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海淀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年.4海淀一模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精校版]

2015年.4海淀一模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解析][精校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 2014.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倚槛苍茫千古事,①”,临风凭栏,感慨一番。

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爆满。

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②。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的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填入文中两处【】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风糜良辰怆.然(chuànɡ)召.唤(zhāo)B.风糜良晨怆.然(chuānɡ)召.唤(zhāo)C.风靡良晨怆.然(chuānɡ)召.唤(zhào)D.风靡良辰怆.然(chuànɡ)召.唤(zhào)2.文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兴味索然 B.乐此不疲 C.游目骋怀 D.声名大噪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①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C.爽气西来两袖青 D.座揽清辉万川月4.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

2014—2015海淀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2014—2015海淀区高一下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文化积累与运用一、文学名著阅读(一)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1.A(与大卫共同养育三个儿女的是阿格尼丝)2.咬了继父(冒犯了继父)童工(答“工人”、“小工”皆视为不正确)第二组《家》1.D(不让巫师进门的是觉慧)2.避血光之灾(高)觉新第三组《巴黎圣母院》1. B (爱斯米拉达被诬陷刺杀了近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大理院和王室宗教法庭判处她绞刑)2. 弗比斯(译本不同,音对即可)外形丑陋、内心丑恶第四组《红楼梦》1.C (贾雨村未做过和尚。

在葫芦庙里做过沙弥的是贾雨村断案时给他护官符的门子)2.原应叹息甄士隐第五组《高老头》1. D (“拉斯蒂涅决心先向高老头的女儿女婿挑战”错误。

“现在咱们俩来拼一拼吧!” 是表示他决心向社会挑战)2.表姐(表姊)伏脱冷(二)1.① 收留了从默德斯东与格林伯公司逃跑投奔自己的大卫,使大卫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

② 把大卫送到一所好学校(坎特布雷斯特朗博士的学校),使大卫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③ 大卫毕业后,为大卫在一家律师行(斯本罗律师事务所)谋得见习生的位置,使大卫自力更生。

④ 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并在破产时故意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让大卫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承担生活的重任(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做一些抄写工作以增加收入),使大卫的人格逐渐完善。

⑤ 在大卫遇到多拉后,与多拉融洽相处,并教导婚后的大卫包容(胆小、依赖心强且不善家务的)多拉,使大卫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⑥ 在大卫思考对自己深爱的阿格尼丝是否表白时,故意采用激将法(说阿格尼丝要结婚了),促使大卫向阿格尼丝求爱并与之结婚,使大卫获得美满婚姻。

(写出任意二点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2.① 觉新与青梅竹马的表妹钱梅芬相恋,向往美好的婚姻,却尊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接受了家里“抓阄”给他定下的亲事,使得梅嫁给别人(嫁到赵家后,青年孀居),抑郁而逝。

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

2015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材料,完成1-7题。

同大师一样,经典也是一个被过度使用甚至随意乱用的概念。

某些七颠八倒的作品被封为经典,一些未经考验的作品也被供到了经典的神龛里。

似乎离开“经典”二字,我们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评价作品了,似乎不将拙劣的作品比作《红楼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赞美一个作家了。

显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经典”庸俗化了,已经把它降低为一个商品分类意义上的标签。

那么,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经典是文化金属中的铂金,是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它通常被放在书架最重要的位置,就像一位尊贵的客人被礼为上宾;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对象,人们谈论它,仿佛谈论自己的朋友,有一种熟悉而愉快的感觉。

作为经过时间考验并被普遍认可的著作,经典作品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人生的知识。

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但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

换句话说,经典不是被说成是经典的,而是自己生成为经典的。

因此,经典的秘密和律则,只能到作品里面去找。

纵观横察,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遵从以下的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

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单纯质朴总是被看作真理的标志,而且也是天才的象征。

”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

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读之如饮佳酿,快何如哉!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扫描版,解析汇报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甲‛。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远观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乙‛,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②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③,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一点点④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⑤,但是,尽管朔气如①,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丙‛。

这是诗意,也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丁‛,哪怕真是就这样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咫.(zhí)尺细胞.(pāo)亘.(gèn)古不变花蕾.(léi)B.咫.(zhí)尺细胞.(bāo)亘.(gèng)古不变花蕾.(lĕi)C.咫.(zhǐ)尺细胞.(bāo)亘.(gèn)古不变花蕾.(lĕi)D.咫.(zhǐ)尺细胞.(pāo)亘.(gèng)古不变花蕾.(léi)2.填入文中①处正确的一项是A.磬B.罄C.磐D.槃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②③④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胜数憔悴浸润B.不可胜数枯败浸润C.触目皆是憔悴滋润D.触目皆是枯败滋润4.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⑤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么,对于生活呢②总会有阴霾、霜雪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④看到无边的春色⑤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⑥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A.①⑤③④②⑥B.①②⑤⑥③④C.⑤⑥④①③②D.⑤④①③⑥②5.请将下列诗句依照文意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本题做在答题纸上,不涂机读卡。

(2021年整理)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

(2021年整理)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

(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北京市海淀区201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与解析word版〉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4.5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就放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① (萌发/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②(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她说:“我有一个癖.好,就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古龙先生所见大抵③(相同/略同)。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扫描版_WORD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扫描版_WORD答案)

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11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D2. A3. C4. A5. D二、本大题共5分。

6.①一蓑烟雨任平生②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③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本题共5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三、本大题共13分。

7.断句(5分)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本题5分。

“/”处为必断句处。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8. B(2分)(间:病愈)9. D(2分)……的原因(A将要,副词;又,并列连词。

B向,介词;在,介词。

C如同,像,动词;你,代词。

10. C(2分)11. B(2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2. B(3分)13.答案要点: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对金兵入侵下百姓们流离失所的同情;对失去的国土的深情怀念;重山阻隔,故园难回的悲愤;未能恢复中原壮志难酬的抑郁和苦闷;对当权者一味妥协不思光复的愤懑。

(本题4分。

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4.C D(4分)15.“羞于说话”的场景“害羞之物”的实质札幌的雪景自然之美越南的法事宗教信仰神圣虔诚之美震区孩子捉萤火虫苦难中仍未泯灭希望的人性之美(本题6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6.人们被自然之美或人类活动的伟大、神圣打动之后(1分),感受到言语的无用(1分),自身的渺小(1分),从而怀着崇敬、谦卑之情静静地欣赏感悟(1分),进而珍惜这美妙时刻带来的一切(1分)。

(本题5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7.(10分)内容7分:推介的内容正确(2分),能结合作品具体内容(3分);能唤起阅读的兴趣(2分)。

表达3分:要求文从字顺,层次清楚,语言得体。

2014-2015海淀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2015海淀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2015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甲(情境/境况)采表情达意,呈现出或婉曲(qū)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转抒情,引人遐想。

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灿烂的桃花乙(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颜,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fèn),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

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mèn)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草美人”等意象丙(寄予/寄寓)怀抱,表现th沉郁蕴籍的特色。

但《国殇》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tòng)哭而流涕也”。

l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婉曲(qū) 遐想B.气氛(fèn)蕴籍C.愤懑(mèn)绚烂D.恸哭( tong) 慷慨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境况映照寄寓B.情境映照寄予C.境况映衬寄予D.情境映衬寄寓3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的手法的一项是(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屈原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情操,后代文人常以“梅兰竹菊”象征美好的品格。

下列诗句中的梅、兰、竹、菊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一树红梅傍镜台,含英次第晓风催。

深将锦幄重重护,为怕花残却怕开。

B.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C.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D.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2015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甲(情境/境况)采表情达意,呈现出或婉曲(qū)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转抒情,引人遐想。

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灿烂的桃花乙(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颜,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fèn),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

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mèn)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草美人”等意象丙(寄予/寄寓)怀抱,表现th沉郁蕴籍的特色。

但《国殇》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tòng)哭而流涕也”。

l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婉曲(qū) 遐想B.气氛(fèn)蕴籍C.愤懑(mèn)绚烂D.恸哭( tong) 慷慨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境况映照寄寓B.情境映照寄予C.境况映衬寄予D.情境映衬寄寓3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的手法的一项是(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屈原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情操,后代文人常以“梅兰竹菊”象征美好的品格。

下列诗句中的梅、兰、竹、菊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一树红梅傍镜台,含英次第晓风催。

深将锦幄重重护,为怕花残却怕开。

B.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C.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D.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5.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B.《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是其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C.李清照诗句“死亦为鬼雄”出自屈原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充满了刚正之气。

D.《诗经》、“楚骚”中运用比兴等手法创作的诗歌,感情均深沉含蓄,婉转曲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一④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催放艺术之花的琼浆。

古今中外的大家名流常将“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江水的波浪拍痛了游子的乡愁,激荡了达人的心潮,润湿了志士的诗行。

诗人们对“水”更是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万种“风情”。

这些含情之水,有弥漫着杜牧亡国之忧的寒夜秦淮“甲,夜泊秦淮近酒家”,有沉浸着白居易离别之悲的浔阳月夜秋江“乙”有涌动着李煜失国之痛的无尽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丙”……请君试问东流水,多少情韵在其中。

①在文中【】处填人下列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A.水至清则无鱼B.无情流水也多情C.花自飘零水自流D.大江东去浪淘尽②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对应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春来江水绿如蓝B.风萧萧兮易水寒C.一望乡关烟水隔D.二水中分白鹭洲③下列语句的作者、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论语》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苟子——《苟子》D.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红楼梦》④根据语境,请在上文的甲乙丙处,写出诗歌原句。

(3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5分)古人善于总结,曹刿从长勺之战中得出获胜经验:“一鼓作气,①,三而竭,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揭示兴衰之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③”;古人还能依理而行,齐威王听从邹忌的劝谏,广开言路,设上、中、下三赏,指出:“④,⑤,受下赏。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2题。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

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

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

人有咎先生谑者。

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

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

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

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

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一邑骚动。

先生曰‘无患’。

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

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

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

’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

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

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

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

’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

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

’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

’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

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

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

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注释:【l】通籍:做官。

【2】珰:太监。

【3】刺:名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有咎先生谑者咎:责备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摘:揭发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赚:盈利D. 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患:担忧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C.渠是以观望瓜洲公言是,我即回京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11.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珰”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12.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3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郑板桥《画竹题记》)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思子吴敬夫剖阁凌云乌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表独泫然。

注释:作者写此诗时,其子吴改过在四川为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蜀地路途艰险,与《蜀道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诗人之子在外做官难归,父子之间长久没有书信往来,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C.尾联描写诗人老泪纵横的情状,表现出其思子情切、老境悲凉的辛酸,感人至深。

D.全诗由描写儿子的境况到父子间的相思,再转写诗人的境遇,脉络清晰,构思巧妙。

②本诗蕴含着深沉的父爱,下列诗句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A.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B.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C.更喜高堂身尚健,斑衣儿女拜庭前。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及链接材料,完成I5 -17题。

①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字,早期都经历过象形阶段,但只有汉字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

汉字不是由简简单单的笔画随随便便构成的图形,而是记录着字的音、义和造字时的文化信息的符号。

比如,“家”是个会意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是,上面是“宀”。

像古代房屋的屋顶,“宀”部文字多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的“豕”意思是猪。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②认识汉字,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字的音、形,还要知道它的涵义及其演变。

比如,“臣”的甲骨文字形是,古时下人臣服,低头跪于君主面前,从侧面看下人的眼睛是竖着的,这就是造“臣”字的依据。

“臣”的意思是瞪大眼睛。

从前的君主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了,要派不同的人睁大眼睛去管理不同的事情,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辅佐帝王的臣僚。

把“臣”的涵义及演变了解清楚了,才算真正认识了“臣”这个字。

③提倡认字,是因为汉字是“有道理”的,有文化内涵的,有些汉字甚至是文化活化石。

仍以“家”字为例,远古时代的婚姻习俗是男子入赘女子家,男子到女子家是“家”,女子到男子家是“嫁”。

“家”字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母系制,我们的祖先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这一文化现象,通过文字保存了下来。

④“认字”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

比如,前进的“进”,繁体字是“進”,甲骨文就是一只飞鸟,下面一个“止”——脚趾,而且是左脚。

为什么一只鸟一个脚趾就是前进的“进”?因为绝太多数动物都能进能退,人也如此,只有鸟不能倒退,只能前进,因此鸟的运动最能表示“进”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