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诺曼底号”遇难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
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影片[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三)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遇难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而自己却因坚守职责而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懂得做人的职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还需要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船长的品质和责任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增强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
2.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采用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责任的认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遇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船长的品质。
4.情感体验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船长在灾难面前为什么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品质角度进行分析。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教材介绍: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7-8单元教案。
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
作为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危急时刻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海难的残酷外,也给我们一个思考:灾难中的生命的尊严与意义。
让我们震撼的是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船长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
在他的临危不惧、沉着机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高大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作者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的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
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4.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努力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读中感悟,自主地获得新知!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领悟文章的内涵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本课教学为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畅谈印象--质疑探究、突破难点--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说教学解析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在部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结构下,文本便承载着双重教学目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XXX的一篇小说,处于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是该单元实际意义上的首篇,承担着学法得法的作用。
本文讲述了诺曼底号客轮遇难之际,船长XXX镇定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牺牲了的感人故事。
作为一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叙事精巧,记人深刻,非常适合学生品读鉴赏。
但全文篇幅较长,人物解读对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需要立足语言积累,紧扣语文要素,指向审美鉴赏。
因此我将以“长文短教抓要素,层级研读品人物”为题,开始我的说课。
二、说学情目标我们常说备课先要备学情,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课的研究将立足旧知,迁移学法,同时关注人物品质的研读,落实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核心目标。
那要落实这一核心目标,我们就需要落实以下这些这些基础目标。
1、正确认读“弥、脉”等13个生字,书写“伦、腹”等15个常用字,积累“行驶、凌晨”等十个词语。
2、读好文中对话,抓住船长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他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品质。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及有关资料,思考XXX船长的英雄壮举,初步体会生命的价值。
其中赏析品格是重点,迁徙学法是难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板块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回顾学法,理清文章脉络首先回顾学法,理清文章脉络。
开课以游戏激趣,用图片引入轮船诺曼底号,接着进行词串认读,一来集中识字,扫清障碍,二来分批呈现,暗示线索,三来提取重点,合理取舍。
由于本文较长,而根据小说文体在此这样的定位,也暗含了长文短教的策略,那就是关注人物情节,而情况适当的渗入渗出即可,然后借助之前掌控的长文章内容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小标题,梳理主要情节。
此时教师适时提问促思:“课题为《诺曼底号遇难记》,你认为作者重在记事还是记人要?”然后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一句高度概括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2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852年发生在美国诺曼底号船上的一个感人故事。
当时,诺曼底号船在海上遇到猛烈的风暴,船体严重受损,船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在这危险的时刻,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坚定地指挥船员和乘客展开自救,最终成功获救。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哈尔威船长坚定的信念、勇敢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对感人的故事情节充满兴趣,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品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品德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坚定信念、勇敢品质和无私精神,培养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危机时刻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故事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写海上遇难事件的文章,通过讲述诺曼底号船在遇到冰山后的紧急情况,以及船长哈尔威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哈尔威临危不惧、坚定果断的品质。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篇文章属于阅读理解类文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文章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和词汇,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于英雄人物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容易受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英勇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对于文章中一些复杂句子和词汇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哈尔威船长的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理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使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勇敢、智慧、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事件的发展脉络。
2. 分析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3.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主人公勇敢、智慧、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关“诺曼底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画出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合作交流1.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合作交流的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课文中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2. 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勇敢、智慧、无私的品质。
五、巩固练习1. 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后续课程的兴趣。
板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勇敢、智慧、无私的主人公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主体课文,也是一篇小说。
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船员、乘客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小说按“遇险----救援-----殉职”的思路展开故事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的是船长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整篇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学习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把握船长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哈尔威船长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揭示人物品质。
三、说教法
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自主感悟,以读悟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精神和人性美。
四、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我设计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欣赏视频,引入主题”-----“质疑探究,感悟船长的品质”----“想象感人画面,深化文章的主题”----“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自由读课文前,提出自读要求)从课后题入手,让学生在课文中边读边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如何组织救援工作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中体会当时的环境和船长镇定指挥的气魄。
(二)观看影片,创设情景
观看《泰坦尼克号》沉船片段,欣赏人群一片混乱,人们惊慌失措的情景。
(通过直观性情景,在学生视觉上和心灵上给以震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展示人物对话,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高潮,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品质。
)
(三)美文诵读,情感深化:
(配乐朗诵哈尔威船长自我牺牲的段落,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情感上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
)
(四)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题:
教师配乐朗读雨果对哈尔威船长的评价,通过教师语言的魅力激起学生心底最深刻的感受:“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
”
(五)当堂练笔,学以致用:
描绘一下这堂课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把它写出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再加入自己的想象,深化文章主题,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这也是一道课后题,可以检测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这一课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在这节课中,我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灾难现场,也观看了视频,让学生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面,从而受到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的感染,树立对哈尔威船长的崇敬之情。
但是我的导入语太长,冲淡了各个环节的连接,影响了课堂的整体效果。
这堂课的设计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情,学生的朗读没有得到及时引导,从而朗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朗读化为形式,没有很好的起到促进学生理解的效果。
但这堂课上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学会了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并有所感悟,能从船长的语言中体会到他关心弱势群体,舍己救人,与事业共存亡的品质,揭示了本课主旨,为下面的做人之道做了铺垫。
整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能尽力配合老师,老师的自身修炼还有待提高,这堂课我准备了近一个月,但上完后我感到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设,这说明我控制课堂的能力和自身基本功还要努力学习,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找到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