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小学古诗词作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对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探讨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一、插图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插图可以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咏鹅》中插入“白玉盘”、“金银椀”的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内容。
在学习《梅花》时,插入“梅花静静地盛开”的插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梅花的美丽神韵,增强记忆。
插图的美学因素和意象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古诗词内容的记忆,更容易记住诗词内容和情感。
二、插图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认同小学古诗词中的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于已经被汉字远远超过的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读取了许多传统的文化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已经被浙江省教育部门设计的各种古诗词模拟赛卷材压抑的学生,增加相匹配的插图将会极其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通过插图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接触到古代的建筑、服饰、风俗习惯等,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
三、插图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插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类型的插图,形式有多样性。
例如,既可以插入图片,也可以制作手工图片。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制作插图也可以是一种乐趣。
总之,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增强记忆和文化认同,同时也促进语文教学的创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古诗词,享受阅读的乐趣。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课堂教师需要注重插图教学,使插图发挥更多的教学作用。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们常常利用古诗词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而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为古诗词配上精美的插图,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探讨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插图能够直观呈现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境往往非常深远,学生在初学阶段很难通过文字直接理解并把握其中的意蕴。
而通过插图,可以很直观地展现出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对于《静夜思》这首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夜晚的插图,比如明月、孤鸿、庭院等,让学生通过看图来感受作者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这首诗的意境。
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诗词中很多描写都非常抽象,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和感悟。
通过插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联想和想象。
对于《梅花》这首诗,教师可以准备梅花盛开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想象梅花的娇艳和坚韧。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梅花的形态,更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感受梅花的品格。
插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情趣正在逐渐形成,而通过插图,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美丽的图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绘制登高的插图,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能力。
插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相比于枯燥的文字,插图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插图更能够让古诗词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更愿意去发掘古诗词的魅力。
为古诗词中配上精美的插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古诗词。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光靠把文字讲解清楚是不够的。
更好的方法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意义。
以下是插图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插图的内容应当符合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
学生看到插图后会想象自己身临其境,从而对古诗词的景象、色彩等形式有了更好的认识。
同时,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帮助学生理解难以描述的事物和情感
某些诗词描写的景象或情感是难以用文字准确描述的,比如“芙蓉出水”,“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时,插图就派上用场了。
通过画面,学生能够看到芙蓉破土而出或者泪眼中垂落的花瓣,准确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视觉记忆是人类最强的记忆之一,而文字却容易被遗忘。
通过插图,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古诗词中所描述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更加深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接触和学习古诗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而插图则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插图展示古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张好的插图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古诗词中的情感,还能够感染学生的情感。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能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中的情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总之,插图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
适当使用插图,能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插图不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认同文化和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图像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插图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具体意义。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往往以极为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
通过插图,可以将文字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用插图展现月亮挂在天空中疑似玉盘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看到明月时的心情。
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往往缺乏兴趣和理解能力,而古诗词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
通过插图,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插图可以增加古诗词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古诗词的美。
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用插图展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让学生对这座楼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向往感。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
古诗词的文字表达往往非常独特和精炼,学生很难记住其中的内容。
通过插图,可以将古诗词的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联想起古诗词的内容,从而更容易记住和理解。
在教学《夜泊牛渚怀古》时,可以用插图展示牛渚的夜景和陶渊明的寂寥心情,帮助学生记住诗中的情景和情感。
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插图,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生在观察插图时,可以欣赏其中的美感,体验其中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对美的敏感性。
这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巧妙用图,精彩课堂——浅谈插图在古诗教

巧妙用图,精彩课堂——浅谈插图在古诗教学中插图的运用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陈祝怡摘要: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课本中也选入了许多唐宋诗词。
古诗语言极为简洁、抽象,许多诗人又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因而理解诗意及体会诗情成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许多古诗都配有插图。
在教学中,如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插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味古诗的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还能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让学生形象地记忆古诗,使得我们的古诗教学“诗情”“画意”两相宜。
关键字:古诗插图有效运用打开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那色彩艳丽的插图便会立刻映入你的眼帘,尤其是给古诗精心选配的插图,更是意境清新、引人入胜。
那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五彩缤纷的水彩画,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开辟了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天地。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插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味古诗的意境,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同时还能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让学生形象地记忆古诗。
这样,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古诗教学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中古诗所选配的插图,每幅都是诗情浓郁,气质浪漫,几乎每件作品都可以撩拨起学生对于质朴生活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眷恋情感。
无论是《早发白帝城》的雄浑豪放,还是《小儿垂钓》的质朴清纯;无论是《望天门山》的深邃磅礴,还是《舟夜书所见》的清新典雅……每一首诗都会有一幅诗意的导游图,真可谓: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插图来增添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
可谓有景、有情、有韵,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
新课一开始,我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请他们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我满含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学生们都喜欢去,有的会问:“怎么去?”我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插图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插图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古诗词的语言往往难以理解,用文字
来解释也很抽象。
而通过插图的形式展示,可以通过图像直观地呈现古诗词中的意象,让
孩子们更容易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通过插图展示月亮和
床铺的情景,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插图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容易产生学
习的抵触情绪。
而插图可以以视觉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学习古诗词是
一件有趣的事情。
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富有创意的插图,让孩子们在欣赏插图的同时产生
探索古诗词的兴趣。
插图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观察插图,孩子们可以学会运用细致观察、
推理和联想的能力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他们可以通过猜测插图中的细节、形状、颜色等
来理解古诗词,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插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
阅读策略,如查字典、分析上下文、进行联想等,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插图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水平。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通过观赏古诗词中的插图,孩子们可以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在教学《梅花》时,可以通过插图展示梅花的形态和芬芳,让孩子们欣赏到梅花的美丽和
优雅,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对教学的意义【摘要】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插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插图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使抽象的诗意更具体可视化;插图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诗歌的意境;插图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最重要的是,插图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更加全面发展。
小学古诗词中插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插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插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课本,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更多启发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插图、教学、意义、理解、记忆、想象力、情感、意境、审美情感、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结论、魅力、美化课本、全面发展。
1. 引言1.1 插图的作用插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插图的形象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和意境,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插图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诗歌的欣赏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和魅力。
插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课本,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让他们通过视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 小学古诗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古诗词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理解和探讨的问题。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更可以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热情。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以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为例

孩 太 调 皮 ,特 别 好玩 。看 到 《清平 乐·村
船用 的竹竿或木杆 ”, “棹 ”的解释为 “船 桨”,但是学生
居 》一 家 人 其 乐 融 融 的 样 子 ,有 的 学 生
还 是搞不清 两者 之 间有什 么差 别 。我 指导 学生认 真观 察插
感 到 这 一 家 子 很温 馨 , 想 到 了 自己 的 家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Ⅸ古诗词三首》为例 ,
上 ,那 么悠 闲 自在 。学 习 《牧童 》我 让学 生边 看插 图 ,边
谈谈在古诗词 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再 读这 首诗 ,再配 l古诗词 插图 妙用
中,这 幅画 中, 古诗 的朗诵 与 画完全 融 为一体 。我顺 势而
生 理 解 古 诗 词 营 造 氛 围 , vbn1课 堂 伊
“他 可能什 么也 不想 ,就想 在这 样美 的景色 中好好享 受 一
始 ,我 这 样 导 入 “童 年 是 美 好 的 ,纯 真
番 ,睡上一觉 。” “他 在看 天 上 闪闪 的星 星 ,想着 奶奶 给
的 , 我们 每 天 都 在 编 织 美 丽 的 故 事 。这
自己讲的神 话传 说故 事 。” “他在 数天 上 的星星 呢 !他 可
三 幅 插 图都 描 写 了童 年 生 活 的 美 好 。 谈
能 已经数 了100颗 了… … ” “他 在 想 天上 的 星星 怎么 那 么
一 谈 你 的感 受 ,也 可 以谈 谈 看 到 插 图 你
多 ,怎么也数 不 完呀 !” “今天 的小伙伴 之 间的游 戏可 真
二、借助插 图理解词语 ,化难为易,准确定位 《清 平 乐 ·村 居 》这 首 词 中有 一 处 “茅 檐 低 小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插图的妙用
【摘要】我国古代就有诗情画意、诗画一家的说法,诗离不开画,画离不开诗。
诗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崔峦老师在《教材主编对您说》说“教科书图文并茂,且有厚重感”“新教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见,开发教材资源,运用好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为例,谈谈在古诗词中如何运用插图资源。
【关键词】古诗词插图妙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用诗词中的插图来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古诗词营造氛围,vbn1课堂伊始,我这样导入“童年是美好的,纯真的,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
这三幅插图都描写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谈一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谈谈看到插图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出示书上的三幅插图,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清平·村居》,浓浓的三幅中国画,让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调。
看到《村居》图,有的学生感觉到很悠闲,舒适,心境惬意,有的学生很向往这种童年生活。
看到《舟过安仁》图,图中两个小孩坐在船上打着伞,有的学生很是羡慕,因为是在北方,虽然每个孩子对划桨撑船很陌生,但是很好奇,还有的学生感到这两个小孩太调皮,特别好玩。
看到《清平乐·村居》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有的学生感到这一家子很温馨,想到了自己的家庭。
每个学生看着插图都谈到了自己的理解,这对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词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借助插图理解词语,化难为易,准确定位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有一处“茅檐低小”,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茅檐”?书上的注释中这样写道“茅屋的屋檐”。
茅屋距离现在的学生非常遥远,“茅屋的屋檐”怎么给学生解释清楚呢?这首诗的插图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赭石色的屋檐上铺满了茅草,略微探出了墙壁一些。
通过看插图,学生马上就理解了注释中所说的“茅屋的屋檐”。
“低小”的概念又是什么呢?到底低到何种程度,小到何种程度呢?学生理解同样有些困难,我同样借助于插图,让学生再细致地观察插图中“矮矮的小小的房子”,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低小”的具体概念。
借助课文插图就实现了教师用许多语言所解释不清的东西。
《牧童》这首诗中的“铺”字的理解,同样可以很好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
在学生读完“草铺横野六七里”后,我让学生看图,“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原野‘铺’满了草,大家看,图中的原野上那么多草,到处都是,一望无际。
”联系插图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铺”的一望无际,感受到了广阔的原野和草的茂盛。
三、借助插图丰富想象,画中有画,天马行空
第一首诗《牧童》的插图,一个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自由自在,连蓑衣都不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那么悠闲自在。
学习《牧童》我让学生边看插图,边再读这首诗,再配上音乐,学生的情感完全融入在这首诗中,这幅画中,古诗的朗诵与画完全融为一体。
我顺势而启,“这个牧童在这样的情境中,那么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激发出来,看着插图,学生各种各样的牧童想象图呈现出来:“他可能什么也不想,就想在这样美的景色中好好享受一番,睡上一觉。
”“他在看天上闪闪的星星,想着奶奶给自己讲的神话传说故事。
”“他在数天上的星星呢!他可能已经数了100颗了……”“他在想天上的星星怎么那么多,怎么也数不完呀!”“今天的小伙伴之间的游戏可真开心,明天准备去哪里玩呢?玩些什么呢?”……我不得不感叹于学生的想象力。
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美丽的一幅童年画,清新的一首童年诗。
《舟过安仁》,两个小童撑着伞无拘无束,正在用伞让船前进呢!看着画面,我这样启发“你听到两个小童他们在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快,看着风向,把伞撑起来。
”有的说:“看,我们有船帆了,我们的船跑得更快了!”……学生想象丰富,无声的画面被激活了。
四、借助插图辨析词语,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舟过安仁》中有一句“收篙停棹坐船中”中的“篙”和“棹”学生不好区分。
注释中的“篙”解释为“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的解释为“船桨”,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清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
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联系注释,说“插图中船头之上两个长长的东西哪个为“篙”和“棹”,你能找出来吗?”片刻之后,有学生回答“尖尖的、长长的,完全在船上的是‘篙’,这是撑船用的,使劲往水里一按,船就开了。
而一半在水里,一半在船上的为‘棹’,当桨用。
”。
为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我说,“你平时在电视上还见到过‘篙’和‘棹’吗?”有学生说“坐在船上摇动划水,让船前进的,它前面是像鸭子一样稍微有点宽为‘篙’;站起来,使劲向水底撑的为‘棹’。
”借助插图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学生真正理解了“篙”“棹”二者之间的差别。
诗画原本一家,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离不开有意蕴的美图,只有充分认识到教材中插图资源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资源,让插图为语文服务,让插图为古诗词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