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结构力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更新版结构力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更新版结构力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结构力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5更新版)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答案:杆件;板壳;实体;杆件

2、答案:从实际出发;分清主次,略去细节

3、答案:滚轴支座;铰支座;定向支座;固定支座

4、答案:相对移动;相对转动;力;力矩

5、答案:相对移动;相对转动;力;力矩

6、答案:平面杆件结构;空间杆件结构;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

7、答案:恒载;活载;固定荷载;移动荷载

8、答案:静力荷载;动力荷载;集中荷载;分布荷载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一、填空

1、答案:几何不变;无,有

2、答案:材料应变;几何形状和位置;0≤W

3、答案:1-n ;32-n

4、答案:-12

5、答案:-3

6、答案:-10 二、选择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D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一)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取刚片AB 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1、

2、3相联,构成扩大基础Ⅰ。

2、取扩大基础Ⅰ与刚片BC 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铰B 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4相联,构成扩大基础Ⅱ。

3、取扩大基础Ⅱ与刚片CD 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铰C 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5相联,构成扩大

基础Ⅲ。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二)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取刚片AB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1、

2、3相联,构成扩大基础Ⅰ。

2、取扩大基础Ⅰ与刚片CD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BC、4、5相联,构成扩大基础Ⅱ。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三)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ADF与铰结三角形BEG看作扩大刚片Ⅰ、Ⅱ。

2、取扩大刚片Ⅰ、Ⅱ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铰C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DE相联,构成扩大刚片ACBED。

3、取扩大刚片ACBED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扩大刚片ACBED 被固定于基础之上。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四)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ADE与铰结三角形BCF看作扩大刚片Ⅰ、Ⅱ。

2、取扩大刚片Ⅰ、Ⅱ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AB、CD、EF相联,构成扩大刚片ABCDEF。

3、取扩大刚片ABCDEF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扩大刚片ABCDEF被固定于基础之上。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五)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两端有铰的曲杆AC和BD等效为直链杆1和2。

2、取刚片CDE和基础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1、2、3相联,则体系几何可变,有多余约束。

结论: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可变体系。

(六)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ABD与铰结三角形ACE看作扩大刚片Ⅰ、Ⅱ。

2、取扩大刚片Ⅰ、Ⅱ和基础为研究对象,扩大刚片Ⅰ、Ⅱ通过铰A相联;扩大刚片Ⅰ和基础通过链杆1和DF相联,相当于虚铰于G点;扩大刚片Ⅱ和基础通过链杆2和EF相联,相当于虚铰于H点,铰A、G、H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扩大刚片Ⅰ、Ⅱ被固定于基础之上,且没有多余约束。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七)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去掉由铰I 所联二元体,对体系的几何组成无影响。

2、将铰结三角形ABC 、DFG 、EFH 看作扩大刚片。在扩大刚片ABC 上增加由铰D 、E 所联二元体,构成扩大刚片ABCDE 。

3、取扩大刚片DFG 、EFH 、ABCDE 为研究对象,三者通过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铰D 、E 、F 两两相连,则体系几何可变,有多余约束。

结论: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内部几何可变体系。 (八)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去掉由铰C 所联二元体,对体系的几何组成无影响。

2、将铰结三角形ADG 看作扩大刚片。在其上增加由铰F 、H 所联二元体,构成扩大刚片ADFHE 。 2、将铰结三角形BIE 看作扩大刚片。在其上增加由铰F 所联二元体,构成扩大刚片BEFI 。

3、取扩大刚片ADFHE 和BEFI 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铰F 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HI 相联,构成扩大刚片ABED 。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内部几何不变体系。 (九)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ABC 、CDE 看作扩大刚片。

2、取扩大刚片ABC 、CDE 和刚片FG 为研究对象,扩大刚片ABC 和CDE 通过铰C 相联;扩大刚片ABC 和刚片FG 通过链杆BF 和AG 相联,相当于虚铰于E 点;扩大刚片CDE 和刚片FG 通过链杆

DF 和GE 相联,相当于虚铰于A 点,铰A 、C 、E 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组成结合不变的整体,且没有

多余约束。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内部几何不变体系。 (十)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两端有铰的曲杆AD 和D A ''等效为直链杆AD 和D A ''。

2、取刚片BCD 、D C B ''和基础为研究对象。刚片BCD 和基础用两链杆相连接,相当于虚铰于O 点;刚片D C B ''和基础用两链杆相连接,相当于虚铰于O '点;刚片BCD 和D C B ''用铰C 相连接。根据三刚片组成规则,刚片BCD 和D C B ''被固定于基础之上,且无多余约束。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十一)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ABC 看作组合刚片,在其上增加由铰D 所联二元片,构成扩大刚片Ⅰ。

2、取扩大刚片Ⅰ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构成扩大基础Ⅰ。

3、取扩大基础Ⅰ与刚片CE 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铰C 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相联,扩大基础Ⅱ。

4、将FGHI 看作扩大刚片Ⅱ。

5、取扩大基础Ⅱ与扩大刚片Ⅱ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因此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可变体系。

(十二)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ACD、BCE看作扩大刚片。

2、取扩大刚片ACD、BCE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三者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铰A、B、C两两相联,构成扩大基础。

3、在扩大基础上增加由铰G、H、I、J所联二元体对体系几何组成无影响。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十三)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在刚片CD上增加铰H、F所联二元体,组成扩大刚片Ⅰ。

2、同理,在刚片CE上增加铰J、G所联二元体,组成扩大刚片Ⅱ。

3、取扩大刚片Ⅰ、Ⅱ与基础为研究对象,三者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铰F、C、G两两相联,构成扩大基础。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十四)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BDE、CDF看作扩大刚片。

2、取扩大刚片BDE、CDF和基础为研究对象。三者通过铰B、C、D两两相联,因三铰共线,则体系几何可变。

结论: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可变体系。

(十五)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CDF看作扩大刚片。

2、取扩大刚片CDF,刚片AE和基础为研究对象。

3、扩大刚片CDF和刚片AE通过链杆DE、AF相联,虚铰于G点;刚片AE和基础虚铰于H点;扩大刚片CDF和基础虚铰于C点,三铰不在一条直线上,构成扩大基础。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十六)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铰结三角形ABI为一刚片,增加铰E所联二元体,构成新刚片。

2、新刚片与基础间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相联,构成扩大基础Ⅰ。

3、铰结三角形DJC为一刚片,增加铰F所联二元体,构成扩大刚片Ⅱ。

4、取扩大基础Ⅰ、扩大刚片Ⅱ、刚片HG为研究对象,三者通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铰D、M、N两两相联,构成更大基础。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十七)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将铰结三角形GHC看成扩大刚片,在其上增加铰E所联二元体,组成扩大刚片Ⅰ。

2、将铰结三角形BIJ看成扩大刚片,在其上增加铰E、F所联二元体,组成扩大刚片Ⅱ。

3、取扩大刚片Ⅰ、Ⅱ为研究对象,两者通过铰E和不通过该铰的链杆HI、CF相联,则组成更大刚片,有一个多余约束。

4、更大刚片通过不交于一点的三根链杆固定于基础之上。 结论:该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十八)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要求有分析过程。

1、根据二元体规则,在体系上去除由单铰G 、I 、H 相联的二元体对体系的几何组成没有影响。

2、将铰结三角形ADE 看作扩大刚片Ⅰ。

3、取刚片BF 、扩大刚片Ⅰ及基础为研究对象。刚片Ⅰ与刚片BF 通过两链杆相连,相当于瞬铰于D ;刚片Ⅰ与基础通过两链杆相连,相当于瞬铰于C ;刚片BF 于基础通过两链杆相连,相当于瞬铰于垂直方向无穷远处。三铰不共线,则组成几何不变的整体,且没有多余约束。

结论:该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

一、填空

1、答案:2;上侧(外侧)

2、答案:2

2qa ;左侧(外侧)

3、答案:75;右侧(内侧)

4、答案:静力平衡;无;几何不变

5、答案:截面法;平衡方程;虚位移 二、选择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一)求解图示三铰刚架的支座反力,并速画内力图。 1、求支座反力(3分)

由0=∑A M ,05105103=?-?-??HB VB F F 由0=∑C M ,055=?+?-HB VB F F

可求得,10=VB F kN (↑);10=HB F kN (←)

由0=∑X F ,010103=-?+HA F ,20-=HA F kN (←) 由0=∑Y F ,010=+VA F ,10-=VA F kN (↓) 2、速画内力图。(12分)

第四章 三铰拱

一、填空

1、答案:0;0

2、答案:7.5;外侧

3、答案:曲线;水平推力

4、答案:抛物线;圆弧曲线

二、选择

1、答案:D

2、答案:B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第五章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

一、填空

1、答案:简单桁架;简单桁架;联合桁架;复杂桁架

2、答案:不在一条直线上;既不交于一点,也不相互平行

3、答案:4

4、答案:10

5、答案:6

6、答案:15

7、答案:7

8、答案:8

二、选择

1、答案:D

2、答案:C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第六章静定结构总论

一、填空

1、答案:0;0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第七章结构位移计算

一、填空

1、答案:直线;常数;直线图形

2、答案:荷载作用;温度改变;支座移动

3、答案:物理;小变形

4、答案:相对水平位移

5、答案:相对角位移

6、答案:0

二、选择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第八章 力法

一、填空

1、答案:变形(几何、位移);基本结构;原结构

2、答案:11δ;21δ;12δ;22δ

3、答案:CD

4、答案:0

5、答案:0

6、答案:

n

1

;1 7、答案:基本结构在多余未知力1X 、2X 和温度变化作用下,在1X 位置处沿1X 方向的位移之和。 二、选择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D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一)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M 图。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01111=?+P X δ 3、作1M 图和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1X q X P

611

11=?-

=δ(←) 6、绘M 图 P M X M M +=11

(二)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已知10

2l A I =。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01111=?+P X δ

3、作1M 图和P M 图,并求链杆轴力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1X 8

511

11P

P

F X =

?-

=δ(↑)

6、绘M 图 P M X M M +=11

(三)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 1、确定超静定次数,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基本方程 ??

?=?++=?++0

22221211212111P P X X X X δδδδ

3、作1M 图、2M 图及P M 图

4、求系数和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qa X 7

31-

=(↑) qa X 283

2=(←)

6、作M 图 P M X M X M M ++=2211

EI

a a a a EI ds EI M M 2)21(13

212112-

=???-=∑?==δδ

(四)试用力法计算图示排架,并作M 图。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01111=?+P X δ 3、作1M 图和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1X 5.2211

11-=?-

=δP

X (←→)

6、绘M 图 P

M X M M +=11

(五)试用力法计算图示桁架的轴力,各杆=EA 常数。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01111=?+P X δ

3、求1N F 和NP F

4、求系数及自由项 ∑=EA l

F N 2111δ ∑=?EA

l F F NP N P 11

5、求1X P P

F X 896.011

11=?-

=δ(→←) 6、求各杆轴力 NP N N F X F F +=11

系数、自由项及轴力计算表

(六)试用力法及结构的对称性计算图示刚架,并作M 图,各杆=EI 常数。 1、利用结构对称性,取1/4个结构进行计算 2、确定超静定次数,取基本体系 3、列力法基本方程 01111=?+P X δ 4、绘1M 图及P M 图 5、求系数及自由项

6、求多余未知力1X 12

122

311

11qa a EI EI qa X P

-

=?-=?-

=δ(逆时针) 7、作M 图 P M X M M +=11

(七)试用力法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1:2:21=I I 。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01111=?+P X δ 3、作1M 图和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1X 89.89

80

11

11≈=

?-

=δP

X kN (←) 6、绘M 图 P M X M M +=11

(八)试用力法求作图示刚架在支座移动时的M 图,各杆=EI 常数,支座的位移分别为1=a cm ,1=b cm ,

01.0=θrad 。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b X C -=?+1111δ

3、作1M 图,并求C F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1X

01.003.03321-=-X EI →1600

31EI

X =

(↑) 6、绘内力图 11X M M =

(九)试用力法求作图示刚架在温度变化时的M 图,各杆=EI 常数,杆件截面为矩形,高10/l h =,温度膨胀系数为α。

1、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2、列力法方程 01111=?+t X δ

3、作1M 图和1N F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102

2

10=+=t t t ℃;3021=-=?t t t ℃ 5、求1X 2

11

11480l

EI

X t

αδ=

?-

=(←) 6、绘M 图 11X M M =

(十)试用力法求作图示对称刚架在水平力P F 作用下的弯矩图,各杆=EI 常数。

1、荷载分解:将荷载分解为对称荷载及反对称荷载。对称荷载对弯矩无影响,仅需计算反对称荷载作用下的情况

2、利用结构对称性,取1/2个结构进行计算

3、确定超静定次数,选取基本体系

4、列力法方程 01111=?+P X δ

5、作1M 图和P M 图

6、求系数及自由项

7、求1X 7

311

11P

P

F X =

?-

=δ 8、作内力图 P M X M M +=11

第九章 位移法

一、填空

1、答案:θi 4;θi 2;θl i 6-;θl

i 6- 2、答案:?-l i 6;?-l i 6;?212l i ;?212l

i

3、答案:θi 3;0;θl i 3-;θl

i

3-

4、答案:?-l i 3;0;?23l i ;?23l

i

5、答案:θi ;θi -;0;0

6、答案:θi -;θi ;0;0

7、答案:

?l

i 3 8、答案:平衡 二、选择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一)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B Z θ=1、C Z θ=2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

?=++=++0

22221211212111P P F Z k Z k F Z k Z k

3、绘1M 图、2M 图及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 ?????=+=++0122082122121iZ iZ l F iZ iZ P ??

???

=-=i l

F Z i l F Z P P 56028032

1 6、作M 图 P M Z M Z M M ++=2211

(二)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各杆C EI =。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B Z θ=1、C Z θ=2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

?=++=++0022

221211212111P P F Z k Z k F Z k Z k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 ??

?=++=-+080105.10805.172121Z Z Z Z ???-==04.1058

.132

1Z Z

6、作M 图 P M Z M Z M M ++=2211

(三)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C B Z ?=?=1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01111=+P F Z k

3、绘1M 图及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1Z 1

11111540

960EI EI k F Z P =?=-

=(→) 6、作M 图 P M Z M M +=11

7、作Q F 图 取杆件为隔离体,由杆端弯矩求解杆端剪力 8、作N F 图 取结点为隔离体,由杆端剪力求解杆端轴力 (四)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排架的M 图。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D C Z ?=?=1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01111=+P F Z k

3、绘1M 图及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1Z EI

EI k F Z P 1620

36451111=?=-

=(→) 6、作M 图 P M Z M M +=11

(五)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设各杆的EI 为常数。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E Z θ=1、F E D Z ?=?=?=2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

?=++=++00

22

221211212111P P F Z k Z k F Z k Z k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 ??

?=-+-=-05053.0092.92121Z Z Z Z ???==50.11674

.112

1Z Z

6、作M 图 P M Z M Z M M ++=2211

(六)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C Z θ=1、D C Z ?=?=2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00

22

221211212111P P F Z k Z k F Z k Z k

3、绘1M 图、2M 图及P M 图 设6=EI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 ??

?

??=-+-=--0101657

60

706342121Z Z Z Z ???==90.836.321Z Z 6、作M 图 P M Z M Z M M ++=2211

(七)试利用结构对称性及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

1、利用结构对称性,取半边结构进行计算

2、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取基本体系 D Z θ=1

3、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01111=+P F Z k

4、绘1M 图及P M 图

5、求系数及自由项 l

EI

l EI l EI k 84411=

+= 1221ql F P -= 6、求1Z EI

ql EI l ql k F Z P 968123

21111=

?=-= 7、求M ,作M 图 P M Z M M +=11

(八)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结构的M 图,各杆=EI 常数。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量的数目,取基本体系 D Z θ=1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01111=+P F Z k

3、绘1M 图及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1Z i

ql k F Z P 2642

1111-

=-= 6、作M 图 P M Z M M +=11

(九)试利用结构对称性及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结构的M 图。设各杆长度为l ,=EI 常数。

1、利用结构对称性,取半边结构进行计算

2、确定位移法基本未知量,取基本体系

3、列位移基本方程 01111=+P F Z k

4、绘1M 图及P M 图

5、求系数及自由项

6、求1Z i

ql k F Z P 842

1111-

=-= 7、作M 图 P M Z M M +=11

(十)试用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及基本方程求作图示刚架的M 图。

1、确定结点位移未知数数目,取基本体系 B Z θ=1、C B Z ?=?=2

2、列位移法基本方程 ??

?=++=++0

22221211212111P P F Z k Z k F Z k Z k

3、绘1M 图、2M 图及P M 图

4、求系数及自由项

5、求多余未知力 ?????=-+-=+-061615

5.1045.1102121iZ iZ iZ iZ ???

????==i Z i

Z 58.7737.011 6、作M 图 P M Z M Z M M ++=2211

第十章 渐近法

一、填空

1、答案:杆端;转动;杆端产生单位转角

2、答案:远端支承情况;线刚度i

3、答案:i 4;i 3;i ;0

4、答案:i ;转动刚度;交于i 点的各杆转动刚度之和

5、答案:i ;远端弯矩ji M ;近端弯矩ij M ;远端支承情况

6、答案:2/1;0;1-

7、答案:固端弯矩;约束力矩;约束力矩等于固端弯矩之和 二、选择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D 三、判断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一)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作内力图。 1、计算分配系数μ

(1)计算线刚度i :设6=EI ;16

6

===

=l EI i i BA AB (2)计算转动刚度S :4144=?==BA BA i S ;3133=?==BC BC i S (3)计算分配系数μ:

571.0344=+=+=

BC BA BA BA S S S μ;429.03

43

=+=+=BC BA BC BC S S S μ

校核:1=+BC BA μμ 2、计算固端弯矩

1508

62008=?===-l F M

M

P F BA

F AB

kN.m ;908620822-=?-=-=ql M F

BC kN.m 3、力矩分配与传递(见图) 4、作弯矩图及剪力图

(二)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作弯矩图。要求计算三轮,除分配系数外,其余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计算分配系数μ (1)计算线刚度i :61==

l EI i BA ;4

1=BC i ;61

=CD i

(2)计算转动刚度S :3

26

144=?==BA BA i S ;14

144=?==BC BC i S

14144=?==CB CB i S ;2

16133=?==CD CD i S

(3)计算分配系数μ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结构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判断题: 1、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变形谐调条件,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 2、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几何方程。 3、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相对刚度有关。 4、求图示梁铰C 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 A. ; ; B. D. C. =1 =1 5、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6、已知M p 、M k 图,用图乘法求位移的结果为:()/()ωω1122y y EI +。 M k M p 2 1 y 1 y 2 * * ωω ( a ) M =1 7、图a 、b 两种状态中,粱的转角?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δ=? 。 8、图示桁架各杆E A 相同,结点A 和结点B 的竖向位移均为零。 A a a 9、图示桁架各杆EA =常数,由于荷载P 是反对称性质的,故结点B 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二、计算题: 10、求图示结构铰A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A ,EI = 常数。 q l l l /2 11、求图示静定梁D 端的竖向位移 ?DV 。 EI = 常数 ,a = 2m 。 a a a 10kN/m 12、求图示结构E 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l l l /3 /3 q

13、图示结构,EI=常数 ,M =?90kN m , P = 30kN 。求D 点的竖向位移。 P 3m 3m 3m 14、求图示刚架B 端的竖向位移。 q 15、求图示刚架结点C 的转角和水平位移,EI = 常数 。 q 16、求图示刚架中D点的竖向位移。EI = 常数 。 l/2 17、求图示刚架横梁中D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18、求图示刚架中D 点的竖向位移。 E I = 常数 。 q l l/2 19、求图示结构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EI = 常数 。 l/3 l/3 20、求图示结构A 、B 两点的相对水平位移,E I = 常数。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结构力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结构力学》(编号为06014)共有单选题,判断题,计算题1,计算题2,计算题3,计算题4,几何构造分析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计算题4]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弯矩图肯定发生突变的截面是()。 A.有集中力作用的截面; B.剪力为零的截面; C.荷载为零的截面; D.有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 2.图示梁中C截面的弯矩是()。 4m2m 4m 下拉);上拉); 下拉);下拉)。 3.静定结构有变温时,()。 A.无变形,无位移,无内力; B.有变形,有位移,有内力; C.有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D.无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4.图示桁架a杆的内力是()。 ; B.-2P;; D.-3P。 5.图示桁架,各杆EA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

A.四根; B.二根; C.一根; D.零根。 P a l = a P P P 6 6. 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 A.)24/(3EI Pl ; B.)16/(3EI Pl ; C.)96/(53EI Pl ; D.)48/(53EI Pl 。 P EI EI A l/l/22 2 7.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 )。 无关; 相对值有关; 绝对值有关; 无关,I 有关。 8. 图示桁架,零杆的数目为:( )。 ; ; ; 。 9. 图示结构的零杆数目为( )。 ; ; ; 。 10. 图示两结构及其受力状态,它们的内力符合( )。 A.弯矩相同,剪力不同; B.弯矩相同,轴力不同; C.弯矩不同,剪力相同; D.弯矩不同,轴力不同。

(2014版)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社会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二、选择 D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 (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 将来怎么样。 (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 (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 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 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 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B 2、B 3、B 4、A 5、C 6、B 7、B 8、C 二、填空 1、指导与被指导 2、圣西门 3、整合 4、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法理型 5、托夫勒奈斯比特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社会学中国化,也就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四、简答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五、论述 (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B 3、A 4、C 5、B 6、B 7、C 8、A 9、D 10、A 11、ABCD 12、C 13、D 二、填空 人口环境文化劳动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2、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四、简答 1、(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2、(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一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 讨论内容:如何认识社会 讨论主题:如何认识社会?要求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社会理解的方式和途径,得出应该从哪些角度认识社会。(要求条理清晰,字数不低于800字。) 社会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答:1、社学学中的“社会” 社会的涵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2、社会的类型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3、社会的类型:宏观社会的类型:马克思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先生为基础将社会分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4、具体社会的类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家庭,家族;以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如邻里,村落,城镇,社区;以业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教育卫生组织,宗教组织等,还有因兴趣而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等。 5、社会的特点 1.多样性,社会的多样性表现于宏观社会和具体社会之差异,还表现于人们的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复杂性,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相比有十分明显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是由组成社会的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变动性,社会是变动不居的,这种变动性表现为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制度的翻新,也表现为社会运行机制的变化乃至于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变化。(要结合实际) 社会学概论作业2 讨论主题: 材料一: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

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 ) A. 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 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瞬 变; 4?图示桁架的零杆数目为:( ) A. 6; B. 7 ; C. 8 ; D. 9。 5?图a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 ) A.图 b ; B .图 c ; C .图 d ; B. 动 C. 会产生 体位 移; D. 3?在径向均布荷载作用下, 三铰拱的合理轴线为: A.圆弧线; B ?抛物线; C ?悬链线;D.正弦曲 D .都不 支 A.内力;

6.力法方程是沿基本未 A .力的平衡方程; C. 位移协调方程;D ?力的平衡及位 移为零方程。 :■、填空题(每题 3分,共9分) 1. 从几何组成上讲,静定和超静定结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系, 前者 ___________ 多余约束而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余约束。 2. 图b 是图a 结构 _______________ 截面的 ____________ 影响线。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结构AB 杆B 端的转动 刚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配系数为 ________ , 传递系数为 ___________ 。 灯订,衷 i 三、简答题(每题 5分,共10分) 1. 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情况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材料物理性质是否相关? 为什么? 2. 影响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四、计算分析题,写出主要解题步骤 (4小题,共63分) 1?作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说明理由) ,并求指定杆1和2的轴力。(本题16分) M/4 SI El M/4 3M4 量方向 移为零 知 B .位

《结构力学》作业2答案

1. 求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并分析其几何构造。 答W=-4,有多余约束的不变体系。 2.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和剪力图。 rm 3. 试作下图所示结构的弯矩图。 lin 2iii lin I Jin

答. 4 . 答. L L L L Bl c d L ni/ L 利用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求图示桁架结构的内 力。 在F P作用下,只有右柱受了压力,而其它杆件的内力均为零。 5.用静力法求作图示多跨连续梁甩、RD M、F QE的影响线。 O D L h 4 C

A 支座往下位移了 b , B 支座往右位移了 a ,求 C 点的竖向位移 A cv 和C 1 , I b a —X b — — — — (向下) 2 4 2 4 下 7.试利用力法求解图示超静定结构,作出弯矩图,并求 答. R A 影响线 F D 影响线 M E 影响线 F QE 影响线 点的相对转角 2KN/in 6.图示三铰刚架 C 点水平位移。

答. 取BC 杆的轴力为基本未知量 X i , 则 X i =-3/2 M Dc =6KN- m (左侧受拉) C 点水平位移: 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 ¥ 牛1 J U llll II 1 zl t H 确定未制量, (2)尸斓穹範表达式 基本方程: II X I IP 0, 求得: 11 128 近T 仃 64 E? " ■ 6x2/ ,也 I 匚片=旳刊 —xA- — … 12J',空尸 3/ 、r M U gH + Al 虻=0 心+討 V F = O 卜g _打眩— 9/ 27/ 、&L L n 句 —H + - X uA — — Fp =0 h h … la If 2 9.试利用弯矩分配法求图示超静定结构,作出弯矩图。 EI=常数。 -m AB =n BA =30KN- m c =-20KN ?m 6麻N JL BC=3/7 2QKN/D] B J I J J I J Jc X 2 in lb 4in 20KN 最终弯矩: M A B =10KN- m (左侧受拉) Xr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结构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如图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 (A )几何不变体系,无多余约束 (B )几何不变体系,有多余约束 (C )几何瞬变体系 (D )几何常变体系 第1题 2.图示外伸梁,跨中截面C 的弯矩为( ) A.7kN m ? B.10kN m ? C .14kN m ? D .17kN m ? 第2题 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三铰拱( ) A.有水平推力 B.无水平推力 C.受力与同跨度、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完全相同 D.截面弯矩比同跨度、同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的弯矩要大 4.在线弹性体系的四个互等定理中,最基本的是( )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D.虚功互等定理 5.比较图(a)与图(b)所示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叙述正确的为( ) A.内力相同,变形不相同 B.内力相同,变形相同 C.内力不相同,变形不相同 D.内力不相同,变形相同

第5题 6.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会产生( ) A.内力 B.应力 C. 刚体位移 D.变形 。 7.图示对称刚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求解时取半刚架为( ) A.图(a ) B.图(b ) C.图(c ) D.图(d ) 题7图 图(a ) 图(b ) 图(c ) 图(d ) 8.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系数k ij =k ji 反映了( ) A.位移互等定理 B.反力互等定理 C.变形协调 D.位移反力互等定理 9.图示结构,各柱EI=常数,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数目是( ) A .2 B .4 C .6 D .8 第9题 第10题 10.FP=1在图示梁AE 上移动,K 截面弯矩影响线上竖标等于零的部分为( ) A .DE 、AB 段 B .CD 、DE 段 C .AB 、BC 段 D .BC 、CD 段 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两刚片用一个铰和_________________相联,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所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FH 等于_______________。 q q (a) (b)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 题 7-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 (a) (b) (c) 1个角位移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 4个角位移,3个线位移 (d) (e) (f)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 2个线位移 3个角位移,2个线位移 (g) (h) (i)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三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7-2 试回答:位移法基本未知量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将这些基本未知位移称为关键位移?是否可以将静定部分的结点位移也选作位移法未知量? 7-3 试说出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位移法中是如何运用变形协调条件的。 7-4 试回答:若考虑刚架杆件的轴向变形,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数目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7-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其力图。 (a)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基本结构见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i ql Z ql iZ ql R i r p 24031831 ,82 12 12 111= =-∴-== (4)画M 图 l

(b)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1个角位移未知量,各弯矩图如下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10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5 ,352 p r EI R = =- 15 3502 EIZ -= 114Z EI = (4)画M 图 (c)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一个线位移未知量,各种M 图如下 6m 6m 9m 4m 4m 4 m

最新结构力学2课后概念题答案(龙驭球)

1.1 结构动力计算与静力计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表现在:(1) 在动力分析中要计入惯性力,静力分析中无惯性力;(2) 在动力分析中,结构的内力、位移等是时间的函数,静力分析中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量;(3) 动力分析方法常与荷载类型有关,而静力分析方法一般与荷载类型无关。 1.2 什么是动力自由度,确定体系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确定体系在振动过程中任一时刻体系全部质量位置或变形形态所需要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称为体系的动力自由度(质点处的基本位移未知量)。 确定动力自由度的目的是:(1) 根据自由度的数目确定所需建立的方程个数(运动方程 数=自由度数),自由度不同所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2) 因为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内力和 动位移)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密切关系,而动力特性又与质量的可能位置有关。 1.3 结构动力自由度与体系几何分析中的自由度有何区别? 答:二者的区别是:几何组成分析中的自由度是确定刚体系位置所需独立参数的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体系能否发生刚体运动。结构动力分析自由度是确定结构上各质量位置所需的独立参数数目,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结构振动形状。 1.4 结构的动力特性一般指什么? 答: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频率(周期)、振型和阻尼。动力特性是结构固有的,这是因为它们是由体系的基本参数(质量、刚度)所确定的、表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量。动力特性不同,在振动中的响应特点亦不同。 1.5 什么是阻尼、阻尼力,产生阻尼的原因一般有哪些?什么是等效粘滞阻尼? 答:振动过程的能量耗散称为阻尼。 产生阻尼的原因主要有:材料的内摩擦、构件间接触面的摩擦、介质的阻力等等。当然,也包括结构中安装的各种阻尼器、耗能器。阻尼力是根据所假设的阻尼理论作用于质量上用于代替能量耗散的一种假想力。粘滞阻尼理论假定阻尼力与质量的速度成比例。 粘滞阻尼理论的优点是便于求解,但其缺点是与往往实际不符,为扬长避短,按能量等 效原则将实际的阻尼耗能换算成粘滞阻尼理论的相关参数,这种阻尼假设称为等效粘滞阻尼。 1.6 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位移法(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采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答:集中质量法:将结构的分布质量按一定规则集中到结构的某个或某些位置上,认为其他地方没有质量。质量集中后,结构杆件仍具有可变形性质,称为“无重杆”。 广义坐标法:在数学中常采用级数展开法求解微分方程,在结构动力分析中,也可采用 相同的方法求解,这就是广义坐标法的理论依据。所假设的形状曲线数目代表在这个理想化形式中所考虑的自由度个数。考虑了质点间均匀分布质量的影响(形状函数),一般来说,对于一个给定自由度数目的动力分析,用理想化的形状函数法比用集中质量法更为精确。有限元法:有限元法可以看成是广义坐标法的一种特殊的应用。一般的广义坐标中,广 义坐标是形函数的幅值,有时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且在广义坐标中,形状函数是针对整个结构定义的。而有限元法则采用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作为广义坐标,且形函数是定义在分片区域的。在有限元分析中,形函数被称为插值函数。 综上所述,有限元法综合了集中质量法和广义坐标法的特点:(l) 与广义坐标法相似, 有限元法采用了形函数的概念。但不同于广义坐标法在整体结构上插值(即定义形函数),而是采用了分片的插值,因此形函数的表达式(形状)可以相对简单。(2) 与集中质量法相比,有限元法中的广义坐标也采用了真实的物理量,具有直接、直观的优点,这与集中质量

最新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满分答案

2017社会学概论-任务4 (100分!) 、单项选择题(1/32)、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2分) A、绝对贫穷 * B、相对贫穷 C、短期贫穷 D长期贫穷 (2/32)、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中的观点。(2分) 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超越浪费的时代》 * D《增长的极限》 A、贝尔 (3/32)、“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2分)

B、弗兰克 C、达伦道夫 D奈斯比特 (4/32)、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2 分) A、经济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进步 C、政府的足够重视 * D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5/32)、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2分) A、社会趋同论 * B、依附理论 C、“后工业社会”论 D全球发展理论 (6/32)、社会保险属于()。(2分)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人身、人寿保险 *D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7/32)、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状态(2分) A、相对贫穷 B、个案贫穷 C、短期贫穷 *D长期贫穷(8/32)、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2分) A、充分就业 'B、不充分就业 * C、就业 D隐性失业 (9/32)、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的西方社会。(2分)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测评答案 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 )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实证哲学教程》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核心家庭 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突发性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人际关系密切 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 一词源于 中国

一般而言,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经济功能 生物功能 抚育和赡养功能 休息和娱乐功能 以下属于次级社会群体的是 机关 政党 军队 学校 根据互动的性质,合作性的社会互动可以分为适应 模仿 同化 暗示 以家庭亲属关系为标准,家庭可以分为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扩大家庭 联合家庭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家庭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下列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 一般是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 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按照成员之间的互动特点,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初级社会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

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复式角色是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 错误 理反应。 正确 角色丛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 错误 。 正确 业学会和期刊,都是出现在美国。

正确 婚姻关系是家庭的本质关系。 错误 次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错误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一些散漫的、初步的、群众性的活动。正确 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 正确 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正确 下列不属于正式组织的是

结构力学试卷及答案B

专业 年级 结构力学(二) 试题 考试类型:开卷 试卷类型:B 卷 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每题5分,共4题) 1、已知l =2m ,M u =300KNm ,则图1示等截面静定梁的极限荷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绘出图2示结构弯矩图,各杆EI 、l 均相同。 3、 图3示结构的原始刚度矩阵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略去杆件自重及阻尼影响,图4示结构自振频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20分,每题5分,共4题) 1、什么是塑性铰,其与普通铰的区别是什么? 2、矩阵位移法中何为单元分析?何为整体分析? 3、剪力分配法中,若荷载不是作用在柱顶,而是作用在竖柱上应如何处理? 4、第一类失稳的特征、第二类失稳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四、计算题:( 30分,每题15分,共2题) 1、 请用无剪力分配法 绘制图5所示刚架的M 图。 2、试求图6示刚架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 五、综合题:( 30分,共1题) 图7所示刚架各杆E 、I 、A 相同,且21000l I A =,试用矩阵位移法求其内力。(提示:为计算方便,可暂设E=I=l =q=1 ,待求出结点线位移、角位移、杆端轴力、剪力、弯矩后,再分别乘上EI ql 4 、EI ql 3、ql 、2ql 即可。) 一、填空题:(20分,每题5分,共4题) 1、___200KN___ 2、 3、()()()()()()()()()()()()()()()()????????????????+++455454445444344342233232324223322222122121 112111000000 000000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图1 图2 图4 图3 图7 图6 图5 M M/4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 7-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并绘出基本结构。 (a) (b) (c) 1个角位移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4个角位移,3个线位移 (d) (e) (f) 3个角位移,1个线位移2个线位移3个角位移,2个线位移 (g) (h) (i) 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一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三个角位移,一个线位移 7-2 试回答:位移法基本未知量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何将这些基本未知位移称为关键位移?是否可以将静定部分的结点位移也选作位移法未知量? 7-3 试说出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并说明位移法中是如何运用变形协调条件的。 7-4 试回答:若考虑刚架杆件的轴向变形,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7-5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出其力图。 (a)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和基本结构 有一个角位移未知量,基本结构见图。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 10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i ql Z ql iZ ql R i r p 24031 831 ,82 1212 111= =-∴-== (4)画M 图 (b) l l l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1个角位移未知量,各弯矩图如下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 10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5 ,35 2 p r EI R = =- 15 3502EIZ -= 114Z EI = (4)画M 图 (c) 6m 6m 9m 4m 4m 4m

解:(1)确定基本未知量 一个线位移未知量,各种M 图如下 1M 图 243 EI 243 EI 1243 EI (2)位移法典型方程 111 10p r Z R += (3)确定系数并解方程 1114 ,243 p p r EI R F = =- 14 0243p EIZ F -= 12434Z EI = (4)画M 图 (d) a 2a a 2a a F P

2016年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2016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1/3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2分)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C、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D、心理上的紧张 (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 (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3/32)、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2分) ?A、阶级性 ?B、自然约束性 ?C、客观现实性 ?D、社会制约性 (4/3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2分) ?A、严复 ?B、陈千秋 ?C、康有为 ?D、梁启操 (5/32)、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2分)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血缘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缘关系 (6/3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 ?A、社会发展 ?B、人的需要 ?C、个人发展 ?D、组织生存 (7/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8/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 (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9/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10/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 (2分) ?A、主观因素 ?B、社会因素 ?C、客观条件 ?D、自然环境 (1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12/32)、()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2分)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米德的符号相互作用论 ?C、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D、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13/32)、对于某些遭受身心损伤不能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们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是()。 (2分) ?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4/32)、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 (2分) ?A、角色扮演 ?B、角色失败 ?C、角色中断 ?D、角色冲突 (15/3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2分) ?A、角色扮演 ?B、角色失败 ?C、角色冲突 ?D、角色中断 (16/32)、“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2分) ?A、安全的 ?B、自我实现的 ?C、归属与爱的 ?D、自尊的 (17/3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2分) ?A、米德

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完整版)[详细]

院(系) 建筑工程系 学号 三明学院 姓名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 结构力学试题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图 示 体 系 的 几 何 组 成 为 : ( A ) A. 几 何 不 变 , 无 多 余 联 系 ; B. 几 何 不 变 , 有 多 余 联 系 ; C. 瞬 变 ; D. 常 变 . (第1题) (第4题) 2. 静 定 结 构 在 支 座 移 动 时 , 会 产 生 : ( C ) A. 内 力 ; B. 应 力 ; C. 刚 体 位 移 ; D. 变 形 . 3. 在 径 向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 三 铰 拱 的 合 理 轴 线 为: ( B ) A .圆 弧 线 ; B .抛 物 线 ; C .悬 链 线 ; D .正 弦 曲 线 . 4. 图 示 桁 架 的 零 杆 数 目 为 : ( D ) A. 6; B. 7; C. 8; D. 9. 5. 图 a 结 构 的 最 后 弯 矩 图 为 : ( A ) A .图 b; B .图 c ; C .图 d ; D .都不 对 . 6. 力 法 方 程 是 沿 基 本 未 知 量 方 向 的 : ( C ) A .力 的 平 衡 方 程 ; B .位 移 为 零 方 程 ; C .位 移 协 调 方 程 ; D .力 的 平 衡 及 位 移 为 零 方 程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1.从 几 何 组 成 上 讲 , 静 定 和 超 静 定 结 构 都 是___几何不变____体 系 , 前 者___无__多 余 约 束 而 后 者____有___多 余 约 束 . 2. 图 b 是 图 a 结 构 ___B__ 截 面 的 __剪力__ 影 响 线 . 3. 图 示 结 构 AB 杆 B 端 的 转 动 刚 度 为 ___i___, 分 配 系 数 为 ____1/8 ____, 传 递 系 数 为 ___-1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情况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材料物理性质是否相关? 为什么? 答:因为静定结构内力可仅由平衡方程求得,因此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无关,与材料物理性质也无关. 2.影响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横坐标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位置,纵坐标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在此位置时物理量的影响系数值. 四、计算分析题,写出主要解题步骤(4小题,共63分) 1.作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说明理由),并求指定杆1和2的轴力.(本题16分) (本题16分)1.因为w=0 所以本体系为无多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4分) F N1=- F P (6分); F N2= P F 3 10 (6分). 2.作 图 示 结 构 的 米 图 .(本题15分)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附录B 部分习题答案 2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1 (1)× (2)× (3)√ (4)× (5)× (6)×。 2-2 (1)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 ;(2)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3)6个;(4)9个 ; (5)几何不变体系,0个;(6)几何不变体系,2个。 2-3 几何不变,有1个多余约束。 2-4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5 几何可变。 2-6 几何瞬变。 2-7 几何可变。 2-8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9几何瞬变。 2-10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11几何不变,有2个多余约束。 2-12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13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14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5-15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16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17几何不变,有1个多余约束。 2-18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19几何瞬变。 2-20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21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22几何不变,有2个多余约束。 2-23几何不变,有12个多余约束。 2-24几何不变,有2个多余约束。 2-25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2-26几何瞬变。 3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3-1 (1) √;(2) ×;(3) ×;(4) √;(5) ×;(6) √;(7) √;(8) √。 3-2 (1) 2,下;(2) CDE ,CDE ,CDEF ;(3) 15,上,45,上;(4) 53,-67,105,下; (5) 16,右,128,右;(6) 27,下,93,左。 3-3 (a) 298AC M ql =-,Q 3 2 AC F ql =; (b) M C = 50kN·m ,F Q C = 25kN ,M D = 35kN·m ,F Q D = -35kN ; (c) M CA = 8kN·m ,M CB = 18kN·m ,M B = -4kN·m ,F Q BC = -20kN ,F Q BD = 13kN ; (d) M A = 2F P a ,M C = F P a ,M B = -F P a ,F Q A = -F P ,F Q B 左 = -2F P ,F Q C 左 = -F P 。 3-4 (a) M B = -6kN·m ,F Q B 左 = -8kN ,F Q B 右 = 2kN ; (b) M A = -24kN·m ,F Q AB = 4kN ,F Q BC = F Q CD = 2kN ; (c) M B = -21kN·m ,M E = 28.5kN·m ,F Q A 右 = 13.5kN ,F Q E 右 = -16.5kN ;

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完整版)

. ... . 院(系) 建筑工程系 学号 三 明 学院 姓名 . 密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封……………………………………………………………………………………………………… ……………………………………………结构力学试题答案汇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图 示 体 系 的 几 何 组 成 为 : ( A ) A. 几 何 不 变 , 无 多 余 联 系 ; B. 几 何 不 变 , 有 多 余 联 系 ; C. 瞬 变 ; D. 常 变 。 (第1题) (第4题) 2. 静 定 结 构 在 支 座 移 动 时 , 会 产 生 : ( C ) A. 力 ; B. 应 力 ; C. 刚 体 位 移 ; D. 变 形 。 3. 在 径 向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 三 铰 拱 的 合 理 轴 线 为: ( B ) A .圆 弧 线 ; B .抛 物 线 ; C .悬 链 线 ; D .正 弦 曲 线 。 4. 图 示 桁 架 的 零 杆 数 目 为 : ( D ) A. 6; B. 7; C. 8; D. 9。 5. 图 a 结 构 的 最 后 弯 矩 图 为 : ( A ) A .图 b ; B .图 c ; C .图 d ; D .都不 对 。 6. 力 法 方 程 是 沿 基 本 未 知 量 方 向 的 : ( C ) A .力 的 平 衡 方 程 ; B .位 移 为 零 方 程 ; C .位 移 协 调 方 程 ; D .力 的 平 衡 及 位 移 为 零 方 程 。

. ... .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1.从 几 何 组 成 上 讲 , 静 定 和 超 静 定 结 构 都 是___几何不变____ 体 系 , 前 者___无__多 余 约 束 而 后 者____有___多 余 约 束 。 2. 图 b 是 图 a 结 构 ___B__ 截 面 的 __剪力__ 影 响 线 。 3. 图 示 结 构 AB 杆 B 端 的 转 动 刚 度 为 ___i___, 分 配 系 数 为 ____1/8 ____, 传 递 系 数 为 ___-1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情况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材料物理性质是否相关? 为什么? 答:因为静定结构内力可仅由平衡方程求得,因此与杆件截面的几何性质无关, 与材料物理性质也无关。 2.影响线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横坐标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位置,纵坐标是单位移动荷载作用在此位置时物 理量的影响系数值。 四、计算分析题,写出主要解题步骤(4小题,共63分) 1.作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说明理由),并求指定杆1和2的轴力。(本题16分) (本题16分)1.因为w=0 所以本体系为无多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4分) F N1=- F P (6分); F N2=P F 3 10(6分)。 2.作 图 示 结 构 的 M 图 。(本题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