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2. 穿时普遍性原理 “穿时”——指在持续地海侵或海退的情况下,地质时代 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质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 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这种穿时的现象是由沉积环境随时 间的迁移和侧向堆积作用所造成的。
穿时普遍性原理可概括为:全部侧向上可以识别和追索的 非火山成因的陆表海沉积物的岩石地层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在分析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不采用穿时普遍性原 理作指导,而只采用叠覆原理,必然歪曲事物的真相,颠
倒地层和古地理的解释,也无法搞清岩层的真正侧向关系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表1-3-1 塔里木石炭系地层划分方案对比表
种生物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生物群体(组合)。生物 群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自 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化。
化石组合法可以避免因个别标准化石在特殊沉积 环境中,由于穿时现象造成地层对比的错误。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3、种系演化法
生物地层法的局限性:化石鉴定的分歧 地质环境地复杂多变:相变与古生物
δ ( ‰)=(R样品-R标准)/R标准 ×103
R样品为上述三个比值之一, R标准 为国际标准对比样品。 氧同位素,选SMOW和PDB;硫同位素,选CDT;碳同位素,
PDB
SMOW、CDT和PDB分别是标准平均洋水氧、亚利桑那某峡
谷某一陨石铁中的硫、南卡罗莱纳州晚白垩Peedee组中箭石
化石的碳和氧。
绝大部分的沉积层或厚的沉积物楔形体是由沉积 物通过侧向加积或进积型式在倾斜面上堆积而成的。 该原理认为: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

沉积建造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 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 合的沉积岩系。 沉积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洋区、洋与陆块之 间的陆缘区(活动和被动陆缘)形成演变过程中, 在各个演化阶段及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 的沉积盆地及其充填序列,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 块在离散、汇聚、碰撞、走滑等动力学过程中形 成的不同类型沉积盆地及其综合产物,具有恢复 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化的功能。
沉积地质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形成作用以及 和地质背景、大地构造环境及其它各种地质作用之关 系的科学,它比沉积学的涉及范围更加广阔。 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和沉积岩及其形成作用的科学, 包括沉积物及沉积岩的描述、分类、成因及解释(包 括来源、搬运、沉积和后期改造),即:沉积环境-沉积作用--沉积物。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中各时期自然地理景观、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轮廓及其变化的科学。决定古地理 轮廓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构造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化, 所以对某一地区古地理轮廓演变过程的分析研究,也 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对大地构造学(构造轮廓)的研究, 故常将两者结合起来,称为构造古地理。
二、地层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组合 1、沉积类型 2、沉积组合 3、几种重要的沉积组合
2、 沉积组合
1)定义: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能够 反映其沉积过程中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岩共 生综合体,即指在不同构造部位上,一定时 期内形成的沉积物。 2)沉积组合及分布:王鸿祯先生对沉积类型 组合进行过详细划分,并在《中国古地理图 集》(1985)中表示了我国各地史时期的沉 积类型和沉积组合分布。
沉积地质与构造古地理分析
一、概述 二、地层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组合 三、主要盆地类型及沉积作用 四、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分析
第三章
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

层理构造: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
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 在颗粒大小、排列方式、形状、颜色 和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在垂向 上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砂岩的水平层理(湖相)
平行层理(多见于河床、湖岸、海岸)
风成交错层理
巨型斜层理
在层内结构均匀,组分和结构均无分异 现象,不显示细层构造的层理,称块状层 理,或均质层理。
从湖岸到湖心随着水深的增加水动能逐渐减弱沉积物也具有从粗到细的机械分异现象层理类型也由交错层理变为水平层在干燥气候下咸水湖泊saltwaterlake的湖心沉积以钙泥质为主常见泥裂等暴露标志最特征的是出现石膏和盐类沉积可以第四纪的青海柯柯盐湖和现代青藏高原上的含硼盐湖为例
第七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 沉积作用和古地理
浊积岩一般由几 种岩性(砂泥质、钙 泥质或火山碎屑质) 组成频繁的韵律互层。 以砂泥质浊积岩为例, 每个韵律一般从砂岩 开始,底部砂岩以具 递变层理为特征,向 上逐渐变为粉砂岩, 最后以泥岩告终,这 就是著名的鲍马序列。 复理石沉积:巨厚的由 深海浊积岩及其他重力 流沉积组成的综合体
四、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古气候(叠层石、食盐假晶) 古构造(滑塌构造)
(三)岩矿标志
1.沉积物结构组分反映沉积历史、
物源及沉积介质的特征。 纯净适应砂岩——浅水高能条件
鲕状灰岩——水质清洁的动荡浅水环境
富含长石、不稳定岩屑砂岩——颗粒未经分选 的快速沉积场所 泥状灰岩——低能沉积条件
2.自生矿物:沉积物在沉积当中,或
其后在沉积物内形成的矿物。是沉积介质物理 化学条件的反映。
地质学上的地层(一般是板状 体)是以某种岩石特征或属性区别 于相邻岩层的一个岩层。相邻地层 之间可用明显的层面或较难察觉的 岩性、矿物、化石、化学成分、物 理性质、年代、或其它任何特征变 化的界线分隔开来。
5 第三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古地理

Principles
相分析的基本方法:现实主义原理——即以现代地质作用 及其产物为基础,来分析地质时期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切 忌机械对比。 Principle of Uniformitarianism –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Past Past
2)形态功能分析法
解释古代生物的生活方式,除利用现代生物进行将今论古对比外, 还可以利用形态功能分析的方法。生物的形态特征能反映水体的运动 强度。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功能对器官和构造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的形态和生理同环境相适应是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 境条件不断的作用和影响迫使生物不断地改变自身而形成的。
第一节 沉积环境、沉积相 第二节 沉积相判别标志 第三节 主要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 第四节 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
第一节 沉积环境、沉积相
1 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 一个具有独特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 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能形成各类 沉积物
2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 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 生物相(biofacies) 岩相(lithofacies, petrofacies) 成因的物质表现。 3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相演化
Present Present
What is an Uniformitarianism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地史学3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半深海带(bathyal zone):位于200米至 4100米之间 碳酸盐补偿界面:水面以下碳酸钙快速 溶解的深度(3000m).
10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深海带(hadal zone):位于4100米以上 水深的区域
11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古地理:研究地球地质时期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
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的学科
古地理图:将地质时期的地理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尺
和花纹在平面上表现出来称为古地理图
25
�
23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 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自生矿物:海绿石,磷块岩,鲕状赤铁 矿,鲕绿泥石,针铁矿, 自生颗粒:鲕粒,"竹叶"等 元素:Sr/Ba 等
24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古地理与古地理图 地理学研究地球变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
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研究环境的几个基本特征 氧的含量: 盐度:3.4 %为海水环境; < 1%为淡水环 境; 1-3.4%为半咸水环境 pH值: 水体清澈度: 水深:
7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浅海带
200m
滨 海 带 陆 斜 坡 大
海带
4100m
海带
8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海相环境 浅海带(sublittoral zone):位于低潮面至 200米水深之间. 透光带:光可以透过水面的最大深度 (50m). 浪基面:海浪可以作用到的水面以下的 最大深度.
2
第三章 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
地层的沉积方式及沉积环境

• 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通常粒度细(细砂— 泥级),层厚薄(薄层—纹层状),侧向延伸远, 空间上变化小,沉积速率低。
2010-6-4
4
原始沉积的地层既不水平,侧向延伸也不远,并非 在任何时空尺度上都服从上新下老的原则。
• 滨海、滨湖、河流、三角洲和大陆斜坡等是侧 向加积的主要盛行环境。
• 侧向加积作用形成地层的特征:地层岩性界面 通常与时间界面不一致或斜交。
穿时普遍性原理:在所有侧向堆积作用 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地层必然是穿时的。
2010-6-4
9
在曲流河的发展过程中,河道受侧向侵蚀向凹岸 迁移并在凸岸沉积,导致凸岸点沙坝向凹岸方向 迁移,同时天然堤、洪泛平原等也随之迁移,造 成沉积物的时间界面倾斜、与岩性界面有一定的 角度。
碳酸盐岩相
页岩相
砂岩相
页岩或煤相
相变
➢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 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陆上、半干旱环境
相分析的基本思路
“将今论古”“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 ——现实主义原理(莱伊尔)
现实主义原理是相分析的主要理论依据。 为了要对地层进行相分析,首先必须了解现 代沉积的不同结构、构造及其形成的环境条 件,然后以历史比较的观点,对古代地层的 相应特征作出环境条件的推论。
牵引流:由于水的流动而引起沉 积物颗粒运动的形式。
交错层理: 可有多种形态,有的形态可在多种环 境中形成,但不同环境常具不同的形态特征。如河流 环境,因水呈定向流动,常形成单向斜层理;海洋环 境由于潮汐来回作用,形成鱼骨状交错层理;海滩环 境的冲洗层理以大型,倾角小(<10˚)和砂粒成分纯净为 特征;风成交错层理则以厚度大、倾角大(可>30˚),分 选好及磨圆度高为特征。陆棚浅海中的风暴流则可以
沉积作用与古地理环境重建

沉积作用与古地理环境重建古地理学是地质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地层沉积物的研究,揭示地球过去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而沉积作用则是古地理学的基础,它是指天然过程在地球表面上形成沉积岩的过程,对于揭示过去的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球上,形成沉积岩的过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它是地壳物质经历风化、侵蚀、运移、沉积、成岩等多个环节的结果。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重建古地理环境,了解地球上不同时期的地质历史。
首先,沉积作用与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不同的岩石在地壳之中遭受风化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矿物成分。
例如,辉石在风化作用下容易被破坏,而高岭石则相对稳定。
因此,通过对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地表环境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
其次,沉积作用与沉积物的粒度有关。
沉积物的粒度可以反映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的沉降速度,从而反映海洋或湖泊底部的水流条件和能量。
例如,流速较快的河流会沉积粗砂和砾石,而流速较慢的湖泊或海洋则会沉积细沙和泥沙。
因此,通过对沉积物粒度的分析,可以重建古地理环境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的类型和过去的水流条件。
此外,沉积作用还与古地理环境中生物活动有关。
生物的活动会对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和沉积速度产生影响。
例如,藻类在湖泊或海洋中繁殖时,会导致大量有机物沉积,从而形成有机质丰富的沉积岩,如石炭或页岩。
通过对这些有机质丰富的沉积岩的分析,可以了解古地理环境中的生物繁殖活动,推测曾经存在的湖泊或海洋生态系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沉积作用还与古地理环境中的构造运动有关。
构造运动会导致地球表面的抬升、沉降、断裂等变形,从而影响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和方向。
例如,当地壳发生抬升时,地表的河流会改变流向,导致河流沉积物的分布出现变化。
因此,通过对沉积物层序和沉积方向的分析,可以推测地壳运动的类型和时代。
总之,沉积作用在古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不同沉积作用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重建地球过去的地理环境,了解不同时期的地质历史。
第三节 常见沉积相

第三节常见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及岩相古地理图一、大陆环境沉积1、山麓及山间盆地沉积类型特征:形成于山间和山前地带。
地势起伏悬殊,高差和坡度大,以快速堆积为特征。
如:洪积扇或冲积扇堆积,以粗砾为主,多呈棱角状,分选和磨圆极差,砾径大小混杂2、河流相分为河床、堤岸、河漫及牛轭湖亚相。
1)河床:可分为河床滞留、心滩或边滩微相。
河床滞留——砾石沉积,与下伏岩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心滩——辫状河沉积,可见砾石;边滩——曲流河沉积,环流侧向加积。
2)堤岸亚相:主要细砂、粉砂和泥互层3)河漫:垂向加积。
发育层面构造和水平层理。
河漫滩(发育粉砂岩、泥岩)河漫湖(发育泥岩)河漫沼泽(泥炭沉积发育)4)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留下废弃河道,发育粉砂和富含有机质粘土沉积,有化石河流沉积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河床沉积(下);河漫滩沉积(上)。
呈现间断正韵律,韵律底部常有冲刷面。
3、湖泊相湖水深度分为:滨湖、浅湖和深湖。
特点:水体封闭,沉沉积相分布基本上呈环带状分布。
3、沼泽相:发育在潮湿区,水体滞留。
低能环境,暗色泥岩为主,夹煤层或煤线。
4、冰川沉积:寒冷地区,冰碛物多为棱角状,混杂堆积,砾石表面具擦痕。
二、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以三角洲环境为典型代表。
沉积体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组成。
1)、三角洲平原(顶积层):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陆生生物化石丰富;2)、三角洲前缘(前积层)3)、前三角洲(底积层):海(湖)生生物化石增多由于三角洲沉积体不断向海(湖)方向推近,这时则以侧向加积为主,形成反旋回序列反旋回序列:在剖面上,沉积物自下而上呈现出由细到粗,是三角洲沉积的一个主要识别标志。
(三)海洋环境沉积分为滨海(潮汐带)、浅海(陆棚或陆架)、半深海(大陆斜坡)、深海(大洋盆地)1、滨海沉积相类型:也称滨岸沉积环境。
受潮汐和海浪的影响最为强烈a有障壁的海岸:潮坪环境(有沉积作用),无沉积作用的称为潮浦。
以潮汐作用为主。
潮坪可划分为潮上、潮间和潮下(亚浅海),0—50m 三个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幻灯片1第三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第一节沉积古地理学的概念和定律一、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二、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或者说,相是形成特定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岩石和生物特征的组合。
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横向的变化。
幻灯片2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Sandstone faciesShale & coal faciesCarbonate faciesShale faciesFacies changes幻灯片3四、相分析(facies analysis):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相分析三要素1、基本素材M a t e r i a l2、基本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3、模式M e t h o d o l o g yM u d c r a c k s+R a i n d r o p s 幻灯片4Induction(归纳), Deduction(演绎)幻灯片5五、相对比定律: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Walther,1894)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幻灯片6相对比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幻灯片7六、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幻灯片8Mars幻灯片9幻灯片10Deep biosphere热液喷口是最具化学多样性的微生物生长地. 地球化学梯度和热梯度提供了多种微生物(嗜冷、温、热、压、酸、碱、盐菌)聚集的小生境幻灯片11Uniformitarianism; 类比分析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将今论古 将古论今 将古论古 将今论未来 将天论地 将地论天表层生物圈仅占生物生成空间的3%,深部生物圈则占生物生成空间的97%,深海极端条件下生活的极端生物,其2/3的基因与迄今科学上的已知基因不同。
跨时间域跨空间域The earth is the key to the celestial bodies幻灯片12第三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第二节沉积环境判别标志一、相标志:是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的各种标志的综合。
二、相标志类型T y p e s o f f a c i e s i n d i c a t o r s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沉积物有着不同的标志特征。
主要包括:物理标志p h y s i ci n d i c a t o r s(沉积岩石的颜色、结构、岩性特征及层理和层面构造特征),生物标志b i o l o g ic i nd i c a te s(古生物群得面貌),地球化学标志c h e m i c i n d i c a t o r s,综合相标志i n t e g r a t e d i n d i c a t o r s等。
幻灯片13(一)物理标志:岩性,沉积物结构,层面构造、层理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1、岩性(1)颜色大多数情况下,沉积物颜色与其所含色素类型及多少有关。
一般来说,浅色的岩石含有机质低,多形成于浅水、动荡和氧化条件下,如海滩成因的砂岩。
而在水深或静水条件下,多形成暗色岩石,如沼泽和深海沉积等。
在岩石中具有含铁离子的矿物时,紫红色反映强氧化条件,如红层,而暗绿色则反映相对还原的沉积环境。
幻灯片14(2)成分沉积物的结构组分可以反映其沉积历史、物源及沉积介质特征。
如纯净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浅水高能环境(如海滩);鲕状灰岩多形成于水质清洁的动荡浅水环境;富含长石、不稳定岩屑的杂砂岩形成于颗粒未经充分筛选的快速沉积场所;以灰泥为主的泥状灰岩则反映低能的沉积环境(如陆棚或泻湖环境)一些特殊的沉积岩石及沉积矿产的出现不仅对沉积相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帮助了解地层形成时期古地理、古海洋和古气候特征,如竹叶状灰岩、笔石页岩、煤、白云岩等。
幻灯片15(3)自生矿物及其它矿物成分A、自生矿物(原始沉积时期或固结成岩以前形成的矿物)与沉积环境中的特定地球化学条件有关,通常是介质物化条件的反应。
如海绿石、磷灰石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石膏、岩盐等蒸发岩类矿物形成于盐度过饱和的干旱气候条件下,黄铁矿的出现往往反映缺氧的还原环境。
B、稀土和微量元素及稳定同位素对于研究沉积环境、生物作用、陆源区性质(母岩成分)、古气候特点和古地理再造都具有重要作用。
幻灯片162、沉积物结构沉积物结构包括粒度、圆度、分选、球度、定向性和支撑类型等。
一般来说,粒度粗、圆度高、分选好、颗粒支撑的岩石反映较高能量的沉积条件。
相反,粒度细、圆度低、分选差、杂基支撑的岩石形成于较低能量的水体中。
3、原生沉积构造(1)层面构造主要包括反映介质流动的波痕、侵蚀痕(冲刷痕、压刻痕、槽模及各种暴露标志。
暴露标志——指形成于沉积作用之后,并能指示沉积物曾暴露于地表的层面构造,如动物的爬痕,足迹,泥裂,雨痕等。
更明显的区域性暴露标志是古风化壳,在不同的气候带具有明显不同的识别标志。
幻灯片17inheritedOxidizedhaloes 幻灯片18幻灯片19火山灰水解成绿泥石幻灯片20幻灯片21幻灯片22Autogenous mineralIkaite (CaCO36H2O)Glendonites that form in water with a temperature below 2C 幻灯片23Oolitic limestone(滇西, Permian)幻灯片242、沉积物结构沉积物结构包括粒度、圆度、分选、球度、定向性和支撑类型等。
一般来说,粒度粗、圆度高、分选好、颗粒支撑的岩石反映较高能量的沉积条件。
相反,粒度细、圆度低、分选差、杂基支撑的岩石形成于较低能量的水体中。
3、原生沉积构造(1)层面构造主要包括反映介质流动的波痕、侵蚀痕(冲刷痕、压刻痕、槽模及各种暴露标志。
暴露标志——指形成于沉积作用之后,并能指示沉积物曾暴露于地表的层面构造,如动物的爬痕,足迹,泥裂,雨痕等。
更明显的区域性暴露标志是古风化壳,在不同的气候带具有明显不同的识别标志。
幻灯片25Ripple marks 幻灯片26Asymmetric ripples,北戴河潮坪陆地ebbing directionebbing ripples 幻灯片27Ichniotherium cottae(P, Germany)mudcracks, presentMudcracks, (博格达山,井井子沟组)Desiccation cracks were caus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mud to form downward tapering fissures arranged in polygonal motifs, subsequently infilled by sand.幻灯片28古水流流动方向由尖变宽的方向槽模幻灯片29(2)层理标志层理是两个层面之间由于岩石的性质在垂直层面方向上,由成分、大小、形状、结构的垂向变化所显示的层状构造。
常见的层理有水平层理(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等。
幻灯片30水平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平行,主要形成于粒度细,如泥质岩石中,多见于水流缓慢或平静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内,纹层清晰且连续平行层理它貌似水平层理,出现在粒度较粗(中粗砂)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纹层不清晰不连续,沿层面易剥开。
幻灯片31交错层理: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
幻灯片32Wedge-bedding formed by wind, Utah, USA 幻灯片33Feather crossbedding, J, 羌塘幻灯片34climbing beddings幻灯片35递变层理:又称粒级层理(粒序层理),以粒度递变为特征,是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流体逐渐衰减而形成的一种沉积结构。
幻灯片36(3)准同生变形构造准同生变形构造(penecontemporaneous deformation structure)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固结成岩之前,还处于富含孔隙水的状况下,沉积层原始沉积构造发生的不同形态的变化。
一般说,这种变形构造是局部性的,基本上局限于未形变层内的一个层,引起沉积物发生变形的作用有差异负荷作用、超负载作用、沉陷作用、滑塌或滑动作用、液化作用、拖曳作用、地震影响等。
常见的同生变形构造有重荷模、包卷层理、滑塌构造、砂火山、砂球及砂枕构造、碟状构造、碎屑岩脉等。
准同生变形构造发育于快速堆积或具有原始倾斜的沉积层中。
幻灯片37负载构造(重荷构造):下层为泥岩,上层为砂岩,在砂层底面上的突起底痕。
负载构造是砂层沉积在饱含水的塑性泥层上,在差异负载作用下形成的,多见于浊流沉积中。
幻灯片38包卷层理:又称旋卷层理,指上、下沉积层未变形,而夹在其中的沉积层明显的变形,其褶曲形态以“宽向斜,窄背斜”为特征。
与滑塌构造不同的是旋卷纹层的纹层虽然强烈褶皱但仍非常连续,无断层、滑动及角砾化现象,而且仅限于一个层内,不涉及上下层。
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和液化层的侧向流动的结果。
convolute beddings in the lacustrine facies, N2, 山旺幻灯片39火焰构造:砂所表现的出来的重荷模,泥就像火焰一样烧起来穿插在砂里面成为火焰构造,火焰构造是指泥所表现出来的形态。
幻灯片40砂岩岩墙和岩床:由于砂的液化作用形成流沙,当流沙贯入裂隙中,可形成岩墙或岩脉(宽1-2cm至几米),如果沿层面贯入,则形成砂岩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