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网的建立

1.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驻标段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

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

(1)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采用平行线法,在道路红线以外、绿线以内,距中心线右侧50米外,以中线桩为准,测设一排平行中线的控制桩。

(2)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3)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4)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5)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1.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

(1)水准路线的确定按点埋石:在标段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且距桥中心15m以外的稳定位置埋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80~12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

(2)测设方法: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

(3)外业测量完成后及时进行内业平差计算,仅当通过平差计算满足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时,形成文字成果报送监理部签认,否则应及时查找错误或超差原因,并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合格为止。

(4)定期复核: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应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复核测量时按初测时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成果应报送监理部确认。

1.3相邻两标段间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联测

此项测量工作应在双方控制网布设测量完成后,在驻地业主代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协调组织下进行,双方专业测量工程师及相关人员均应到场。

联测宜按同精度测量,即按原控制网点布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时两个标段应提供相邻的两个以上的控制网点参与测设。

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需进行联测。

1.4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项目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的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工程监理部,以便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99)中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成为水准点。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方位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位准。因此,标石的任何损坏或位移都会使控制测量成果失去作用或精度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中心标石,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为三角网,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按三角网等级和地质条件将中心标石分为8种规格。 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三角点或导线点标石一般采用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的岩石或建筑物时,三角点或导线点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

国家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应有足够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㈠传统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当时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可以采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布设形式有三角锁、精密导线、插点等形式。 二、城市及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放样等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或工程控制网。 三、小地区控制网 1.小地区控制网:在小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分类: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docx

4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 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 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助轴线 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 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 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 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 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 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人员应该创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 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 样的精度要求即可。但是,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 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来精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地控制点所组成地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地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地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地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地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地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地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地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地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展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地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地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地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地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地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平均. (2)方格网地顶点应布置在通视优良又能长期保存地地点. (3)方格网地边长合宜太长,大凡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地倍数.(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地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地方格网是一种较好地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地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地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地二级平面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地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地)、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地其他图形(图1).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地基本依据.高程控制网布点地密度应恰当,大凡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修改稿)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4.1.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 4.1.2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人员应该创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样的精度要求即可。但是,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来精

控制网的建立

控制网的建立 1.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此项测量工作进行时,最好与驻标段专业监理工程师联合测量以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外业工作量)。若发现标志不足、不稳妥、被移位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将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否则不得进行后序测量工作。 起始平面控制坐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坐标点加密测量。 (1)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布点埋石:鉴于该工程的特点,其加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采用平行线法,在道路红线以外、绿线以内,距中心线右侧50米外,以中线桩为准,测设一排平行中线的控制桩。 (2)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3)平面控制加密导线点外业测量完成,并经内业计算满足技术要求后,应填写测量成果报验单,连同加密导线计算表一同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证,如监理工程师提出疑议和要求对加密导线进行复核,应密切配合,并提供所需测量设备和相关测量人员。 (4)经工程监理签认的测量成果即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否则应进行补测或重测,并重新进行报验。 (5)在工程施工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控制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复测结果应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工程监理部。 1.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 及高程, 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 以便进行施工。 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 些轮廓点(特征点) 标定于实地上, 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 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 程。 通常, 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 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 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 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 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 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 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 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 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 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 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 根据机械设备轴线, 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 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 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 廓轴线, 再确定建筑物内部各条轴线, 然后根据建筑物内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 尺寸等。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 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 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 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 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 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 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 主要 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 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 测量人员应该创 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 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 尺寸及放样工作 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 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 2cm ,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这 样的精度要求即可。 但是, 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 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和 细部结构时, 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 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 除了用来精 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 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 然后 施工控制网进行。

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稿).docx

4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4.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和要求 4.1.1 建筑物放样的程序 放样,又称为测设,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面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实质是将图纸上建筑物的一些 轮廓点(特征点)标定于实地上,其工作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是由图纸到地面的过程。 通常,建筑物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作出建筑物的总体布置,确定各建筑物位置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各建筑物轴线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围绕主要轴线设计各辅助轴线,再根据辅 助轴线设计各项细部的位置、形状、尺寸等。 因此,工程建筑物放样工作的程序,应该与设计时的情况一样,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首先在现场定出建筑物的轴线,然后再定出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采取这样一种放样程 序,可以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的放样工作的紊乱,并且能严格保持各放样元素之间存在 的几何关系。例如放样工业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出厂房主轴线,再确定机械设备轴线,然后根据机械设备轴线,确定机械设备安装的位置。又如放样民用建筑物,则首先放样建筑物外 廓轴线,再确定建筑物部各条轴线,然后根据建筑物部各轴线确定房间的形状、尺寸等。 4.1.2 建筑物放样的要求 工程建筑物主要轴线放样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它与已有建筑物的关系及建筑区的地形(主要决定工程量的大小)和地质(主要决定建筑物的稳定)情况来决定。例如扩建 的建筑场地上的建筑物的主轴线,要考虑与现有建筑物的联系,而大坝主轴线的放样,主要考虑地形与地质状况。 主轴线的放样,可以根据在建筑区为施工测量专门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进行。 而细部放样一般可根据主要轴线进行,但有时也可以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测量人员应该创 造从现场标定的轴线进行细部放样的条件。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放样工作 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施工控制网仅仅用于放样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时,对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并不一定很高。例如,工业场地上主轴线放样精度为2cm ,建立厂区施工控制网时,控制网能够满足 这样的精度要求即可。但是,如果施工控制网除了用于放样主轴线,还用来放样各辅助轴线 和细部结构时,则对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就大大提高。例如桥梁的施工控制网,除了用来

桥梁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桥梁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摘要:本文研究讨论研究一种适合于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的方法。GP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可为此提供了可能,GPS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连续的三维测速、导航、定位与授时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等特点,足以满足大型桥梁控制网精度越来越高的要求。GPS技术将会是一种适合于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的方法。 关键词: 控制网,GPS,精度估算,施工放样 1 绪论 1.1任务概述 本桥梁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全长658米,墩上支座间中心距为1米,桥垮布置为8×80米=640米,桥梁总宽24米。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做好控制网的设计工作。需要布设GPS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以及对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精度分析。 2桥梁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2.1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2.1.1GPS平面控制网精度及基本要求 在确定桥梁施工控制网精度时,以往常采用以下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根据桥式及桥长(又称为跨越结构)的允许误差确定的施工独侧网的精度,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桥墩放样的容许误差来分析确定施工控制网的必要精度。鉴于本桥为简支梁结构的大型桥梁,在确定施工控制网必要精度时,可以后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即按桥墩中心定位的容许误差进行分析: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桥梁墩台的中心位置、上部结构施工时的桥梁中心线位置要根据施工进度随时放样确定,但由于放样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使得实际放样位置和设计位置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施工放样过程中,引起放样点位误差n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控制测量误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施工放样测量误差的影响。两方面误差共同影响的结果如下: (2.1) 由于工程上对放样桥墩位置的要求是:桥墩中心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15mm,设=,所以控制网点的误差=10.608mm。应布设二级GPS 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平面图、首层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 3、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的依据,必须进行保护。保护方法: 首先以控制桩为中心砌长宽均为0.5 米、高0.3 米的砖墩,砖墩为周围砌砖,中间填充砂浆,砖墩外侧用砂浆抹平,必要时搭设钢管护栏进行围护,并用红白油漆作好测量警示标识,如示意图: (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来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 首级控制采用建筑方格网;再根据建筑方格网加密成各单体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作为二级控制。两控制网等级均确定为二级。 1、城市坐标系统的引测及首级控制的测设 根据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城规发[1998]2 号通知规定,北京市新建、改建、扩建的永久性建筑物,统由北京市测绘院进行定桩放线。 2、建筑物定位桩测设 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桩由北京市测绘院测定,现场共测设11个点。经测量人员对建筑物定位桩的角度、距离关系进行复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主轴线控制网测设 以建筑物定位桩为基准,测量人员使用TOPCON-601 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测设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本工程主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在土方开挖完成,进行结构施工时,以主轴线控制网为依据,进行轴线控制加密,以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本工程加密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5、平面控制网精度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测角中误差(mβ)边长相对中误差(K) 二级±121/15000 感谢您的阅读!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方案

通州产业基地车间及宿舍建设项目工程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实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中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州项目经理部编制时间:2014年6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建立控制网的目的 (1) 第三章建立控制网的原则及相关规定 (2) (一)原则 (2) (二)相关规定 (2) 第四章第四章仪器的准备 (3) 第五章定位依据的校测 (3) 第六章该工程控制网的设计 (4) (一)控制网建网步骤 (4) (二)分区域具体建网方案 (4) 利用测绘院提供的各楼楼座定位外墙角点,采用精度为2秒的测量经纬仪进行引测,控制引测点可设置在距建筑物基槽边上口线2米以外,保证控制引测点地基稳定,通视性较好,便于施工引测。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基槽外的道路。为便于现场控制点修复或校核,将控制线引测至现场围墙上,用墨斗线弹上竖线进行双重复核。所引测 第七章控制点保护 (6)

(一)实体实质性保护 (6) (二)定期检查 (7) (三)及时修正(在控制点受破坏或变形条件下) (8)

第一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北京金轮通州产业基地车间及倒班宿舍建设项目 建筑面积:24582.95平方米。 建设单位:北京金轮坤天特种机械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政府旁 拟建建筑物 第二章建立控制网的目的 测量控制网由位于地面的一系列控制点构成,控制点的空间位置是通过已知点的坐标以及控制点之间的边长、方向或高差等测量确定的。 控制网具有为工程建设提供工程范围内统一的参考框架,为各项测量工作提供位置基准,满足工程建设不同阶段测绘在质量、进度和费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控制网也具有控制全局、提供基准和控制测量误差积累的作用。

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方格网、高程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方格网、高程控制网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 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根据测绘院给出的几个桩点,对此点进行实测实量精度升级,当测设结果中误差小1/15000时则可作为建立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依据。(2)、桩点引测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主控制桩定位在距槽边1m位置做成高0.25m、0.6m*0.6m的四方砼桩台(同一方向的桩点尽量在一条线上),做在基坑护栏内可以防止碰撞和人为损坏;并向外延伸至围墙或临建根部做二次控制桩,桩点永久保护,外侧做1000mm见方的钢管防护,做法同基坑护栏,刷红白漆。 (3)、依据建筑红线及总平面图相配合,建立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其测设点为小圆点,红色三角为测设方向,为双向对称布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角中误差控制在±5″,边长相对误差控制在1/30000(mm)以内。(4)、平面轴线控制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再由专职验线员复验,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公司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并验线合格后,在控制网外轮廓边线上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作为控制轴线的依据。 (5)、根据测绘院给出点坐标,以部分楼的坐标点做为工程的测设起始点及始方向,其它点作为校核点。采用建筑物二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测角中误差±5秒,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采用经纬仪,在实际定位测量过程中为达到技术,测角采用回测法,测距为单向测两次取平均值用木桩打入地面,在轴线位置钉小钉,用C20砼围护,并对其做好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海南省红岭灌区工程东干渠土建施工第Ⅰ标段 施工控制网布设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红岭灌区工程东干I标施工项目部 2016年2月28日

一、工程概况 东灌区系统的控灌面积为131.84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78.96万亩,保灌面积40.57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31 万亩。渠首由总干渠分水闸分水,设计流量为40.0m3/s,加大流量46 m3/s,灌溉定安、琼海、文昌和海口等 4 个市县的24 个镇与8 个农场区域内的耕地。渠首设计水位为125.537m,加大水位为125.778m,渠道底高程为122.025m。 东干渠设 3 条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15条干斗等42 个分(补)水口,分别设置相应的分水闸控制流量,干渠全长145.93km。 本工程第1标段为桩号0+000~27+551 段是连接1#渡槽首端至16#渡槽渐变段首端的渠段,全长27.551km,设计流量为40m3/s,加大流量46.0m3/s。本段渠系共布置有渡槽14座、倒虹吸1座、暗涵1座、隧洞1座、节制泄水闸3座、分水闸2 座等渠系建筑物。 二、控制网布设原则 2.1平面控制网原则 2.1.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1.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1.3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2.1.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 2.1.5各级GPS网按观测方法可采用基于A级点、区域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临时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等的点观测模式,或以多个同步观测环为基本组成的网观测模式。网观测模式中的同步环之间,应以边连接或点连接的方式进行网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 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9.3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施工测量的原则:先在施工建筑场地建立统一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测设出各个建筑物。 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布设形式 (1) 建筑基线——地势平坦的小型建筑场地 (2) 建筑方格网——地势平坦、建筑物分布较规则的场地。 (3) 导线——建筑物分布不规则的场地。 2.建筑基线的形式及要求 (1)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 ”形、“十”字形、“T ”形。 (2)要求:主轴线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平行,主轴点不应少于3个。 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1)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a. 由建筑红线123,直角坐标法放样建筑基线ABC b.A 点安仪,测得角值与90o之差应满足要求。(如:02''±、42''±等);否则按角度归化法调整。 (2) 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 施工坐标系与测图坐标系的换算 如P187的图11-4,有: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0 0P P P P P P B A y y B A x x 即:????????????-+??????''=??????P P P P B A y x y x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00

方法: a.如P187的图11-5,由控制点1、2、3,极坐标法放样建筑基线AOB b.O ’点架仪,测角值与180o之差,应满足要求(如:5''±、01''±);否则按公式:)180(1)(20βρ δ-+=b a ab ,进行调整。 c.用拨角900的方法测设短轴线。 (3) 根据已有建筑物、道路中心线进行测设。 方法同利用建筑红线测设。 4.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1) 按建筑基线测设的方法,先确定主轴线。 (2) 采用拨角90o的方法加密形成方格网。 二.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水准点分别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1.基本水准点。一般建筑场地埋设3个,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将其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其位置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之处。 2.施工水准点。靠近建筑物,可用来直接测设建筑物的高程。通常设在建筑方格网桩点上。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与填,而挖与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与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与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与起算,其等级与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就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就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与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与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它就是建筑场地常用的平面控制布网形式之一。

0021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的倍数。 (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图1>。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1 / 1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一、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施工勘测阶段建立了测图控制网,其密度与精度未考虑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建筑物总体布置未确定),而施工阶段,以建筑轴线放样为主,需建立施工布置网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施工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层控制测量。 依据施工布置网的特点,布设施工控制网,需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设计的一部分。设计布网时,需考虑施工程序、方法、以及施工场地布置情况和已知控制点质料(由业主提供)。控制点标桩其点位需画在施工设计的总平面图上。 高程控制网以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施工期间,要求在建筑物近旁的不同高度都必须布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密度要保证放样时只测设一个测站,直接将高程传递到建筑物上。基本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施工,加密高程控制网使用四等水准测量。 二、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1、施工布置网的主要作用是放样建筑物的轴线,这些轴线的位置偏差有一定的限制,其精度要求高。 2、点位的埋设要求在轴线两端,以便准确的标定工程的位置。工业建筑场地,还要求施工控制点连线与施工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且坐标值尽量为米的整数倍,便于放样计算工作。 3、施工控制点的位置应分布恰当、坚固稳定、使用方便、便于保存,且密度也要打,以便放样时可有所选择。 三、设计施工控制网时,尽可能将这些主轴线作为控制网的一条边。建立施工控制网与测图控制网的联系,利用公式进行坐标换算。 K1、K2为已知控制点Z1、Z0、Z2为建筑施工格网 1、由K1、K2测设出Z1、Z0、Z2的坐标 2、由K1、K2、Z1、Z0、Z2坐标反算出K1、K2和Z1、Z0距离以及方位角 3、设Z0(0,0)Z1(X1,0)建施工坐标系。 4、已知Z1、Z0在测图坐标系的坐标以及方位角a,现以Z1、Z0为施工坐标系坐标轴,对其换算公式为 施工坐标转换为测图坐标 Xp=Xo+X'pcosа-Y'psinа Yp=Yo+X'psinа-Y'pcosа 测图坐标转换为施工坐标 X'=(Xp-Xo)cosа+(Yp-Yo)sinа Y'=(Xp-Xo)sinа+(Yp-Yo)cosа

控制测量学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控制测量学控制网的布 设形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1.三角网 1)网形 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互相观测的两点通视,把它们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即构成三角网。如果测区较小,可以把测区所在的一部分椭球面近似看做平面,则该三角网即为平面上的三角网(图1-4)。三角网中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有关方向值的观测方法见第三章),图1-4中每条实线表示对向观测的两个方向。根据方向值即可算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若已知点1的平面坐标(11,y x ),点1至点2的平面边长2,1s ,坐标方位角2,1α,便可用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所有三角网的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平面坐标。这就是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图1-4为例,待定点3的坐标可按下式 计算 C B s s sin sin 2,13,1= (1-1) A +=2,13,1αα (1-2) ?? ???=?=?3,13,13,13,13,13,1sin cos ααs y s x (1-3) ??????+=?+=3,1133,113y y y x x x (1-4) 即由已知的2,1s ,2,1α,1x ,1y 和各角观测值的平差值A ,B ,C 可推算求得3x ,3y 同理可依次求得三角网中其他各点的坐标。 2)起算数据和推算元素 为了得到所有三角点的坐标,必须已知三角网中某一点的起算坐标(11,y x ),某一起算边长2,1s 和某一边的坐标方位角2,1α,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三角测量的起算数据(或元素)。在三角点上观测的水平角(或方向)是三角测量的观测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出的三角形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三角点的坐标统称为三角测量的推算元素。 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 在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可由下列方法求得: (1)起算边长 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时,若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则可利用国家三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若已有网边长精度图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