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复习要点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秋天的怀念》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一)情节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1)“看花”是的中心事件,也是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插叙的作用:1、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2、使文章波澜起伏。
3、塑造人物形象4、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二)人物形象母亲: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最新《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一)情节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
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1)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插叙的作用:1、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2、使文章波澜起伏。
3、塑造人物形象4、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二)人物形象母亲: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总结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史铁生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病逝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1.背景介绍:史铁生是一位身患重病的残疾人,他的母亲在他生病期间给予了他无私的关
爱和支持,但最终在秋天病逝。
这篇文章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的抒发。
2.人物形象:文章主要描写了母亲的形象,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无私、慈爱的人,
对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付出了全部的爱,但最终因病离世。
3.主题思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病逝的
情景,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母爱的感恩,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4.写作特色:文章采用了回忆录的形式,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
满爱与痛苦的世界。
同时,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表现出了生命的多彩和意义。
5.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子需要重点理解,如“好好儿活”、“北海的菊
花都开了”等。
同时,文章中的一些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也需要深入体会,如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怀念、对生命的感悟等。
6.学习建议:建议同学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要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同
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进行思考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归纳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 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022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一、文学常识体裁:散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1.文章几次写到秋天?答:文章两次写秋天,一次是在母亲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
“秋天是背景的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 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我”也走出了人生低谷,乐观生活。
”4. 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表现出极大的忍耐.理解和宽容,“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5.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母亲喜欢花,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为了“我”,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养花。
6.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母亲心里只惦记着儿女。
7.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答:“扑”和“抓” 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很强烈,面对厌世自弃的“我”,母亲极尽所能地劝抚.安慰“我”。
“忍住哭声”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内心的沉重。
8.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挡在窗前”是怕“我”触景生情。
“挡”挡住的不是落叶,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情绪。
9.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分析这句话。
答:“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
“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慈祥,即使“暴怒无常”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动。
10.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 “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的品格:淡雅.高洁.深沉。
《秋天的怀念》知识要点复习资料

《秋天的思念》一、文中母亲几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菊花,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花吗?为什么母亲要带我去看菊花?1、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中受到启示,勇敢面对挫折,顽强活下去。
2、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唤起我美好的回忆,使我在不幸的生活中振作起来三、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四、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就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五、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六、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则作者都思念了什么?①母亲;②母亲给作者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③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④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⑤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七、本文以细节感人,试结合选文分析你认为最精彩的三处地方〔见笔记〕八、如何理解开头段中“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儿活,好好儿活〞的含义,结尾段中“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的含义?九、文末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的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 a菊花象征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b也揭示了文章主旨,说明“我们〞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c照应题目。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集锦

《秋天的怀念知识点集锦》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怀念的季节。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秋天的怀念》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一、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 年 1 月 4 日—2010 年 12 月 31 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 年出生于北京。
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 1972 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 3 次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 3 时 46 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 59 岁。
史铁生的作品以关注人生困境和生命意义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二、文章背景《秋天的怀念》写于 1981 年,当时史铁生双腿瘫痪已经七年,母亲也在这一年去世。
在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中,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自己身患重病时的悉心照顾和关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愧疚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经历人生苦难后的成长和对生命的感悟。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1-2 段):引出对母亲的怀念。
作者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凄凉、忧伤的氛围,为下文回忆母亲做铺垫。
2. 第二部分(3-6 段):回忆母亲在自己身患重病时的悉心照顾和关爱。
这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以及母亲在面对自己的病痛时的坚强和隐忍。
3. 第三部分(7 段):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愧疚和怀念之情。
作者在结尾处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象征着母亲的坚韧和高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四、人物形象1. 母亲- 慈爱: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无微不至,她总是默默地承受着“我”的坏脾气,耐心地安慰和鼓励“我”。
- 坚韧:母亲在自己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强地照顾着“我”,她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而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秋天的怀念 复习资料

秋天的怀念1、本文讲述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线索—看花3、母亲为我做的四件事情:(1)“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临终嘱托。
4、我的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性情暴躁,脾气很坏5、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动作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5)她忽然不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
代表作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欧游杂记》,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那个星期天》。
二、字词默写
瘫痪、沉寂、侍弄、憔悴、絮叨、诀别、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三、品读语言
1. 请你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1)母亲就悄悄地
...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
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答案:“悄悄地”“偷偷地”写出了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儿子的暴怒,但又担忧着儿子会伤害自己,表达了母亲无私、包容、细致的爱。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的,看着我。
...进来,眼边红红
答案:动作、肖像描写,“悄悄地进来”写出母亲怕激怒儿子小心翼翼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写出母亲伤心哭过,表现了母爱的深挚。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答案:动作、语言描写,扑、抓、忍有表现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不让儿子伤害自己急着制止、保护、鼓励儿子的样子,表现了母爱的深挚。
(4)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答案:“挡”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上文中提到“我”看雁阵、听歌就发脾气,又砸又摔,她怕我看到落叶又触景生悲情,表达了母亲细致伟大的爱。
(5)她憔悴
..般的神色。
..的脸上现出央求
答案:肖像描写,“憔悴”“央求”有表现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身心忍受极大痛苦却一心希望儿子出去看花,不顾自己一切皆为儿子,表现了母爱的无私、真挚。
(6)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
....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答案:“绝没有”“竟”强调了“我”对母亲病情一无所知的无比悔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及怀念之情。
2.“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烘托“我”悲痛的心情。
为下文妈妈挡在窗前做铺垫。
3.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是环境描写,描写了秋天里北海各色菊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母亲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希望他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能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四、理解内容
1.课文第1段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母亲对“我”说的——她希望“我”不要失去生的勇气,要勇敢地面对有
缺陷的生命;也是对她自己说的——她希望自己身体能好转,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同儿子一起战胜生命中的苦难。
2.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去看花?
答案:一方面,母亲希望我放松心情,忘却痛苦;另一方面,菊花象征顽强的生命力,希望儿子能像菊花一样面对逆境顽强、勇敢地活下去。
3.文章有两处插叙,分别有什么作用?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答案:补充交代母亲因为照顾我放弃自己的一切爱好的内容,表现了母亲热爱生活与母爱无私伟大,为后文她要带我看花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答案:补充交代了母亲为了儿子忍受严重的病痛折磨,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情,为下文母亲去世做铺垫。
4.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答案:因为现在的“我”完全丧失了这些能力,母亲不想让我听到这些词而回忆往事,更加伤心,表现母亲对我细致入微的关心。
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
感震撼人。
6.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答案:母亲不忍见“我”会因她哭泣而更痛苦、绝望,此时母亲的内心一定比“我”更痛苦,但安慰、鼓励儿子,她忍住了哭声,这体现了一位母亲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性格。
7.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我”懂得了母亲伟大的爱以及她的期待,“我”不应再绝望消沉,而是要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8.文章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①“子欲养而亲不待”,要珍惜拥有的亲情。
②面对人生逆境,只有坚强、乐观、勇敢才能迎来美好未来。
9.请你简要说说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
答案: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秋天也是母亲去世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秋天也是菊花盛开的季节,看花也暗示我经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作者终于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也终于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要珍爱生命,寻求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