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350-大学计算机-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目录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2)一.研制水平 (2)1.简介 (2)2.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 (2)3.由红旗到119机 (4)4.集成电路计算机150 (4)二.产业、市场和使用 (6)1.简介 (6)2.人才培养和市场 (6)3.“中国芯”的崛起与不足 (7)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一.研制水平1.简介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以来,与计算机最邻近领域的数学和物理界的共和国泰斗:世界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和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钱三强教授,就十分关注这一新技术如何在国内发展。
从1951年起,他们先后聚集国内外相近领域人才加入到计算机事业的行列中(放在当时他们领导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和物理所),尤其是从国外回来的教授、工程师和博士,其中包括国际电路网络权威闵乃大教授、在美国公司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范新弼博士、在丹麦公司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吴几康工程师以及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夏培肃博士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蒋士騛博士,并且积极推动将发展计算机列入12年发展规划。
2.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
这次参会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并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当时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处由中国科学院、总参三部、国防五院(七机部)、二机部十局(四机部)四个单位联合成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应成立了计算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
为了迅速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这三个方面联合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机和第一届计算数学训练班。
计算数学训练班的学生有幸听到了刚刚归国的国际控制论权威钱学森教授以及在美国有3~4年编程经验的董铁宝教授(他当时是国内唯一真正直接接触过计算机多年的学者)的讲课.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由七机部张梓昌高级工程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简介100字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简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也有着一段漫长且精彩的历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1950-196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对于高科技的需求开始显现。
1956年,中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算机科学技术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958年,中国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名为“103机”,开启了中国计算机的起步阶段。
二、发展阶段(1970-1980年代)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开始加速。
1977年,中国举办了第一次全国计算机学术交流会,为中国的计算机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同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150机”,其性能比“103机”提高了近30倍。
三、飞跃阶段(1990-2000年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计算机发展迎来了真正的飞跃。
1995年,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曙光一号”问世,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超级计算机。
随后,“曙光二号”、“曙光三号”等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创新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开始进入创新阶段。
200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其计算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此后,“天河二号”、“天河三号”等超级计算机相继问世,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五、总结回顾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在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93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曙光一号计 算机。
• 2008年6月,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研制成功,峰 值运算速度达到230万亿次,世界计算机500强排 名第10(2008年11月)。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2010年8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天河一号” 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到4.7千万亿次。在 2010年11月公布的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 “天河一号”名列第一。
• 2013年5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天河二号” 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到5.49亿亿次。在2013 年6月至2015年11月公布的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排 行榜中,“天河二号”均名列第一。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2016年6月,我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研制成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为 12.5亿亿次,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73年8月,集成电路计算机150机研制成功。 • 1985年,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 微机。
• 1983年11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757机。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83年11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的向量巨型计算机 银河-Ⅰ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 1992年11月,研制成功10亿次的银河-Ⅱ。 • 1997年6月,研制成功130亿次的银河-Ⅲ。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65年4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晶体管计算 机441-B通过国家鉴定,运算速度为1.2万次每秒 浮点运算。
• 1967年9月,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丙研制成 功,浮点运算速度为11.5万次每秒,被誉为功勋 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计算机工业起步。
当时,计算机技术刚刚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竞争。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孤立封闭的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科技交流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以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956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计算机技术研发的正式启动。
在这个早期阶段,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必须几乎从零开始,自己研究和开发计算机技术。
到了1960年代初,中国开始尝试自主开发计算机。
在当时,全球计算机工业的中心是美国和苏联,中国需要依赖自己的力量来迎头赶上。
196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中国自主研发的存储程序控制的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这一成果在当时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103型计算机的成功,中国加大了对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1965年,中国正式启动了“第二代计算机”项目,以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中国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研究机构和大学几乎停止了正常的工作,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被迫暂时放弃了他们的研究。
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计算机事业才得以重振。
在此后的几年里,中国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
197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这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教育的正式启动,为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计算机产业化。
1985年,中国第一批微型计算机成功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大了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史计算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丰富的故事。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起步,到现如今的领先地位,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见证了科技的腾飞与国家实力的崛起。
一、计算机的引进和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从苏联引进计算机技术。
首台计算机于1956年引进,开启了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序幕。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用以解决大量复杂的计算问题。
尽管当时的计算机规模较小,运算速度较慢,但这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研发与科技攀登上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形势动荡,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面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决定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197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103型计算机。
此后,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在自主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相继研制出了104、105、107等多种型号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为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开放与合作,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计算机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与国际间加强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通过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计算机行业逐渐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四、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在中国社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最初的科研和军事领域,到后来的教育、医疗、金融、交通等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计算机技术开始在中国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开始进行研究和开发,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国际局势,进展缓慢。
1956年,中国开展了第一次计算机技术培训班,培养了第一
批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
20世纪60年代,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进入快速阶段。
国内开
始自主研制电子计算机,其中1964年研制成功的"103型计算机",被誉为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制成功的电子计算机。
20世纪70年代,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契机。
1974年,成立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科学研
究的组织化和系统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大了对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投入,引进
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强与国际计算机科学界的交流。
1983年,中国推出了第一部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材,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93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计算机协会,进一步加强与国际
计算机科学界的联系和合作。
21世纪以来,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的
计算机产业快速崛起,计算机技术应用广泛普及。
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连续多年拥有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使中国成为世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 计算机 发展史 简介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介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简介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计算机发展史也有着丰富的内容。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发的工作。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研制小组,开始了中国自主研发计算机的历程。
195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起步。
上世纪60年代,中国计算机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196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第一台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计算机“红旗”系列。
这一系列计算机在中国的科研、军事、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计算机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1970年,中国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从美国引进了IBM 360/20型计算机,这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开始与国际接轨。
随后,中国相继引进了其他国家的计算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
1978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微型机“新星”诞生,这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进入了微型化的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技术继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微型计算机“神威”系列,这一系列计算机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在科研、教育、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中国还在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1987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互联网节点,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计算机技术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果。
1992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这一超级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外,中国在软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1999年,中国首次成功研制出自主操作系统“中标麒麟”。
进入21世纪,中国计算机技术继续快速发展。
中国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一、前言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回顾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本文将从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初期、自主研发、产业化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中国计算机的起源中国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中国正处于计算机技术刚刚兴起的时期,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计算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着自主研发和探索。
三、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初期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计算机的探索。
197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们主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进行着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工作。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自主设计的计算机——“神威一号”。
这一里程碑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四、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继续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成立了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等机构。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国外合作,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
这些举措为中国计算机的自主研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198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开始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为中国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的科学家们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了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五、中国计算机的产业化上世纪90年代,中国计算机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硬件厂商纷纷崛起,国内市场逐渐被本土品牌所主导。
同时,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软件企业。
六、中国计算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中国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65年4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晶体管计 算机441-B通过国家鉴定,运算速度为1.2万次 每秒浮点运算。
• 1967年9月,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丙研制 成功,浮点运算速度为11.5万次每秒,被誉为 功勋计算机。
• 1972年正式交付使用的111计算机,采用小规 模集成电路。
• 国产CPU芯片有龙芯系列、申威系列、飞腾系 列,国产微型机有联想、同方、方正等品牌,华 为的网络通信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国产操作系统有中科操作系统、中标麒麟操作系 统、中兴支点操作系统等。
• 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南大通用GBASE数据库、 金仓数据库、达梦数据库、OpenBASE等。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2016年6月,我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研制成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为 12.5亿亿次,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
• “神威·太湖之光”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共使 用了40960个我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 高性能处理器。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2010年8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天河一号” 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到4.7千万亿次。在 2010年11月公布的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 “天河一号”名列第一。
• 2013年5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天河二号” 超级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到5.49亿亿次。在 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公布的世界500强超级计 算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均名列第一。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73年8月,集成电路计算机150机研制成功。 • 1985年,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
0520CH微机。 • 1983年11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向量机
-757机。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83年11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的向量巨型计算 机银河-Ⅰ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第1章 计算机发展简史
• 1.1 计算机技术的历史演变 • 1.2 计算机技术的现实发展 •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4 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知识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56年8月,成立了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 主任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
•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通用小型计算机— 103机研制成功,仿制前苏联的M-3小型机。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在2016年6月和11月公布的国际500 强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神威·太 湖之光”连续两次名列第一。加上此 前“天河二号”的六连冠,我国已连 续4年占据国际500强超级计算机排 行榜的最高席位。
1.2.6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我国不仅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处理器芯片、微型机、网络设备、软件开发等 领域也都有重大突破。
• 国产办公软件有WPS Office、永中Office、中 标普华Office等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 104机研制成功,仿制前苏联的BЭCM大型机。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计算机—107 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为250次每秒。
•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计算 机—119机研制成功,浮点运算速度为5万次。
• 1992年11月,研制成功10亿次的银河-Ⅱ。 • 1997年6月,研制成功130亿次的银河-Ⅲ。
1.3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 1993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曙光一号 计算机。
• 2008年6月,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研制成功, 峰值运算速度达到230万亿次,世界计算机500 强排名第10(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