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美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自然美景描绘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针对语法难点,教师可用图表、例句等形式,清晰展示定语从句、并列句的结构,并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在阅读深度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习惯。
-对于写作技巧的难点,教师可设计相关写作任务,如仿写、续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语法知识掌握:定语从句、并列句等语法结构的辨识和运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阅读深度: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写作技巧提升: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定挑战。
举例解释:
-在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例句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蔓延”等词汇,并在课堂上创造实际语境,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修辞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紫藤萝的形象特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掌握课文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紫藤萝的形象描绘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紫藤萝的形象,圈出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 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结构,标注重点段落。
2. 生字词:列出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标注拼音、解释。
3. 修辞手法:列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树上的嫩叶像是绿色的精灵,翩翩起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文章,提高审美情趣。
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紫藤萝的形象描绘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释其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紫藤萝瀑布》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培养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的方法。
重点: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观察事物、表达感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紫藤萝图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紫藤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感受紫藤萝的美丽。
a. 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b.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紫藤萝?c.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5. 例题讲解:a. 分析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b.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瀑布》2. 主要内容:a. 紫藤萝的特点b.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c. 文章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我喜欢校园里的那棵白玉兰。
它挺拔的身姿,如一位高贵典雅的公主。
春风拂过,洁白的花瓣轻轻摇曳,仿佛在微笑着迎接阳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a. 拍摄一组自己喜欢的植物照片,配以描绘性的文字。
b. 仿写一篇文章,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材解读】《紫藤萝瀑布》是作家宗璞感情极为丰富,语言极负胜名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这篇文章,语言特别优美,形象,多处用了拟人、比喻、通感等多种修辞。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极富耐心的细描,把她所看到的如瀑布般满满地一大片紫藤萝,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远眺,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瀑布;近看,是一朵朵饱满的花。
不管你想与不想,那些文字就化身为一片或是一朵的花直逼你的眼,这就是作者极富形象的语言魄力。
这些热烈的文字必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能真切感受到真实的美丽。
这篇散文里,作者经历了一个心境的飞跃,由迷惘、悲痛到释怀、奋进。
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用了众多的充满浓烈赞赏的字句来描写紫藤萝。
“辉煌的淡紫色”“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在欢笑”“它们在欢笑”“他们在嚷嚷”“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在这里,在作者看来,紫藤萝就像一个充满快乐的人儿。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切的欢乐都是出自于作者的内心,因为紫藤萝“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于是“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于是,由记忆中“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到眼前“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的藤萝,这种生命,这种活力“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于是,便真切地认识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所以,整篇文章在如瀑布般充满活力的紫藤萝面前,作者由最初的停住脚步到后面的伫立疑望,从看到花的形,感受到花的生命,到悟出生命的真谛。
可以说,这是作者一个心灵洗礼的过程。
这样的一个过程,由外及里,由物生情,由情达理,层层递进,步步清晰,水到渠成。
学生读起来能够被作者带着一步一步走,能够跟着作者看到花,触到情,明到理。
所以,这是一篇可以带给学生视觉和心灵巨大享受的美文。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出现在七下第五单元。
一向以来,这都是被认为较难读懂的文章,特别是生活阅历尚浅的初中孩子,要到理的这个层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词语理解: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瀑布、谦虚、遮掩”等,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景物描绘: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紫藤萝瀑布的美丽,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观。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情感体验: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与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和比较不同修辞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景物描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幅自然景象。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课文背景了解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课文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涵。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们去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但感觉做得还不够。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运用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文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紫藤萝瀑布》是宗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的一篇文章。它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联想,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自然之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观察紫藤萝瀑布,并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其描绘得栩栩如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观赏紫藤萝瀑布的见闻为线索,描绘了紫藤萝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不够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和难句,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
2.文学鉴赏: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卡片:准备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生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紫藤萝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理解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主题和背景;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自然景色;
4.课文中关键词语的学习,如“瀑布”、“藤萝”、“紫色”等;
5.掌握课文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知、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这让我很欣慰。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有时候问题的设置可能过于宽泛,导致学生思考方向不够聚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发现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对难点知识仍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难点,我计划在课后安排一次辅导,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精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4.课后针对难点知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3.增强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精选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紫藤萝瀑布》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
本文通过对紫藤萝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掌握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观察事物,培养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重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重点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挂图。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课文内容。
a. 课文主要描绘了什么景物?b. 作者通过描绘紫藤萝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解答疑惑。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课堂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紫藤萝瀑布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汇:繁茂、摇曳、翩翩起舞、生命的赞歌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校园”为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春天的作文。
2. 答案示例:春天的校园,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校园里的柳树吐出了嫩绿的芽儿,仿佛在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
樱花盛开,一片片花瓣如雪片般飘落,犹如粉妆玉砌的世界。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绿油油的,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
春天,你真美!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在写作练习中,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修辞手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紫藤萝瀑布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3、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三分析第一段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理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五学习第三至七段齐读第3~7自然段。
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
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
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冰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六学习第八、九段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七学习第十、十一段齐读第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八总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九、课外作业与讲评: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1)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A.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B.描写角度有何变化?C.描写手法如何?A.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B.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C.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2、(3)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
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2、(4)在第2—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紫藤花时所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在相关的文字下划线;看看它们有何特点?“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拟人,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静景动态,显得生趣盎然。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
拟人,“忍俊不禁的笑容”。
3、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4、阅读10—11自然段,讨论回答: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作者在这里由花及人并悟及生命,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
由此,作者在结尾句也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一、通观全文,看看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试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2.伫立凝望,这一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曾经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藤萝萝花了。
4.藤萝又开花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A.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B. 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记叙和描写二、【思考题】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思考讨论题:文中插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的事”是否多余?有何作用?【教师总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三、教师导学: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
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班内交流: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五、体验反思怎样理解: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结合背景,这是极“左”的论调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六、课堂反馈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