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趋势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周平谢子洋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土木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大多都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所以必须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定义、技术的优缺点、技术质量要求以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和改正。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缺点;防治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定义。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砂子、石子和水,及掺和材料、外加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

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

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

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作的原理。

混凝土和钢筋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的共同工作承担压力和拉力,第一是因为由混凝土硬化后与钢筋之间存在着足够的粘结力,使钢筋和混凝土两者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力主要由胶粘力、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在这三部分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做成弯钩,将钢筋冷轧或者热轧、冷拉处理以后,使钢筋表面上带有凹凸形状或者压痕的粗糙表面,以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等等,均可增强混凝土和钢筋两者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纲纪和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锈蚀,钢筋周围必须具有(15-30)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

其次混凝土与钢筋有着相近的温度膨胀系数,这样,当外界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时,不会因为两种材料涨缩不一样,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力,这也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可以结合成一体使用的基础条件。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之所以在各种土木建筑工程中有极其广泛的使用,因为其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取材容易: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所涉及的资源丰富而且医德,混凝土所用的砂、石一般可就地取材,还可利工业材料(如矿渣、粉煤等),制成人造骨料,用于混凝土中,且价格比较便宜。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在现代建筑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疑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跨越江河的大桥,从大型体育场馆到普通的居民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前景究竟如何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稳定。

相较于其他一些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对于化学侵蚀、风化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这使得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维修和更换的成本,从而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较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筋,可以承受巨大的荷载,包括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这使得它在建造高层建筑、大型桥梁以及其他承受重载的结构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再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相对较为简便。

原材料如水泥、骨料、钢筋等易于获取,并且施工工艺相对成熟。

这使得在不同的地区和条件下,都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施工,从而降低了建筑成本和施工难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环保方面,传统的水泥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未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在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例如,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水泥替代品,或者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

在性能方面,人们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抗风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结构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方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监控手段,确保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随着建筑设计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例如,在大跨度结构、异形结构等方面,需要探索新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以实现更加独特和美观的建筑效果。

在智能化方面,未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望与智能技术相结合。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随着综合多功能建筑应运而生,钢筋混凝土转换结构不断涌现,那么你想知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吗?下面由店铺向你推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希望你满意。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篇【1】钢筋混凝土从19世纪开始采用以来,至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其发展极为迅速。

如今,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结构形式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这种现状,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固设计等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对钢筋混凝土加固设计主要通过对碳纤维材料的特性的利用,用专门配制的环氧树脂将纤维片材贴在结构受拉面,待树脂固化后,碳纤维片即可与原结构形成新的受力复合体与钢筋共同受力。

这样一来,与普通钢相比,碳纤维布抗拉强度高10-15倍;施工便捷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好,且加固层很薄,基本不增加自重和不改变外形尺寸。

而经碳纤维加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能减少结构的变形,降低原有结构应力,减消裂缝;改变结构的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配筋不足,构建截面不足等问题。

用碳纤维加固材料修复补强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其中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的过早破坏,更是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中钢筋阻锈剂,专用于阻止活减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提高结构物得耐久性。

钢筋阻锈剂对钢筋有很强的钝化作用,能抑制锈蚀的产生和发展;其次,在不改变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下,能有效的提高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且在碱性或中性的条件下,能保持长期有效,经济实惠;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

目前,大力发展和推广钢筋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是促进建筑业等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现代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支撑系统、自动化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设备、精密激光测量等,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安全性能。

2. 材料技术: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也逐渐得到优化和改进。

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同时,高强度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3. 结构设计:随着结构分析软件的普及和发展,结构设计的计算和优化越来越精确和高效。

同时,新的设计理念如BIM技
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也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更加全面和可靠。

4. 结构形式:在结构形式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框架结构、梁柱结构逐渐发展为组合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和设计要求。

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突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
性。

不过,也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材料,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023年钢结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钢结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钢结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钢结构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个新兴行业,国内市场非常活跃。

目前,钢结构行业在建筑、桥梁、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等领域应用广泛,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钢结构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钢结构行业市场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钢结构行业在我国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据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钢结构行业市场规模为3915亿元,2015年达到4650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

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需求领域不断拓宽
钢结构行业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桥梁、工业厂房、石化、海洋平台等众多领域。

目前需求领域不断拓宽,例如城市轨道交通、电视塔、景区桥梁等钢结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三、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钢结构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例如中建二局、中国铁建等,这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钢结构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不断提高。

四、市场竞争激烈
虽然钢结构行业市场需求逐年攀升,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除了国内钢结构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外企业也开始向中国市场进军。

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总的来说,钢结构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钢结构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未来,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全文)

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全文)

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全文)范本一:中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一、前言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应用范围、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钢筋特点、钢筋市场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二、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应用范围1.民用建筑: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

2.工业建筑:厂房、仓储设施、电厂等。

3.基础设施:桥梁、隧道、高速公路等。

4.水利工程:水坝、水库、堤岸等。

三、钢筋的种类与规格1.普通钢筋:a.HPB300:直径6mm-50mm。

b.HRB335:直径6mm-50mm。

c.HRB400:直径6mm-50mm。

2.高强钢筋:a.HRB500:直径6mm-32mm。

b.HRB600:直径6mm-32mm。

四、钢筋的特点和性能1.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2.可焊性:钢筋可以进行焊接,方便施工。

3.耐久性:钢筋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

4.延展性:钢筋的延展性和塑性。

五、钢筋市场现状1.供应商情况:中国境内的钢铁企业。

2.价格走势:受到供需关系、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3.市场需求:中国建筑行业对钢筋的需求量。

六、钢筋的发展趋势1.高强度钢筋的应用:随着建筑结构对强度要求的提高,高强度钢筋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新材料的研发:开发更高性能的钢筋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效率。

3.工艺改进:优化钢筋的加工工艺,提高钢筋的质量和成本效益。

4.绿色发展:在钢筋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七、附件1.相关统计数据。

2.案例分析。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建设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法。

2.《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范本二: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一、背景介绍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应用领域、钢筋种类与规格、市场现状等。

二、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应用领域1.民用建筑: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

在桥梁工程中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势与劣势

在桥梁工程中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势与劣势

在桥梁工程中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优势与劣势交通土建2011级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在近30年来建造了不少大型桥梁。

由于组合梁能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的性能,在国内外桥梁工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阐述钢_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劣势、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桥梁工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1、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已在多类桥梁中较为广泛的应用了组合结构。

与之配套的各类抗剪连接件、施工架设技术和分析方法也不断发展,并编制了以欧洲规范四等为代表的组合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BASE)多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对组合结构桥梁在研究、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交流和研讨,进一步促进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尽管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高架立交桥、中小跨径的公路桥和铁路桥以及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中都应用了组合结构,我国组合结构桥梁的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桥梁施工技术发展极不平衡。

一方面,在寻求跨度突破的巨大技术需求推动下,大跨度桥梁快速发展并且屡次打破世界记录;另一方面,在中、小跨度桥梁中,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占据绝对数量优势。

而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存在质量问题较多,预应力后张梁工艺存在堵孔、张拉预应力控制不准、压浆不密实等技术瓶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砼箱梁腹板承受较大的主拉应力,砼材料易开裂,致使结构刚度降低,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而且混凝土箱梁自重较大,在自重、徐变等因素作用下,跨中挠度会持续增大,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降低结构的安全度,为桥梁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因此,工程界很多人正在呼吁采用高性能高强混凝土、采用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改变我国工程结构以混凝土为主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工程结构、桥梁结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2、钢_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桥的优势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是指将钢筋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并考虑共同受力的桥梁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展现状2022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为自由的特点。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

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

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

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出现较早,但直到钢和钢筋混凝土出现后才得以迅速发展。

根据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三种。

横向布置是主梁沿建筑的横向布置,楼板和连系梁沿纵向布置,具有结构横向刚度好的优点,实际采用较多。

纵向布置同横向布置相反,横向刚度较差,应用较少。

纵横双向布置是建筑的纵横向都布置承重框架,建筑的整体刚度好,是地震设防区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李彬 200919040626 水利水电0903班
摘要: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为人认为发明于1848年。

1868年一个法国园丁,获得了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

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正文:
1、钢筋混凝土发展经历阶段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自19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后,由于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以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

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甚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中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

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

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弹性理论方法。

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

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作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以此获得专利。

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

1872年美国人沃德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

1906年特纳
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

从此钢筋混凝土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阶段方法。

1922年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

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士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日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

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制定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

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为工业化生产构件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

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建任务繁重。

工程中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

继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之后,1970年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此方法。

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与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CEB-FIP)第六届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准则。

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的科学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已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

电算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

设计计算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概括为计算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强度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物向大跨高层发展。

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比较曲折,解放前几乎是空白,60年代边学习苏联的经验边完善提高,70年代自己动手搞科研,编规范;80年代规范的设计水准正力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近30年来,我国在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大跨度结构、结构抗震、工业化建筑体系、电子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为修订和制定有关规范和规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科学依据。

编制出了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06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

这些规范和规程积累了我国半个世纪以来丰富的工程实践经
验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把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提高到了当前的国际水平,它将在工程设计中发挥指导作用。

必将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2、钢筋混凝土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

据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05年达到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48%左右,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建筑材料,钢筋的比重大,不仅可以承受压力,也可以承受张力;然而,它的造价高,保温性能很差。

而混凝土的比重比较小,它能承受压力,但不能承受张力;它的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却不坚固。

而钢筋混凝土的诞生,解决了这两者的缺陷问题,并且保留了它们原来的优点,使得钢筋混凝土成为现代建筑物建造的首选材料。

混凝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

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

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

3、钢筋混凝土发展前景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原子能工程、海洋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海洋平台、巨型运油船、大吨位水压机机架等,均得到十分有效的应用,解决了钢结构所难于解决的技术问题参考文献:
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河海大学等.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四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