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氧气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情感态度 价值观:
2、初步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的辩证观点,逐渐体会化学指导生活的意义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十五发展规律 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 烧实验现象的全面 观察和记录、分析 和思考、归纳和总 结,准确的描述与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 的能力
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 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 质的记忆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33页氧气的物理性 质。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 学生如何闻气体的气味
3、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 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1、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2、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 方法
1、通过认识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感受” 化学美“,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有什么联系?
3、根据铁燃烧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 (2)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 (3)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 沙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三个实验说明氧气有怎样的化学 性质?
教学过程
持续学习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质疑释疑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经过实验探究,不仅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 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课件(共28张PPT)

Fe O2
Fe3O4
[提问]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 ①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②火柴起什么作用? ③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④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
[回答]
①为防止产生的高温物质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 ②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引燃铁丝。 ③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不能顺利
3、硫和氧气 的反应
• 现象: • 在空气中:①微弱的淡蓝色火焰;②放热;③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在氧气中:①蓝紫色火焰;②放热;③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讲解]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是 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 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 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 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大家知道瓶内 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种气体就是在空气 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一下氧气。
思考:
(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气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
们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 溶解性如何?
3、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氧化反应。
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动 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 的酿造等。
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 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例1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 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波
C.鱼类能在水中生成说明氧气易溶于 水
[方法总结]认识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关注四个 方面:一是颜色、气味、状态;二是密度;三是 溶解性;四是三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说课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 课题1 空气说课课件(共28张PPT)

P O2
P2O5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空气的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
26
空气说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教学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面向“全体”,注重“过程”,使学生在一个一个的探究过程中, 通过思考与交流,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P
O2
P2O5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0
空气说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阅读并记住课本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 数计算)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 杂质
78% 99%的主要 21% 成分
0.94%
0.03% 1% 0.03%
强调:空气中体积含量 最多的是N2,第二位的是O2。
境 让学生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为突破后面的难
点打下基础。
9
空气说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展示两瓶气体: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点燃两支 蜡烛分别放入两瓶气体中,盖上玻片,观察现象。
氧气
空气
设置问题情景:为什么在空气中蜡烛很快熄灭 了呢?
你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为后 面设计实验作了铺垫。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把科学探究从课内引向
课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
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5
空气说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PPT课件
加热
氯化汞
B.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二氧化碳
点燃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D.碳酸钙+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知3-讲
解题秘方: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如“一变多”来判断。 A、C、D中反应物都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
(来自《点拨》)
知3-练
6
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 的是( C ) A.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来自《典中点》)
知识点
3
分解反应
知3-导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 质的反应。 温馨提示: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特点可以表示如下: 化合反应:A+B AB
分解反应;AB
A+B
问题
知3-导
你能从我们所学的化学反应中各举一例吗?
知3-讲
【例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B ) A.汞+氧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1
课堂讲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催化剂 分解反应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当堂 作业
课后 作业
制取氧气
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 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
知识点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点燃
B.碳酸
水+二氧化碳
水+二氧化碳
点燃
C.酒精+氧气
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1ຫໍສະໝຸດ 实 验 室 制 取 氧 气
知识小结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催化剂 水+氧气
一变两不变 分 解 反 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2)(共1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2)(共15张PPT)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因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与物质反应都需要点燃或加热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课堂互动
3.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说法恰当的是( D ) A.氧化反应只包括燃烧和缓慢氧化 B.燃烧等剧烈的氧化反应放热,缓慢氧化不放热 C.氧化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氧化反应都能释放出热量
D.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测评反馈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D
A.碳+二氧化碳 高温 一氧化碳
( D)
B.过氧化氢 水+氧气 C.丙烷+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D.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测评反馈
5.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 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氧气

铁丝
氧气
氧气
木炭


A.都放出热量 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注意:无顺序之分
课堂互动
〖归纳〗 1.化合反应:由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物质生成_一__种__物__质_
的反应。(注: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字母 表达方式:A__+_B_→__A__B_。(可简单地表达为“多变 一”)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__气__发生的反应。氧气具有 _氧__化__性_。
测评反馈
1.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B )
A.铜器生锈
B.红磷燃烧
C.植物呼吸
D.农家肥腐熟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没有氧气参与的是( C )
A.天然气燃烧
B.钢铁生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共34张PPT)

所以,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 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 (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 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 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 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 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 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 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 描述及文字表达式。


教法
学法
教学实施过程
教材分析
《氧气》是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二的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本节课 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空气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细 化和深化,也为下节课制取氧气从知识和方法上做 好了相应的准备。这就形成了本节课承上启下的教 材特点。结合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认 知结构、心理特征及生活经验,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返回
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3)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4)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设 情境 引发 问题 课 堂 小 结 根据 材料 反推 性质 巩 固 练 习 实验 探究 引导 发现 质 疑 解 疑 联系 实际 学以 致用 指导 文字 表达 式的 书写 板 书 设 计
【探究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氧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 是难点,为此我主要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 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学习物质的 性质,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实验的基本思路还 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设想、猜想,鼓 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 实验方法,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 、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二单元课件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海水、自来水、蒸馏水、空气、氧气、 河水、矿泉水、糖水、雪碧饮料、 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
【课堂小结】
一、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 质0.03%。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由一 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木红炭磷+氧气点燃 二五气氧化化碳二磷
C P O2
CO2P2O5
瓶中剩余气体 主要为氮气, 不溶于水,不 能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
在实验中,由于各种原因实际进入 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通常小于瓶内空 气体积的1/5,你知道有哪些原因吗?
若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集气瓶中的气 体受到(红磷燃烧发出的)热膨胀,膨胀的
【巩固练习】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变浑浊二__氧__化__碳___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 (3)饼时干间放__置_氧在__气空__气__中_一_ 段时间会潮湿_水__蒸___气___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A.水蒸气
B.雪碧饮料
(2)吸收燃烧时生成的热,有利于瓶内气体降温, 减少等待红磷熄灭后的冷却时间。 3、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3、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氧气(O2)
氮气一(百N份2)体78积%的空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2) 其他气体和杂质
0.94%
0.03%
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
是: 空气中氧气大约占 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ppt课件
从“过去→ 现在→未来”以具体的事 例或可能实现的设想展现化学的奇妙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25
化学与生活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26
化学的过去
酿 酒 拓 片
彩陶盆
蜡 染 屏 风
青铜剑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27
化学的现在
隔水透气薄膜



增强塑料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28
化学技术








X
看 到 原
射 线





纳 米 技 术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29
几点说明
1.课前备充足资料。 2.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 段多样。 3.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 子、元素名词,不要求懂 得确切涵义,能理解上下 文即可。
2.可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逐一认识、熟悉其
设备、药品、仪器的安置和用途,消除陌生感。
3.本课题的目的是练习实验操作,所涉及的原
理暂不要求学生了解。
4.书后附录I中有更多仪器及药品取用方法介绍。
有条件的可选用。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44
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化学研究的内容
实验基本技能角度
ppt课初件中初化中学化新学教新材教分材析分析 6
改革的具体目标
(任务、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
课程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删去



后 教
增加题目, 加大核心 概念应用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从化学反应体现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设计 堪称科学实验的典范。
-----宋心琦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该实验仅仅是模仿拉瓦 锡实验的原理,粗略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1.学习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利用混合物中物质的 性质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杂质的前提下, 除去某物质。 2.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问题意识。 3.分析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 4.优化和改进该实验,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
碳会越来越多吗?


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氧气会耗尽吗?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 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


验室制取方法。
中二氧化碳的相对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
含量与空气中二氧

化碳相对含量的差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异。
• 科学家对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分的探究
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系统认识一种代表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初步学会用定量的实验方法测定混合物中某一成分 的含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利用化学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 可以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逐步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进一步发展变化观。(发生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通过化学变化制备需要的物质;化学变化是可以控制的; 化学变化中有能量转化等)
法,探究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反应及生成什 么物质。
教学建议
2.建立三重表征方式,加强化学用语的学习。
微观 宏观 符号
学科思维 方式
Cu
教学建议
3.增加 “自然界中氧循环”, 一方面与后面要学习的自然 界中的碳循环相呼应;另一 方面感悟氧循环对人类的重 要意义。
修订前后教材比较
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并提前,为学生的实验 活动做好铺垫。
初中化学内容体系



框架体系保持不变,内容

微调,增加实验活动氧气

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修订后教材内容体系
混 合 物
借助化学史研究空气成分, 从化学视角看空气是一种资源, 人类生存需要我们保护空气。
纯 净 物
系统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 要作用,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 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燃烧、缓慢氧化,能 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4. 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备课研讨会
内容提要:
一、单元总体介绍
1.课标对本单元教学要求 2.修订前后教材比较 3.修订后教材内容体系 4.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 5. 教学建议 二、各节内容介绍及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修订前后的对比及改编意图 2.典型内容及教育价值分析或教学课例 3. 学习目标及课时安排 4. 教学建议
分子
分类观
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中 的有关计算
化学式
物质组成的 定量表示
实验方法
原子
微粒观
元素
元素观
核心概念 基本观念
结构示意图
溶液组成的 定量表示
基本操作
元素符号
原子的计量 相对原子质量
仪器使用
化学用语 化学计量 化学实验
思想性内容
工具性内容
初中化学
化学的根:(1)核心价值——“识万物之本质,究变化之科学” (2)基本价值——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
课标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模块) (专题)
内容标准 (内容条目)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
体积分数。
二、 身 边
(一) 我 们
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
的制取和性质。
化反应。
③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改进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从资源角度认识空气,
要充分利用它,首先应 该进行分离。
利用物质差异是混合物分离根本
典型教学内容教育价值分析
关注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是公民应具备基本素质。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经典史实中包含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
修订前后教材比较
采用实景照片,增加实验现象可信度, 设置对比实验,注重实验方法引导。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建议
1.在学习有关氧气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物理性质

观察 推测 测量 查阅资料



氧化性 可燃性 稳定性
化学性质
根据物质类别选择合适代表物,用实验方
• 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
• 氮气的用途
•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 温室效应
重要有机物 重要金属
化学与环境
倍比定律 重要酸碱盐 化学与能源
定组成定律
空气组成 及碳氧循环
化学与材料
质量守恒定律 水与溶液 化学与生活
科学史实 重要物质 STS
事实性内容
物质的性质
科学的物质观
物质的多样性 化学的价值观
化学变化 变化观
单元的课时安排
教学建议
1.帮助学生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 法,为后续课程中学习二氧化碳、水、金 属、酸、碱、盐物质打下基础。
2.挖掘事实性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观念, 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以全面达成课程目 标。





图片信息更加丰富



数据更 具权威

订 前
最新 数据


材 对
关注 焦点
教学建议
2.挖掘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多重教育价值,实 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与记录、实验分析与结论、实验反 思与改进等角度,主动地全面参与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培养科学精神。
3.通过讨论、调查、收集信息、撰写小论文、绘制漫画 等方式,培养资源意识和环境友好意识,逐步树立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修订前后教材比较
改为一个探究实验,实验 顺序与表述更加条理、完整。
修订前后教材比较
将活动与探究改为一个完整的 学生实验活动,符合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建议 1.在学习氧气制取知识的基础上,帮 助学生建立起一般物质制备的思路。
选择反应物 (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控制反应条件 (条件是否易达到、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