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

合集下载

《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掌握声音的特点和性质,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3. 了解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二、导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点和性质;3.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受到震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当声波到达人的耳朵时,就能够听到声音。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缓。

2. 声音的特点和性质:声音具有频率和振幅两个重要的特点。

频率越高的声音,听起来就越尖锐;振幅越大的声音,听起来就越响亮。

此外,声音还具有共振、衍射和干涉等特性。

3.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平时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语音识别等。

此外,声音还可以用来检测地下资源、治疗疾病等。

四、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特点,并引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进修: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讨论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

3. 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声音的特点和性质,并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 应用:讨论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并分享自己对声音的认识和体会。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的特点和性质,并了解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更好地欣赏和利用声音,丰富自己的生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声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和识别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2. 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认识和分辨不同的声音来源,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自然环境的声音等。

2. 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初步理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各种声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动物叫声、车辆声音、风声、雨声等)。

2. 音响设备。

3. 一些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如铃铛、鼓、木棍、纸张等。

4. 教学挂图或PPT。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幼儿注意并尝试识别其中的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利用教学挂图或PPT,简单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分辨声音:播放各种声音的音频或视频,让幼儿尝试分辨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4. 创造声音:分发能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并尝试模仿听到的声音。

5. 总结活动: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各种声音的存在和它们的来源。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注意并识别周围的各种声音。

2. 设计相关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我听到的声音”或者制作“声音书”。

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探索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幼儿们积极参与,能够识别并模仿一些常见的声音,显示了他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评估他们对声音的认知和识别能力。

2. 通过幼儿在创造声音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主动注意到并识别周围的声音,以此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新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声音并不陌生,但对其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其条件。

2.声音的传播过程。

3.声音的接收与辨别。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鼓、锣、尺子、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作业素材:关于声音的案例分析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存在,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实验内容包括:a.鼓、锣等乐器的声音产生。

b.尺子在不同长度下的声音变化。

c.气球爆炸时的声音。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

5.拓展(10分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0 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1

《10 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1

核爆炸 次声 导弹发射
火山

次声
暴 与


地震
超声波Βιβλιοθήκη 超声波穿透能力强,能 够成像
再见
解释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 振幅和距离。物体振动幅度大, 声音强;反之,则弱。
动手操作
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 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 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
声音的高低叫做 “音调”。
动手操作 1.弹拉紧的橡皮筋
紧的橡 皮筋发出的 声音较高。
松的橡 皮筋发出 的声音较 低。
动手操作 2.弹变短的橡皮筋
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声音具有音色。
研究声音的音量
用同一个乐器或其他物 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研究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强弱 不同的声音。
提示:
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 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声音的强弱叫 做“音量”。
声音的强弱和什 么因素有关?
声音的高低 和什么因素有关?
短的橡 皮筋发出的 声音较高。
长的橡 皮筋发出的 声音较低。
动手操作 3.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细的橡 皮筋发出的 声音较高。
粗的橡 皮筋发出的 声音较低。
声音的高 低和什么因素 有关?
声音的音调
与振动物体的松紧、 长短、粗细有关。
你还想研究哪些和 声音有关的问题?
水琴
橡皮筋吉他
拇指钢琴
排箫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声音》我设计的这节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听辨、操作和实践,了解和感知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培养他们的听觉辨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听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能够模仿。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听觉辨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听辨和模仿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声音的录音带、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棒、塑料杯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耳朵形状的贴纸,用于贴在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上。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孩子们围成圈,一起做手指游戏,边做边发出不同的声音,如拍手、跺脚、哼唱等,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2. 引入活动(10分钟):播放一段各种声音的录音带,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录音带中的声音,并尝试模仿。

然后,我将录音带中的声音与相应的物体进行匹配,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3. 实践活动(10分钟):我将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耳朵形状的贴纸,让他们在教室里寻找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并将贴纸贴在相应的物体上。

然后,我将邀请孩子们来说说他们找到的物体和它们发出的声音。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听辨和模仿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次活动孩子们参与度很高,他们对于各种声音的听辨和模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在实践活动环节,大多数孩子能够顺利地找到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并将贴纸贴在相应的物体上。

3. 然而,也有部分孩子在听辨声音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声音》
科目:科学
年级:小班
课题: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觉感受的方式感知并认知不同的声音。

2. 了解和学习各种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3. 发展幼儿语言和认知技能。

教学内容:
1. 静音的时间。

2. 各种各样的声音(动物、交通工具、乐器等)。

3. 通过听觉感受来认知声音。

教学准备:
音乐、卡片、声音来源物品。

教学方法:
听觉感受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
请孩子们用手指放在嘴巴上并缓缓放出气体,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声音。

然后请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环境的安静。

2. 感知不同的声音
老师将各种声音卡片随机排列在桌子上,要求孩子们边走边听声音,辨认它们的来源和特点,然后将相应的卡片放进筐里。

3. 分类声音
老师再把卡片分类,在让孩子们辨认声音的来源,例如动物、交通工具、乐器等。

4. 制作声音筐
老师让孩子们制作声音筐,选择孩子最喜欢的音乐,并用卡纸、装饰纸、棉花球等材料装饰筐子。

然后让孩子们把自己制作的声音、音乐放进筐子里,并让其它孩子
猜测声音来源。

5. 结束活动
老师让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总结各种声音的特点和来源,然后鼓励他们多听和感知周围的声音,并让他们欣赏自制声音和音乐。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听觉感受法,让孩子们感知和认知不同的声音,发展他们的语言和认知技能。

同时,通过制作声音筐,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合作,进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
氛围,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7 声音的产生 粤教版 (共16页)PPT

四年级上册科学课件7 声音的产生 粤教版 (共16页)PPT

如何让声音停下来呢? 动手试一试。
活动2:让声音停止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延伸与拓展
人能说话,也能发出声音,为什么呢?(预设: 因为有喉咙)
在我们身上,既有能发出声音的器官,也 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声 带),大家找找看!声带和我们的橡皮筋一样 也有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范围,所以请用别人可 以听的到的声音说话就可以了,不要经常大声 叫喊。保护好我们的声带。
想一想,在今天的探究之旅 中,你有哪些收获?

1.通过画上学路线图和玩交通安全棋 ,培养 学生的 自我保 护意识 和珍爱 生命的 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 ,发现 当月球 运行到 太阳和 地球中 间,并 且三者 成或接 近一条 直线时 ,地球 上的人 会看见 太阳被 遮住一 部分或 全部遮 住,就 是发生 了日食 。

5.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 验等方 法研究 日食的 成因和 变化过 程,以 及研究 、发现 日食过 程中的 更多信 息。并 能根据 实验发 现,用 模型或 图示解 释各类 日食的 成因和 更多的 现象。
声音的产生
闭眼倾听,辨别声音。
听一听,想一想:是谁或者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声音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今天从你走进校园到现在, 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关于声音, 你最想知道什么?
声音的产生
1、听听音乐声; 2、听听乐器声音; 3、你能不能利用周围的材料 模仿乐器发声呢?

2.2 音调课件(16张ppt)

2.2  音调课件(16张ppt)
(2)实验现象:弦越短、越细、越紧,它Fra bibliotek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理解:弦越短、越细、越紧,弦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高。
3.频率大小的常见判断
(1)如图,往瓶口吹气时,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柱越长,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从左往右音调越来越_____。
琴弦越长,音调越___。
琴弦越紧,音调越___。
琴弦越粗,音调越___。



(3)波形比较
(4)乐器相关
典例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1
A
随堂练习2
D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10


3.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典例
1.根据波形判断频率
对于甲、乙两音叉,相同时间内____音叉振动次数多,频率_____,音调______。



2.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
(1)实验过程①如图,将弦的一端绕在桌子腿上并打结,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并挂上几个钩码,使弦在桌面上张紧。②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听弦发出的声音。③分别改变弦的长度、粗细和张紧程度,比较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2)如图,敲击瓶子时,声源是_________________。
瓶中的水越少,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从左往右音调越来越_____。
空气柱长度影响声源振动的快慢。
声源轻重影响声源振动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音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了解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 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 性事件.例如台风和海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由于它的 传播速度远快于台风移动速度,因此,人们利用一种叫 “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声波,即可在风 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利用类似方法,也可预报火山爆 发、雷暴等 次声波自然灾害. 2.通过测定自然或 人工产生的次声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可探测某些大规 模气象过程的性质和规律.如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 电磁波的扰动等. 3.通过测定人和其他生物的某 些器官发出的微弱次声的特性,可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 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例如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 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是否正常. 4.次声 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次声的强穿透性制造出能穿透坦 克、装甲车的武器,次声武器,一般只伤害人员,不会 造成环境污染。
• 实验现象: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 实验结论: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实验二
• 实验材料:直尺 • 实验步骤:把直尺放在桌子上,一端 伸出桌面,用一只手把直尺压好,另 一只手去拨动直尺的末端。通过对直 尺伸出桌面的长短不同的实验,仔细 听直尺伸出的长短不同时,手拨动直 尺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问题 呢? • 你能给声音分分类吗? • 影响声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 影响声音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呢?
• 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 • 实验步骤: •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 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 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次声波又称作 “亚声波”,是一种听不见的声音,它 的频率比20 赫兹还要低。人耳听不见次声波,但许多 动物能够听见。在地震发生前,由于地下岩石的挤压、 碰撞、断裂,会发出频率很低的次声波,一些动物听到 后会焦躁不安,惊叫不已,四处逃窜。在海洋里,当暴 风雨到来前,空气和海浪的剧烈摩擦也会发出次声波, 水母听到后,便立即逃到水底石缝中去躲避风暴。次声 波主要产生于台风、地震、雷电、火山爆发、海浪、极 光等自然现象,以及火箭发射、核爆炸、巨型飞机起飞、 超大型建筑物的振动等。 • 人们研制出的“次声波诊疗仪”可以检查人体器官工作 是否正常; • 次声波在军事上的应用,利用次声波的强穿透性制造出 能穿透坦克、装甲车的武器, • 人们利用一种叫“水母耳”的仪器,监测风暴发出的次 声波,即可在风暴到来之前发出警报.
• 实验现象及结论: 直尺伸出桌面较短时,振动频率快, 音调高; 直尺伸出桌面较长时,振动频率慢, 音调低。
空头声纳
医院用B超探测病灶
蝙蝠
潜水艇利用声纳导航声纳的原理 Nhomakorabea• 什么是超声波?
• 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 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 什么是次声波? • 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 兹的一种低频率声波。
• 调查、了解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 超声波应用有医学,军事,工业。 • 医学:超声波美容,b超,碎胆石,洗牙, 清除牙结石等。 • 军事:检测超声在军事中的应用有雷达定 位等 • 工业:超声波探测,超声波焊接(塑胶和 金属),超声波清洗等。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资料通过 实验探究声音的秘密。
仔细观察 敢于探索
用心思考 大胆实验
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 超声波的应用
• 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潜水艇频频袭击英国和法国 的巡洋舰。法国科学家朗之万心急如焚,发明了一种叫 声纳的仪器。声纳由超声波发生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声纳发出超声波,接收和测量回声,可以确定目标的位 置、形状。甚至还能分析出敌方潜艇的性能。 • 声纳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考查海底,画出 精确的“地貌声图”。误差不超过20cm。 • 在医学中,可以把超声波送入体内,经过技术处理,在 荧光屏上显示出人体内脏清晰的图像,这种技术就是所 谓的B超检查。 • 超声波检测的原理用于工程上,可以用来检测工件内隐 藏的裂纹、砂眼、气泡等,成为工程师的“眼睛”。
• 超声波有两个重要特征: 1.超声波具有很强的定向性。超声波的频率 很高、波长很短,这使得它可以像光那样 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 2.超声波能在水中传播很远的距离。 • 次声波的特点: 1.它的频率低,波长很长,有的长达几万米, 所以什么障碍也阻拦不住它,它总能绕过 去; 2.它在传播过程中,“体力”消耗得极少, 所以它能走很远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