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
新型国产青春类电影探析

l I 2 0 1 7 年
第1 5 期
沉 迷 于 我 国传 统 文化 , 在 受 到 美国商 业 大 片、 欧 洲
目韩 情感小 清 新 类电影 影响 之下又有许 多人急转 向 临摹 , 却始 终无法超 越 。 究其原 因, 前者是沉 迷 于文 化 自豪 感而 无法突 破 文化传 统 , 后者 是沉迷 于 前人 辉 煌 无 法 跳 出模 式传 统 , 而《 闪 光 少女 》虽然 在 某
好 比是 编 剧 配药 , 加 上 诸如 车 祸 、 癌症 、 跳 楼 等 痛 点便 能够 拼 凑而 成 , 缺 乏足够 的诚 意与 创意 , 水平
停滞不 前, 为观影青 少年们 带来 扭 曲的价 值观 。 川
划 清界 限 。l 3 艺术 中学 里面 每 一个 十 六七 岁的少 年
都 将会 是社 会 的婴儿 , 他们 拥 有一 切勇敢 的探 险 者
一
使 电影 内容更 加鲜 活; 第三个 亮 点 即为本片 中应 用
娴 熟得 当 , 能够在 观 影过程 中勾起 观 众深度 情感 共 鸣 的电影配 乐。 【 2 诚然, 电影在 古风与二次 元文化 的 应 用以及 AM性 格 体验 上有时 稍感 生硬 , 但 是总体
群 热血 少年简单却 又不平凡 地坚 定维 护梦 想的故
于 当下, 讲述 少男少女 们 的当下生活 ; 二是 大量 运 用
二次元文化与古风文化 , 将二者与传统 民乐相结合,
从青春 类电影甚 至围产 电影的发展 维度 来说 , 国产 电影 在 第四代 第 五代导 演达 到辉 煌时 , 也大 多
【 作 者 简 介 】葛 芳辛 ,男,湖 北宜 昌人 ,常熟理 工学 院讲 师 。
统, 就像 中国的流 行 音 乐 , 总有那 么 几个敢 吃 螃 蟹 的人 , 所 以现 在 我们 也拥 有了历 经多年 的流行 音 乐 传统 。
关于国产青春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产青春电影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闵梦郝来源:《大陆桥视野·经济瞭望》 2020年第7期文 / 闵梦郝摘要:国产青春电影一直备受新晋导演的青睐,以至于影片质量饱受争议,观众也渐渐对青春电影失去期待。
直到2019年上映了几部广受好评的青春电影后,青春电影逐渐回温并且再次进入观众视线。
因此,本文在梳理完关于国产青春电影的文献后,对其进行了整理和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国产电影;青春电影;电影叙事在我国的电影研究中一直不乏对青春电影探讨的声音,从2013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起,国产青春电影开始走怀旧风。
之后《左耳》、《栀子花开》《小时代》等商业青春电影的出现,使观众进入了观青春电影的倦怠期,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青少年问题的密切关注,青春电影逐渐回温,2019年由田壮壮监制、白雪执导的电影《过春天》从现实主义角度讲述青春少女的惊险之旅,影片广受好评并一举拿下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最佳影片。
同年,曾国祥执导电影《少年的你》,影片引起众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在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八项大奖,继而引发青春电影的火爆回归。
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里输入“国产青春电影”进行查找,共得到82篇相关文献。
其中写单部电影影评的文献共10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的文献共13篇,谈人物形象塑造的文献共11篇,其余则是探究国产青春电影某阶段或类型的发展与思考。
在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本文即从相关概念界定、电影主题、叙事角度及人物形象塑造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对青春电影的概念界定第一,王娟在《九十年代以来国产青春电影研究》中提到青春电影起源于美国青春校园剧,后在日本获得全面发展,并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中国,随之带来文化转型造就国产青春电影。
对青春电影的定义归总为“青春电影是表现青年人对个人以及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进行探究的影片,通常表现青年人关切的爱情、成长、梦想以及与长辈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反抗与归顺,影片的基调或残酷或忧伤或迷茫,也同时夹杂着青春的激情和躁动。
《2024年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范文

《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影的类型化趋势日益明显。
类型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持续繁荣。
本文旨在探讨当下国产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以期为国产电影的创作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现状1. 主流类型与地域特色当前,国产电影类型主要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悬疑片等。
这些类型电影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例如,动作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喜剧片则善于运用地域性幽默元素。
2. 商业化与市场化趋势随着电影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加剧,商业化与市场化成为国产电影发展的主要方向。
制片方为追求票房收益,往往倾向于投资热门类型电影,并注重营销策略的运用。
三、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特点1. 题材丰富多样国产电影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涵盖了历史、战争、现实、科幻、奇幻等多个领域。
这使得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2. 技术水平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产电影在特效、音效、画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使得类型化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吸引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
3. 创新元素不断涌现在类型化发展的过程中,国产电影也在不断尝试创新。
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或是将不同类型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电影作品。
四、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的未来趋势1. 关注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现实题材与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未来,国产电影应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传达正能量与价值观。
2. 强化文化自信与本土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应强化文化自信,挖掘并传承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同时,应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
3. 持续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国产电影应持续在题材、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拓展新的类型与领域。
新世纪青春片的类型化叙事

新世纪青春片的类型化叙事作者:刘藩刘婧雅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11期青春片的发展与定义从全球范围来看,作为商业类型片的青春片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
美、英、日、韩、泰、印等国家都有代表性的青春片面世。
我国的青春类型片也在2013上半年迎来高潮——《致青春》、《小时代》、《青春派》等影片都在电影界获得了不小的反响。
回溯中国青春题材影片的创作,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最早讲述青春故事的影片有《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等。
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影片大多表现青年人找到集体归宿,投身革命战火的主题。
进入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青春题材影片的发展,催生了《小街》、《本命年》等电影。
它们的创作者并不是青年导演,而是“青年们的长辈”。
因此其作品体现出一种理性大于感性的特点。
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青春题材影片则倾向于叙述个人化的青春经验,如《摇滚青年》、《头发乱了》等。
因为这批导演多属于体制外创作,因而保留了青春期特有的反抗性和边缘性色彩,表达的内容多为个体的痛苦和迷茫。
[1]这种创作趋势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之后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转向。
“青春电影表现出日益向青春消费发展的走向,青春反抗的色彩与精英知识分子精神传统愈益淡薄,越来越走向世俗和时尚。
”[2]其中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青春题材电影走向商业类型片道路的结果。
市场的开放和观众的需求催生了娱乐元素,也推动了作为类型片的青春片的萌生和发展。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类型的青春片,因此我们在定义“青春片”时,就要将其与“青春题材影片”有所区分。
青春题材影片,是表现青春阶段青年成长所遇到的事件和情感经历的影片。
而作为类型的青春片,是在与观众的长期互动后保留了受大众欢迎的元素,形成并传承类型成规的一种青春题材影片。
青春类型片,虽然也可以展现尴尬和挫败的青春经验,但更多的是要以迷人、纯情的青春梦境,带给观众实现理想的快感,或者是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亦或是借由青春期的冲动来展现充满刺激感的暴力、性等娱乐元素。
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融合与语境突破

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融合与语境突破
陈书琴
【期刊名称】《视听界》
【年(卷),期】2024()2
【摘要】国产青春电影曾凭借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一度备受中国电影业青睐,也以强劲的青春之风引发过全民怀旧的热潮,但在短暂热潮退却以后,类型发展尚不成熟的青春电影便迅速遭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遇冷,不得不在困境中寻求突围与变革。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多部国产青春片都开始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形态与价值追求,它们或以多元化的类型融合拓展着青春电影的受众群体,或通过对旧有语境的突破探索出国产青春电影新的可能性,其崭新面貌不断呼唤着国产青春电影新的春天。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陈书琴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2013年国产类型电影的突破——以电影《无人区》为例
2.探析"反类型"青春电影《闪光少女》的语境突破
3.跨类型、超类型与反类型:当下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
发展态势4.跨境学童的存在与迷惘:从电影《过春天》看国产青春片的语境突破5.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突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世纪以来国产类型电影的创作特征及发展前景

新世纪以来国产类型电影的创作特征及发展前景作者:张晓明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2期摘要:类型电影对中国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自喻。
中国电影人一直在探索类型化的创作道路,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比如在武侠、喜剧、爱情、警匪、魔幻等电影类型上颇有建树。
但也应该看到,国产类型电影在内容上的开掘稍显不足,还停留在对好莱坞电影视听奇观的模仿上。
为了实现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国产类型电影创作应该始终坚持立足本土,继承传统,关注当下。
关键词:国产电影类型电影创作特征类型电影是电影市场规范化与商业化的标志,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人始终坚持努力探索类型化的创作道路,这一方面是电影艺术自身创新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
在国产类型电影的创作上,电影人成果颇丰,不仅发扬了武侠片、喜剧片等经典电影类型,更使外来电影类型成功在本土嫁接开花结果。
那么,究竟什么是类型电影?中国的类型电影如何发展的?怎样才能使国产类型电影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并延续拓展?本文将从这三个部分展开对国产类型电影的讨论。
一、什么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好莱坞,哥伦比亚、米高梅、华纳兄弟等八大电影制片厂为了确保电影公司的高效运转而开创了大制片厂制度,其要素是制片人专权、明星制和类型电影,以获取高额的电影票房回报。
类型电影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特定的表达内涵,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消遣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可复制性,甚至批量化生产的电影产品。
譬如歌舞片中主人公永远载歌载舞,黑帮片中的主要道具一定有枪和汽车,西部片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等。
它作为一种典型的商业化电影样式,契合大众特定的消费意识形态,正如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一书中提出:在类型电影中必然包孕着种种社会大众心理的情结,这种大众的情结是“人类那些难以逾越的矛盾情感、带有永恒意义的‘迷思’”。
[1]并且,它往往根据主流观众的心理变化和愿望,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所谓“热潮更替”。
2000年以来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现状与发展研究

2000年以来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现状与发展研究一、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现状国产青春校园电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作品以《小花》、《童年往事》等经典电影为代表。
然而,这些电影普遍被认为是沉闷、理性和严厉的体育题材,无法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年轻观众的增多,国产青春校园电影逐渐走向繁荣。
其中,许多电影如《校园卧底》、《深爱着你》、《青楼梦》等都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了经典之作。
目前,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的创作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风格有些接地气,有些则更具奇幻和冒险色彩;主角不再局限于男女恋爱故事,也涵盖了友情、亲情、成长等多个方面;此外,还不断出现新的衍生形式,如《少年派》以动漫形式呈现故事,吸引了更多观众的目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国产青春校园电影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首先,趋向更加生活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流观众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
作品应该更加趋向生活化、情感化,融合当代流行文化元素和时尚,以便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并印证人物的感受。
其次,趋向多元化。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青春校园电影,有些剧情具有社会现实性,有些则更具浪漫情感。
将多元化的元素融入青春校园电影创作中,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并形成更有威力的流行文化。
三、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虽然国产青春校园电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为大家列出了一些解决办法:1. 缺乏真实感。
目前,相当一部分青春校园电影以许多站在“情感神坛”上的角色和故事情节为主,但是缺乏真实感和现实感。
电影创作者应该深入社会、深入人民内心深处挖掘创作灵感,以现实主义手法表达青春校园故事的真实感。
2. 独立电影的局限性。
尽管国产青春校园电影独立制片方兴起,作品风格多元化,但独立制片方仍存在资金、资源等限制,难以创作大制作的高质量作品。
关键是增加政策支持,提高针对性资金投入,加速市场化、产业化推动,营造更加成熟的电影产业生态环境。
中国电影类型化的趋势

中国电影类型化的趋势
1. 古装题材:古装影片是中国电影的代表性类型,受众广泛。
近年来,古装影片围绕历史故事、文学名著等题材,进行现代化的制作和演绎,更具时代感。
2. 女性影片:中国电影近年来推出了许多主打女性角色的电影,如《何以为家》、《少女的国度》等,唤起了观众对女性角色的关注和思考。
3. 科幻影片: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电影开始涉足科幻题材,如《流浪地球》、《三体》等,这种类型的电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4. 青春题材:青春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热门类型,近年来更以多元化的价值观和更符合现代生活的故事情节受到观众的青睐。
5. 家庭题材:中国电影的一贯特点就是关注家庭、弘扬家庭美德,这种类型的电影一直备受观众喜爱。
6. 爱情题材:爱情题材一直是中国电影的重头戏,尤其是近年来的爱情电影更多的向现实主义倾斜,故事情节更加贴近生活。
7. 战争题材:中国电影从解放前就开始涉足战争题材,现在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反战思想,更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类型化发展研究青春,一直都是电影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青春电影以其独具的时
代性向我们展示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青葱岁月,奏响
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青春旋律。
以世界电影发展史来看,青春电影不管
是在电影实践还是电影理论的研究上,都占据着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在我国,青春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更是与我国的电影发展历史紧密相连,在我国早期电影作品中就已经有了青春电影的雏形。
新世纪的到来,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内地新一代年轻导演的涌现,观影观众的年轻化,
中国内地青春电影凭借着青春怀旧的主题风格,多次引发了全民集体
观影回忆青春的热潮,逐步成为当下电影市场的主流。
从2010年的上映的网络电影《老男孩》,到2013年7亿多票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更是被成为中国电影的“青春电影年”,中国内地
青春题材电影逐渐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发展中的重要影片类型。
在中国电影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内地青春电影也逐步
展现出来一个类型化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和类型化的发展趋势,都
是本文试图分析和探讨的内容。
而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推出的《2014年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中则认为,近几年虽然青春片数量不少,但许多影片缺乏内在的情感动力和创造性的艺术特质,影片叙事单一
缺少内涵,跟风之作较多,并且,这些影片主题多集中在青春与物质、
青春与爱情、青春与怀旧,对青春的诠释缺少更丰富的“多义性”,
缺少更深层次的哲理,缺少适当的艺术宣泄的道路,青春题材被浅层
次的过度消费着。
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也将总结当前中国内地青春电
影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立足于类型发展观的概念,提出中国内地青春电影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