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国产剧介绍

《美人心计》
《美人心计》改编自小说《未央· 沉浮》[1] ,原 著瞬间倾城,由于正执笔改编,吴锦源等执导, 林心如、陈键锋、杨幂、王丽坤、何晟铭、罗 晋、胡杏儿等领衔主演。 该剧描写了在风姿妖娆的汉室后宫中,幔帐幕 帘之后的美人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故事。该 剧延续了于正作品一贯的细腻风格,并拥有大 气磅礴的一面。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过的国产剧
发展历程 1、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8年6月15日) 2、中国第一部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1981年2月5日) 3、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中国唯一 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 4、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 奖创建
《花千骨》由霍建华、赵丽颖领衔主演,蒋欣、 杨烁特别出演,张丹峰、李纯、马可、鲍天琦、 安悦溪、徐海乔等主演的古装玄幻仙侠剧。
返回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中国电视 剧制作中心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 1984年9月开始拍摄,1987年在中国全国首 播。该剧根据红学家周汝昌的意见,没有按照 高鹗的续四十回的情节拍摄,对结尾部分作了 重大改动。该剧由多位文艺界泰斗如启功、沈 从文、王昆仑等人担任顾问,于全国各地遴选 演员,仅林黛玉一个角色就有三万余人参选, 并专门花时间对演员进行培训。
图片
《宰相刘罗锅》
《宰相刘罗锅》由导演韩刚、张子恩执导,李 保田、张国立、王刚、邓婕等明星领衔主演的 古装剧。 《宰相刘罗锅》1996热播获巨大轰动,获得金 鹰奖四项大奖 该剧在台湾同样引起巨大轰动,电视剧讲述乾 隆年间刘墉与和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 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神雕侠侣》
《仙剑奇侠传》
《仙剑奇侠传》是根据大宇资讯同名RPG游戏 改编的古装奇幻剧,由胡歌、刘亦菲、安以轩、 刘品言、彭于晏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渔村的店小二李逍遥与女娲的后人 赵灵儿以及林家堡大小姐林月如等人之间的恩 爱情仇、拯救苍生的古装神话故事。该剧是中 国第一部由电玩游戏改编的电视剧,开创古装 游戏改编剧新潮。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电视剧市场的竞争格局
1 2 3
竞争主体
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制作机 构、民营制作公司和外资制作公司等。
竞争格局
国有制作机构在资金、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民 营制作公司则更加灵活,外资制作公司则具有国 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竞争策略
优秀电视剧作品及其影响
《甄嬛传》
《人民的名义》
这部古装剧以其严谨的历史考据、精致的 制作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 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作为反腐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该剧深入 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 关注和讨论。
《欢乐颂》
《琅琊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部现代都市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鲜 活的角色塑造,成功地吸引了年轻观众群 体,成为了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才培养
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人才培养,为未来的发展储备 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06 中国电视剧的未 来展望
技术创新对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电视剧制作效率和画质清晰度, 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为电视剧创作 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沉浸式剧情体验、交互式叙事等。
文化交流
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合作拍摄
中国电视剧与海外制片方、导演和演员合作拍摄,共同打造国际 化作品,提高了中国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
学术交流
通过国际影视节、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中国电视剧从业者与国际 同行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电视剧发展史略

三、近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 命至1949年以前各类 电视剧为近代题材剧, 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 分为: • • • • • • 近代革命题材 近代都市题材 近代青少题材 近代传奇题材 近代传记题材 近代其它题材
四、古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 命以前的各类电视剧 为古代题材剧,可根 据具体故事 • • • • • • • • 内容分为: 古代传奇题材 古代宫廷题材 古代传记题材 古代武打题材 古代青少题材 古代历史题材 古代其它题材
电视剧的概念
• 电视剧的英文翻译问题电视剧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电视剧翻译为TV Plays、TV drama program、teleplay、television play、teledrama 等等;狭义的电视剧则为TV series,TV play series,有时直接简译为series。而肥皂剧翻译为 Soap Opera ,TV Soap Opera(最早的电视剧由 肥皂商赞助)。 • 狭义的电视剧(TV series)中的一集翻译为: episode
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唯一电视剧
• 《还珠格格》(赵薇版)
十几年来,从未有一部电视剧超越过 还珠格格
电视剧小组
• • • • • • • 王睿《分析电视剧类型》 张玉洁 《美剧类型简析 》 石冬丽《浅谈中外电视剧》 秦丽媛《浅析古代宫廷题材电视剧》 王昕《分析偶像剧》 温媛媛《分析电视剧翻拍》 王艾辰《分析电视剧配音》
发展期电视剧的主要特点
• 创作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 • 注重社会意义和价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 正面描写和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 在样式上呈现多样发展的趋势 • 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显示中国电视剧发 展的良好势头
发展时期的电视剧作品
中国电视剧史

中国电视剧史集合版中国电视剧史集合版1、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2、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播电视剧。
3、“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停顿。
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修斗争》的反修斗争》4、中国第一部连续剧:《射雕英雄传》(1976年)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得长足的进步5、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建6、1981年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后十八年》。
1985年年产电视剧一千多部,其中有许多上乘之作,如单本剧《新岸》、《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等,连续剧《武松》、《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同堂》等。
7、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色电影的高潮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以直播形式播出了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迄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今中国电视剧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其间,其间,其间,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纬度,按照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58——1977)。
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78——1989)。
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在电视剧艺术系统的横向纬度,按照电视剧艺术的类型发展实际,中国电视剧又可以分为革命历史题材剧、古装戏(历史题材电视剧)、农村题材剧、军事题材剧、城市社会生活剧(家庭伦理剧)、都市言情与青春浪漫剧、情境喜剧等类型。
电视剧发展历程

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 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 很强的艺术。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 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 艺术样式。
发展初期(1958—1965) 停滞期(1966---1976) 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繁荣期(90年代) 持续繁荣期(新世纪以来)
4、繁荣期(90年代)
发展阶段: ①90年代初期(1990-1993) 呼唤人性的《渴望》 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②90年代中期(1994-1996) 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 《三国演义》《戏剧人生》 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 ③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5.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 异常,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 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THE
END
Thank you
1.发展初期(1958—1965)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 饼子>>,这是中国
电视剧的发端.这一时期电视剧内容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 育,电视剧剧目大多贴
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
2、停滞期: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 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 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 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 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 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初期,电视剧主要以舞台戏剧的形式呈现。
1958年,中国第一部正式的音乐舞台剧《白毛女》在电视上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接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片、历史剧、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相继问世,如《武大郎与潘金莲》、《红灯记》等。
二、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引进外国影视片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国际影视产业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在题材、创作手法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出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荧屏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被誉为荧屏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众多经典的电视剧问世,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角色设定、服装等方面都具备了高水准的制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四、多元化与优质剧目崛起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都市、农村、武侠、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注重深度与内涵,还在拍摄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得电视剧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在网络上首播,各大视频平台竞相推出自制剧集。
网络影视的兴起不仅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附件:本文附有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一个法律名词:版权法注释:版权法是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对电视剧的著作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个法律名词:广播电视法注释:广播电视法主要规定了对广播电视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电视剧的播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电视剧初步发展阶段(1985-1989)一、电视剧发展的内外部原因:1、四级办2、影视关系3、社会需求与广告业发展4、境外电视剧的促动二、主要作品:1、《四世同堂》(1985,北京电视台,编剧:林汝为、李翔、牛星丽,导演:梁世龙)A、爱国主义B、人性论C、生活化与通俗性D、艺术创新2、《新星》(1985、李新编导,王子庆摄像)A、改革题材的重要作品B、李向南的争议3、《红楼梦》(1986, 36集、中央电视台,导演:王扶林)A、长篇巨制B、古典文学复苏C、忠实原著问题的讨论4、《努尔哈赤》(1986年,16集,中央台、沈阳市文联、中新社,编剧:俞智先、高援、刘恩铭,导演:陈家林)35、《雪野》(1986,7集,辽宁电视台,编剧:王宗汉,总导演:齐兴家,)A、婚姻主题(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故事)B、人性、社会、时代的冲突C、地方特色6、《凯旋在子夜》(1986,11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尤小刚,编剧与原著:韩静霆,)与《高山下的花环》(1983、3集、山东电视台,原著:李存葆,编剧:李德顺、于景,导演:滕敬德、席与明)A 战争与知青题材——人性与社会的抗争B 民间与精英的反思C 青春何去何从改革题材:新星、师魂农村题材:雪野、篱笆女人与狗通俗剧:甄三、便衣警察、啼笑因缘、乌龙山剿匪记纪实电视剧:神圣忧思录、百年忧患、长江第一漂末代皇帝、站在新的起点上——九十年代的电视剧一、新的背景与面貌二、电视业的新发展与媒介性质的回归三、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之上世纪之交的中国电视剧和社会思潮绪论一、内蕴丰厚的中国电视风景线二、中国电视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三、电视剧与拟态环境第一章喧闹的中国电视航船和电视剧坐标第一节喧闹之中的中国电视文艺一、当今中国社会与电视镜像二、电视剧的基本特性三、世纪之交时间断线的提出与意义第二节世纪之交的电视剧的特点和简单历程1、从宏观视角到微观视角2、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特点3、从教化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4、传媒本体功能的凸显一、九十年代以来影视文化的基本历程简单历程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电视剧的总体特征第三节主题与变奏一、站在八十年代的起点上二、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剧与社会思潮间关系的总体特点第二章回归与重建(1989-1993)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第一节没有灯塔的夜航船:社会转型的开始与电视剧的新开端一、思想的困惑与电视的狂欢二、大众文化走向前台与电视神话的诞生第二节主导话语的困惑与主旋律作品的新探索一、远离革命与躲避崇高二、改革话语的彷徨三、从阶级伦理转向传统伦理第三节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一、从《渴望》等剧看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作品的特征二、《编辑部的故事》与市民社会中的复杂心态三、飞速行进的欲望号街车第三章:激流中的涌动(93-97)第一节:话语转型与影视变革一、现代化的整合与新权威主义的构建二、电视剧生产的繁荣与类型的定型化第二节:改革话语的重新兴起一、城市和工业改革题材的兴起二、农村改革题材的新思考三、走向世界中的社会人生第三节:回归传统与迈向现代化脚步的共震《三国演义》与《唐明皇》热播的背后传统儒家思潮的复兴第四节:欲望神话和市井人生《我爱我家》《京都纪事》第五节:平视中的人生--——不绝如缕的道德反思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拷问《黑槐树》、《咱爸咱妈》二、理想主义与现代化的反思《年轮》、《孽债》第四章:夜与昼的告白(1997-2002)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第一节:思想的分流与影视话语的变幻一、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思想界的争论二、电视自身的价值构建和电视剧的新面貌第二节: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图景一、对于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支持和期待《刘老根》、《突出重围》二、对于反对腐败的吁求:《大雪无痕》、《省委书记》三、对于人性复杂性的重视和对欲望的肯定:《牵手》、《玉观音》第三节:社会民主思潮与民生困惑一、斗争主题的激情重现与反叛话语的隆重上演:《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水浒传》二、道德至上与对绝对正义的推崇:《一代廉吏于成龙》三、民生与道德关怀的视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四、新英雄主义的出现与红色经典的重拍第四节:主导话语的困境(上)一、新权威主义的窘境:《雍正王朝》二、革命主题与执政主题的潜在冲突:《太平天国》第五节:后学热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影响一、后现代热潮的出场及其社会意义二、《还珠格格》与中国后现代文本三、后学视角与中国传统:《铁齿铜牙纪晓岚》与《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章:新世纪里的思考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兴盛与影视新神话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第一节:新世纪里的话语搏奕的新格局一、民族主义的新时代特征与影视构造的神话:《康熙帝国》、《汉武大帝》、《成吉思汗》二、民族主义的个体想象:《乔家大院》、《大宅门》、《闯关东》、《走西口》第三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重新整合一、民生视角下的的伦理思索:《家有九凤》、《中国式离婚》、《马大帅》二、后现代文本的主题转向:《武林外传》、《家有儿女》第四节:主导文化的困境(下)一、新权威主义的终结者:《走向共和》二、“新英雄”的曲线畸变:《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50年

曾庆瑞:中国电视剧50年提交者:日期: 2009/10/10 阅读: 90来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三期Tag:曾庆瑞电视剧1900年,波科依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首次使用了“电视”的英文名称television。
1928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在纽约附近的斯克内克塔迪的电视实验室,在发明家亚里克·山德森的领导下,试播了第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
随后,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了声像俱备的多幕电视剧——皮兰·德娄的《花言巧语的人》,作为一种藉助电子化了的声像语言在电视荧屏上展演的艺术,电视剧在世界舞台上正式诞生。
在中国,电视剧的播出,和电视事业的出现几乎同时。
1958年6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播期间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由此电视剧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以后,到文革前将近8年的直播电视剧时期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哈尔滨、长春等地的电视台,共计播出了大约180余部电视剧。
文革中,在全民族的文化浩劫中,刚刚起步的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惨遭灭顶之灾。
10年里,只有3部用录相设备拍摄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播出。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在社会变革的舞台上复兴。
以1978年4月播出的《三家亲》为起点,到1984年为止,全国各电视台总共播出电视剧945集。
随后,以1984年为转折,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时期。
经过前6年的蕴蓄,到1989年为止,全国总共生产了5932集的电视剧作品。
1990年突破年产万集大关,生产了11156集电视剧。
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公布的官方数字,1991年后,除1992年资料空缺,20世纪的最后9年里,总计产出7978部74716集。
此后,2001年度851部13621集,2002年度751部12170集,2003年度619部10654集,2004年度886部20819集又合拍10部289集,2005年度945部20075集又合拍 527部9517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
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
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
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
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