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
合集下载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PPT课件

为食。
03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传播疾病
传播细菌性疾病
医学节肢动物如蚊子、苍蝇等可以携带和传播细菌, 引起细菌性疾病,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传播病毒性疾病
医学节肢动物还可以传播病毒性疾病,如黄热病、登 革出血热、寨卡病毒感染等。
传播寄生虫病
医学节肢动物还能传播一些寄生虫病,如丝虫病、利 什曼病等。
改进方向。
防治策略
全民参与策略
倡导全民参与,提高公众对医学节肢动物防治的 认识和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系统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防治管理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联 动,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防治工作机制。
ABCD
科学防治策略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策略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防治工作,提高防 治效果和可持续性。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01
医学节肢动物可以传播各种疾病,如鼠疫、斑疹伤寒、恙虫病 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02
有些医学节肢动物还会叮咬人,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影响生活质量。
医学节肢动物的存在还会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如破坏房屋结
03
构、污染水源等。
02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介绍
医学节肢动物是指那些能够传 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的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
蜈蚣等。
常见的医学节肢动物有蚊子、 苍蝇、跳蚤、虱子、恙螨等。
这些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 身体分节、具有复眼和触角等。
地理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不同种类的医学节肢动物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域,例如蚊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而虱子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03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传播疾病
传播细菌性疾病
医学节肢动物如蚊子、苍蝇等可以携带和传播细菌, 引起细菌性疾病,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传播病毒性疾病
医学节肢动物还可以传播病毒性疾病,如黄热病、登 革出血热、寨卡病毒感染等。
传播寄生虫病
医学节肢动物还能传播一些寄生虫病,如丝虫病、利 什曼病等。
改进方向。
防治策略
全民参与策略
倡导全民参与,提高公众对医学节肢动物防治的 认识和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系统管理策略
建立健全防治管理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联 动,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防治工作机制。
ABCD
科学防治策略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策略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防治工作,提高防 治效果和可持续性。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01
医学节肢动物可以传播各种疾病,如鼠疫、斑疹伤寒、恙虫病 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02
有些医学节肢动物还会叮咬人,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影响生活质量。
医学节肢动物的存在还会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如破坏房屋结
03
构、污染水源等。
02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介绍
医学节肢动物是指那些能够传 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的节肢动物,如昆虫、蜘蛛、
蜈蚣等。
常见的医学节肢动物有蚊子、 苍蝇、跳蚤、虱子、恙螨等。
这些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 身体分节、具有复眼和触角等。
地理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
不同种类的医学节肢动物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域,例如蚊子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而虱子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课件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课 件
目录
• 引言 •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与防治 • 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进展 • 结论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言
医学节肢动物的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是一类具有外骨骼的动物,包括昆虫、蜘 蛛、蜈蚣等。它们通常具有六条腿或八条腿,是地球上 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之一。
医学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 有机物、传播种子和花粉等。同时,一些医学节肢动物 也是人类的重要疾病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02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
医学节肢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纲和蛛形 纲动物。昆虫纲动物如蚊子、蝇、白蛉等,蛛形 纲动物如蜱、恙螨等。
这些动物因与人类关系密切,常常传播疾病,对 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了解其种类有助于更好地防 治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全球各地均有分布。其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更为密集,这与适 宜的气候条件有关。
02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制、 物理防制和生物防制等手段,有效控制医学节肢 动物的密度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医学 节肢动物的传播和防控挑战。
对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 特性、生态习性和传播疾病机制,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进展
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现状
01
全球范围内,医学节肢动物的研 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 是在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 等方面。
02
针对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技术也 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控 制和预防相关疾病的传播提供了 有力支持。
目录
• 引言 •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与防治 • 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进展 • 结论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引言
医学节肢动物的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是一类具有外骨骼的动物,包括昆虫、蜘 蛛、蜈蚣等。它们通常具有六条腿或八条腿,是地球上 种类最多的动物群体之一。
医学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 有机物、传播种子和花粉等。同时,一些医学节肢动物 也是人类的重要疾病传播媒介,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02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与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类
医学节肢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纲和蛛形 纲动物。昆虫纲动物如蚊子、蝇、白蛉等,蛛形 纲动物如蜱、恙螨等。
这些动物因与人类关系密切,常常传播疾病,对 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了解其种类有助于更好地防 治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全球各地均有分布。其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更为密集,这与适 宜的气候条件有关。
02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制、 物理防制和生物防制等手段,有效控制医学节肢 动物的密度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0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医学 节肢动物的传播和防控挑战。
对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 特性、生态习性和传播疾病机制,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4
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进展
医学节肢动物的研究现状
01
全球范围内,医学节肢动物的研 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 是在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 等方面。
02
针对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技术也 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控 制和预防相关疾病的传播提供了 有力支持。
《医学节肢动物》课件

传播疾病的方式
直接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或刺螫将病原体直接注入 人体内,引发感染。
间接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 等方式间接传播给人类。
媒介传播
医学节肢动物作为媒介,将病原体从一个宿主传 播到另一个宿主。
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疟疾
发热、寒战、出汗、头痛、肌 肉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
分布与习性
分布
医学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全球各地均 有分布,但不同种类的分布区域有所 不同。
习性
医学节肢动物的习性也各不相同,如 蚊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而 蚤则主要寄生在宿主体表。
生物学特征
外形特征
生命周期
医学节肢动物的外形特征因种类而异 ,但一般来说都比较微小,需要借助 放大镜或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医学节肢动物》课件
目 录
•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 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 医学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 • 医学节肢动物的未来研究展望
0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学节肢动物是指那些能够传播 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 ,如蚊、蝇、蚤、虱等。
分类
医学节肢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双翅目和蚤目等,其中 双翅目包括蚊、蝇、蠓等,蚤目 包括蚤类。
03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预防措施
环境管理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适 宜节肢动物生存的场所
。
个人防护
使用驱避剂,穿长袖长 裤等。
健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
提高人们对节肢动物的 认识,了解其危害。
生态控制
利用天敌或环境条件影 响节肢动物的繁殖。
治疗方法
局部处理
医学节肢动物课件

恙螨
恙螨是一种小型寄生虫,主要 寄生于鼠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 物,传播恙虫病。
恙螨叮咬后,会导致局部皮肤 炎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 咳嗽和腹痛等。
预防恙螨叮咬的方法包括避免 在草地和森林中长时间停留、 穿长袖长裤和定期检查衣物和 身体。
革螨
革螨是一种小型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表,传播多种 疾病,如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和Q热等。
防蚊措施包括使用驱蚊剂、穿长 袖长裤、安装纱窗和蚊帐等。
蜱虫
蜱虫是一种小型寄生虫,常寄生于哺 乳动物和鸟类的体表,传播多种疾病, 如莱姆病、斑疹伤寒和Q热等。
预防蜱虫叮咬的方法包括避免在草地 和森林中长时间停留、穿长袖长裤和 定期检查衣物和身体。
蜱虫叮咬后,会导致局部红肿、疼痛 和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引发休克和 死亡。
主要传播疾病与症状
登革热
疟疾
发热、头痛、关节痛、 皮疹、出血等症状,严 重时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周期性寒战、高热、出 汗等症状,可引起贫血
和脾肿大。
鼠疫
高热、淋巴结肿大、出 血、肺部炎症等症状,
致死率高。
莱姆病
慢性游走性红斑、关节 炎、心脏疾病等症状, 长期感染可导致神经系
统损伤。
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详细描述
在某地区,居民被感染了莱姆病的蜱 虫叮咬后,出现了上述症状。经过调 查,发现该地区存在大量的蜱虫,且 携带莱姆病细菌。
某地区蚊子传播登革热的案例
总结词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另一主要媒介,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详细描述
在某地区,由于蚊子密度较高,导致了登革热的爆发。当地居民出现了发热、头 痛、关节痛等症状,经过调查确认是由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毒所致。
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medical arthropod
什么是节肢动物 ?
虫体左右对称
外骨骼
循环系统开放式
以鳃或气门呼吸 蜕皮和变态现象
什么是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某些节 肢动物通过刺蜇、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 人类健康,将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 为医学节肢动物。
病原体 登革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黄热病病毒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裂谷热病毒 疟原虫 班氏丝虫
病媒节肢动物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三带喙库蚊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等多种蚊种 窄翅伊蚊、尖音库蚊 等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微小按蚊、大劣按蚊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感染途径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叮咬经皮肤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接触传播) 叮咬经皮肤 输血 叮咬经皮肤 叮咬经皮肤
“ 或者是虱子战胜社会 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 战胜虱子” —— 列 宁
虫媒病
病原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汉坦病毒
病媒节肢动物 地里纤恙螨 小盾纤恙螨 格氏血历螨
感染途径 叮咬经皮肤 螨叮咬经皮肤 (鼠播) (垂直传播)
螨 恙虫病 传 虫 媒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
地里纤恙螨幼虫
格氏血历螨(雌)
格氏血历螨(雄)
虫媒病 登革热 流行性乙型脑 炎 黄热病 委内瑞拉马脑 蚊 炎 媒 病 裂谷热 疟疾
落矶山斑点热
立氏立克次体
Characteristic rash of late-stage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on legs of a patient, ca. 1946(photo provided courtesy of Rocky Mountain Laboratories, NIAID, NIH, Hamilton, Montana)
什么是节肢动物 ?
虫体左右对称
外骨骼
循环系统开放式
以鳃或气门呼吸 蜕皮和变态现象
什么是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某些节 肢动物通过刺蜇、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 人类健康,将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 为医学节肢动物。
病原体 登革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黄热病病毒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裂谷热病毒 疟原虫 班氏丝虫
病媒节肢动物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三带喙库蚊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等多种蚊种 窄翅伊蚊、尖音库蚊 等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微小按蚊、大劣按蚊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感染途径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叮咬经皮肤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叮咬经皮肤 经呼吸道吸入 (接触传播) 叮咬经皮肤 输血 叮咬经皮肤 叮咬经皮肤
“ 或者是虱子战胜社会 主义,或者是社会主义 战胜虱子” —— 列 宁
虫媒病
病原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 汉坦病毒
病媒节肢动物 地里纤恙螨 小盾纤恙螨 格氏血历螨
感染途径 叮咬经皮肤 螨叮咬经皮肤 (鼠播) (垂直传播)
螨 恙虫病 传 虫 媒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
地里纤恙螨幼虫
格氏血历螨(雌)
格氏血历螨(雄)
虫媒病 登革热 流行性乙型脑 炎 黄热病 委内瑞拉马脑 蚊 炎 媒 病 裂谷热 疟疾
落矶山斑点热
立氏立克次体
Characteristic rash of late-stage 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 on legs of a patient, ca. 1946(photo provided courtesy of Rocky Mountain Laboratories, NIAID, NIH, Hamilton, Montana)
医学节肢动物名词解释

医学节肢动物名词解释
医学节肢动物名词解释
节肢动物是指一类生活在水边或四肢着地的昆虫类动物,包括蝎子、蜘蛛、蜈蚣、虾、蟹、蝶等,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捕食者和植食者。
节肢动物的体内外结构与昆虫类动物相似,具有鳞片、外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和器官等特征。
医学节肢动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昆虫咬伤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例如,蝎子、蜘蛛等节肢动物被用于治疗昆虫咬伤和皮肤感染;而虾、蟹等节肢动物则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过敏性疾病、肝炎、肠道感染等。
此外,节肢动物还可以作为药物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成各种药物,如蝎毒、蜘蛛体内的蛋白质等。
近年来,随着对节肢动物研究的深入,节肢动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蝎子体内有一种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可能有助于治疗癌症;此外,节肢动物还可以用于制作生物材料,用于医学研究或制作人工器官等。
医学节肢动物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
随着对节肢动物研究的深入,节肢动物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课件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06
CONTENTS
•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学作用 •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介绍 • 医学节肢动物的诊断与防治 • 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新进展
0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的定义
医学节肢动物是指那些通过叮咬、刺蜇、毒杀、传播疾病等 方式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昆虫、蛛形纲动物、甲壳动物等 。
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呼吸系统
包括气孔、气管、肺等。
排泄系统
包括肾、尿囊等。
生活习性特征
寄生方式
医学节肢动物通常以寄生 方式生存,如寄生在人体 表面或体内。
繁殖方式
医学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通常为卵生或卵胎生,如 蚤类通常以卵胎生的方式 繁殖。
活动习性
医学节肢动物的活动习性 因种类而异,如蚤类通常 在宿主体表活动,而蜱类 则喜欢在宿主体表的隐蔽 部位活动。
E
N
D
I
N
G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传播疾病
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等。
03
防治措施
04 保持环境卫生,使用灭蝇剂。
蟑螂
01 常见种类
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
02 生态习性
喜栖息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03 传播疾病
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
0 防治措施 4保持卫生,使用蟑螂药。
05
医学节肢动物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观察形态特征
蝇类包括家蝇、麻蝇等,主要传播肠道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医学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06
CONTENTS
•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学作用 •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介绍 • 医学节肢动物的诊断与防治 • 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新进展
01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
医学节肢动物的定义
医学节肢动物是指那些通过叮咬、刺蜇、毒杀、传播疾病等 方式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昆虫、蛛形纲动物、甲壳动物等 。
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呼吸系统
包括气孔、气管、肺等。
排泄系统
包括肾、尿囊等。
生活习性特征
寄生方式
医学节肢动物通常以寄生 方式生存,如寄生在人体 表面或体内。
繁殖方式
医学节肢动物的繁殖方式 通常为卵生或卵胎生,如 蚤类通常以卵胎生的方式 繁殖。
活动习性
医学节肢动物的活动习性 因种类而异,如蚤类通常 在宿主体表活动,而蜱类 则喜欢在宿主体表的隐蔽 部位活动。
E
N
D
I
N
G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传播疾病
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等。
03
防治措施
04 保持环境卫生,使用灭蝇剂。
蟑螂
01 常见种类
美洲大蠊、德国小蠊等。
02 生态习性
喜栖息于温暖、潮湿的环境。
03 传播疾病
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
0 防治措施 4保持卫生,使用蟑螂药。
05
医学节肢动物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观察形态特征
蝇类包括家蝇、麻蝇等,主要传播肠道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医学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医学节肢动物

若虫的形态、习性与成虫相似,仅虫体较小, 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四、生态及生活习性
生态学:研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节
肢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
生活习五、对人体的危害
1、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本身对人体的危害
包括骚扰、吸血、刺螫、毒害、过敏反应、寄生
1、环境防制 2、物理防制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5、遗传防制
6、法规防制
医学节肢动物
一、定义
凡是能通过刺螫、吸血、寄生或传播病
原体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
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二、形态特征和分类
外形总特征:
1、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均分节 2、体表被几丁质的外骨骼 3、循环系统开放式
常见种类:
昆虫纲:蚊、蝇、白蛉、蚤、虱、臭虫、蟑螂等
蛛形纲:蜘蛛、蜱、螨等
甲壳纲:淡水蟹等
2、间接危害:指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媒介节肢动物体
表或体内,仅通过携带、输送,而病原
体的形态、数量均不发生变化。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媒介节肢动物体
内经过生长、发育或繁殖,达到一定数
量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后才能传播给人。
(发育式、繁殖式、发育繁殖式、经卵传递式)
六、防制原则
唇足纲:蜈蚣等
倍足纲:马陆等
三、生长发育
变态:节肢动物从卵发育至成虫,要经过形
态、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 全变态(完全变态) 半变态(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各期的形态与生活习性完全不同,如蚊、蝇等
半变态:
卵若虫成虫,如虱、臭虫等 卵幼虫若虫成虫,如蜱、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
外用药: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脂乳剂, 2%灭滴灵霜剂
口服:灭滴灵及维生素B2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性。
2、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是哪一种?为 什么?并举例说明。
名词解释15分:5个,3分/个 填空15分:30空,0.5分/空 单项选择50分:50个,1分/个 多项选择10分:10个,1分/个 论述题10分:1个
(3) 蝇蛆病
蝇幼虫寄生于组织或器官
模式生物----果蝇
果蝇---探索生命奥秘的 发现伴性遗传
万能钥匙
发现连锁与交换定律
蚤 flea
1. 生活史为全变态 2. 卵、幼虫、蛹为自由生活,成虫为寄生生活 3. 雌蚤、雄蚤均吸血,叮刺频繁,边吸血、边
排粪便,还常更换宿主吸血 4. 蚤后足发达,善跳跃,宿主范围广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 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 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完全变态
(complete metamorphosis)
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 四个时期
各期之间在外部形态、生 活习性差别显著,如蚊、蝇、 白蛉及蚤等
不完全变态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微小按蚊
大劣按蚊
淡色库蚊、 致倦库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中华按蚊
孳生习性:稻田型,稻田、沼泽、池塘、沟渠、草塘、 清水坑等清洁静水
白纹伊蚊(花斑蚊)
孳生习性:容器型,如缸、罐、坛、桶、 碗、瓶、轮胎积水、树洞、竹筒。污水型,如地面积水、 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污水池。
蝇 fly
与传病有关 的结构和习 性
1. 生活史为全变态
2. 全身布有鬃毛 爪垫有细毛、分泌粘液
3. 杂食性、取食频繁、 边吃、边吐、边排泄
4 .飞翔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5 .与疾病的关系
(1) 机械性传播疾病 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 传病机制 消化道或 细菌、病毒、寄生虫 机械性传播
呼吸道等疾病 (2) 生物性传播疾病
尘螨引起哮喘
蝇蛆病
间接危害
“搬运工” “邮递员”
定义: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称虫媒病,传播媒介。
传播方式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表或 体内时,其形态及数量均无变 化,但仍保持活力,而节肢动 物在流行上只起携带和传递病 原体的作用。
生物性传播
蝇传播阿米巴痢疾等肠道疾病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须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发育、 繁殖或完成生活史的某一环节后才 具感染力,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 人。
蠕形螨(demodicid mite)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
颚体 足体
螨体呈蠕虫状,长约0.15~0.3mm, 雌虫大于雄虫
末体
螨虫头朝下生活在毛囊里, 如果一个毛囊中聚集太多的螨 虫,就很容易引起毛孔粗大, 黑头以及酒渣鼻等
雌螨在一个毛囊中最多生 产25枚卵,从卵到性成熟周 期大约只有14-18天
果然是一个武士, 全身披褂着带刺的盔甲,
一跺脚就不知去向!
蚤(猫的),放大350倍
5. 与疾病的关系:
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
鼠疫
鼠疫杆菌
传病机制
鼠疫杆菌 蚤前胃繁殖 菌栓 吸血回流.
鼠型斑疹 立克次体 伤寒
立克次体 蚤肠上皮细胞内 繁殖 粪便污染伤口感染.
疥 螨(scab mite)
疥螨为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皮内的寄生虫。寄生 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
形态
蚊与其它双翅目昆虫在形态上的区别: ①喙细长,比头部长好几倍; ②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 ③足细长,覆有鳞片。
六条苗条的细腿, 两根长长的睫毛, 一个“甜蜜”的嘴
巴!
放大350倍
生活史
卵 egg
完全变态 发育
幼虫 larva
成虫 adult
蛹 pupa
卵
按蚊卵 蚊卵小,长不到1mm。卵 呈舟形,两侧有浮囊,浮于 水面
雄
雌
虫
虫
成虫类圆形,淡黄或乳白色,腹面有4对粗短呈 圆锥形的足,前两对足末端为吸垫,雌虫后两对足 末端为长刚毛,雄虫第3对足末端为长刚毛。
致病
1. 疥螨寄生人体皮肤薄嫩处;
2. 婴儿可波及全身;
3. 在疥螨侵犯皮肤的入口处可 发生针尖大的丘疹和疤,初期无 症状,一个月后可发生奇痒,尤 其夜间睡眠时虫体活动增强,搔 痒更甚 。
下腭和舌组成。 3.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均有足一对。
多数昆虫中、后胸各有翅一对,双翅目昆虫后胸翅 退化为平衡棒。 4. 腹部:11节,最后数节为外生殖器,其形态因种而 已,为分类依据。
5. 与医学有关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刺吸式和舔吸式。
咀嚼式
昆虫纲的生活史特点
变态发育:
(metamorphosis)
库蚊卵 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 相互竖立粘成卵块,浮于水
面伊。 蚊卵 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 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
幼虫(孑孓 jie jue)
雌蚊产卵于水中,夏天2-3天孵出幼虫。形态特点 是胸部比头和腹部大。
按蚊
库蚊
伊蚊
蛹
逗点状,不食能动,夏天2-3天羽化成蚊。
按蚊
库蚊
伊蚊
成虫
按蚊
库蚊
伊蚊
二、生态与生理
2.1 孳生习性
水体类型 稻田型:稻田、沼泽、池塘、沟渠、草
塘、清水坑等清洁静水 缓流型:清洁而流动水体,如山溪或溪床
丛林型:山溪、石穴、泉潭小型清洁积水 污水型:地面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
坑、污水池 容器型:如缸、罐、坛、桶、碗、瓶、轮
胎积水、树洞、竹筒
主要蚊种 中华按蚊、 三带喙库蚊
吸血习性
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 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 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 后2-3天开始吸血。气温 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 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 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 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 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 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 人兽共患病。
蚊传播的疾病
丝虫病 疟 疾
丝虫
班氏丝虫微丝蚴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形态结构 (一)带虫者(微丝蚴血症) (二)急性过敏及炎症反应期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丝虫热) 2. TPE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主要见于班氏丝虫病 (三)慢性阻塞病变期 1.象皮肿:淋巴管受阻,淋巴管曲张、破裂,淋巴液聚积在皮 下 组织,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变粗、 变硬形成象皮肿。
人
体
寄
生
虫 学
医学节肢动物
主讲:谭峰 寄生虫学教研室
钩虫的生活史及其引起贫血的机理
生活史主要阶段 : 寄生部位(小肠) 诊断阶段(虫卵) 感染阶段(丝状蚴) 侵入途径(经皮肤直接侵入) 游移过程(经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贫血机理:与钩虫本身结构和生理活动有关, 钩虫口囊咬吸肠粘膜, 造成出血点及溃疡。钩虫分泌抗凝素。 失血量为吸血量、咬附点渗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的总和。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病毒可经蚊卵传递, 随蚊越冬,故蚊不但是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储存宿 主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以骨及关节剧烈 疼痛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东南亚,我国广东、 广西和海南有流行。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
防制
综合治理: 1.环境治理 2.物理防治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5.法规防制
2.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 由班氏丝虫所致
概论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a):
凡能通过骚扰、叮咬、吸血、毒害、寄生及传播病 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节肢动物。
蚊 mosquito
蜚蠊 (蟑螂) cockroach
蚤 flea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虫体两侧对称, 躯体分节,具有成对 分节附肢。
“富人也应该尝尝 感染疟疾的滋味!”
英美科学家培育“无翅蚊子” 或可助防控传染病 !
人类与蚊子之间的斗争似乎永远不会停止。一开始, 人们可能只会拍死蚊子,之后开始用驱蚊药,接着给 雄性蚊子做“绝育手术”。眼下,英美科学家又计划 通过转基因方法培育出没有翅膀的雌性蚊子,以防止 登革热等一系列疾病的传染。
深夜里爬出来的螨虫
致病
1. 蠕形螨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 扩张肿胀,皮肤粗糙。
2. 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 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如痤疮,酒糟鼻。
3. 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 (脂溢性皮炎)。
4. 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 炎)。
病原诊断
挤刮涂片法:检出率高,约80%左右。常用甘油 作为透明剂。
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若虫和成虫形态上和生活习性 相近,区别在于若虫体积较小, 性发育不成熟。如虱、蜚蠊 。
成虫
蛹
卵
幼虫
VS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蚊 Mosquito
概述
蚊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世界已知有38属 约3,350种及亚种,我国有17属350种。与疾病有 关的蚊类大多为三属: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
发育式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形态变化
繁殖式 在节肢动物体内无形态变化,但数量增多
发育繁殖式 在节肢动物体内形态变化,数量增加 经卵传递式 侵入卵巢,经卵传至下一代,并具感染性
发育式(丝虫)
繁殖式(蚊传登革病毒)
“温故,知新”
发育繁殖式(疟原虫)
昆虫纲的形态
1. 分头、胸、腹三部; 2. 头部有复眼,触角各一对;口器由上、下唇、上、
儿童全身疥疮 成人前臂疥疮
病原诊断
1. 消毒针挑破隧道尽端,取出疥螨。 2. 用消毒的矿物油涂于患部,用刀片刮取皮垢,镜检。 3. 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寻找隧道,找出疥螨 。
外用药: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脂乳剂, 2%灭滴灵霜剂
口服:灭滴灵及维生素B2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性。
2、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是哪一种?为 什么?并举例说明。
名词解释15分:5个,3分/个 填空15分:30空,0.5分/空 单项选择50分:50个,1分/个 多项选择10分:10个,1分/个 论述题10分:1个
(3) 蝇蛆病
蝇幼虫寄生于组织或器官
模式生物----果蝇
果蝇---探索生命奥秘的 发现伴性遗传
万能钥匙
发现连锁与交换定律
蚤 flea
1. 生活史为全变态 2. 卵、幼虫、蛹为自由生活,成虫为寄生生活 3. 雌蚤、雄蚤均吸血,叮刺频繁,边吸血、边
排粪便,还常更换宿主吸血 4. 蚤后足发达,善跳跃,宿主范围广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 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 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
完全变态
(complete metamorphosis)
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 四个时期
各期之间在外部形态、生 活习性差别显著,如蚊、蝇、 白蛉及蚤等
不完全变态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
微小按蚊
大劣按蚊
淡色库蚊、 致倦库蚊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中华按蚊
孳生习性:稻田型,稻田、沼泽、池塘、沟渠、草塘、 清水坑等清洁静水
白纹伊蚊(花斑蚊)
孳生习性:容器型,如缸、罐、坛、桶、 碗、瓶、轮胎积水、树洞、竹筒。污水型,如地面积水、 阴沟、下水道、污水坑、污水池。
蝇 fly
与传病有关 的结构和习 性
1. 生活史为全变态
2. 全身布有鬃毛 爪垫有细毛、分泌粘液
3. 杂食性、取食频繁、 边吃、边吐、边排泄
4 .飞翔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5 .与疾病的关系
(1) 机械性传播疾病 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 传病机制 消化道或 细菌、病毒、寄生虫 机械性传播
呼吸道等疾病 (2) 生物性传播疾病
尘螨引起哮喘
蝇蛆病
间接危害
“搬运工” “邮递员”
定义: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 称虫媒病,传播媒介。
传播方式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表或 体内时,其形态及数量均无变 化,但仍保持活力,而节肢动 物在流行上只起携带和传递病 原体的作用。
生物性传播
蝇传播阿米巴痢疾等肠道疾病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须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发育、 繁殖或完成生活史的某一环节后才 具感染力,并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 人。
蠕形螨(demodicid mite)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
颚体 足体
螨体呈蠕虫状,长约0.15~0.3mm, 雌虫大于雄虫
末体
螨虫头朝下生活在毛囊里, 如果一个毛囊中聚集太多的螨 虫,就很容易引起毛孔粗大, 黑头以及酒渣鼻等
雌螨在一个毛囊中最多生 产25枚卵,从卵到性成熟周 期大约只有14-18天
果然是一个武士, 全身披褂着带刺的盔甲,
一跺脚就不知去向!
蚤(猫的),放大350倍
5. 与疾病的关系:
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
鼠疫
鼠疫杆菌
传病机制
鼠疫杆菌 蚤前胃繁殖 菌栓 吸血回流.
鼠型斑疹 立克次体 伤寒
立克次体 蚤肠上皮细胞内 繁殖 粪便污染伤口感染.
疥 螨(scab mite)
疥螨为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皮内的寄生虫。寄生 于人体的疥螨为人疥螨。
形态
蚊与其它双翅目昆虫在形态上的区别: ①喙细长,比头部长好几倍; ②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 ③足细长,覆有鳞片。
六条苗条的细腿, 两根长长的睫毛, 一个“甜蜜”的嘴
巴!
放大350倍
生活史
卵 egg
完全变态 发育
幼虫 larva
成虫 adult
蛹 pupa
卵
按蚊卵 蚊卵小,长不到1mm。卵 呈舟形,两侧有浮囊,浮于 水面
雄
雌
虫
虫
成虫类圆形,淡黄或乳白色,腹面有4对粗短呈 圆锥形的足,前两对足末端为吸垫,雌虫后两对足 末端为长刚毛,雄虫第3对足末端为长刚毛。
致病
1. 疥螨寄生人体皮肤薄嫩处;
2. 婴儿可波及全身;
3. 在疥螨侵犯皮肤的入口处可 发生针尖大的丘疹和疤,初期无 症状,一个月后可发生奇痒,尤 其夜间睡眠时虫体活动增强,搔 痒更甚 。
下腭和舌组成。 3.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均有足一对。
多数昆虫中、后胸各有翅一对,双翅目昆虫后胸翅 退化为平衡棒。 4. 腹部:11节,最后数节为外生殖器,其形态因种而 已,为分类依据。
5. 与医学有关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刺吸式和舔吸式。
咀嚼式
昆虫纲的生活史特点
变态发育:
(metamorphosis)
库蚊卵 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 相互竖立粘成卵块,浮于水
面伊。 蚊卵 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 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
幼虫(孑孓 jie jue)
雌蚊产卵于水中,夏天2-3天孵出幼虫。形态特点 是胸部比头和腹部大。
按蚊
库蚊
伊蚊
蛹
逗点状,不食能动,夏天2-3天羽化成蚊。
按蚊
库蚊
伊蚊
成虫
按蚊
库蚊
伊蚊
二、生态与生理
2.1 孳生习性
水体类型 稻田型:稻田、沼泽、池塘、沟渠、草
塘、清水坑等清洁静水 缓流型:清洁而流动水体,如山溪或溪床
丛林型:山溪、石穴、泉潭小型清洁积水 污水型:地面积水、阴沟、下水道、污水
坑、污水池 容器型:如缸、罐、坛、桶、碗、瓶、轮
胎积水、树洞、竹筒
主要蚊种 中华按蚊、 三带喙库蚊
吸血习性
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 须吸血其卵巢才能发育, 繁衍后代。雌蚊多在羽化 后2-3天开始吸血。气温 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 一般伊蚊多在白天吸血, 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 有的偏嗜人血,有的蚊则 爱吸家畜的血,但没有严 格的选择性,故蚊可传播 人兽共患病。
蚊传播的疾病
丝虫病 疟 疾
丝虫
班氏丝虫微丝蚴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形态结构 (一)带虫者(微丝蚴血症) (二)急性过敏及炎症反应期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丝虫热) 2. TPE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 主要见于班氏丝虫病 (三)慢性阻塞病变期 1.象皮肿:淋巴管受阻,淋巴管曲张、破裂,淋巴液聚积在皮 下 组织,刺激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变粗、 变硬形成象皮肿。
人
体
寄
生
虫 学
医学节肢动物
主讲:谭峰 寄生虫学教研室
钩虫的生活史及其引起贫血的机理
生活史主要阶段 : 寄生部位(小肠) 诊断阶段(虫卵) 感染阶段(丝状蚴) 侵入途径(经皮肤直接侵入) 游移过程(经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贫血机理:与钩虫本身结构和生理活动有关, 钩虫口囊咬吸肠粘膜, 造成出血点及溃疡。钩虫分泌抗凝素。 失血量为吸血量、咬附点渗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的总和。
病毒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病毒可经蚊卵传递, 随蚊越冬,故蚊不但是传播媒介,也是病毒的储存宿 主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病毒引起的以骨及关节剧烈 疼痛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于东南亚,我国广东、 广西和海南有流行。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
防制
综合治理: 1.环境治理 2.物理防治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5.法规防制
2.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 由班氏丝虫所致
概论
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 arthropoda):
凡能通过骚扰、叮咬、吸血、毒害、寄生及传播病 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节肢动物。
蚊 mosquito
蜚蠊 (蟑螂) cockroach
蚤 flea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虫体两侧对称, 躯体分节,具有成对 分节附肢。
“富人也应该尝尝 感染疟疾的滋味!”
英美科学家培育“无翅蚊子” 或可助防控传染病 !
人类与蚊子之间的斗争似乎永远不会停止。一开始, 人们可能只会拍死蚊子,之后开始用驱蚊药,接着给 雄性蚊子做“绝育手术”。眼下,英美科学家又计划 通过转基因方法培育出没有翅膀的雌性蚊子,以防止 登革热等一系列疾病的传染。
深夜里爬出来的螨虫
致病
1. 蠕形螨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 扩张肿胀,皮肤粗糙。
2. 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 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如痤疮,酒糟鼻。
3. 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 (脂溢性皮炎)。
4. 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 炎)。
病原诊断
挤刮涂片法:检出率高,约80%左右。常用甘油 作为透明剂。
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若虫和成虫形态上和生活习性 相近,区别在于若虫体积较小, 性发育不成熟。如虱、蜚蠊 。
成虫
蛹
卵
幼虫
VS
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
蚊 Mosquito
概述
蚊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世界已知有38属 约3,350种及亚种,我国有17属350种。与疾病有 关的蚊类大多为三属: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
发育式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形态变化
繁殖式 在节肢动物体内无形态变化,但数量增多
发育繁殖式 在节肢动物体内形态变化,数量增加 经卵传递式 侵入卵巢,经卵传至下一代,并具感染性
发育式(丝虫)
繁殖式(蚊传登革病毒)
“温故,知新”
发育繁殖式(疟原虫)
昆虫纲的形态
1. 分头、胸、腹三部; 2. 头部有复眼,触角各一对;口器由上、下唇、上、
儿童全身疥疮 成人前臂疥疮
病原诊断
1. 消毒针挑破隧道尽端,取出疥螨。 2. 用消毒的矿物油涂于患部,用刀片刮取皮垢,镜检。 3. 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寻找隧道,找出疥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