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统计指标及报表专题分析
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

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1 风力发电场基础类指标1.1风力发电场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单位编号、所属公司、所属省份、风电场所在地区分类、风场分类、额定容量、投产日期。
1.2风力发电场主要设备情况,包括设计参数、电气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设计参数、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塔体等主要设计参数等。
2 风力发电场主要经济技术类指标2.1自然特性指标2.1.1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 单位:m/s 1n i iV v n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Uo 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t=T/T0,T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单位:瓦/平方米(式中:—2.2.1 发电量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组监控系统读取。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i 为第i 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2.2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kWh )。
风电场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中指标解释一、指标解释1、 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
2、 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电设备容量报告期末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 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3、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到达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量扣除故障、检修的设备后容量。
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4、 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场〔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5、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时间利用水平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瓦)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发电量(千瓦时)6、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那么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 计算时可采用以下比拟简便的方法: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发电= 设备容量期初发电+ 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 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7、 最高负荷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月、1至当月〕内,每小时〔或15分钟或30分钟〕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综合最高负荷,应按同一时间的负荷总和数值中,取最大的一个。
如发电厂取每台发电机组在同一时间的发电负荷总和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为该厂的发电最高负荷。
风电场指标解释

风力发电场生产统计指标解释1 风力发电场基础类指标1.1风力发电场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单位编号、所属公司、所属省份、风电场所在地区分类、风场分类、额定容量、投产日期。
1.2风力发电场主要设备情况,包括设计参数、电气系统主要设计参数、风力发电机组主要设计参数、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塔体等主要设计参数等。
2 风力发电场主要经济技术类指标2.1自然特性指标2.1.1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1ni iV v n =∑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Uo 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t=T/T0,T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2.1.4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环境温度的平均值,即11ni i T T n ==∑ 单位:摄氏度(o C ) 式中:T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温度,o C ;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i T —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的温度值,o C 。
2.1.5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是指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风能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平均功率,即,单位:瓦/平方米(W/m 2)式中:D wp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平均风功率密度,W/m 2;n —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ρ—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空气密度,kg/m 3;—统计周期内的第i 次记录平均风速值的立方。
(完整)风电场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中指标解释一、指标解释1、 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
2、 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电设备容量报告期末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3、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量扣除故障、检修的设备后容量.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4、 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场(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5、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时间利用水平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瓦)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发电量(千瓦时)6、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 计算时可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发电= 设备容量期初发电+ 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 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7、 最高负荷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月、1至当月)内,每小时(或15分钟或30分钟)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综合最高负荷,应按同一时间的负荷总和数值中,取最大的一个.如发电厂取每台发电机组在同一时间的发电负荷总和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为该厂的发电最高负荷。
_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_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

_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_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场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可以提供对风电场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评估的有效指标。
通过对风电场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优化风电场的运行,提高发电效率和安全性。
风电场的运行数据主要包括风速、功率、温度、湿度、机组状态等多个方面。
其中,风速是影响风电场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风速数据,可以评估各个时段的风速变化情况,找出风速较高的时段,为优化风机的运行策略提供依据。
另外,通过分析风速和功率的关系,可以建立风速-功率特性曲线,揭示风机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能力,为电网调度和发电计划提供参考。
除了风速和功率,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风电场运行的重要因素。
高温和高湿度会影响风机的散热效果,降低风机的发电效率。
通过分析温度和湿度的数据,可以找出温湿度对风机运行的影响规律,为优化风机的散热系统提供指导。
另外,温度和湿度的数据还可以用于分析风机的可靠性和寿命预测,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问题。
机组状态是风电场运行数据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分析机组状态的数据,可以了解风机的运行状况和故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例如,通过分析机组状态数据可以发现电气系统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的线路故障或设备故障。
此外,机组状态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风电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持续优化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是优化风电场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风速、功率、温度、湿度、机组状态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风电场的运行状况,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对于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发电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场运行数据的分析将会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进一步提升风电场的运行效果。
风电公司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为五类,共15项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一、 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容量系数和利用小时数五个指标。
1、 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E = ∑=N1i Ei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 )其中: E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风电场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周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2、 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指我站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 )风电场上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周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3、 购网电量电网与风电场的关口表(指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风电场购网电量应逐日统计并在日/周报、月报及年报中反映。
4、容量系数容量系数是风电机(或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平均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Pa,单位:%F =Pr其中:Pa为平均输出功率,Pr为平均输出功率。
发电量Pa =发电小时数5、利用小时数1)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二、能耗指标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损耗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1、损耗电量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之和。
损耗电量=发电量-上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万KWh)2、场用电率风电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

风电场运行数据分析风电场作为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随着风电场的不断建设和运行,对其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风电场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风电场的发电效率、运行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风电场的运行。
风电场的运行数据主要包括风速、功率、温度等多个参数,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风电场的运行情况。
首先,可以对风速数据进行分析。
风速是影响风力发电机发电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风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确定每个风速区间内的发电量及占比,了解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同时,还可以根据风速数据预测未来的发电量,制定相应的发电计划。
其次,对风电场的功率数据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功率是风力发电机发电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功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及其波动情况。
特别是在高峰时段,是否能够稳定供电,对风电场的性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风电场功率数据的分析,识别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发电故障问题,提高风电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了风速和功率外,温度也是影响风电场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
高温会导致风力发电机的散热效果下降,从而影响发电效率;低温则可能导致设备冻结、发电机损坏等问题。
因此,对风电场温度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温度对发电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风电场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风电场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风电机故障问题。
风电场中的故障主要包括机械故障、电力故障等,通过对故障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故障的类型、发生的频率和位置,进而制定相应的维修和改进策略,提高风电场的可维护性和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风电场运行数据的分析对于优化风电场的运行和提高发电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风速、功率、温度等参数的变化,可以了解风电场的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的发电情况,并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风电场运行数据的分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风电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风电场指标解释

统计报表中指标解释一、指标解释1、 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
2、 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电设备容量报告期末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 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3、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量扣除故障、检修的设备后容量。
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4、 发电量发电量是指电场(机组)在报告期内生产的电能量。
5、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报告期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率,是反映发电设备时间利用水平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小时)=瓦)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千发电量(千瓦时)6、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发电机组在报告期内按日历小时平均计算的容量。
如在报告期内发电机组无增减变化时,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等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应按下述方法计算: 报告期发电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日历小时数本厂发电设备的小时数报告期内该机组构成组容量发电机⨯∑ 计算时可采用下列比较简便的方法:设备平均容量报告期发电= 设备容量期初发电 + 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 - 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7、 最高负荷最高负荷是指报告期(月、1至当月)内,每小时(或15分钟或30分钟)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综合最高负荷,应按同一时间的负荷总和数值中,取最大的一个。
如发电厂取每台发电机组在同一时间的发电负荷总和中,数值最大的一个,为该厂的发电最高负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指标
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 购网电量情况
五、运行小时数 • 风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风电机 组处于运行状态累计的运行时间。 六、维护小时数 • 风电机组的维护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 因设备定期维护停运的累计停运时间。 七、故障小时数 • 风电机组的故障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 因设备故障停运的累计停运时间。 八、平均负荷 · 平均负荷是指统计期内瞬间负荷的平均值,即负荷时间数列 序时平均数。表明发、用电设备在统计期内达到的平均生 产能力和用电设备平均耗电的能力。计算为:
一、风机可利用率 •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 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 表示,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T-A)/T]×100% • 其中,T表示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 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组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2)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 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可靠性指标
反映风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设备 完好率的指标
五、弃风率 • 弃风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弃风电量与实际应发电量的 百分比。 • 弃风率(%)=弃风电量/(弃风电量+实际发电量×100% 六、风电场可用系数 · 风电场可用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机组可用小时数与 日历小时数的比值,即
可用系数
日常报表
统计报表
日报
月报
周报
生产统计指标与报表间关系
月报
周报
日报
正常报送流程
填报
保存
审核
上级审核 上报
运行日报
安生部 营销部 内部勿删
检修计划
日报
OMS运行日报 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走码表
OMS运行日报
问题一:AGC没有限负荷时,限电量栏有的填0,有的未填0 问题二:AGC限负荷时,限电统计存在未填情况 问题三:小数点的位数问题,统一到小数点后一位
统计期发 万千瓦时 统计期发电量 小时 万千瓦 统计期运行小时数 电平均负荷
电能指标
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 购网电量情况
九、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 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发电量除以发电 设备的平均容量,即 E t 单位:小时(h) P
发电量 平均容量
t
E发电量
华能哈密风力发电分公司
风电场统计指标及报表专题分析
风电场生产统计指标体系
以5类共计24项统计指标
自然特性指标
平均 风功率 平均风速 密度 有效 风速 小时数 可用 系数 平均 平均 空气 Group 气温 D 密度
厂用 电量 厂用 电率 生产 厂用 电率 购网 电量 等效 利用 小时数 生产 厂用 电量
N i i 1
电能指标
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 购网电量情况
三、购网电量 • 购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 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单位:万千瓦时(万kWh)。 • 现我风场购网电量为1号主变高压侧主表反向有功。 四、等效利用小时数 • 风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组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 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 风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 •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 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小数点位数
可靠性指标
反映风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设备 完好率的指标
三、风机投入率(%) • 风机投入率是指风电场运行风机台数与风电场全部风机台 数的百分比。 • 风机投入率(%)=(运行风机台数/全部风机台数×100% 四、弃风电量 • 风电场弃风电量指电网或风电场相关设备维护、检修、故 障等停运及送出限制情况下,不能正常而充分利用风能所 损失的可发电量。单位:千瓦时(kWh)。 弃风电量由两部分组成: 维护故障弃风电量:由于风电场内设备维护、检修和故障 停运造成的可发电量。 电网性弃风电量:由于电网检修、维护、故障及送出受限 造成的可发电量。
n wp 3 i
2
i 1
平均空气 密度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所处区域空气密度的平均值
P RT
单位:千克/立方米( kg / m3 )
有效风速 小时数
统计周期内风机轮毂高度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 出风速之间的风速累计小时数
T有效风时数
Vi V0
T
Vn
Vi
单位:小时(h)
可靠性指标
反映风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设备 完好率的指标
可靠性指标
二、风电场可利用率
反映风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设备 完好率的指标
· 在统计周期内,除去因风电场内输变电设备故障导致风机停
机和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停机小时数后余下的时数 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 含风电机组和场内输变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风电场可利用率=[(T-A)/T]×100% 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 障平均小时数和风电场输变电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小时数之 和。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 (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组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2)气象条件(包括环境温度、覆冰等)超出机组的设计 运行条件,而使设备进入保护停机的时间。 (3)不可抗力导致的停机。 (4)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不超过80小时/台年)
· 风电场可用小时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机组的运行小时、调 度停运备用小时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之和
T可用小时 T运行小时 T调度停用备用小时 T场外原因受累停用备用小时
T可用小时 T日历小时
可靠性指标
反映风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设备 完好率的指标
• 调度停运备用小时: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机组处于调度停 运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 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机组处 于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电能指标
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 购网电量情况
一、发电量 · 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 般从风电机组监控系统读取。 · 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E E 单位:万kWh · 其中Ei为第i台风电机组的发电量,N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 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 · 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 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万千瓦时(万kWh)。 · 现我风场上网电量为1号主变高压侧主表正向有功。
损耗指标
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
七、送出线损率 • 送出线损率是指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 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能润线上网电量)/全场 发电量×100%
运维能力指标
反映风电场在运行、维护能力方面的 指标
一、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用与风电 场装机容量之比,用以反映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用=M/P 单位(元/kWh); • 其中: M-年度运行维护费用,元。 • P-风电场装机容量,kW 。 二、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 •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是指风电场年度运行维护费用与年度 发电量之比,用以反映风电场度电运行维护费用的高低。 • 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M/E=M/(Te· P),单位(元/kWh); 其中: M-年度运行维护费用,元。 E-年度发电量,kWh Te-风电场年利用小时数,小时(h) P-风电场装机容量,kW
运行周报
营销部 碰头会报表 营销部 单机发电量 营销部 单机发电量 损失说明
周报
安生部 生产信息
运行月报
OMS月报
月报
地调
省调(原电监办)
OMS月报
是不知 道还是?
对应27日的 年累计限电量
对应27日的 年累计发电量
附则
• 平均风速:凌晨两点后调风机后台,取运行单台风机日平 均风速的平均风速作为风电场平均风速 • 单台风机日故障损失电量:风机后台,相邻4台无故障风 机的日发电量取平均值 • 审核流程:日报同级间审核,由当值人员填报周报、月报 由李玲玉审核后报送 • 小数点位数:单位为万千瓦时,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两位
P平均容量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设备平均利用小时,h;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发电量,万千瓦时; :统计周期内的风电场平均容量,万千瓦时。
损耗指标
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
一、场用电量 • 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的风 电场生产、生活用电量,单位:万千瓦时。 二、综合场用电量 • 综合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生产、生活和各类 损耗等用电量,单位:万千瓦时。 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上网电量+下网电量 三、生产厂用电量 · 生产厂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的生产用电量,单位: 万千瓦时。 生产厂用电量=全场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站用电量
损耗指标
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
四、场用电率 • 风电场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 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五、综合场用电率 • 综合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风电场综合场用电量占全场 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六、生产厂用电量 · 生产厂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输变电系统和风 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生产厂用电量=(全场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场 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