,4.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不大 窦性 心律 心功III-IV级,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临床诊断),6.颈动脉粥样斑块症,7.慢性
辅助检查
❖ 腹部彩超:肝实质回声稍增粗,肝内囊性回 声,双肾囊性回声,属安身尿盐结晶
❖ 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壁运动欠协 调,主动脉瓣钙化结节形成,主动脉瓣,二 尖瓣、三尖瓣返流,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左 室假腱索。
❖ 胸部DR:双下肺纹理增多
初步诊断
❖ 中医诊断:喘证(肺肾气虚) ❖ 西医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 4.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不大 窦性心律 心功III-IV级)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诊断) 6.颈动脉粥样斑块症 7.慢性胃炎 8.腹主动脉、股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 9.前列腺增生术后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缓性阻塞性肺徐病宁静期)中医照顾护士规划之阳早格格创做(试止)一、罕睹证候重心(一)肺脾气真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沉;神疲、累力或者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者食少;胃脘胀谦或者背胀或者便溏;舌体肥大或者有齿痕,舌苔薄黑或者腻.(二)肺肾气真证:喘息,气短,动则加沉;累力或者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硬,耳鸣,头昏或者里目真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者咳而遗尿;舌量浓、舌苔黑.(三)肺肾气阳二真证:喘息,气短,动则加沉;自汗或者累力;易感冒;腰膝酸硬;耳鸣,头昏或者头晕;搞咳或者少痰、咳嗽没有爽;匪汗;脚脚心热;舌量浓或者黑、舌苔薄少或者花剥.二、罕睹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与恬静体位,指挥患者灵验咳嗽、咳痰、深呼吸的要领.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打或者振荡排痰.2.遵医嘱耳穴揭压,与肺、气管、神门、皮量下等穴.3.遵医嘱拔火罐,与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进,离子导进的部位为背部干罗音最明隐处.5.遵医嘱脚部中药泡洗.6.遵医嘱中药雾化.(二)喘息、气短1.瞅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赋予氧疗,瞅察吸氧效验.2.与符合体位,如下枕卧位、半卧位或者端坐位,指挥采与搁紧术,如缓缓呼吸、齐身肌肉搁紧、听音乐等.3.指挥患者举止呼吸功能锻炼,时常使用的锻炼办法有缩唇呼吸、背式呼吸等.4.遵医嘱穴位揭敷,与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5.遵医嘱耳穴揭压,与接感、心、胸、肺、皮量下等穴.6.遵医嘱穴位推拿,与列缺、内闭、气海、闭元、脚三里等穴.7.遵医嘱艾灸,与大椎、肺俞、命门、脚三里、三阳接、气海等穴,用补法.(三)自汗、匪汗1.衣着柔硬、透气,便于脱脱;汗出时即时揩搞汗液、换衣,预防汗出当风.2.遵医嘱耳穴揭压,与接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3.遵医嘱穴位揭敷,与神阙等穴.(四)背胀、纳呆1.病室整净,预防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即时用温火漱心.2.逆时针推拿背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合疏通,促进肠爬动,减少背胀.3.遵医嘱穴位揭敷,与中脘、气海、闭元、神阙等穴.4.遵医嘱耳穴揭压,与脾、胃、三焦、胰、接感、神门等穴.5.遵医嘱穴位推拿,与中脘、脚三里等穴.6.遵医嘱艾灸,与中脘、脚三里等穴.三、中医特性治疗照顾护士(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膏圆:宜早朝战早上睡前空背温火调服,服药功夫预防油腻、海陈、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忌食萝卜、忌饮浓茶.感冒、咳嗽痰多或者其余慢性徐病时应久停服用.膏圆开开后应热躲(其余详睹附录1).(详睹附录1)(二)特性技能1.穴位揭敷(详睹附录2).2.耳穴揭压(详睹附录2).3.穴位推拿(详睹附录2).4.拔火罐(详睹附录2).5.中药离子导进(详睹附录2).6.中药泡洗(详睹附录2).7.艾灸(详睹附录2).8.中药雾化(详睹附录2).(三)五音疗法宜采用商调、羽调音乐,于15时~19时欣赏《阳秋黑雪》、《黄河》、《金蛇狂舞》等直目可帮少肺气;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直目,可督促肾气隆衰.(四)物理治疗1.胸部叩打(详睹喘病中医照顾护士规划).2.灵验咳嗽(详睹喘病中医照顾护士规划).3.振荡排痰.(五)呼吸功能锻炼1.缩唇呼吸及背式呼吸(详睹喘病中医照顾护士规划)2.齐身呼吸操锻炼:以缩唇呼气协共肢体动动做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单脚上举吸气,搁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单脚搁于身体正里,接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单肘伸直握拳,接替背斜前圆打拳,出拳吸气,还本呼气,10~20次;第四节:单腿接替抬起,伸直90°,抬起吸气,搁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锻炼.四、健壮指挥(一)死计起居1.脆持室内气氛浑新,温干度相宜,室内勿晃搁陈花.2.适合四时,根据气温变更,即时删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感染病流通功夫,预防来大众场合,预防体验中邪诱收或者加沉病情.(二)饮食指挥1.肺脾气真证: 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2.肺肾气真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乌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3.肺肾气阳二真证:宜食益气养阳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陈藕、雪梨、银耳、老鸭等.4.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浓盐火,进食含钾歉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背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5.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没有宜过鼓,以下热量、下蛋黑、下维死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办法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者过苦、过咸之品.(三)情志调理1.时常与患者相通,相识其情绪问题,即时予情绪疏导.2.采与道理开导、逆情解郁、移情易性等要领对于患者举止情志照顾护士,并注意充集收挥患者社会收援系统的效率.(四)病愈指挥1.呼吸功能锻炼:背式呼吸、缩唇呼吸战齐身呼吸操锻炼,普及肺活量,革新呼吸功能.2.病情较沉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集步20~30分钟或者挨太极拳等.病情较沉者指挥其正在床上举止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疏通,或者予四肢主动疏通,3.自尔推拿印堂、迎香、合谷、内闭、脚三里、三阳接、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止,巩固体量.4.举止耐热锻炼,如进秋后开初用凉火洗脸等.五、照顾护士易面患者对于呼吸功能锻炼逆从性好办理思路:1.背患者道解呼吸功能锻炼对于革新肺功能,延缓徐病的收达,普及死计品量的要害意思.2.为患者造定确真可止的锻炼规划,采与多种指挥战培养的要领,使患者易于担当战掌握.的机会,分享锻炼体验,普及患者锻炼的自疑心.4.定期随访,鼓励脆持锻炼.六、照顾护士效验评介附:肺胀(缓性阻塞性肺徐病宁静期)中医照顾护士效验评介表肺胀(缓性阻塞性肺徐病宁静期)中医照顾护士效验评介表医院:科室:进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进中医临床路径:是□可□证候诊疗:肺肾气真证□肺脾气真证□肺肾气阳二真证□其余□二、照顾护士逆从性及谦意度评介三、对于本病中医照顾护士规划的评介:真用性强☐真用性较强☐真用性普遍☐没有真用☐矫正意睹:四、评介人(责任护士)姓名:技能职称:完毕日期:护士少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
作者:高锦秀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中医护理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该病会导致咳嗽、咯痰等症状,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可能出现肺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1]。
我院在长期临床实践
中发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具有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2例与中医护理组(实验组)22例。
对照组中,男14例,女8例,患者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1±3.7)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
(6.5±1.3)年,I型呼吸衰竭12例,II型呼吸衰竭10例;实验组中,男15例,女7例,患者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1.8±3.4)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6.2±1.4)年,I型呼吸衰竭14例,II型呼吸衰竭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中医分型:对本组22例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痰热阻肺型(7例),肺脾气虚型(6例),外寒内热型(5例)与风寒束肺型(4例)4类。
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1)痰热阻肺型:第一,应保持室内凉爽舒适,空气清新,每日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室内严禁吸烟,避免烟尘等刺激性强的气体加重患者病情;第二,中药汤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